8011n技术简介_第1页
8011n技术简介_第2页
8011n技术简介_第3页
8011n技术简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02.11 n技术简介IEEE-802.11n整合了早期802.11协议的所有修订和增补内容,其中包括实现 QoS的802.11e增强MAC技术以及省电技术。IEEE-802.11 n设计目标就是为了实现高吞吐量。目前宣称的最 高速率可达300Mbps(两个独立数据流 /40MHz信道宽度)。如果以IEEE-802.11a/g的最高速率54Mbps作 为比较,802.11n通过使用下文所述的技术,可以实现高达300Mbps的数据吞吐量。技术优势相对传统802.11技术,802.11n具备以下技术优势:更高的有效数据吞吐能力802.11 n采用了一系列新机制以增加可用带宽。基于802.11a/

2、g的无线局域网在物理层可提供最高54Mbps数据率(毛速率,非净速率),但网络层的实际速率只有22-26Mbps。而802.11n吞吐量目前已经达到 300Mbps的毛速率,实际速率可达120-130Mbps。理论上说,由802.11n 标准定义的速率在四个空分数据流模式下高达600Mbps。这是首次无线速率超过有线快速以太网络速率。更可靠的无线覆盖新的802.11n技术不仅提高了数据吞吐量,而且,还缩减了无意义的接收区域,这将为有效 使用无线网络带来更好的信号覆盖和更高的稳定性,特别是对那些专业环境中特殊用户。更远的距离一般来说,数据吞吐量随收 /发信机的距离增加而减少。但802.11n的整

3、体性能提高确保了AP发出的信号经过给定距离到达接收端后,明显比802.11a/b/g强。兼容性802.11 n是一个向后兼容IEEE-802.11a/b/g的新标准,但是,新标准的优势只有支持802.11n的AP或客户端才能享受。为了允许基于 802.11a/b/g标准的无线局域网客户端(也称为传统客户端)能够在802.11n网络中共存,802.11n的无线接入点(AP)必须提供特殊的模式用于混合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性能并不会有实质性提升。只有在一个纯粹的802.11 n的环境中(也称 Greenfield模式),新技术的优势才能充分得到体现。技术实现改进的OFDM调制和802.11a/g

4、类似,802.11n也采用OFDM (正交频分复用) 调制方式,通过把数据信号调制 在许多并行的载波频率上实现扩频通讯。因此,OFDM调制所获得的吞吐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参数:-更多的载波频率:802.11a/g使用48个载波频率,由此获得54Mbps的物理层吞吐量;而802.11 n使用52个载波频率,由此可将吞吐量提高到58.5Mbps。802.11n与802.11a/g OFDM调制的带内载频如下图所示。-精简冗余编码:空中无线数据传输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不可靠的传输方式,哪怕一点毛 刺,都会导致 WLAN的数据错误,因此,数据传输中常使用校验和进行纠错补偿。作为 冗余项,校验和也将占用可

5、用带宽。有效负荷数据率(有效编码率)是用来衡量理论可 用带宽与实际有效负荷之间的比值。802.11a/g采用编码率为1/2或3/4的FEC(前向纠错)编码,即,每荷载1位或3位有效信息,就要产生一个2位或4位的编码,其中1位是冗余 位。而802.11 n通过精简冗余位来提高编码中的有效信息位数,它采用了编码率为5/6的FEC编码,即,每荷载5位有效信息,就要产生一个6位编码,其中1位是冗余位。这一项, 就将吞吐量从58.5Mbps提高到65Mbps。如下图,其中深色为有效数据负荷。可用带宽从54Mbps提高到65Mbps已经非常可观了,但是,如果使用下面的技术,带宽 还将获得更大提高。.MOM

6、O技术:MIMO就是多输入/多输出的英文简写,它可以说是802.11n中使用到的最重要的一项新技术。 MIMO利用空分复用(SDM,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xing )技术,要求在收 发两端同时使用多个发射机和接收机,以便在同一个信道内并行发送和接收4个独立数据流(遗憾的是,目前技术只能实现2个并行独立数据流)。这将毫无疑问地提高吞吐量并改善无线覆盖。上图所示的AP将数据分为两组,然后同时将两组数据通过两根独立天线发送出去;在WLAN无线客户端,两组数据分别通过两根独立天线接收,并重新组合为一组原始数据,从而实现空口吞吐量加倍。但是,如何才能在一个信道内并行发送多路

