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部编本“分角色朗读”,到底如何教读_第1页
3.部编本“分角色朗读”,到底如何教读_第2页
3.部编本“分角色朗读”,到底如何教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编本“分角色朗读”,到底如何教读?福州教育研究院何捷部编本常在阅读课后提出“ 分角色朗读 ” 的要求。 “ 分角色朗读 ” 到底如何实施教读?具体应该怎样指导小孩分好角色,入情入境地读?我们看到许多第一学段的教师在处理时,很重视形式。例如,让小孩戴上头饰,装扮成各种动物的样子,读出各种角色的声音。于是,课堂上,你读小鸡的话;他读小马的话;老师读旁白的话;大家合在一起,就成了分角色朗读。没错,这是一种分角色朗读,但不是“ 教读 ” 意义下的 “ 分角色朗读 ” 。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停留于形式,那么和小孩自己闹着玩差别不大。第一学段中的“ 分角色朗读 ” 是可以读出具有不同层次感,角色感,故事感,

2、情境感的,是“ 可教” 、“ 需教” 、“ 教后能读得更好 ” 的。部编本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倡的“ 教读” 就在 “ 分角色朗读” 教学中体现淋漓。以部编二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寒号鸟为例,分享“ 分角色朗读 ” 的教读实施策略。此课的课后要求第一道就是:分角色朗读。 想一想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可见,教材编撰者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就是让我们注重“ 分角色朗读 ” ,在执教中着力体现这类读的能力训练,凸显读的作用体现。其一,统计 “ 角色数量 ” 。很明显,此文的一号角色为“ 寒号鸟 ” ;二号角色为 “ 喜鹊 ” 。但千万不要忽略三号角色叫 “ 讲故事的人 ” 。此文根据元末明

3、初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改写,故事流传至今, “ 讲故事的人 ” 功不可没。怎么能在数 “ 角色” 时遗漏?其二,进行 “ 角色定位 ” 。何谓“ 分角色 ” ,就是要根据不同角色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首先,关注最容易被忽视、最为隐蔽的“ 讲述者 ” 角色该怎么读。 “ 讲述 ” 部分起到展示故事内容、推动情节发展、服务故事传播等重要作用,一定要读好,读出“ 故事味 ” 。故事不是读出来的,是讲出来的,用“ 读” 的方式模拟 “ 讲” ,就是要提示我们这个角色部分的朗读,要读得通顺、自然,好像“ 唠家常 ” 。有时候,还可以“ 吊胃口 ” ,吸引你好好听故事,关注故事。比如寒号鸟的第一段就是“ 讲

4、述” 部分,读的时候,特别要指导小孩读好句子和句子之间的承接“ 山脚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缝,寒号鸟就把这道缝当作自己的窝。 ” 第一分句中最后的 “ 石崖” ,就是第二分句中的起始, 一个分句连着一个分句,请小孩读得顺畅。再比如说 “ 石崖前面有一条河,河边有一棵大杨树,杨树上住着喜鹊。” 这里的上承下接就要读得更顺畅, 几乎不带停顿的, 让人听起来觉得 “ 顺顺的” 。 同时,“ 讲述者 ” 还有针对其他角色的讲述,读的时候可以融入对这个角色的情感,带着感情读,让 “ 读故事 ” 具有“ 情感交流 ” 的意识,更加吸引人,更有代入感。例如,课文第三段叙述喜鹊部分的内容为“ 喜鹊一早飞出去

5、,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 就忙着做窝, 准备过冬。 ” 这部分就可以读得明亮、 积极、清爽、紧凑,表达对喜鹊勤劳的赞美。 又如“ 寒号鸟却只知道出去玩, 累了就回来睡觉。 ”这部分的叙述,就可以读得拖沓、萎靡、略带不满,表达对寒号鸟这种行为的鄙视。特别是最后一段 “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喜鹊在枝头呼唤着寒号鸟,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 ” 可以让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产生的情感带入,在一两句话中表达和体现出来。其次,再谈谈不同角色的表述部分该如何读。故事中不同角色说的话, 做的事,想的心事都不同,分角色朗读,就要表现这这些最为显性的不同。以本文为例,“ 寒号鸟 ” 和“ 喜鹊”

