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介可行性报告_第1页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介可行性报告_第2页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介可行性报告_第3页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介可行性报告_第4页
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介可行性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竹山县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简 介一、项目建设背景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境内以秦巴、武当山脉为屏障,形成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的气候特点。全县现有耕地面积52.6万亩,其中旱地面积43.0万亩,旱占全县耕地面积的81.7%。受复杂地形气候影响,我县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中西部地区虽然土壤条件好,排灌设施比较配套,属全县主要产粮区,但受自然降雨少的影响,农作物产量年度变幅大。南部和西西部地区,属高寒山区,雨水较多,但因耕地坡度大,耕层浅,土壤含蓄水量小,时常发生季节性缺水。北部山区降水量小,农作物“靠天收”。“九五”以来,我县针对不同地带的气候和耕地特点,采取工程、生物、化学、农艺等措施

2、,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由于我县旱作面积大、分布广、基础条件差,干旱缺水仍是制约我县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拟进一步实施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二、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本项目建设分五个主要内容。一是2万亩旱作节水农业高效示范园;二是15万亩全覆盖保墒栽培示范区;三是2万亩节水灌溉(水窑)示范区;四是抗旱节水农业试验站建设;五是1万亩抗旱节水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三、项目实施年限该项目20012006年实施,共6年。四、项目投资预算及筹措方式竹山县旱作节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规模为20万亩,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2001年2003年每年投资350万元,200420

3、06年每年投资300万元。计划县级财政配套1000万元,特请示国家投资1000万元。五、效益分析完成项目投资且达到投资目标后,18万亩粮食作物平均亩增产50公斤,年增收900万元;2万亩高效特增基地平均亩增收200元,年增收400万元。共计年增收1300万元,同时,通过项目建设,可有效提高项目区的水资源利用率,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项目区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六、项目进展情况目前,该项目已编制了项目建议书,上报省计委、省水利厅。竹山县“十万亩生态有机茶”建设项目简介一 、项目建设背景竹山县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属华中和西北、西南经济结合部,同时也是华中区“两河两库”(即:长江、汉江、黄龙水库

4、、丹江水库)实施综合生态治理工程的关键地带,国家退耕还林示点县之一,全县总人口45万人、国土面积35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5.1万亩,林地面积139.5万亩。境内高山二高山地域面积辽阔,土壤中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植被资源很好,由纵横交割形成垂直分布小气候资源丰富。同时,竹山县种茶的历史悠久,所生产的圣水牌绿茶荣获国家金奖、省十大名茶殊荣,为开发利用我县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拟建设十万亩生态有机茶项目。二、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项目建设总规模10万亩,其中转化现有常规茶园4万亩,新建6万亩。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为:一是新建有机茶基地6万亩;二是通过龙头企业(湖北竹山圣水茶业有限责任公

5、司)建加工车间和贮藏保鲜库。三、效益预测项目实施后,既能够调整产业结构,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并对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起到水源的水质保护作用。按照“十万亩生态有机茶”规模建设可解决4万人就业,农民增收2.2亿,农民人平增收2112元,企业产值3.795亿元,提供税收7211万元。四、建设年限2001年2005年。五、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总投资6432万元,其中3588万元用于基础建设(包括种苗、配水设施等),2544万元用于加工车间的厂房及配套的制茶机械的购买;300万元用于低温保鲜库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请求国家投资2800万元,申请扶贫贴息贷款2500万元,地方自筹1132万元。六、工作进展情况该

6、项目于二oo一年三月已委托湖北农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市计委组织初审后上下报到了省计委、农业厅。竹山县二十万亩豆杂基地项 目 简 介一、项目建设背景竹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优越的气候条件,土壤属于过渡性黄棕壤棕壤地带,非常适宜豆杂作物生长。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实地考察论证,认为竹山县不仅具备适于豆杂生产的良好气候,土壤条件,充足的劳力资源和坚定的豆杂生产基础,而且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较强的技术力量;不仅能够实现建设“亿斤豆杂县”的目标,同时也具备建设“中国南方大豆示范县”的条件。为把农业综合开发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加快群众

