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复习导学案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30/5f60ba2e-b633-44de-a460-0d179791086a/5f60ba2e-b633-44de-a460-0d179791086a1.gif)
![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复习导学案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30/5f60ba2e-b633-44de-a460-0d179791086a/5f60ba2e-b633-44de-a460-0d179791086a2.gif)
![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复习导学案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30/5f60ba2e-b633-44de-a460-0d179791086a/5f60ba2e-b633-44de-a460-0d179791086a3.gif)
![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复习导学案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30/5f60ba2e-b633-44de-a460-0d179791086a/5f60ba2e-b633-44de-a460-0d179791086a4.gif)
![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复习导学案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11/30/5f60ba2e-b633-44de-a460-0d179791086a/5f60ba2e-b633-44de-a460-0d179791086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六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复习导学案、知识体系相关知识点一、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1)表示方法:v = c/t(2)单位:mol/(L·s) ;mol/(L·min);mmol/L·s.(3) 相互关系:4NH3 + 5O2 4NO + 6H2O(g)v(NH3):v(O2): v(NO) : v(H2O) = 4:5:4:6 (4)活化分子、有效碰撞。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 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如: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速率明显不同)。(2)外因:(i)浓度:浓度越大,分子
2、之间距离越短,分子之间碰撞机会增大,发生化学反应的几率加大,化学反应速率就快;因此,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密切的关系,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ii)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iii)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通过改变容器体积而使压强变化的情况:PV = nRT P = CRT 压强增大,浓度增大(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相反,依然。(iv)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二、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3、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2化学平衡的特点: (1)“等”处于密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O。这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2)“定”当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一旦达平衡,(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的程度)状态时,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保持一定而不变(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判断体系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依据。 (3)“动”指定化学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始终在进行,且正反应速率
4、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 (4)“变”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浓度、压强、温度等有关)。而与达平衡的过程无关(化学平衡状态即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即被打破,在新的条件下再改变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3、化学平衡的移动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化学平衡移动结果增大反应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减小反应物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浓度增大增大生成物
5、浓度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减小生成物浓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增大增大体系压强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方向移动体系压强减小减小体系压强向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体系压强增大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降低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体系温度升高4、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加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
6、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应特别注意,在有些可逆反应里,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变化,如H2(气)+I2(气)2HI(气)1体积 1体积 2体积 在这种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强都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还应注意,改变压强对固态物质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几乎不影响。因此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时,改变压强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3)温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幅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应注
7、意,虽然催化剂不使化学平衡移动,但使用催化剂可影响可逆反应达平衡的时间。解题指导1 牢固掌握有关的概念与原理,尤其要注意外界条件的改变对一个可逆反应来讲,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化学平衡如何移动,在速度-时间图、转化率-时间图、反应物的含量-浓度图等上如何体现。要能够画出有关的变化图像。2 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图像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有关的原理挂钩。(2)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无多数以原点为起点。(3)抓住变化趋势,分清正、逆反应、吸、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时,v(吸)>v(放
8、), 在速率-时间图上,要注意看清曲线是连续的还是跳跃的,分轻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变。例如,升高温度,v(吸)大增,v(放)小增,增大反应物浓度,v(正)突变,v(逆)渐变。(4)注意终点。例如在浓度-时间图上,一定要看清终点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结合有关原理进行推理判断。3 对于化学平衡的有关图像问题,可按以下的方法进行分析:(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沙特列原理挂钩。(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搞清正反应方向是吸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4)看清起点、拐