6、的对话部分, 就是朗读指导的重点, 此外还有 “ 寒号鸟 ” 的心理活动,属于相对隐蔽的角色特质,但在朗读指导时,绝对不可忽略。最显而易见的对话朗读指导,可以牢牢抓住此课中的“ 劝” 字,读出 “ 劝告者 ”和“ 被劝告者 ” 两种不同的角色特点。指导的时候,可以分三个层次推进。第一层次叫 “ 读得像它一样 ” 。“ 寒号鸟 ” 的话,就读得像寒号鸟一样, 懒懒的,没什么力气,得过且过;喜鹊的话,就读得像喜鹊一样,充满朝气,具有生命活力。这一层,关注的是角色的“ 物质性 ” 。第二层叫 “ 读到应该那个样 ” 。想一想,“ 劝告者 ” 与“ 被劝告者 ” 各自应该是什么样呢?可以用 “ 人”

7、的角度介入思考。 例如,喜鹊劝告寒号鸟, 不就是一个 “ 生命态度积极的人劝告一个得过且过的消极者” 么?所以,可以读出喜鹊劝告时的真诚相待、苦口婆心;读出寒号鸟不听劝告时的自以为是、高傲固执。把日常生活中类似情景的感受代入, 就可以读出 “ 让人一听就接受 ” 的熟悉感,就会产生 “ 相似的生活场景体验 ” 。读到这个层次的时候,就读出角色的“ 气质性 ” 了。第三层,就是注重细节,属于“ 技术性 ” 层面了。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可以邀请小孩特别关注文中在角色说话前的提示语,读出 “ 提示语中带有的感觉 ” 。 例如,“ 寒号鸟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 这句话文本

8、只出现一次,但我们甚至可以根据提示语“ 不停地叫着 ” 自由地多读几遍。又如,还有一个提示语叫 “ 哀号” ,读的时候就可以夸张一些,号叫起来。鼓励小孩按照自己对提示语的理解去读,读好相应的角色部分。其三,实施 “ 角色教学 ” 。基于以上对分角色朗读的理解,我们给出教读的“ 五字诀 ” 建议。第一, “ 放” 。放手让小孩自由读全文,熟悉故事。第二, “ 理” 。抓住 “ 劝” 字,让小孩梳理故事。谁劝谁,劝什么?关注不同时间的不同劝告内容,提取故事中的要素。第三,“ 学” 。学说故事。怎么 “ 学” ,可以从 “ 听” 开始。听老师范读,听优质音频范读,听别人如何讲故事,模仿着学。有的时候

9、,一个人可以读出不同的角色的滋味,有的时候,多个人配合也可以读好故事,关键看你要学的是哪一种。当然,在这个部分,可以结合对生字的教学,完成第一学段的“ 规定动作 ” 。第四,“ 教” 。先学后教,教孩子练习分角色朗读。老师的指导,此时可以介入孩子的学习。 例如,可以指导读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可以指导读文中带有上承下接的长句;可以指导读情感丰富的句子。在“ 教” 的过程中,依然可以随文学习生字, 也可以借助生字的字理知识, 反过来促进对故事的理解, 对角色的把握。比如说 “ 劝” ,本义是 “ 勉励” ,带有“ 说服,讲明事理使人听从 ” 的意思。读的时候,这个意思就可以让小孩体现出来。第五, “ 练” 。教与学相伴而后,就是孩子大量的练习,练习分角色朗读。很有意思的是, 五步教学之后你会发现, 课后的第一道题能解决; 课后的第二道题 “ 照着样子说一说 ” 更是轻而易举。小孩在 “ 分角色朗读 ” 时,对于这些 “ 语言现象” 早就入情入境地体会了, 也联系生活感受了, 此时调用并表达出来, 不难,还很有意思,如同在读文。例如课后要求模仿“ 冻得直打哆嗦 ” 说话。小孩在读的时候,心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画面,此时可以说出“ 笑得直打滚 ”“高兴得直拍桌子”“哭得喘不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