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收入差距与FDI的关联_第1页
制造业收入差距与FDI的关联_第2页
制造业收入差距与FDI的关联_第3页
制造业收入差距与FDI的关联_第4页
制造业收入差距与FDI的关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制造业收入差距与fdi的关联国内外文献综述国外学者近些年主要围绕fdi是否对技术与非技术、熟练与非熟练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产生影响进行探讨,例如马修斯劳特(matthewj.slaughter2002)引用美国1977年1994年的数据,说明fdi的输出对于美国熟练工人与非熟练工人相对工资比的影响很小,即对美国相对劳动需求影响很小,因而对产业内技术升级的贡献很小,fdi也没有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带来发达国家非熟练工人就业的减少。dirkwillemtevelde和olivermorrissey对亚洲5个国家和地区(韩国、新加坡、香港、菲律宾和泰国)fdi、技术水平和收入分配关系进行研究后发现,fdi

2、使它们的技术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都有所上升,但是fdi不具有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与上不同的是brendasimsblackwell(2011)根据100个国家19802002年数据用面板分析得出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会扩大收入差距,而发达国家吸引外资会使收入差距缩小。国内学者的研究从地区和行业层面出发,主要集中在工资效用和影响收入水平因素的研究。陈超、姚利民(2007)利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的数据,以制造业为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长三角地区外资对制造业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对其制造业收入差距起到了缩小作用。吉缅周(2007)通过对广东、广西200120

3、04年制造业27个子行业的数据对fdi进入与当地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认为外资公司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的上升会提高该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陈怡、周曙东、王洪亮(2009)利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fdi能够更多地拉升制造业中低收入行业的相对工资,有利于缩小我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综上可以看出,由于国内外研究学者选取的假定基础、论证方法、研究对象和时期等不同,大多数学者使用了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的方法,对于fdi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得到了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使用威尔逊系数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吸引fdi与收入差距的关系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4、。制造业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及与fdi的相关性分析(一)演变趋势根据20052011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各年有关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中除去没有开放的烟草制造业)职工年平均工资数据(见图3,7条曲线从下到上依次为20042010年各年29个行业的平均工资,其中横轴129为制造业29个细分行业,纵轴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单位为元),可以看出,29个细分行业20042010年的平均工资虽均逐年有所提高,但各行业间的工资差距还是很明显,其中行业1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最高、行业1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2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也相对

5、较高。19902010年数据显示(见图4):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中,19901995年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工资最高,2003年则是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最高,其他年份(20042010年)均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工资最高;而最低工资方面,除了1990年是农副食品加工业外,其他各年份都是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为最低,而且图中还可看出,最高和最低工资线之间随着年份增加呈现喇叭状,意味着两者的差距在逐年加大。从各年份的情况看(见图5),制造业平均工资从1990的2275元上升到2010年的29238.5元,各行业人员工资处于逐年增长状态;行业最高工资和最

6、低工资之间的差额同样在逐年增长,从1990年相差1022元,到2000年相差9332元,再到2010年相差25216元,收入的绝对差额在不断上升。从19902010年我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中最高工资与最低工资的比值所计算出的倍率也可以看出(见图6),19901996年间制造业收入差距呈较快上升态势,后有所回落,19982003年间相对较为平稳,从2003年开始收入差距呈现逐年下降态势,这基本上符合库兹涅茨的收入分配长期变动轨迹“先恶化,后改进”的理论。在数据处理中由于1993年之前全民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与1993年之后统计口径差异很大,所以用全民所有制经济数据表示整个制造业

7、细分行业,同时2004年之后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统一归为其他制造业。根据相同的数据,用威尔逊系数计算制造业29个细分行业每年的收入差距(见图7),从中可以看出,制造业从业者的收入差距同样呈现先上升后稍有下降的趋势:即19902004年威尔逊系数逐渐增大,20042010年威尔逊系数出现波动,但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从上面两种方法计算显示,制造业收入差距变化都出现倒u型,特别是从2004年开始,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制造业收入差距均呈现下降趋势。(二)相关性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吸收fdi额越来越大,fdi中的绝大部分都流向制造业。特别是2004年后,fdi在我国制造业收