9、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5)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6)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在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5)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6)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在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三、化学平衡图象题的类型 及解题策略 1物质的量(或浓度)时间图象 图1 A、B、C三种物质的物质的
10、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例1.某温度下,在体积为5的容器中,、三种物质物质的量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内用的浓度变化和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为_、_。 解析:这类题目是讨论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变化量的比例关系,且要注意物质的量减少的为反应物,物质的量增多的为生成物。又因物质的量都不变时,反应物、生成物共存,故方程式要用“”表示。 答案:23;008(·s);012(·s)。 2速率时间图象 例2.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到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氢气发生的速率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其中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
11、图2 氢气发生速率变化曲线解析:这类题目是讨论速率受外界条件影响而变化的图象。因速率随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故速率要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浓度、温度(或压强)两种因素变化的影响。 答案: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变小使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例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里、三种气态物质建立化学平衡后,改变条件,对反应22(正反应放热)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图3 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加催化剂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升温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增大反应容器体积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增大的浓度对速率影响的图象是()。
12、 解析:这类图象是讨论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分析改变条件的瞬间,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及变化幅度。 答案: 。 3.速率压强(或温度)图象 例4.符合图象4的反应为()。 ()()() 3()(l)2(l)() 4()5()4()6() ()()2()图4 曲线图解析:此类图象中曲线的意义是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对正、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趋势及变化幅度。 答案 4转化率(或质量分数等)压强、温度图象 例5.有一化学平衡
13、()()p()(),如图5所示是A的转化率同压强、温度的关系,分析图5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图5 曲线图正反应吸热, 正反应吸热, 正反应放热, 正反应放热,解析:解决这类图象题目,采用“定一论二”,即把自变量(温度、压强)之一定为恒量,讨论另外两个变量的关系。 答案 A 例6.()()()(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中,在恒温条件下,B的体积分数()与压强(p)的关系如图6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点,正逆;点,正逆 点比点反应速率快图6 曲线图解析:这类题目中曲线是表示“平衡
14、”时,质量分数与压强(或温度)变化关系曲线。、点则未达平衡状态,反应要向“趋向于平衡状态方向”进行,以此判断某点正、逆的大小关系。比较、两点的速率快慢则依据压强的高低(或温度的高低)。 答案 、。 5质量分数时间图象 例7.对于可逆反应()()()()反应过程中,其他条件不变时,产物的质量分数与温度或压强p的关系如图9所示,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降温,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使用催化剂可使D%有所增加 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 B的颗粒越小,正反应速率越快,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解析:这类图象的解题方法是“先拐先平”,即曲线
15、先折拐的首先达到平衡,以此判断温度或压强的高低,再依据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确定答案。答案 A、C 图7 曲线图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平衡图象及一般解题思路,具体问题要注意综合、灵活地运用。 例8.反应2()()2()(正反应放热),在不同温度(和)及压强(p和p)下,产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0所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pp ,pp ,pp ,pp图8 曲线图解析:该题要综合运用“定一论二”、“先拐先平”解题;也可依据“定一论二”和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解题。答案:C 。、考点解析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分析与定
16、量计算【例1】 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从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Y的转化率为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0 s后的某一时刻(t1)改变了外界条 件,其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符合该图象的是 。A.t1时刻,增大了X的浓度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C.t1时刻,缩小了容器体积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解析 (1)分析图象知:c(Z)= ,v(Z)= =0.079 mol/(L·s),c(X)= =0.395 mol/L。Y的转化率 (Y)=
17、×100%=79.0%。由各物质转化的量:X为0.79 mol,Y为0.79 mol,Z为1.58 mol。可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2。则化学方程式为X(g)+Y(g) 2Z(g)。(2)由图象可知,外界条件同等程度地增大了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增大X的浓度、升高体系温度不会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A、B错误;由(1)中的解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 2Z(g),缩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可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速率,C正确;D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D正确。答案 (1)0.079 mol/(L·s) 0.395