7、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拟建豆杂基地。二、建设规模和内容该项目建设覆盖面大,涉及全县十七个乡镇,基地总面积20万亩,其中黄豆15万亩、绿豆3万亩、豌豆2万亩。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该项目概算总投资4200万元,地方财政和群众自筹1200万元,请求国家扶持3000万元。四、项目建设年限该工程实施期为2001年2005年。2001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2002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2003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2004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2005年完成黄豆基地3万亩,绿豆基地1万亩。五、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后年产豆类1亿斤,直接产值

8、8000万元。如果年加工4000万斤原料的豆制品,可增值30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00余元,为改善地方财政状况,实施农业深度综合开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六、工程进展情况该项目已拿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并通过市计委呈报到省计委。竹山县郧巴黄牛杂交利用项目简介一、项目建设背景竹山县属于山区农业县,粮食生产常年人均水平在400公斤左右,农副产品年形成量在1.5亿公斤左右,全县拥有可利用167.2万亩荒山、草坡、滩涂地、荒极草场和年产农作物桔杆1.5亿公斤,通过氨化微贮技术处理后,可保证年出栏2万头肉牛过冬渡春的饲料。生产肉牛的精料资源充足。全县拥有10.8万农户占9

9、5%以上都有良好的养牛传统,特别是从90年代开始,通过对农村科技知识的宣传,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应用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全县黄牛的本种繁育和改良的成绩显著。而且,郧巴黄牛的发源地和生产区在我县,黄牛饲养量达3.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8468头,有繁殖改良的坚定基础;全县已有几个乡镇开展过黄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和同步发情技术,广大干部和养牛户迫切期望发展郧巴黄牛杂交项目。为使我县郧巴黄牛主产地良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发展养牛业,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在实施科技兴牧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体现出科学养牛的经济效益。二、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规模为年均出栏肉牛2万头。建冻精配种站15个;建标准牛栏20万平

10、方米;建肉牛试验育肥场2000平方米;人工垦处长种草10万亩;引进送购种母牛4000头;购人工授精设备仪器;购液氨运输车一辆;建交易市场6个。三、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建冻配种站15个,建饲料专贮氨化池20万立方米,建标准牛栏20万平方米,建肉牛试验育肥场2000平方米,人工重复种草10万亩,投草种10万公斤,投入肥料500万斤,引进选购种母牛4000头,兴建6个交易市场,该项目概算总投资4000万元,请求国家扶持2400万元;地方自筹1600万元。四、项目建设年限该项目实施年限为2001年2004年。2000年制定相应措施,鼓励和调动农民养牛的积极性;2001年完善圈舍设施,补充母牛群,垦复

11、种草0.5万亩;2002年配置冷冻设施和培训人工授精,种草1万亩;2003年建立6个交易市场;2004年项目达标年。五、效益分析该项目建成后,年出栏肉牛2万头,每头出售价1500元计算,农户净增收入600万元,年创税收314万元,人工种草达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可吸收转移大批农村剩余劳力和安排下岗待业人员,缓解就业矛盾,促进社会安定。六、工程进展情况该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竹山县“三元”杂交商品猪基地项目简介一、项目建设背景竹山县作为山区农业大县,财政主要收入来自于农村,而农村的主要收入又来自于畜牧业,畜牧业在农业收入中占36%以上,养猪收入又占畜牧业收入的85%以上;通过近几

12、年来的牲猪品种不断的引进改良,养猪生产仍然是农村农民脱贫,周期短、见效快,合民心顺民意的好项目。其有利条件是领导重视,牲猪生产有基础。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交通运输方便。316国道贯穿竹山全境,全县村村通公路 ,交通比较便利。良种繁育体初具规模。全县以县种猪场为主,各乡镇为辅的纯繁基地初步形成 , 全县通过牲猪“四化”、“三优”牲猪人工授精达85%以上。二、建设规模和内容建设规模为年牲猪饲养量80万头,出栏55万头。形成良种繁育体系 ; 技术服务体系 、交易市场体系和饲料加工、冷冻、贮藏体系。同时加大栏圈建设力度,形成一大批规模经营牲猪养殖大户 , 带动全县牲猪主业的良性发展。三、项目投资和

