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大厦(广东)项目沉降观测工程方案14-11-24_第1页
宝钢大厦(广东)项目沉降观测工程方案14-11-24_第2页
宝钢大厦(广东)项目沉降观测工程方案14-11-24_第3页
宝钢大厦(广东)项目沉降观测工程方案14-11-24_第4页
宝钢大厦(广东)项目沉降观测工程方案14-11-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宝钢大厦(广东)项目沉降观测工程岩土工程监测技术方案审定:刘 伟审核:伍四明 方案编制:曾令响 项目负责:曾令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二一四年十一月目 录1、 概述12、 观测技术要求13、 观测依据与目的34、 观测实施方案35、 监测人员和监测仪器设备76、 质量保证措施87、 安全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128、 监测应急预案131宝钢大厦(广东)项目沉降观测工程 1、 概述1.1 工程概况本工程地上29层,地下3层,±0.000为室内地面标高,相当于广州高程标高9.100米,塔楼高为1489.3米,裙楼高为23.6米。1.2 设计概况结构为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2、,裙楼为钢结构框架结构。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2、 观测技术要求2.1 技术要求(1)本项目沉降观测共设置水准基点三个,水准基点选用基坑监测埋设的基准点。(2)设计共布设43个观测点,观测点埋设于建筑物首层的竖向构件(剪力墙、柱)中,具体埋设位置详见沉降观测点布置图。(3)施工期内观测工作由基础施工完成后即开始,地下室首层完工后观测1次。续后建筑物每升1层观测1次,结构封顶后每3个月观测1次,施工过程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新开工时应各观测1次,停工期间每隔23个月观测1次。竣工投入使用后第一年观测4次,投用后第二年观测3次,投用后第三年观测1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直至稳定为止。(4)当最后1

3、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4mm/d时,即认为建筑物处于稳定状态,即可停止观测;若观测中每周期沉降量等于或大于0.04mm/d时及于建筑物出现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等特殊情况,则按建筑师指示增加观测次数及周期。(5)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表10.3.3中第二等级的要求。(6)基准点、观测点的安装埋设及其它技术要求,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及其它相关规范的规定。(7)沉降观测的各项记录,必须注明观测时的气象情况和荷载变化。(8)沉降观测结束后,定期向建设方及监理等单位提供正式观测报告应包括以

4、下内容:a沉降观测成果表b水准基点、沉降观测点位置图c沉降速度、时间、沉降量曲线图d沉降观测分析2.2 建筑物变形控制要求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要求建筑地基变形允许值采用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表5.3.4的规定,具体规定如下: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变形特征地基土类别中、低压缩性土高压缩性土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0.0020.003工业与民用建筑相邻柱基的沉降差(1) 框架结构(2) 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柱(3) 当基础不均匀沉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0.002L0.0007L0.005L0.003L0.001L0.005L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

5、)柱基的沉降量(mm)(120)200桥式吊车轨面的倾斜(按不调整轨道考虑)纵向横向0.0040.003多层和高层建筑物的整体倾斜 Hg24 24<Hg60 60< Hg100 Hg>1000.0040.0030.00250.002体形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mm)200高耸结构基础的倾斜 Hg20 20<Hg50 50<Hg100 100<Hg150 150<Hg200 200<Hg2500.0080.0060.0050.0040.0030.002高耸结构基础的沉降量(mm) Hg100 100<Hg200 200<Hg25

6、0400300200注:1 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2 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3 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4 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3、 观测依据与目的3.1 观测依据(1)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2)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3)业主提供的设计资料3.2 观测目的为把握主体结构的施工节奏,掌握施工信息,及时采取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控制并降低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采取

7、沉降观测,并实行有效的信息化施工,随时掌握施工监测信息,并以此评价工程施工对周围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影响程度,并指导施工。4、 观测实施方案4.1 沉降观测水准基点的埋设沉降观测是根据场地附近的基准点进行的,基准点选用基坑监测埋设的3个基准点。4.2 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及埋设沉降观测点是测量沉降量的依据,是固定在结构基础、柱、墙上的测量标志。沉降观测点拟布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点,即拟埋设在真正能反映建筑物发生沉降变形的位置,并做好保护措施。观测点的材料选用直径为20mm的不锈钢标志。安装时在柱或墙上高于首层标高不少于0.5m处凿深为810cm的洞,放入云石胶后再放入不锈钢标志。如有钢筋的柱可将观测点焊