18、 mol/L 79.0% (2)X(g)+Y(g) 2Z(g) (3)CD学法指导及命题规律:1.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其考查点通常有三个方面:一是依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进行有关计算,其模式是灵活运用“v=c/t”;二是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以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时,各速率值之间的关系及化学方程式的确定,其模式为“mA+nB =pC+q(D) v(A)v(B)v(C)v(D)= mnpq”;三是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模式是依据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以及形成原电池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判断。 2.涉及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时,影响最大的是催化剂;其次是温度,温度越高,速
19、率越快;然后是浓度和压强。若是可逆反应,外界条件对v正和v逆的影响趋势是一样的。即若升温或增大压强(有气体参与体系),v正、v逆均加快;若增大反应物浓度,瞬时速率v逆不变,但最终v正和v逆均加快。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 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 据数据绘制得下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 实验组别可能是 ( ) 组别c (HCl)(mol/L)温度()状态12.025块状22.530块状32.550块状42.530粉末状A.4-3-2-1 B.1-2-3-4 C.3-4-2-1 D.1-2-4-3解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接触
20、面积、催化剂,本题中只有温度、浓度和接触面积,三者兼顾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考点二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应用【例2】(2009·天津理综,5)人体血液内的 血红蛋白(Hb)易与O2结合生成HbO2,因 此具有输氧能力。CO吸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2 O2+HbCO,37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HbCO的浓度达到HbO2浓度的0.02倍时,会使人的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CO与HbO2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B.人体吸入的CO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2越少C.当吸入的CO与O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 的智力才会受损D.把CO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
21、中解毒,其原因是 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解析 该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A项正确;根据平衡移动原理,c(CO)增大,平衡向右移动,会使HbO2减少,B正确;C项中,因为K= =220,且 =0.02时,会使人智力受损,将两式合并,可知:220= ×0.02, ,所以 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C项说法错。 学法指导与方法归纳(1)K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2)K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它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越小。 (3)K与反应热效应的关系: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
22、增大;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小。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如下反应: 2SO2(g)+O2(g) 2SO3(g)SO2的起始浓度是0.4 mol/L,O2的起始浓度是 1 mol/L。当SO2的转化率为80%时,反应达到平衡 状态。 (1)求反应的平衡常数。 (2)若将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压强增大1倍,平衡 将如何移动? (3)若将平衡时反应混合物的压强减小1倍,平衡 将如何移动?(4)平衡时保持体积不变,向平衡混合气体中充入稀有气体Ar,使体系总压强变为原来的3倍,平衡又将如何移动?解析 2SO2(g) + O2(g) 2SO3(g) 2 1 2 起始时 0.4 1 0 平衡时 0.4(
23、1-80%) 1- ×0.4×80% 0.4×80% (MOL/L) 0.08 0.84 0.32(1)平衡常数:K=(2)压强增大1倍,各组分的浓度增大1倍,Qc= 即Qc<K,平衡右移,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减小1倍,各组分的浓度也减小1倍,Qc= 即Qc>K,平衡左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4)体积不变,充入Ar,反应各组分的浓度不 变,平衡不移动。答案 (1)K=(2)平衡右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3)平衡左移,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4)平衡不移动考点三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象【例3】 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24、A、 0.6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 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一所示。图 二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 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 同的条件。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一中 t0-t1阶段c(B)未画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g) 2C(g)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1.0 molD.在相同条件下,若起始时容器中加入a mol A、 b mol B和c mol C,要达到t1时刻同样的平衡, a、b、c要满足的条件为a+2c/3=2.4和
25、b+c/3=1.2解析 图二是在几种不同情况下的化学平衡,而影响平衡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t3-t4和t4-t5这两段平衡是不移动的,则只能是压强和催化剂影响的,因此应该推断该反应为等体积变化的反应。再结合图一可知,A浓度的变化为0.2 mol/L,C浓度的变化量为0.3 mol/L,由化学反应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前的计量系数之比,可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A(g)+B(g) 3C(g),故A项错误;t3-t4的平衡比原平衡的速率要快,而t4-t5的速率又变慢,前者题目已给出是使用催化剂,所以后者为减压,因为条件只能用一次,故B项正确;B的平衡浓度是0.4 mol/L,则起始时
26、应为0.5 mol/L;起始时2 mol A所对应的浓度为1 mol/L,所以容器体积应是2 L;所以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5 mol/L×2 L=1 mol,C项正确;D项考查的是等效平衡;要最终为相 同平衡,则必须拆算后与原平衡相等。解题方法:化学平衡图象的解题步骤 解图象题三步曲:“一看”、“二想”、“三判断” (1)“一看”看图象 看面:弄清纵、横坐标的含义。 看线:弄清线的走向、变化趋势及线的陡与平。 看点:弄清曲线上点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点,如与坐标轴的交点、曲线的交点、折点、最高点与最低点等。看量的变化:弄清是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还是转化率的变化。看要不要作辅助线:如等
27、温线、等压线等。 (2)“二想”想规律 看完线后联想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的影响规律。 (3)“三判断” 通过对比分析,作出正确判断。已知:4NH3(g)+5O2(g) 4NO(g)+6H2O(g) H=-1 025 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 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 )解析 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NO的含量降低,因此A正确、C错;又由于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左移,因此压强越大,NO的含量越低,故B正确;而催化剂只能提高反应速率,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因此D正确。考点四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
