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金属成为大产业_第1页
论小金属成为大产业_第2页
论小金属成为大产业_第3页
论小金属成为大产业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小金属成为大产业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021)摘要:小金属具有资源稀缺性、技术创新性、市场独占性和价值增值性的经济学特性。从供给、需求、产量、价值等四个方面看,小金属具备发展成为大产业的条件。小金属如何成为大产业,本文提出了产业链现代化、价值链国际化、生态链园区化、技术链聚合化、营销链服务化、

2、供应链市场化、组织链信息化等七个方面的实现途径。关键词:产业发展;小金属;产业路径中图分类号:f4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 723x( 2012) 12 - 0064 - 05从化学物理性质看,小金属通常是指锗、铟、镓、钼、钪、铊、镉等稀散金属。小金属是战略性金属,事关资源型工业的现代化,事关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事关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小金属的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等环节,体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需要产业的共性、核心、关键技术,需要科技的创新、跨越、支撑、引领。发展小金属产业,可以抢占科技制高点,增强产业竞争新优势;小金属变成大产业,可以确立产业发展主动权,提升国家实力上台

3、阶。一、小金属产业的经济学特性资源、技术是经济的基本要素,市场、价值是产业的本质要求。从经济学角度看,小金属产业具有资源稀缺性、技术创新性、市场独占性、价值增值性等四个特性。(一)资源稀缺性从储量看,数量较小。全球锗的储量1. 395万吨,我国储量3500吨,云南储量828吨。全球铟的储量1. 47万吨,我国储量1.3万吨,云南储量4864吨。全球镓的储量100万吨,我国储量1819万吨,云南储量8545吨。全球钛的储量19.7亿吨,我国储量12亿吨,云南储量1259万吨。全球钼的储量1905万吨,我国储量830万吨,云南储量11.6万吨。全球钪的储量200万吨,我国储量29万吨,云南储量50

4、00吨。全球铊的储量200万吨,我国储量8304吨,云南储量5814吨。全球镉的储量900万吨,云南储量12.4万吨。根据目前全球小金属资源储量与开采量测算,铟、钼、锗的全球资源保证年限分别为20年、57年和61.4年。(二)技术创新性小金属的采选、冶炼、加工技术要求高。小金属极少存在单一的具有开采价值的矿床,主要是从伴生矿和二次资源中提取、回收,工艺条件与所需提取的主金属的工艺条件不一致,需要特殊的生产工艺,需要新技术、新工艺、多种选矿方法相结合,需要改造原有矿山、选矿厂、冶炼厂和深加工企业的加工技术和生产设备。随着小金属消耗量的不断扩大,易开采、易选冶的矿日益减少,低品位、难选冶、成分复杂

5、的矿和尾矿以及二次资源的比例增多,小金属的采选难度越来越大。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俄罗斯、日本和中国等4个国家掌握完整的小金属生产技术。广泛用于半导体材料、光电材料、光学材料、热电材料等领域的高纯小金属,纯度要达到99. 999%以上,提取技术更加复杂,需要电解、精馏、结晶、区域熔炼、离子交换、萃取等多种方法的交替组合运用。小金属产业的发展依靠创新驱动。据统计,1945年小金属制成品中科技含量大约为5%,目前则增至16%,预计2020年将达到20%。19世纪中期人类就已发现小金属,但又过了100年,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采选技术的进步,小金属的特殊性能才被发现并开始广泛应用。1886年锗被发现后

6、,较长时期内锗都未得到很好的应用;1948年,美国制成第一支锗晶体管放大器;1952年,美国人第一次使锗的纯度达到晶体管器件要求,锗成为主要的半导体材料,为电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新中国建立前,我国有28家有色金属企业,无一家企业有能力提取小金属。新中国建立后,因航空工业技术的进步和需要而研究开发了铟,因核技术的提高和“两弹一星”的需要而研究开发了锗,继而是镓、铊等;到1960年,基本实现了小金属规模生产。(三)市场独占性小金属主要是从冶金等部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边角料和废品中综合提取、回收、再生,小金属成本已计入主产品,零成本导致高利润,小金属企业在一定时期、在一定的价格范围内