7、数据流呢?过去的 WLAN技术曾将此视为不可能的事情。考察一下 常规” WLAh网络中数据报文的发送过程:AP的天线同时向几个方向广播数据报文,由于周围各种物体的表面不断反射电磁波,导致AP广播的数据报文将沿不同路径到达接收的客户端,这就是熟知的多径传播”。每条路径长度不一,因此,沿不同路径传播的无线信号到达接收端的时间也不同,即,不同路径具有不同的传输时延。如下图所示。这些经过不同延时的信号到达接收端时将形成自我干扰,毫无疑问地削弱了原始信号。正是这个原因,传统的无线局域网要求发射机和收信机之间必须是直接视线传输(LOS),以避免反射导致的多径传输困惑,MIMO技术则把这个看起来非常致命的缺

8、陷转化为能够极大 提高吞吐量的一个有力武器。参看上图,A发射机发射的A信号到达1#接收机,B发射机发射的B信号沿另一条路径到达 2#接收机,由于2个信号沿不同路径传播将经历不同的反射和极性变化,每个路径都会有自己的特性。当数据传输开始时, 首先启动一个学习过程,通过发送标准化数据,记录每个路径的特征。接下来,通过特征计算就可以判断收到的数据究竟属于哪个数据流,接收机自我决定,是否对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这样就避免了因干扰导致的数据丢失。这样,MIMO就允许在一个共享的介质内,例如空气中,同时发送几个信号。 独立的发射机和接收机必须互相分开一个最小距离-尽管只有几个分米,用以产生明显不同的多径反射

9、特征,并足以保证 信号通道的隔离。一般而言,MIMO能够提供4个并行的独立数据流, 或者称之为空分流。 但是,目前802.11n 芯片只能实现2个并行独立数据流,这是因为基于路径特征信息计算的数据流辨识需要高级 计算能力,而这将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能量。尽管4个空分数据流的目标看起来还有些遥远,但2个独立数据流的连接已经实现了吞吐量加倍,这表明 WLAN领域实际上已经实现了真正的技术飞跃。加上OFDM调制技术的改进,数据吞吐量可以达到130Mbps。MIMO技术的常见表达为 发射机数量 X收机数量”,即,同一台设备中实际包含的发射天 线和接收天线的个数。3X 3 MIMO意指3个发射天线和3个接收

10、天线。但是,千万不要被 数字蒙蔽,天线数量有时并不完全等于独立空分数据流的数量。发射端通过使用循环移位差异性(CSD算法将数据流在不同天线间进行分割,并在不同的循环阶段将信号发送出去。而接收端借助 MRC (最大比例混合)算法,挑选出具有最佳信噪比的信号,使3X3 MIMO信号质量明显好于 2X2 MIMO。多出的第三个信号流实际上用于发送附加的空分信息,确保 当头两个信号不能被唯一地识别时,可在第三个信号的帮助下,继续完成计算。附加天线并不能帮助提高吞吐量,但却能为客户端提供一个更平滑、更强壮的覆盖信号。 MIMO的室外应用:室外 802.11 n应用通常无法使用自然反射,这是由于室外设备往

11、往采用定向天线将无线信号直接视线传输(LOS。为了发送两个并发数据流,必须使两根天线的极化方向互为90°,这种天线也被称为双斜面( Dual-Slant)天线。两根天线同时安装于一个 机箱内,由于没有提供第三个附加信号和天线,因此,802.11 n在室外应用中的天线数就是实际空分数据流数,如下图所示。'.40MHz信道:前已述及,通过增加信道内的载波频率可以增加数据吞吐量。如果一个20MHz的信道只能容纳不超过48个载频(802.11a/g )和52个载频(802.11n)数量,一个显而易见的选择就是,使用第二个信道来容纳附加的载波频率。这种方过去被很多厂家使用过,就是人所共

12、知的所谓“Turbo技术,实现了 108Mbps的吞吐量。Turbo模式并没有被IEEE所采纳,去卩不断被用在点对点连接的应用中,但由于兼容性问 题,一直扮演着次要角色。然而,底层技术的成功,使得它被引入了IEEE-802.11n Draft 2.0草案中,通过第二个发送信道维持与802.11a/g设备的兼容。802.11n通过两个毗邻信道发送数据,一个认为是控制信 道,用于管理数据发送相关的任务,如果把所有基本任务都压缩到控制信道中完成,意味着凡支持20MHz信道的设备,都可以接入。第二个信道是扩展信道,只对那些支持40MHz发送信道的设备有效。第二个信道的使用仍然是一个可选的吞吐量,由发射

