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花棍舞进校园探究_第1页
非遗花棍舞进校园探究_第2页
非遗花棍舞进校园探究_第3页
非遗花棍舞进校园探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非遗”花棍舞进校园探究    【摘要】本文论述广西瑶族“非遗”花棍舞进入校园的途径,提出引导学生了解花棍舞、将花棍舞引入课堂、组建校园“非遗”舞蹈团、完善“非遗”舞蹈资料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等教学建议,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关键词】花棍舞 “非遗”舞蹈 校园g a0450-9889(2020)37-0154-02花棍舞主要流传于广西瑶族地区(集中在河池市东兰县三弄乡一带),瑶族语言称之为“侬阿吉”。花棍舞一般为多人表演,主要的伴奏乐器是铜鼓、皮鼓以及花棍铃铛,最初是瑶族群众在农作时用棍子击打身体,用于消灭害虫,

2、而后演变为在欢庆节日“祝著节”及春节中表演,意为祈愿五谷丰登。在三弄乡流传下来的花棍舞仍有五种传统套路打法,分别为:打肋、打肩、打腰、打脚、双人对打,动作原始古朴、顿挫有力。花棍舞经历了时间的沉淀,成为珍贵的民族文化特色产物。我校近年来致力于“非遗”花棍舞的传承和保护,并从中发现问题、总结做法,以期為推动花棍舞进校园提供新的思路。一、认识“非遗”花棍舞“非遗”民族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已被多所学校纳入教学任务。我校充分利用本地区的“非遗”舞蹈作为教学资源,教师采用面授教学法、微课教学法、同伴互助教学法等,向学生详细介绍花棍舞及其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向学生讲述瑶族花棍舞的来源及传说,一一

3、讲解动作的名称及规范的位置;每次排练时,教师精心备课,认真讲解、示范花棍舞的每一个动作,播放一些有关花棍舞的小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参与学习,领会花棍舞的舞蹈精髓。当学生熟悉基本的动作以后,教师还会告知学生打花棍时的唱词,让学生跟着教师边唱边打花棍,体会民间群众打花棍舞承载的激情。学校还邀请花棍舞传承人走进小学校园,为学生与教师讲述“非遗”花棍舞的特点,加深学生对“非遗”花棍舞的了解,学生学习花棍舞的过程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花棍舞的文化内涵。二、将花棍舞引入课堂我校创设学生学习“非遗”舞蹈的环境,形成更适合学生学习“非遗”的模式,开展以“西南地区小学非遗舞蹈文化传

4、承的行动研究以花棍舞走进南宁市锦华小学为例”的课题研究,让师生深入“非遗”舞蹈的教学活动,对花棍舞的相关文化认识更深刻,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我校通过编排“非遗”花棍舞队形、花样、动作等,把“非遗”花棍舞文化带入课堂,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提高师生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采用多示范、多实践、多纠错、“我来当小老师”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审美、舞美等综合能力培养,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和共同进步的集体荣誉感;通过了解历史走向、生活的积淀和文化的理解,领会“非遗”花棍舞文化的“根”,同时以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中,

5、促进学生建立美好、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文化自信。最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由专业型转向研究型,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积淀,有效促进“非遗”花棍舞文化的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及合理开发运用,例如采用展演或比赛等形式,检测舞蹈教学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挖掘“非遗”花棍舞的文化底蕴,形成教案、微视频、教学反思、图片等资料,填补理论学习的空缺。我校将“非遗”花棍舞文化深入学校特色办学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形式,对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的“非遗”舞蹈文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三、组建“非遗”舞蹈团队将“非遗”民间舞蹈引入小学校园,可以有效增进师生、生生的情感沟通,增强综合文化素养,使得学生身

6、心健康得到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花棍舞,我校选派4名教师到广西艺术学院学习“非遗”舞蹈,回校后于2019年9月创建了由100名学生组成的“非遗”舞蹈团队。根据学校排练的方案,“非遗”舞蹈成员积极参与排练,不怕苦、不怕累,一次又一次、一个又一个动作跟着教师做练习。期间,学生提高了手脚协调能力,养成活泼开朗、吃苦耐劳的性格,树立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价值观。学习花棍舞期间,学生掌握了花棍打肋、打肩、打腰、打脚、双人对打等动作。很快,我校的百人舞蹈团成员增加到了300人,参加了由广西艺术学院主办的“千人娃娃跳广西非遗舞蹈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舞蹈传习成果展演”,300名舞蹈团员在教师的组织下排着整

7、齐方阵,以铜鼓击打声以及花棍铃铛声为伴奏,时而跟着鼓声打肋,时而完美转身打肩,时而整齐有序地打腰,时而顿挫有力打脚,此外还有默契的双人对打,动作原始古朴、队形变化无穷。欢乐的舞蹈场面,让师生和家长近距离体验到了“非遗”舞蹈的魅力。我校通过“非遗”舞蹈进校园这一艺术方式,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接受“非遗”传统文化的熏陶,得到了全体师生的普遍认可,这将让更多的学生亲近“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切身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四、完善“非遗”花棍舞资料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我校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非遗”花棍舞的图片、录像等资料,与教学过程研究的教案、教学反思等资料整理成册,在学校文化长廊进行循

8、环播放,让更多学生直观认识和初步了解“非遗”花棍舞。例如播放学生学习“非遗”花棍舞由被动变主动的过程;播放学生互相指导、探究“非遗”花棍舞的过程;播放学生的单个动作和组合、展演视频片段等。在完善“非遗”花棍舞资料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过程中,我校尊重“非遗”花棍舞的地域性和传承性,利用信息技术之“云”教学协助“非遗”花棍舞的有效传承,实现“非遗”花棍舞的线上教学和展演,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在线上学习舞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我校还运用数字和信息化的方法,将所有的资料进行有效保管,使“非遗”花棍舞以更为先进的方式流传下去。“非遗”花棍舞进入小学校园,让学生学习花棍舞的表演形式、舞蹈动作、文化等内容,并初步了解瑶族的历史内涵、劳动生活、民俗民风等知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参考文献】1曹海滨.山东菏泽地区传统民间舞蹈文化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2梁霞.太原市传统武术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23柳倩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意义j.文学教育(上),2009(11)4汪以平.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特点与表现形态j.艺术百家,2009(s2)5郭建平.民族舞蹈走进小学课堂的研究以张家口市宣化区为例d.保定:河北大学,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