7、占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具有一定的市场独占性。另一方面,小金属具有地域和资源上的集中性,因此造成了小金属产品具有空间和数量上的独占性,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才能发挥优势。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可以通过专利权,使本企业的技术成为行业标准,达到独占的地位。目前,我国主要钛材加工企业不超过20家;2009年,前5家企业的产量就占据了国内75%的市场;全球前5家钛材企业占据了全球超过70%的市场;世界上能够生产航空航天、国防工业钛材的公司只有5家。(四)价值增值性小金属是性能改善物。小金属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主要用于高端领域,通常作为特殊添加剂和改性剂,少量添加,就可以提高材料性能或产生新的功能,提升

8、金属价值。在铝一镁合金中添加2%的镓,可使合金的强度提高1倍以上。向润滑剂中添加少量的铟化合物可降低其腐蚀性。铟一铅合金具有除垢与溶解贵金属的性能,能溶解镀金物,速度较铅一锡合金快13倍。钛少量加入合金钢中,可大大改善钢的性能,提高钢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钢中添加钼可扩大钢热处理温度范围、提高钢的硬度、韧性和抗蠕变性能。铁中添加钼可提高铁的耐高温性能、耐磨性能和耐酸性能。铝合金中加入钪,可明显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耐热性、耐腐蚀性和焊接性。用铊制成的合金具有提高合金强度、改善合金硬度、增强合金抗腐蚀性等特性。小金属是价值倍增剂。小金属产业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具有多条应用产业链,跨度长,链接的

9、都是高科技产品和产业,甚至使某些产业产生几何级数增长,有着“乘数效应”。从原材料产品、深加工产品到功能性产品,价值呈裂变式增长。以锗为例,锗的初级产品主要是二氧化锗,毛利率只有7%左右;中级产品主要是高纯锗和区熔锗锭,毛利率达50%;高级产品主要包括太阳能、红外、探测器级锗单晶和光纤级四氯化锗,毛利率超过60%,太阳能级锗单晶毛利率达70%,探测器级锗单晶毛利率达90%。民用部门每扩大1000吨钛材的应用,每年可获1亿元纯效益。1吨普通钢材的市场价格仅4000元左右,1吨钛钢市场价格在15万至16万元人民币左右,价值升值了近40倍。二、小金属具有发展为大产业的条件小金属产业正处于成长期,发展的

10、驱动力由军事需求向经济需求转变,前沿技术的突破使得小金属应用新领域不断涌现,产业结构呈现出横向扩散的特点。小金属发展成为大产业是具备条件的。(一)在供给方面,小金属资源富集小金属伴生于有色金属、煤等矿物中,资源潜力取决于伴生矿的储量,有色金属、煤是我国优势矿产,铅锌矿储量居世界第一,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三,而与它们伴生的小金属也较丰富;镓、铟、铊、钼的储量居世界第一,锗的储量居世界第二,钛、钪、镉等的储量也非常丰富。经国家有关部门与专家评估,小金属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保证程度较高,小金属产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据统计,我国锗、铟与铅一锌矿的比值为锗(铅一锌)= 1/29858,铟(铅一锌)=1/736

11、2,即铅一锌矿储量每增加3万吨,可新增1吨的锗和4吨的铟,铅锌矿探明储量的扩大对铟和锗的储量有着巨大的增量关系。近年来我国铅锌矿每年查明储量增幅均超过10%,201 1年铅矿储量5509.1万吨、锌矿11596.2万吨。随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实施(国土资源部,2012),探矿技术的提高,海底矿产资源的勘探,铅锌、煤等矿物的查明储量还将增加,伴生的小金属储量也会增加。(二)在需求方面,小金属产品需求大、成长好、盈利丰小金属产业发展方向与国家发展新材料产业的政策导向、未来经济的发展重心相一致,具有较强的产业生存能力和后发优势,具有较强的市场需求性、市场成长性和市场盈利性。

