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大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_第1页
中南财大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_第2页
中南财大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_第3页
中南财大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_第4页
中南财大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融学辅修双学位专业全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宽厚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从事金融业务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领域,及其他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中介咨询评估机构、政府管理部门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以我校国家重点学科金融学为依托,结合我校经济、法律、管理等学科优势,紧密联系国内外金融理论与实践发展,既重视理论素养又强调应用技能,既瞄准国际趋势又着重中国国情,既看重人文缜密思辨又突出金融规范分析,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金融学科理论及实践发展要求的“宽口径

2、、厚基础、高素质、重创新”复合型金融人才。(二)培养对象主修专业成绩良好、自学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普通本科二、三年级学生。(三)教学管理体制与学习时间辅修双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学习时间为五个学期,学生在第四至第七学期进行课程学习,第八学期撰写学位论文。(四)辅修专业与攻读双学位总学分要求学生取得修读第二专业学士学位、双学士学位证书者,总学分不得低于50学分。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取得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者,应选择性修课教学计划中打“”号的专业主干课,总学分不得低于25学分。(五)课程设置本专业辅修双学位的主干课程有:货币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公

3、司金融、证券投资、国际金融管理、国际结算、金融市场学、保险学、金融会计、中央银行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六)实践性教学安排与要求实践性教学主要为学位论文5学分,安排为第七学期开题,第八学期完成。(七)教学计划安排表与相关说明辅修双学位全程计划表经济学学士学位(金融学专业)计划计划表序号课程学时/学分时间备注1经济数学基础64/ 4二下未开数学选2统计学48/ 3二下已开数学选3货币金融学64 / 4二下4西方经济学64 / 4二下5财政学48 / 3二下6会计学48 / 3三上7商业银行经营管理48 / 3三上8金融市场学48 / 3三上9保险学48 / 3三上10金融会计48 /3三下1

4、1国际金融管理48 / 3三下12证券投资32 / 2三下13中央银行学32 / 2三下14国际结算48 / 3四上15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32 / 2四上16公司金融48 / 3四上17专业论文5周 / 5四下或四上寒假合计(744+5周)/50说明:加“”号标志的课程属辅修专业必修课程,取得辅修专业结业证书者选读,设定为27选25学分。1、“经济数学基础”、“统计学”为二选一课程,学生只需修其中一门课程。2、主修已修辅修教学计划中同名课程的且学分相同的课程可以申请免修,成绩按主修课程成绩记入辅修成绩单。金融学辅修专业师资介绍我校金融学科现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48人,其中教授

5、12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1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4.35%。师资队伍中,有著名金融学家周骏教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朱新蓉、宋清华、唐文进、刘冬姣等,优秀主讲教师张金林、陶雄华、刘春志、李卉等。在学历结构方面,现有博士24人,硕士18人,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以上。在年龄结构方面,目前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为36岁,45岁以下教师42人,其中35岁以下教师21人,占43%,充分显示了本学科发展后劲足的优势。在博士学位获得者中,有出站博士后12人、在站博士后有4人,宋清华已于2003年1月从中国人民大学出站,合作导师为著名金融证券专家吴晓求教授。张金林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

6、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教授,王年咏的合作导师是西南财经大学的陈野华教授,陈红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何德旭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曹勇和肖春海分别进入暨南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的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教师专业领域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文理兼容,学跨中西,结构合理的年轻教师团队。金融学专业专家学者介绍朱新蓉 女,教授,金融学硕士导师组长,金融学博士导师组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湖北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金融人才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在管理世界、财

7、贸经济、金融研究、中国金融等国家级、省部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论我国融资机制高效运行的制度基础获湖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货币流通管理、金融学、金融市场学、中国金融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等数部专著、教材陆续出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点课题金融风险的化解与防范研究、财政部、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项目区域金融中心发展战略课题的研究;武汉社科课题武汉金融圈的形成与发展、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湖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等课题已结项;还主持完成多项金融机构和企业集团的课题。 曾前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马里兰大学进行高等财经教育交流与考察;还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理工大

8、学进行了学术交流;也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作短期访问考察。主讲课程:货币金融学、银行经营管理学等。宋清华 男,教授,博士后,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院长,兼任湖北省金融学会理事、武汉市金融学会理事、湖北省青年科协常务理事、武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主要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及金融风险管理教学及研究。出版专著银行危机论,参与撰写或主编了贷款的法律调整、银行信贷管理等10余部著作、教材,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了财政部“九五”规划课题我国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管理研究等各类课题7项,参与了全国社科基金“九五”规划重点课题