13、资金筹措方式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需要投入800万元 ,饲料加工供应体系建设需投入700万元,栏圈建设需投入800万元,技术服务建设需投入600万元 ,交易市场及运输体系建设需投入800万元,加工车间建设需投入300万元,建冻库需投入500万元,组建养猪大户需周转金600万元,该项目总投资为510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扶持3400万元地方,自筹700万元,群众投劳集资1000万元。四、建设年限该项目建设年限为2001年2004年。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01年2002年,力争牲猪饲养量达到30万头,年出栏20万头;第二从阶段为2003年2004年,力争牲猪饲养量达到80万头,年出栏55万头。五、效

14、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年实现养猪收入2.4亿元,创利3840万元,每头猪按40元税收计算,年可为国家增加税收2200万元。同时,丰富城乡居民生活,吸收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和城镇待业人员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六、工程进展情况该项目通过多次考察实践,经过充分的论证分析,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并在保丰、麻家渡等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竹山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 目 简 介一、项目建设背景民以食为天,食以菜为先,蔬菜是人们膳食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蔬菜的消费需求已由数量型转为质量型,并逐步由质量型向营养型、保健型过渡,尤其对蔬菜的花色品种、营养质量、

15、安全无公害等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根据我县地理气候和自然资源等诸方面优势条件,围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以山野菜、干菜为主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及其加工,对加速我县种植结构调整、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效率,推进“两高一优”农业和持续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兴起,加快农民奔小康步伐,振兴县域经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建设规模和内容竹山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总规模为29.2万亩,实际占用耕地面积13.2万亩(其中二荒挂坡地面积3万亩),兼作套种16万亩。干菜生产:以宝丰、擂鼓为中心,辐射西区乡镇,品种以尖椒、萝卜为主,总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干品量1000万公斤。山野菜生产:以南部和西西乡镇的二荒地和挂坡地为主,品

16、种以香椿、薇菜、野金针、竹笋、野葛为主,总面积达到3万亩,年产干品量300万公斤。水生菜生产:以谭家河灌区为主,品种以莲藕为主,总面积1万亩,年产量2000万公斤。鲜菜生产:以城关、潘口、宝丰(或溢水、麻家渡)为主,重点抓好城镇商品蔬菜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商品蔬菜生产,总面积1.2万亩,年产量1.6万公斤。三、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方式竹山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总规模为29.2万亩,共需投入资金17030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扶持8330万元,地方自筹8700万元,重点投入水利设施建设、温室大棚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工贮藏、市场技术信息建设等方面。四、建设年限项目实施年限为2001年200

17、5年。五、效益分析蔬菜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蔬菜3亿公斤,直接产值2.66亿元,通过加工包装,每年可获得加工增值收入5000万元,年创税收4500万元。四、工程进展情况该项目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并上报市计委,县内已在宝丰、擂鼓等乡镇开展试点工作。竹山县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项目简介一、项目建设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巩固全县小城镇建设成果,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努力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优化农村经济布局,更大规模地转移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努力探索符合竹山县情的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全面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拟实施小城镇经

18、济综合开发项目。二、建设规模和内容竹山县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县城为龙头,大力发展316国道、鲍竹路和堵河沿线集镇,以建制镇为骨干,乡集镇为支撑,小集镇和中心村为基础,突出城关、宝丰、官渡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侧重竹坪、柳林、得胜、双台、文峰等边贸口子镇,配套完善秦古等具有综合实力的社会经经济重镇,形成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城镇化格避。初步形成一批可容纳40%以上城镇化人口的综合城镇示范区。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十五”计划期全面启动,八个具有一定基础和实力的小城镇示范建设工程,工程计划投资16000万元,其中,地方自筹6400万元,请求省市县配套4800万元,国家投资48

19、00万元。四、建设年限2001年2005年。五、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后,不仅使全县小城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而且使我县城镇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八个集镇将成为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的山区明星集镇,可以加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为改变竹山贫困落后的在面貌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六、工程进展情况该项目已完成了宝丰、官江、得胜、双台、竹坪、文峰、秦古、柳林等8个小城镇经济开发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其中宝丰镇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项目可研报告已上报到了省计委。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简介一、项目建设背景竹山县位于长江中长游的汉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