12、一是需求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对小金属的需求量逐年增长。1985年到2006年,全世界镓的年需求量从49吨提高到186吨,铟的需求量从70吨提高到480吨,锗的需求量从80吨提高到130吨。根据国外小金属消费情况分析,小金属的消费量和有色金属的消费量有一定规律,小金属消费量约为有色金属消费量的0. 2%左右,说明小金属在各国建设中与其他产业有一定科学相关关系。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2015年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量达4900万吨,比2010年的3430万吨增加近1500万吨,小金属的消费量也将大幅提高。二是成长好。需求是市场创新之母,研究显示,来自市场需求推动的创新在美国

13、占47%,在英国占48%。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小金属产品日新月异,产业升级、更新换代步伐加快。加快培育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工程,需要小金属产业提供支撑和保障,为小金属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同时随着小金属的开发与应用联系更加紧密,针对特定应用的开发可以加快研制速度,提高使用性能,节约了资源。三是盈利丰。小金属产业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长期盈利特征。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可或缺的小金属产品,特别是高端小金属产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小金属产品的价格不断上涨。从1996年到201 1年,镓(99. 99%)

14、的价格从360美元千克上涨到960美元千克,铟( 99. 99%)的价格从300美元千克上涨到560美元千克,铊( 99. 999%)的价格从1200美元千克上涨到5930美元千克;锗(99.99%)的价格从1991年的300美元千克上涨到2011年的1300美元千克。(三)在产量方面,小金属产业增长快2010年,全球锗的产量为120吨,我国为80吨,占全球的66. 67%。2006年、2007年,全球铟的产量分别为1140吨、1275吨,其中再生铟分别为562吨、730吨,均超过了原生铟的产量;近年来,我国的铟产量一直稳定在300吨年以上。2010年全球原生镓产量为186吨,201 1年全球

15、原生镓产量约230吨。1924年,钛精矿的全球产量为1. 48万吨;1934年达到10.6万吨,突破10万吨;1954年达到127万吨,突破百万吨大关;2006年到2010年全球产量分别为953、998、984、866、979万吨。2010年,全球钼的供应量约21. 41万吨,增长12. 8%。全球钪产量在360千克年以上,我国钪的产量在120千克年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1/3。铊产量不大,1990年至2002年为15吨,2003年为12吨,2004年至2010年全球年产量均为10吨。1900年,镉产量为14吨,1959年达到1. 02万吨,突破万吨大关;2001年至2005年产量在1. 78万

16、吨至2.01万吨之间;2006年至2010年全球镉产量保持在1. 94万吨至2.28万吨之间。(四)在资源的总体价值方面,小金属储量价值增值空间大按全球锗保有储量1. 395万吨,201 1年年底单价为1300美元千克计算,全球锗资源总体价值为181. 35亿美元;按全球铟储量为14700吨,2011年年底单价为562.5美元千克计算,全球铟资源总体价值82. 69亿美元;按全球镓的储量为100万吨,单价为635美元千克计算,全球镓资源总体价值6. 35亿美元;按全球钛储量为19.7亿吨,单价为7美元千克计算,全球钛资源总体价值137.9亿美元;按照全球钼储量基础为1905万吨,单价为30.

17、32美元千克计算,全球钼资源总体价值5775. 96亿美元;按照镉全球资源储量为900万吨,单价为0. 56美元千克计算,全球镉资源总体价值5. 04亿美元;按照全球钪储量200万吨,单价为4126. 984285. 71美元千克计算,全球钪资源总体价值为82539.6亿85714.2亿美元;按照全球铊储量64.7万吨,2010年年底5930美元千克的单价计算,全球铊资源的总体价值38367.1亿美元。三、小金属如何造就大产业小金属产业是资源主导型产业,又是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小金属大产业的过程就是产业链现代化、价值链国际化、生态链园区化、技术链聚合化、营销链服务化、供应链市场化、组织

18、链信息化的过程。(一)产业链现代化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的技术、工艺、功能、结构等都是相互关联的,一项核心、关键技术和设计的改进就要求产业链相关技术或设计做出调整,一项产品质量不符合技术要求会影响产业链的稳定,甚至造成产业链中断。产业链现代化就是积极开发高效经济的小金属富集和提取技术,提高中游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树立品牌,积极引进和研发下游终端产品生产技术,实现创新发展、链条发展、集约发展、融合发展、调整发展。创新发展就是围绕技术和产品创新,打造在市场上有竞争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企业。链条发展就是强化资源勘查,整合矿产资源,规范采选行为,实施行业准人制度,逐步实现上下游产品科学配套、有机衔接。