8、接在柱内钢筋上。观测点构造详见大样图。观测点构造大样图沉降观测点埋设时应注意避开雨水管、窗台线、电器开关等有碍设标和观测的障碍物,并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测点埋设完毕后,教育现场施工人员注意保护。观测点要求不易被敲毁、敲弯,应注意防锈、防酸等。当观测点被损坏或视线被阻而不能顺利观测时,应立即在其邻近补埋新点,并将旧点高程引测至新点上。记录时应详细注明情况。4.3 沉降观测作业(1)作业准备在进行建筑物变形观测工作之前,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1)收集本项目工作资料,包括委托方的委托书,建筑物结构平面图及基础平面图;2)编写建筑物沉降测量方案;3)查找并抄录测量控制点平面

9、资料及高程成果;4)检查和校正仪器。(2)观测程序对于沉降观测的二等水准测量采用电子水准仪进行。每站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1)置仪器于距已知高程点M一定距离的测站I,粗平仪器,使圆水准气泡居中,一尺立于M点,在路线前进方向的适当地方选定转点ZD1,踩紧尺垫将另一尺立于其上。2)瞄准M点视尺,精平,记录。则:ZD1的高程,单位m。3)将仪器转入下站II,粗平仪器,转动ZD1上的标尺面向仪器,则I站的前视尺变为II战的后视尺,将A点的后视尺立于ZD2上,则变为II战的前视尺。4)瞄准后视尺,精平,记录,得:5)重复测至终点N,求得Hn为止。6)按下列等式进行计算检核:7)、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水准测量中

10、由于测量误差的影响,使得水准路线的实测高差与应有值不相符合,其差值称为高差闭合差。闭合差在容许值范围内,认为精度合格,成果可用。否则,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闭合差计算式如下:闭合水准路线,实测高差的代数和不等于零,其闭合差为:附合水准路线,实测高差的代数和不等于两高级水准点高程之差,其闭合差为:式中,为实测高程。8)高差闭合差调整当闭合差在容许范围内,即可进行闭合差调整。调整的原则按与测站数或测段成正比,将闭合差反号分配到各测段上,进行高差改正。改正后的高差总应该等于应有值。最后,用改正后的高差计算各测段点的高程,要求最后一点的高程与已知值相等。(3)沉降观测的记录工作采用电子手簿记录时,数据

11、输入到记录器后,不得采用任何方法删改,以便反映原始记录的面貌。4.4 资料整理观测资料包括技术设计书、观测记录、内业计算、各种图表等。(1)资料整理的一般要求迅速及时,一个周期观测完毕,随时进行整理分析,以便及时掌握变形动态;整洁清楚,除了文字说明外,还需整理必要的图表,使人一目了然;真实可靠,重视野外记录及其它第一手资料,对于涂改过的资料要认真对待;内容齐全,观测者进行变形分析,不仅能掌握变形情况,而且还可以发现测量中存在地问题。(2)资料整理步骤校核各种原始记录,检查各种变形值有无错误等;编制和填写各种变形观测成果表;绘制各种变形过程线;分析变形的情况,提出变形报告。(3)综合成果资料提交

12、施测方案;控制点与观测点平面布置图;仪器检验与校正资料;变形分析成果资料(沉降观测成果表、沉降变形曲线图等);技术报告。(4)资料汇总对每个监测项目工程进行资料汇总,进行顺序编号,并注明工程名称、起止时间等。4.5观测预警报告(1)如观测结果超过设计文件或规范规定的报警值,项目负责人应立即通知工程建设相关单位,并按相关单位安排连续观测,及时将观测报警函送至工程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和监督单位,并备份签字回收存档。(2)观测报警报告应如实说明观测结果,对诱发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建议合理处置方案。5、 监测人员和监测仪器设备5.1 监测人员为确保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连续性,我院将

13、成立项目部,并组建该建筑物沉降观测小组,固定人员与测量设备。安排具有丰富沉降观测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沉降观测负责人,全面负责本项目建筑物沉降观测,包括外业作业、检查和内业资料整理。沉降观测小组共安排6名技术人员(包括沉降观测负责人),其中4人负责外业作业(其中观测1人,记录1人,立尺2人),1人负责检查、1人负责内业资料整理。本项目的主要监测人员一览表序号本项目职务姓名职称学历专业工作经验1项目负责人曾令响工程师本科土木工程9年2审核人伍四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硕士工程地质20年4现场监测谢小摧助理工程师本科工民建11年5现场监测黄佳铭助理工程师硕士土木工程2年6测工2人技工15年项目组