20、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和水质,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抗御自然灾害的需要,也是农民脱贫致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需要。近几年来因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政府和群众迫切希望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再建秀美家园。二、建设规模和内容按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因害设防、因害治理的原则,确定竹山县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治理工程分5年实施,总规模为:退耕还林10万亩,农村能源建设工程5000户,坡改梯2万亩,新建山塘150口,引水渠200公里,新修河堤120公里。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该项目总投资7500万元,其中营造生物工程治理投资2500万元

21、,生态农业工程治理投资2000万元,水利水土保护工程治理投资3500万元。按照国家规定,国家贫困县投资比例,中央和地方按10.5配套,在地方投资中省、市、县按0.50.250.25的比例,请求国家扶持5000万元,省配套1250万元,市、县配套1250万元。另外,农民投工折资32500万元。四、建设年限该 工程分5年实施,即20012005年。五、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工后,年可创直接经济效益862万元。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能够很好地促进竹山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生态、社会效益非常明显。六、项目进展情况该项目于2000年由县计委做了实施方案,并由县政府和县计委分别向市政府、市计委作了专题报告,

22、市政府和市计委分别向省政府和省计委上报了此项目。竹山县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简介一、项目建设背景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山区实际,以农户庭院建设为载体,根据自然界动、植物和微生物相互依存的生物链关系,以沼气为纽带,把粮菜果种植业、畜禽渔养殖业同秸杆、粪便、农副产品加工等结为一体,形成“猪沼粮农副加工”、“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生态农业模式,促使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为此,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二、建设规模和内容根据我县山区的资源优势,在一个单元(户、村、乡镇)内将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进行优先组合,把沼气、猪禽养殖和林果、粮食种植结合起来,形成农

23、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猪沼粮”的生态经济工程,每一处工程具体包括:标准化畜禽舍、沼气池、节柴灶、太阳能热水器、标准化果园或标准化鱼塘或菜田等,把每一个单元建设成能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生态家园。项目建设选择交通方便、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群众文化素质较高、科技意识较强的“316”国道沿线的文峰、城关、潘口、溢水、麻家渡、宝丰、擂鼓、秦古、得胜等9个乡镇,100个村,新建1万户沼气池,核心区域内配套4000户高标准省柴灶,安装4000台太阳能热水器。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初步概算,项目总投资2616万元,其中1万口沼气平均每户1550元,投资为1550万元,40

24、00户省柴灶投资186万元,4000台太阳能热水器投资880万元。整个项目资金采取“三个结合”的办法,即国家扶持一点、集体补助一点、农户贷收或自筹一点的办法,其中国家扶持800万元,地方配套800万元,农户投工自筹1064万元。四、建设年限该工程分四年实施(20012004年)。五、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农民节约开支1060万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每年可保护5万亩森林植被免遭砍伐,实现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可使1万户农户脱贫,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六、工程进展情况项目已完成可研究和工程设计实施方案。竹山县笋竹生态林基地项目简介一、项目建设背景竹山县位于鄂西北、地处

25、秦巴山区汉水流域,整个地形大势是“南高北次中间低,山间盆地口朝西”。全县国土面积538.1万亩,其中林业用地404.4万亩,占75.2%;森林覆盖率为36.6%。南北兼有的气候特征造就成竹山县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山地季风性温润气候,雨水充沛、光照量大、热量丰富、非常适合笋竹生态林的生长。竹笋味甘鲜脆,营养丰富,是优良的蔬菜。鲜笋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磷、铁、钙和其他各种元素、维生素类等物质被认为是减肥和防止肠癌的保健食品。竹材品质优良,广泛应用于建筑业、造纸业、人造板业、农业及其他领域。因此,笋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建设规模和内容全县发展规模初步定为5万亩,其中新建4.5万亩,培育