19、集约发展就是推进各种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引导企业联合重组,促进产业整合,推动战略合作,提升产业关联,打造产业基地,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融合发展就是加强小金属产业与原材料产业的融合,在小金属产业创新发展中,不断带动材料工业升级换代。调整发展就是以优化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为主线,以调整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为突破口,鼓励发展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淘汰落后产能。(二)价值链国际化价值链是一条增值链,随着对原料的初级加工、深加工和精深加工一系列的技术经济活动,产品的价值和价格也不断增加,推进了产业链由低利润区向高利润区的发展,实现产品价值的升值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按照小金属产业的发展规律,价值链的高端优势资

20、源掌握在下游企业手中,处于价值链的高端,采选、冶炼、中间品生产企业处于相对低端的位置。价值链国际化就是要在小金属的全球价值链中掌握主动,在国际市场上把握定价权和话语权。统筹国内产业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鼓励实力强、资本雄厚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跨国并购和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开展资源配置和价值链整合,掌握关键战略环节上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实施小金属资源和深加工产品国际化。在低中端领域,实行国内资源保护性开采,利用我国在小金属开采和生产方面的技术、经验等优势,寻求国外合作,开采国外的资源并进行生产,加大对未来世界小金属资源市场的相对控制。在高端领域,支持企业并购境外技术研发机构,参加国际技术联盟,申请国

21、外专利,支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拓展国际市场。(三)生态链园区化小金属生态链是指依据生态学原理,为提高资源生产率,模拟生态系统对小金属产业进行生态设计,形成一种新型的小金属产业链。园区化是近年来全球产业发展的主流,也是我国小金属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园区化可以突破资源稀缺性的制约,构建专业化生产要素集聚洼地,实现外部效应、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有利于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有利于实现产业链纵向一体化和生产一体化,将垂直分工转成水平合作。一个布局合理的工业园区可以节约用地10%-20%,减少管网10%20%,缩短交通运输线20%40%。生态链园区化就是按照规模大型化、装置集中化的园区化、一

22、体化、生态化的发展道路,积极推动以小金属生态产业链为纽带,生产装置互联、上下游产品互供、管道互通、投资相互渗透、资源要素集聚的园区,实现五个“一体化”。一是项目设计一体化,利用产品上下游关联的特点,优选关键的重点企业,构建纵向主导产业链、横向耦合共生产业链,引入补链企业延伸产业链,建立再生循环利用体系,形成小金属生态产业链;二是公用工程一体化,对园区能源供应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一体化的“公用工程岛”;三是物流运输一体化,通过输送管网、路网、仓储等,形成园区一体的物流运输系统;四是环境保护一体化,减少企业能耗、物耗、水耗等,设立环保中心,统一处理废水、废气、废渣;五是园区管理服务一体化,

23、为驻园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四)技术链聚合化产业技术链是指以某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市场前景较好、科技含量较高、产品关联度较强的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为链核,以产品技术为联系,实现技术的扩散效应、研发机构的溢出效应、产业的示范带动效应和产学研结合的纽带效应,形成上下连结、向下延伸、密切联系的产业链。技术链聚合化就是聚合小金属设计技术、材料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技术、支撑技术,有机组合已有单项技术、融会贯通,创造小金属新产品和生产新工艺。要强化新技术与已有生产工艺的结合,提高逆向模仿、反求创新能力,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胡锦涛,2012),建立支持企业

24、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健全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成为技术链的中枢。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结合(温家宝,2012),搭建信息沟通、技术支持的产学研结合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成果产业化载体。优化创造创新与激励环境,宏观上完善吸引人才和凝聚人才的政策、法律和事业发展环境,微观上创造局部优化的工作生活环境,吸引、聚集、利用国内外、省内外科技资源和智力资源,整合纵向和横向技术资源聚焦小金属产业发展。制定符合小金属产业发展需要的、完整的、实用的行业标准,倡导科技研究与标准研制同步进行。加强品牌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