13、机和接收机动态决定是否使用。802.11n通过独立的 控制信道”和 扩展信道”来实现40Mhz信道带宽,比传统的 Turbo模式 更有效率,也大于仅仅采用2倍载波频率数量所获得的吞吐量( 108Mbps),即,结合改进的OFDM调制和两个并行数据流可以实现高达270Mbps的吞吐量。':短GI (保护间隔):802.11 n的最终改善是数据发送的时间顺序的改善。在OFDM中,802.11a/g数据帧通常分为若干个数据块进行无线传送,为了防止因多径反射导致的数据块 延时,使后一个数据块先于前一个数据块到达接收端,802.11a/g协议定义了数据块的发送间隔,即 保护间隔(Guard In

14、terval ) ”,防止不同传输之间相互干扰,特别是传输延迟和多 径反射等造成的干扰。每个数据快发送后,都要先停顿一下,再发送下一个数据块。显然, 较长的保护间隔可以提供较高的抗干扰性,但传输速率较低;而较短的保护间隔可以提高传输速率,却要牺牲抗干扰性。802.11a/g使用4微秒的符号长度,即,3.2微秒用于发送数据,接着停顿0.8微秒。而802.11n 将0.8微秒的停顿缩短为 0.4微秒,如下图所示。这就是所谓的短保护间隔(短GI)。数据块的发送间隔缩短自然增加了数据吞吐量,如果结合改进的 OFDM调制、2个独立数据流和40MHz信道宽度,最高吞吐量可达300Mbps。优化的网络数据吞

15、吐迄今为止所讨论的方法都是用于提高物理层最大吞吐量的方法,而下面讨论的是用于提高802.11 n网络实际负荷吞吐量的网络优化技术。增强的MAC技术:理论吞吐量并不是一个可信值。11a/g链路层速率为54Mbps,但上层的吞吐量仅有26Mbps,也就是说,MAC层是一个数据吞吐的瓶颈,高达54%的吞吐量被MAC层吞噬和消耗!在11n协议中,链路层速率为65Mbps,上层吞吐量为50Mbps,因此, 通过增强MAC技术使MAC层消耗的带宽降到总带宽的25%。-帧聚合:除有效负荷外,每个数据报文中还包含了管理信息,用于数据的平滑交换。帧聚合就是将几个数据报文(数据帧)合并为一个较大的数据报文(聚合帧

16、),如此一来,一个完整的大数据帧只需要指定一个管理信息,这样,实际增加了数据报文的有效负荷。人块ACK每个数据帧都需要接收端进行接收确认( ACK ,只有当发射机收到接收端的确认消息,才不会重发数据帧。这种机制同样也用于802.11n的聚合帧收发处理。聚合后的数据报文有可能一部分接收正确,另一部分错误,因此,为了防止可能因一个数据报文的错误而重发整个聚合帧,为聚合帧中的每个WLAN报文都生成了一个接收确认消息(ACK。这些确认消息同样封装为数据块,然后再以数据块的形式反馈给发送 端。发射机收到每个 WLAN报文的接收状态后,只需要重发那些发送失败的报文即可。性能改善技术以上都是系统在理想状态下

17、所能提供的理论上限值。实际使用的环境几乎不可能理想化,而802.11n的多种调制方案,有可能在实际使用中因环境恶化而倒退到较低吞吐量模式。为了 制这种倒退的程度,802.11 n引入了一些附加机制,使其有效吞吐量在各种应用环境中都尽 可能保持在较高水平。快速的MCS反馈-速率选择机制:现有设备很难实现对信道内快速变化的跟踪。比如说, 当快速穿越建筑物廊柱的遮挡时,可能在一步之内,速率就从50Mbps降到6Mbps,紧接着又回到50Mbps。传统的系统由于是根据发送错误反馈来调整速率,而这种快速变化导 致的发送错误无法迅速得到反应,因此,系统很难立即对此作出速率调整。那些对时延敏 感的业务,例如

18、语音,必须进行保守的处理,即,速率回升过程必须比下降过程更慢才行。为解决这一问题,802.11 n增加了一个基于每个报文的反馈机制,它为下一个报文的发送推荐合理的速率。这就是快速调制和编码方案(MCS)反馈机制。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编码:LDPC是一种超级欺骗的前向纠错机制。尽管已经有50年的历史,它仍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纠错编码机制,它接近理论的效率极限。原本较少使用,只是近年来随着芯片的计算能力大大提高,才逐渐推广。-发送波束成型技术:所谓波束成型技术就是将无线电波向激光一样精确指向客户端设备。 如果绘制一张高分辨率的 WiFi接入点室内覆盖空间的信号强度分布图,会发现它看上去就 像被风吹皱的池塘表面,至U处是因无序电磁波能量相互干涉引起的隆起和沟壑。而发送波 束成型技术通过调整每个天线的发射相位和功率,使其最大信号强度指向客户端设备所在 位置,尽可能减少能量在无效方向的耗散。-时空分块编码(STBC技术:一般而言,手持设备仅有一个W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