9、“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研究”等多项课题的研究,目前正主持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研究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商业银行创新与资本市场关于现代金融体系的思考。曾获中国金融学会第三届全国优秀金融论文三等奖、湖北省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主讲课程:银行经营管理、金融风险管理等。张金林 男,教授,博士后,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我校国际交流学院院长,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工程、证券保险投资。先后在管理世界、财贸经济、投资研究等权威及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加国家社

10、科基金及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5项(其中3项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专著保险资金营运论、合著保险中介制度研究等著作4部。并于1997年和2000年分别赴澳大利亚、美国访问学习金融工程学、金融风险管理及风险投资等内容。主讲: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等。唐文进 男,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为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金融市场与投资。在国内率先创造性地提出了“货币政策结构性调控”建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7项,参研省部级以上课题11项;单独或与人合作出版学术专著8部;在国内外权威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讲课程:货币金

11、融学、金融理论前沿等刘惠好 女,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为我校金融研究所所长,兼任湖北金融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等方向的研究。主持、参与了中国银行体系的重组与改造研究等7项教育部基金课题、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及省级课题的研究,主编、参编了现代商业银行、西方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通论等著作、教材、工具书10余部,在财贸经济、管理世界、国际金融等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19941995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访问研究,1997、1998年应世界银行之邀赴韩国经济发展学院及世界银行总部作访问交流,2000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交流,1997年被确定为校级跨世纪学术带头

12、人,2000年获校“优秀女教职工”称号。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中国银行体系的重组与改造研究及国家社科基金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之子课题国际金融风险管理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讲课程:国际金融,银行经营管理等。吴 韦华 女,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国际金融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管理方向的研究,近年来研究重点为银行重组和中小企业融资。主要研究成果有:专著国际信贷教材一部,参与了国际金融学、经济法学、货币金融学、等六部教材的编写,主持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国际银行并购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等3项课题,在省部级公开刊物上发表了学术论文20余篇。1999、2000年应邀分别赴马来西亚、新加坡做访问

13、学者。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外汇经营管理等。陈红 女,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证券投资,专著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创新研究2004年12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其系列论文获湖北省武汉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财政研究、投资研究、改革、法商研究、法学等权威、核心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三十多篇文章被CSSCL收录;十余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摘录。主讲课程: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黄孝武男,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现为我校新华金融保险学院金融学系主任,兼任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

14、究基地湖北金融研究中心融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货币理论与政策,在经济学动态、投资研究、财贸经济、国外社会科学等权威、核心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近期出版专著多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各1项。主讲课程:金融学、货币金融学、个人理财等。王年咏 男,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金融史。在历史研究、国外社会科学、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独撰及参与论著、教材7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3项。先后于2000、2001年赴香港、德国研习宏观经济学与财政政策等专题。主讲课程:货币金融学、西方货币学说等。陶雄华 男,博

15、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金融理论方向的研究,主编货币金融学等教材,参与省级课题研究两项,在财贸经济、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讲课程:货币金融学。岳正坤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我校新华金融保险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资本市场理论。已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WTO与证券营销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参与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简史等课题研究。主讲课程:证券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李卉,女,经济学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特别是在外汇理论与外汇储备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主编了国际金融教材,在中南财经大学学

16、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讲课程:国际金融、外汇经营管理等。刘春志 女,经济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银行管理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银行管理、金融会计核算与管理等方向的研究,主编了商业银行会计学、银行会计学等书,其中银行会计学被指定为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同时参加了商业银行财务报告阅读与分析、现代商业银行概论等著作的编写,在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参加并完成了多项专业课题的研究。主讲课程:商业银行会计、银行经营管理、公司金融等。金融学专业主讲教师介绍唐彬 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货币金融学、金融市场学等课程。研究方向: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理论及行

17、为金融学理论。曾参编金融概论、金融信托学等教材,并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武汉金融、理论月刊、统计与决策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 康立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货币金融学研究方向:金融机构管理;分别于1996年和1999年获得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硕士学位。现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世界经济专业的博士学位。2002年赴德国柏林财经学院和柏林应用科技大学进修。目前承担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学、金融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学任务,2002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已在投资研究、中南财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曹永华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

18、货币金融学、金融市场学等课程。研究方向:货币需求理论、货币政策理论及行为金融学理论。章晟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主要从事商业银行理论与实务、资本市场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财贸经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省、市、校级课题研究多项,其中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的两项课题获奖(二、三等),参与论著、教材5部。肖春海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宏观管理(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资本市场运行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的法律制度(2006年立项),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省级课题研究项目,并主持多项横向课题并获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篇;出版专著金融混业经营条件下的金融监管(中国财经出版社,2004年版)。获学校教学优秀奖;1次年度考核为优秀。曹勇 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国际金融学、西方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结算、外汇经营管理等课程。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先后在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拉丁美洲研究、国际政治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权威重点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英文论文“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China: preconditions, speed and seque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