8、入差距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见图8),20002004年二者同时上升,20042007年制造业实际利用fdi趋向平稳,这3年间的威尔逊系数也相对平稳,特别是20072010年间fdi大幅上升,威尔逊系数却对应出现下降趋势,所以二者存在很大的相关性。随着fdi的增加,制造业收入差距逐渐缩小。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收集了19902010年全国制造业各细分行业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元)和从业人数,以及全国制造业实际利用fdi金额和gdp,在数据选取过程中制造业细分行业共有30个,其中排除烟草加工业,因为此行业外资禁止进入,国家并未开放,同时该行业工资大约是其他细分制造业的

9、5倍,属于垄断行业;为了统计口径一致,把20032010年的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归为其他制造业。制造业收入差距与fdi分别用威尔逊系数(v)和全国制造业实际利用fdi金额占gdp的比值(f)表示,采用相对比值的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分析fdi与制造业收入差距的相关性,使用eviews6.0进行检验,经过验证,lnv、lnf都表现出相对平稳性的特征,并且通过了协整性检验。从格兰杰分析中可以看出,取滞后期1、2和3,lnf都为lnv的格兰杰原因,lnv都不是lnf的原因,这说明fdi与制造业收入差距具有相关性,而且我国制造业fdi与制造业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相对长期的相关关系。上

10、述分析得出fdi与收入具有相对长期相关性,同时从上文数据中可以看到,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改革开放带来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是其他力量无法比拟的。fdi不仅带来大量的资金、先进的管理方法和专业技术,还会大量增加当地就业,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收入,进而影响相关行业的收入分配。由以上fdi在中国的现状和制造业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fdi和制造业收入差距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得出:在fdi促进我国制造业经济增长和增加制造业从业人员收入的同时,也促使行业间收入差距缩小。fdi对制造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一)劳动力流动效应实证结果看出我国制造业收入差距变化符合倒u理论,

11、分析这种变化趋势需要引入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模式:刘易斯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资本所有者阶层和劳动力提供者阶层之间收入相对差距会越来越大,同时在劳动力提供者阶层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即高技能劳动力的收入高于低技能劳动力的收入。随着经济继续发展,现代部门吸收的低技能劳动力越来越多,部门内工人的整体工资水平将逐步提高,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能缩小或不变,社会总体收入差距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当经济发展进入较高阶段时,劳动供给变得相对稀缺,资本供给则处于相对充裕的状态,在此阶段工资上升,社会总体收入差距将下降。可以看出二元经济理论是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部门间及部门

12、内部收入增长差距呈倒u型变化。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现代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并存,具有发展中国家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拥有大量的低技能劳动力,低技能劳动力市场可以认为相当于完全竞争市场,而高技能工人的供给是有限的,很多研究中把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者作为高技能劳动力,根据2010及2011年我国农民工调查监测报告显示,这两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分别为24223万人和25278万人,两年中都有多于36%的从业者从事制造业,其中只有5%左右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根据有关数据推算,我国整个制造业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数占9%左右,假设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人员全部都从事制造业,人数大约为1200万,这

13、也只占整个制造业中高技能劳动力的1/10。所以,把广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近似认为低技能劳动力。当然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的区分并不是绝对的,也不具有十分明显的分界线,而且低技能劳动力可以向高技能劳动力转化。201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每年外出务工或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6个月以上的达到2.42亿,占农村总劳动力比例达到51%,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制造业或服务业部门找到工作,并获得比农业更高的报酬。2.42亿低技能劳动力中,从事制造业的比重最大,占36.0%,月均收入为1920元,远远高于2011年农民人均月收入581.42元(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报告中显示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6977元计算)。