14、织管理实行项目部负责制,项目部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总工程师、作业负责人、作业员、资料员等,各司其责、严密组织、科学管理、文明作业,按质按量履行和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做到:(1)按照施工单位总工期要求,配合施工进度计划来安排作业,长计划短安排进行动态管理,安排好每个指导小计划,用小计划保证大计划的实现。(2)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与文明作业措施,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管理人员切实负起自已的责任,使安全生产天天抓、层层抓、人人抓,落到实处。(3)建全质量保证体系,专职质检员跟踪检查,把问题解决于外业作业过程中,防患于未然。(4)资料员收集、积累、整理资料应及时、准确,在合同规定期内提交给甲方、监理、

15、作业、设计等有关部门。(5)加强现场保卫工作,防止器材、机械等物品丢失。5.2 观测设备为确保建筑物沉降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连续性,沉降观测必须固定观测仪器。本次沉降观测拟采用的仪器为电子水准仪(拓普康)及配套条码尺DL-501(4100986)。精度0.3mm/km,闭合差容许±1.00限差。6、 质量保证措施我院本项目质量方针是:科学、可靠、公正、诚信。我院本项目质量目标是:所有监测工作的一次检验合格率为100%,各阶段的监测成果满足相关部门的需要,力争该项监测工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最终成果达到省部级优秀监测成果的要求。6.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及CMA管理体系贯

16、彻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负责制,做好员工的质量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增强全员质量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我院已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证注册号:02712R10034R5M)、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认证注册号:02712E10014R0M)、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认证注册号:02712S10014R0M)和CMA计量质量管理体系(证书编号:2012191181R)认证,在实施该项目的监测过程中,我院严格以上“三标”管理体系及CMA计量认证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有关程序进行操作,精心组织监测工作,进行质量管理,每一工序按照监测程序进行自检、复检,并有可追溯性

17、,做好各项工作的质量记录。成立专门小组对监测实行全体成员、全过程的控制。实行工程监测项目技术质量责任制及监测文件逐级审批制度。6.2 仪器、人员配置“二到位”制度由我院项目管理中心进行监管,保证项目实施时“二到位”:(1)人员到位在项目人员调配上,合理调配项目技术人员,确保本投标书所列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专业负责人、骨干监测技术人员到位,持证上岗,高标准满足监测项目各个岗位资格条件要求;(2)仪器设备到位提前准备,确保监测项目所需仪器、设备、工具按时到位,并提前检查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状态,保证项目实施期间监测仪器设备100%在校准、检定的有效期内运行。监测人员及监测仪器设备关系监测数据的准确

18、性及及时性,对于本项目我院采取以下主要措施确保监测人员及仪器设备到位:1) 承诺投入生产的主要监测人员长驻广州,人员的技术能力能胜任监测工作的需要;2) 保证所有人员到位,持证上岗;3) 各监测项目要按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方法固定、监测时间段固定的原则作业,以保证数据成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4) 制定应急措施,预备一定数量的备用设备和机动人员,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立即投入使用,以满足业主及工程施工的要求;5) 投入充足的仪器设备,并提前对拟投入的设备、仪器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所有投入监测的仪器均在校准、检定的有效期内运行,且状态良好、性能先进、精度满足要求;6) 保证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保

19、养和运输安全;7) 按规定的频率和方法进行仪器设备的常规检测;8) 根据工作需要添置有关监测仪器设备,并预备多套备用设备,预防监测中工期变动、工作量增加、设备瘫痪等突发事件的发生。6.3 监测前期项目质量策划和技术交底制度监测项目拟按我院“三标”管理体系和CMA管理体系要求进行项目前期质量策划和技术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在项目实施前进行项目质量策划和项目组织管理策划,详细分析该工程的性质和特点、业主及设计提出的技术资料的要求、基本的工程地质条件及相应的技术难点及重点、技术上的各个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地制订内容详细、要求明确的监测方案,提出现场作业及检测工作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案需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单

