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本土文化教育与学校读书活动联袂而行_第1页
让本土文化教育与学校读书活动联袂而行_第2页
让本土文化教育与学校读书活动联袂而行_第3页
让本土文化教育与学校读书活动联袂而行_第4页
让本土文化教育与学校读书活动联袂而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让本土文化教育与学校读书活动联袂而行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_)11-0360-02罗江,像地图上许许多多的小县一样,常常只能让人想起狭窄的小道,想起经过罗江后另一头的大都市。但是,但凡到过罗江的人,又会在回想罗江的时候觉得有一些东西在脑子里挥之不去。我想这些东西应该是罗江厚重的历史文化吧。罗江因泞灅二水在罗江交汇成罗纹江而得名罗江,这一条江也承载了罗江1700多年的历史,罗江因它丰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家乡文化进行传承弘扬,因此,我们一直努力探索将本土文化与读书活动结合起来。下面我就将我们罗江小语在如何

2、将我县的地域文化与学校读书活动联袂而行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分享,期待与大家产生碰撞,对我们今后读书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1.挖掘罗江本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1.1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与网络。我们充分合理利用我县已有的大量文献与网络资料,发掘出与地方文化有关的大量资料。如:罗江县志誌罗江乡土德阳县志德阳文化李调元文集三国志找出适合我县小学读书活动相关的题材。1.2民间采风。我县各学校组织老师、组织同学走进家乡,在采风中关注家乡,了解家乡,同时调动学生运用问卷调查、采访、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等方法参与到资料挖掘的活动中来。鄢家柚子、调元花椒、蟠龙贵妃枣的介绍,落凤坡的历史故事,张飞点将台的传奇,民间

3、艺人的弹唱诗文,一下子都变成了学校读书活动的素材。1.3实地考察。我县各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上及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开展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如开展"明古鉴金思未来"、 "罗江旅游文化"和"罗江水资状况调查""知我罗江,爱我家乡"等活动,带领孩子走进庞统祠、漫步古驿道、徜徉调元故居醒园、聆听倒湾古战场中阵阵涛声与历史做近距离的接触,当那些历史故事如此真切地展现在孩子眼前,如此真切地触摸到罗江的文化,对于孩子内心的震颤是我们无法估量的。活动既让学生全面了解了本土文化,同时形成了具有一定价值的观察日记、考察随笔、调查报告、诗歌散

4、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我们还开发了校本教材走进罗江,为孩子读书活动提供了材料,也为更多的学生了解本土文化提供了第一手的通俗易懂的符合学生阅读特点的资料。1.4人物专访。在我县境内,有许多研究三国、调元文化的着名学者,如刘国良、金剑锋等着名学者,他们是我们挖掘本土文化的重要支撑力量。2.地方文化教育渗透到班级读书会中去或,让班级读书会成为地方文化教育的主阵地一个地方的文化能够撑起这个地方的脊梁,我们有义务将罗江文化进行传承。结合开展的班级读书会,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年龄学情特点,将地方文化有机融入读书会中。低段学生我们以童谣入手,激发阅读兴趣。我们从孩子们喜欢而又朗朗上口的童谣入手。你听:

5、"豆子山,打瓦鼓,阳平关,洒白雨"的古巴歌 "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的三国儿歌,这些简短精炼,形式活泼的童谣,却包含了罗江史迹、风物、雄关、名人这一切构成了罗江亮丽的自然人文风景线。在孩子们不经意之间,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已经在口耳相传中深深扎根于孩子的记忆中,同时也激励孩子去阅读更多关于家乡的书籍故事。中段对联入手,感受阅读乐趣。巴蜀奇才李调元,其家族"一门四进士,弟兄三翰林",是清代四川寥若晨星首屈一指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祖籍罗江文星。李调元诗文双绝,尤其善长联对,在罗江就留下了他许多巧对对联的佳

6、话。根据中年级的年级特点,中年级的班级读书会则以朗读、指导型读书会为主。借用李调元的对联,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蜘蛛有网难罗雀,蚯蚓无鳞欲变龙"。"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孩子们在大声的诵读中,感受着对联这种独特的文化的特点,同时也感悟着调元敏捷的才思,丰富的知识。我们通过读读、想想、猜猜、联系生活实际等形式多样的方法让学生品对联、仿对联。同时介绍更多关于调元的着作,将孩子的阅读面引得更深更广,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文字,受到家乡文化的熏陶,感受阅读的乐趣。高段学生我们以名着引路,本土文化辅助的方式进行。罗江境内三国遗踪众多,古战场

7、迂回曲折,庞统墓雄立山巅,战马蹄痕印深,车辙古风依旧。带领孩子们参观这些三国遗迹后,在班级读书会中我们再引导高段孩子阅读三国,孩子们自觉与家乡的三国文化相融合,在读三国时,更多的是自己的理解。罗江丰厚的历史文化也让文人墨客欣然提笔留墨,孩子在名着中徜徉的同时,我们也不忘引领孩子们阅读这些书籍: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国当代诗人笔下的罗江罗江记忆罗纹江之吟罗江历史人文胜迹罗江风雅集巴蜀奇才李调元2021罗江诗选等。我们用班级读书会这个舞台,传承家乡地域文化,努力让孩子以长久的阅读热情享受阅读的快乐。3.把地方文化教育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常规活动融合除了与班级读书会相融合,我们也将地方文化融入到常规活动中。红领巾广播站设立了"幸福家园""魅力罗江"版块,每天大课间活动时开展"千人诵经典"活动,我们安排了李调元等诗人描写罗江的诗文,当全校学校与领诵老师一起高声吟诵"人间何处是沧桑,生把此邦换他邦。丁鹤归来城廓变,两铜爵上见罗江" 等诗歌时,相信罗江文化正在他们心中慢慢沉淀下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