26、提高0.5万亩。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该项目总投资3615万元,地方自筹1615万元,请求国家扶持2000万元,分五年,每年400万元。四、建设年限2001年至2005年。五、效益分析5万亩基地全部见效后,年产竹材可达到3000万公斤,产值750万元,年产鲜笋可达8000万公斤,产值16000万元,总产值可达到16750万元。如果再加上系列加工增值,其效益相当可观,且稳定收益持续年限可达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并且将有1020万亩的国土避免水土流失,将有2040万亩的气候得到有效的调节。六、工程进展情况该项目已由林业局做了可行性论证报告,并通过县计委和林业局上报到省计委和林业厅。竹山县南部山区万

27、亩中小药材基地建设项 目 简 介一、项目建设背景我县南部山区山地高低悬殊大,地貌复杂,地势陡峭,最高海拔为2740米,最低海拔为400米,气候湿润,山场辽阔,植被覆盖率高,中小药材资源极为丰富,不仅品种繁多,且蕴藏量大,素有“百药园”、“药材宝库”之称。根据八六年中药材普查资料统计,全县607个动植物药材品种中,南部山区有567种,占全县药材品种的93.4,其中重点品种178种,占全县重点药材品种96.2,药材总蕴藏量为10万吨,占全县总蕴量的63.3,年产10吨以上的品种有300多种,50吨以上的品种有180多种。随着中药材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不断走俏和国家全面实施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

28、开发和利用我县南部山区丰富的药材资源已迫在眉睫。建成鄂西北万亩中小药材基地,不仅可使我县成为鄂西北最大的中小药材集散地,而且如果改进现有传统种植方式,加大科技含量,推行林药间作、粮药间作或种药还林,还可促进生态平衡,带动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形成名负其实的区域特色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二、建设规模和内容项目区现有中小药材面积5585亩,计划在此基础上扩建为16000亩规模的中小药材基地,并建成一个药材信息开发中心,一个药材加工厂。信息开发中心(或公司)将为生产、经营、管理、销售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体系,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等高效药材产业格局。三、资金概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共需投入资金总

29、额为2390万元,其中国家扶持1800万元,药材部门筹措100万元,乡镇自筹490万元。四、建设年限2001年至2005年。五、效益分析建成后,年平均实现产值1400万元,创税192万元。六、项目进展情况和安排该项目正在做项目建议书。竹山县谭家河灌区工程简介一、项目建设背景谭家河水库总库容1654万立方米,主要以灌溉为主,设计灌溉面积3.93万亩,至1996年已开通总干渠10.6公里,支渠24.7公里,实际灌溉面积只有1.4万亩。为充分有效的利用和发挥水库的功能,实现我县农业的大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和配套各项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兴建谭家河灌区配套工程迫在眉睫,

30、非常必要。二、建设规模和内容项目建设总干渠10.6公里的防渗改造工程和凤凰堰倒虹吸加固改造工程,干渠延伸工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完成供水工程建两个万吨水厂解决2.94万人,3.1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麻家渡营盘河3000亩园田化建设。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项目工程总投资2914.72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1450万元,地方自筹1464.72万,计划分三年实施。2001年计划完成投资951.58万元,2002年计划完成951.57万元,2003年计划完成951.57万元。四、建设年限2001年至2003年。五、效益分析建成后,灌区灌溉面积由原来的1.4万亩增加到3.93万亩,年

31、增产粮食4600吨,年增加收入549.3万元,的净效益109.86万元,可解决2.94万人、1.8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六、工程进展情况该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和初审通过,已列入国家2001年投资计划,可望按工期和建设年限完成工程。竹山县西河万亩灌区工程简介一、项目建设背景西河灌区范围为黄栗乡、宝丰镇的20个行政村,灌区内有西河、东河、深河、石灰窑四座小(一)型水库,设计灌溉总面积为2.25万亩,但目前实际灌溉总面积为0.45万亩,不到设计灌溉面积的20%,其原因为西河、东河两水库无渠道配套,库内水白白流走;深沟、石灰窑水库的配套渠道为简易土渠,存在严重的渗漏问题,且其承雨面积小,库容大,所蓄水量远