14、低技能劳动力通过努力,可以在制造业间相对自由流动。在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市场中,由于近几年劳动力要素流动的壁垒逐渐减少,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西北大开发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使制造业劳动力呈现出快速化多极化流动的趋势。外商投资企业平均工资高于内资企业,2010年外商投资企业年平均工资为41739元,内资企业年平均工资为34996元,直接诱发劳动力的流动。前程无忧网2012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显示,2011年制造业的年度离职率高达20.5%,制造业内资企业离职率更是高于这一比例,员工离职成本很小。根据麦克杜格尔模型,要素的自由流动会使地区间要素价格均等化,从而达到收入均等化。外商直接

15、投资起初只集中于东道国制造业内的关键性或主导性行业,带动了这些行业的收入提高和快速发展,拉大了与东道国制造业内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随着fdi的不断流入,制造业间的收入差距会逐步缩小。从外商投资企业的角度来看,由于对工人支付较高的工资,导致劳动力供给数量逐渐增多。随着供给的增加,会导致外商投资企业员工的整体工资水平有所下降;从内资企业来看,内资企业为了留住员工,必然会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行业间收入差距逐渐趋于减小。所以长期内,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作用下,fdi会促使制造业内收入差距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二)生产技术及管理经验溢出效应fdi的流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产生内生

16、技术外溢和技术进步。根据国内学者的研究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增加1单位可以带来0.37单位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这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向同行业甚至上下游制造业的内资企业扩散,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造业行业整体的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包括普通劳动者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在行业内的合理配置以及收入的合理分配。fdi流入初期,我国制造业高技能劳动力供给不足,fdi的技术外溢将受到一定的限制。此时,高技能劳动力由内资企业向外资企业单向流动,内资企业生产效率受到影响,工资水平相对外资企业出现快速下降,制造业工资差距将会扩大。但是从长期看,随着东道国的技术吸收能力增强、市场竞争程度

17、提升以及人力资本市场的逐渐完善,fdi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会充分外溢。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内外资企业对人才需求产生竞争,在此市场状况下,内外资企业会争取差距不大的工资待遇,制造业收入差距将会缩小。(三)劳动力学习溢出效应由于外资企业灵活的用人机制和本土化经营的全面实现,外企从业人员的自由流动使技术知识、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也都流动起来。有报告显示,26.5%和20.5%的职业经理人分别拥有外商合资/合作企业或外商独资企业/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而且很多内资企业还开始直接聘用外籍职业经理人,这使内资企业竞争力得到提升,更有不少外企员工自己创业,劳动力的学习溢出效应会更加明显。由于外企从业人员

18、的示范效应,劳动力市场上大量潜在劳动力甚至没有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能够进入外资企业,获得更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条件更高的工作起点,他们会按照外资企业招聘的标准,加大自身教育的投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带来的劳动力学习溢出效应使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个体间差距缩小,从而使劳动力收入差距缩小。外溢效应促使收入差距缩小也是有条件的,内资企业收入的提高依赖于企业对外资企业的溢出效应的吸收和利用,所以,开放的市场环境、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收入差距缩小的前提。同时,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吸收能力也很关键,在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积累的基础上,要具有充分吸收和消化外资带来的溢出效应

19、的能力。劳动力素质在吸收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如果吸收能力不足,就不能带给收入差距缩小的正面影响。所以,由于不同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在各制造业细分行业中溢出效应的发挥程度各不相同,这在理论上能够解释我国制造业收入差距在缩小但缩小程度较小的现实。因此,我国各地区的制造业各细分行业都应该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实现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大力吸引外资,充分消化和利用fdi带来的溢出效应的正面作用,实现劳动力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政策建议随着“十二五”规划实施拉开序幕,为了促进fdi对我国制造业收入产生正面的和积极的影响,我们从制造业如何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如何把握好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收入分配这三方面提出如下粗浅的看法。(一)制造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建议继续改善宏观投资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我国制造业对fdi的整体吸引力;结合产业发展政策,引导fdi的合理分布,尽量避免fdi对我国制造业收入分配的负面影响;引导fdi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积极创造条件承接东部地区的制造业转移趋势,实现fdi的合理分布;循序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