20、位技术负责人审核,审核通过后报业主和设计单位,获得许可后方可实施,确保监测项目的委托要求、规范要求的符合性。监测方案通过后由项目负责人向项目各个岗位监测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各岗位人员明确了解技术要求后需签名确认。6.4 监测作业过程质量、管理的监督检查制度质量监控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本监测项目拟按我院“三标”管理体系和CMA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全过程质量和过程管理的监督检查。由单位技术负责人、技术顾问、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三标”质量负责人等组成质监小组,对监测项目质量进行过程监控,定期到工地对监测质量、过程管理进行检查,不定期到工地对监测质量、过程管理进行抽查,发现问题时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

21、及时解决,及时整改。并按我院质量奖惩制度,奖优罚劣,如造成质量、安全事故,将对责任人处以重罚。6.5 项目成果质量审查验收制度本监测项目拟按我院“三标”管理体系和CMA管理体系要求对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严格的“三级校审”。外业数据采集资料的可靠性和室内资料分析结论的科学性,是评价监测工程成果报告是否达到工程目的的唯一标准。本项目将按规定实行工程监测项目技术质量责任制及监测文件逐级审批制度。监测原始记录、简报将按要求经监测小组组长/项目负责人进行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部门负责人进行审定,并签署质量校审评定意见,分别承担校核、审核、审定质量责任。重要监测成果及阶段性成果须由监测小组组长/

22、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院总工程师进行三级审查验收后才能提交业主。岩土工程监测项目管理工作流程图内业资料整理:项目负责人应与技术负责人交流汇报评审,编写监测简报、阶段性监测简报和监测总结报告。资料整理、报告检查人员填写岩土工程外业中间检查暨竣工验收记录表项目负责人组织填写:岩土工程监测产品交付登记表技术方案分送:专业总工、项目部、所办公室、所总工外业控制:项目负责人组织技术、安全交底,测点布置、现场监/检测、外业检查质量策划技术方案按院/所管项目专业/所总工审批项目负责人按院/所管项目,分别与专业/所总工进行技术交流,组织编制岩土工程监/检测技术方案外业中间检查:院管项目由项目部组织实施所

23、管项目由所总工实施产品制印签章与项目交付单岩土工程监/检测资料和质量记录归档清单依据:岩土工程监测成果检验与质量评定细则成果检验规定依据:岩土工程监测报告编写规定依据:项目分级管理规定依据:岩土工程监测技术方案编制规定依据:岩土工程监测作业指导书锚杆抗拔力试验作业规定CX-03E型测斜仪使用操作规程与岩土侧向位移监测作业规定SOKIIA全站仪使用操作规程地下水位观测作业规定基坑沉降监测作业规定基坑水平位移监测作业规定建筑变形监测作业规定水准仪使用操作规程校审人员填写:岩土工程监/检测校审记录表岩土工程监/检测质量评分表接受任务,项目负责人组织现场踏勘由项目负人责组织归档成果资料装订印刷,交项目

24、部盖章,然后交顾客。成果资料校审:院管项目专业总工审定所管项目所总工审定7、 安全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7.1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制度我院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监测全过程的职业健康安全文明施工监控。(1) 事前在监测项目实施前到作业现场踏勘,进行危险源辨识和环境因素分析,针对本项目不可接受风险危险源和影响较大的重大环境因素制定管理措施,确保项目安全文明施工。(2) 事中1) 现场监测作业时,要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执行安全文明作业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执行事前针对本项目不可接受风险危险源和重大环境因素制定的管理措施;2) 进入作业现场要戴好安全帽、服、鞋,要尽量避开较为危险的地方,防止意

25、外事故发生;3) 严格保护好测量仪器设备,防止摔坏以及车辆等东西碰到;4) 注意防止人员坠落基坑、触碰电线、磕碰异物;5) 注意观测基坑侧壁安全,防止造成人员伤亡事故。(3) 事后1) 每次观测结束后,要对测量仪器及铟钢水准尺擦拭干净,检查并消除仪器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2) 采取保护措施,确保仪器设备运输安全;3) 由专职司机负责车辆驾驶,保证监测人员交通安全;4) 实行专人管理(拟由我院监测部门设备管理员负责),切实管理好一切与观测工作有关的物品。7.2 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我方将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确保安全监测的措施,明确员工在监测工作中的安全责任。(1)在项目监测全过程中,服从总承包单位、业主、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结合项目特点,做好安全管理。(2)设安全管理员,负责安全制度的落实、检查。(3)监测工作开始前,要对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