32、远满足不了灌区农田用水和人畜饮水。由于灌区内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及设施简陋落后,导致西河灌区远未达到设计效益,甚至已有的水利设施被闲置荒废。为此,必须尽快、尽早配套西河灌区内的水利设施。二、建设规模和内容项目规划为灌溉工程,使该区的灌溉面积由原来的4522亩增加到25199亩。计划延伸和衬砌现有的5.8公里干渠,4.8公里支渠;新开挖11条干渠,总长度81.42公里;支渠37条,总长度23.5公里;干渠隧洞4段,总长3150米;洞涵3处,总长650米,新增干渠水闸33处,闸门33块,砌筑渡槽3处,总长1000米;并新修二座小(二)型 水库,七里岗水库和公平水库。三、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该项目概

33、算总投资为2870.79万元,申请国家投资1722.47万元,地方自筹1148.32万元。四、建设年限分三年实施,即2003至2005的。第一年计划完成投资1435.4万元,第二年计划完成投资861.24,第三年计划完成投资574.16万元。五、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可灌溉耕地面积25199万亩,年增收583。77万元。同时可解决原有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所造成的效益低下、资源浪费的严重问题。六、工程进度情况该项目的前期勘测设计任务和可行研究报告已全部完成。竹山县气象预报警报技术体系工程项目简介一、项目建设背景气象是直接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基础性公益事业。“九五”期间我县气象事业获得

34、了快速的发展,初步建成了集气象综合探测、气象信息网络,基本气象信息加工分析预报,气象信息综合技术服务四为一体的服务技术体系。但由于我县位于我国南北气象过渡地带的秦巴山,气候区,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山川河谷交错,地形复杂、商差悬殊,表现为明显的立体气象的分布规律。使我县的气候预报、气象探测、气象警报,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中,不断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因此,加快气象现代化建设步伐,完善气象预报警报技术体系,努力提高气象为地方经济服务的能力,显得十分迫切和非常必要。二、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新建风云号气象卫星竹山县地面接收站;新建竹山县雨量自动监测站和25 个乡镇雨量自动监测站;扩建竹山县气象观测场

35、;新建竹山县防雷减灾中心。三、项目投资和资金筹措方式总投资165万元。请求省计委扶持80万元,争取地方配套85万元。四、建设年限2001年至2006年。五、效益分析项目如期建成后,将使我县气象科技含量大大提高,气象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气象在防灾、减灾、避灾中发挥出更大作用。更好地为领导决策服务,为防汛抗旱服务,做到准确、及时、周到、高效,保障地方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六、项目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竹山县人工降雨防雹减灾工程简介一、项目建设背景我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境内山川河谷交错,地形复杂,高差悬殊,表现为明显的立体地形、立体气候的分布规律

36、,因而又呈现出明显的山区小气候特征。同时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县光、热、水的分布有明显的不均一性,致使境内干旱,局地洪涝,风雹等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尤以干旱和局地涝渍为重。从1998年2000年连续干旱灾给竹山县乃至整个鄂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区域经济造成近几十亿元的经济损失,直接加大了农民脱贫的难度,扩大了返贫面,作为山区农业县对于建立防灾体系,研究和旱灾、雹灾发生规律,寻求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二、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750。其中,新建城关镇、宝丰镇、擂鼓镇、 牌楼乡、峪口乡五个乡镇炮库计16间8002;建设城关镇、宝丰镇、擂鼓镇、 牌楼乡、峪口乡五个乡镇高

37、炮、 火箭封闭式作业平台, 计7502; 竹山县人工降雨防雹减灾指挥中心;建设炮弹贮存仓库 3 间及辅助安全设施计2002。三、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方式建设该项目共需总投入140万元。其投资渠道 是请求省计委扶持70万元,地方配套70万元。 四、建设年限2001年至2003年。五、效益分析人工防雹降雨抗旱基地建成后,年可降低灾害损失5000万元以上,从根本上解决全县旱灾、雹灾威胁,确保我县西部乡镇农业丰收。六、项目进展情况已完成项目建议书。 竹山县黄姜系列产品开发项目简介一、项目建设背景竹山县化工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是有二十多年化工化肥产品生产历史的老牌企业,其技术、资金实力相当雄厚,特别是近几年在医药化工领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