28、应用【例4】 在2 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 +O2(g) 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 化如表:时间(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 热反应。 (2)如图中表示NO2浓度变化曲线的是 (填序号)。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序号)。a.c(NO2)=2c(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v逆(NO)=2v正(O2)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4
29、)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填字母序号)。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解析 (1)K= ,温度越高K值越小,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随着反应的进行,作为生成物的NO2的浓度会逐渐增大直到达到平衡,因此图中曲线可以排除c、d,然后对照表中数据,通过计算平衡时NO2的浓度,可以确定表示NO2的浓度变化的曲线是b。以表中NO的变化量为依据,相应的O2的变化量为其一半,然后进行计算便可得出结果。(3)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的反应,同时又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果反应没有达到平衡就一定有压强的变化,因此当压强
30、保持不变时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c选项很明显是正确的,但要注意系数。(4)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同时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只有c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 (1) 放(2)b 1.5×10-3 mol/(L·s) (3)bc (4)c解题方法:解答化学平衡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 1.三个“不要混同” (1)不要将平衡的移动和速率的变化混同起来。 例如:别以为平衡正向移动一定是v正加快,v逆减慢等。 (2)不要将平衡的移动和浓度的变化混同起来,例如:别以为平衡正向移动时,反应物浓度一定减少,生成物浓度一定增大等。 (3)不要将平衡的移动和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混同起来,例如:别
31、以为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提高。 2.可逆反应“不为零”原则可逆性是化学平衡的前提,达到平衡时是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存的状态,每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不为零。 一般可用极限分析法推断:假设反应不可逆,则最多生成产物多少,有无反应物剩余,余多少。这样的极值点是不可能达到的,故可用于确定某些范围或在范围中选择合适的量。3.“一边倒”原则 可逆反应,在条件相同时(等温等容),若达到等同平衡,其初始状态必须能互变,从极限角度看,就是各物质的物质的量要相当。因此,可以采用“一边倒”的原则来处理以下问题:化学平衡等同条件(等温等容)aA(g)+bB(g) cC(g) 始 a b 0 平衡状态 始0 0 c
32、 平衡状态 始x y z 平衡状态 为了使平衡=根据“一边倒”原则,即可得 x+ z=a =1 y+ z=b =1 4.“过渡态”方法 思路:各种反应物的浓度增加相同倍数,相当于增大体系压强,根据平衡移动方向来确定转化率的变化情况。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 中,通入3 mol SO2和2 mol O2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 H=-196.6 kJ/mol。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起始时的90%。.(1)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 。(2)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是 。.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a mol
33、SO2、b mol O2、c mol SO3(g),欲使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为2/9,则:(1)达到平衡时,和放出的热量 (填 字母)。A.一定相等 B.前者一定小C.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2)a、b、c必须满足的关系是(一个用a、c表示,另一个用b、c表示) 。(3)欲使起始反应表现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a的取值范围是 。解析 .(1)根据平衡时容器内气体压强为起始时的90%,计算出平衡时SO2的物质的量为2 mol,即反应生成1 mol SO3(g)则平衡时放出的热量为98.3 kJ。(2)K= 。.当c=0时,放出的热量前者等于后者,当c>0时,放出的热量前者大于后者;和是恒温恒容,
34、非等体积反应条件下的等效平衡,极限转化到同一边后应对应相等,则a+c=3,2b+c=4;欲使起始反应表现为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则SO2的起始物质的量应大于SO2的平衡量,小于或等于SO2的最大值,即2<a3。答案 .(1)98.3 KJ (2).(1)C (2)a+c=3,2b+c=4 (3)2<a3、高考警示:1. 涉及外界条件对速率的影响时,影响最大的是催化剂;其次是温度,温度越高,速率越快;然后是浓度和压强。若是可逆反应,外界条件对v正和v逆的影响趋势是一样的。即若升温或增大压强(有气体参与体系),v正、v逆均加快;若增大反应物浓度,瞬时速率v逆不变,但最终v正和v逆均加快2不
35、要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及建立平衡的时间混为一谈:使用催化剂时v正、v逆同倍增大,平衡不移动,但可以缩短建立平衡的时间;对例1中的可逆反应,降低温度时v正、v逆均减小,但作为吸热反应的正反应减小的幅度大于作为放热反应的逆反应,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逆反应方向移动,由于反应速率减小,建立平衡的时间延长; 对例1中的可逆反应,压缩增大压强时,v正、v逆均增大,作为气体体积减小的逆反应增大的幅度大于气体体积增大的正反应,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缩短了建立平衡的时间。例1(2010·重庆理综,10)COCl2(g) CO(g)Cl2(g)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升温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增加CO的浓度减压加催化剂 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 B C D解析要提高COCl2的转化率,平衡需正向移动。已知可逆反应的正反应是一个气体化学计量数之和增大、吸热的反应。故升温符合。恒容通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不符合要求。增加CO浓度,平衡逆向移动。减压平衡正向移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恒压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平衡正移,故正确答案为B。(2010·全国理综,27)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 mol/L、c(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标准化问题
- 挂绳高空作业施工方案
- 拆除临时用电施工方案
- 生态文明教育在校园的实践与推广
- 现代企业综合管理能力提升及领导力培训方案研究报告
- 国庆节营销活动方案模板
- 2023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习作:猜猜他是谁说课稿 新人教版
- Unit 2 AnimaIs Lesson 1 Enjoy the story(说课稿)-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上册
-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 第2节 运动的描述说课稿2(新版)新人教版
- 2025仿石漆施工合同
- 数学-河南省三门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考试试题和答案
- 二零二五版电力设施维修保养合同协议3篇
- 最经典净水厂施工组织设计
- VDA6.3过程审核报告
- 《心脏血管的解剖》课件
- CAPP教学讲解课件
-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小耳畸形课件
-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图模板
- 精美唯美淡雅个人求职简历模板 (7)
- 环保铁1215物质安全资料表MSDS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