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建xue_第1页
交通运输工建xue_第2页
交通运输工建xue_第3页
交通运输工建xue_第4页
交通运输工建xue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交通运输发展简史o 第一阶段:水运阶段第二阶段:铁路运输阶段 第三阶段: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相继发展阶段。第四阶段: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综合发展阶段。2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运输业是社会生产的必要条件,而且它不是消极地静止地为社会生产服务;(2)运输费用的节省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3)运输业担负着社会产品和商品流通的任务;(4)交通运输是国土资源开发的先锋;(5)运输业平时为经济建设服务,战时为军事服务;(6)交通运输是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龙头产业。3 运输业主要特点(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领域内继续进行的生产过程;(2)运输生产只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

2、,但并不创造新的产品(不改变劳动对象的性质和形态);(3)运输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4)运输过程往往要多种方式协同完成;(5)各种运输方式生产的是同一产品,即位移。4交通运输面临的问题 交通拥挤 安全事故 土地利用与增长 能源 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 公平性5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及评价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是:安全、迅速、经济、便利。ü 送达速度:航空占优、铁路次之ü 投资方面:铁路及高等级公路投资巨大,水运投资少ü 运输成本:水运及管道最小、其它依次为铁路、公路、民航ü 运输能力、运输经常性和机动性:运输能力,水运与铁路最好;运输经常性,铁路不受季节与

3、气候影响,最好;机动性最好为公路。6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o 提高速度 提高载重 智能化 低碳化7 交通运输工程学的研究对象ü 铁道、公路、城市道路和机场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载运工具运用; 交通运输控制运输系统规划、技术及管理; 交通与经济发展及协调问题; 交通运输安全技术和保障问题8.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分类及主要内容分类:区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工程学主体内容:Ø 现状调查,问题诊断,需求预测,方案设计,综合评价,分期实施,滚动规划9.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的规划原则交通运输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局部服从整体原则。近期与远

4、期相结合原则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10规划范围(1)国家级规划直接影响区:以地区行政区为单位,一个地区为一个交通小区间接影响区:以同边国家为单位,一个国家为一个小区(2)省域省规划 直接影响区:以县为单位,大中城市内以区为单位,一个县(区)为一个交通小区。间接影响区:周边省份以省区为交通小区,非周边省份以大片区为一个交通小区(3)市域省规划直接影响区:以乡镇为单位,城市内以街道为单位一个乡镇(街道)为一个交通小区;间接影响区:周边以县为单位,非周边以地区、省区、大片区为单位(4)县域省规划直接影响区:以主要经济区(重要矿场、开发区、工厂、一个村或几个村)为单位、城市区以街道

5、为单位划分交通小区 间接影响区:同上另外,进行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时,一般按交通小区面积1-2平方公里或1-2万人口进行分区11.规划期限近期:以距基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中期:以距基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远期:以距基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1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主要内容Ø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工作总体设计。现状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设计。方案评价。方案调整与优化。实施计划13.总体设计Ø 建立工作机构。确定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确定规划范围、层次、年限。交通运输工程学。交通小区划分。确定规划目标。规划过程总体流程设计。14城

6、市交通基础信息调查:Ø 城市社会经济基础资料调查。城市土地利用调查。城市居民OD调查。城市流动人口出行OD调查。机动车出行OD调查。自行车出行OD调查。交通枢纽客(货)流OD调查。城市道路流量调查。道路交通设施调查。15城市社会经济基础资料调查Ø 人口资料:人口总量、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率,国民经济指标GDP 产业结构人均收入Ø 运输量:客货运输量、各种运输方式比重等;Ø 交通工具:拥有量、构成等16城市土地利用调查通常只在城市交通规划中进行,主要内容包括:整个城市和各分区现状用地状况、规划用地开发计划,如:特殊用途(包

7、括交通、绿化等)的用地量;基础产业(工业大型贸易公司中央政府机关大学等)用地交通运输工程学量;非基础产业(包括商业、服务业、地方政府、中小学、医院等)用地量;住宅用地量及开发密度。17城市居民OD调查及方法主要包括:居民的职业、年龄、性别、收入等基础情况,以及各次出行的起点、讫点、时间、距离、出行目的、所采用的交通工具等出行情况。1 家访调查法2、电话询问法3、明信片调查法4、工作出行调查法5、职工询问法6、月票调查法18城市流动人口出行OD调查方法常住、暂住流动人口可采用采用家访调查、电话询问等方法;当日进出的流动人口则可采用在城市的出入口如车站码头等直接询问。19机动车出行OD调查包括公交

8、车和非公交车两大类。城市公交车的行车线路、行车次数、行车时间可从公交公司的行车记录查得。非公交车OD调查可采用:发收表调查、路边调查法、登记车辆牌照法、标签调查法、明信片调查法。20交通枢纽客(货)流OD调查交通枢纽客流调查内容:客运交通枢纽发送、接收的每一辆客车的旅客数、时间、起讫点、距离等交通枢纽货流调查内容:货运枢纽发送、接收每一辆货车的货物品种、数量、时间、起讫点、距离等21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的内容:城市客运交通预测包括:城市居民出行预测、城市流动人口出行预测、城市对外及过境客运交通预测等三部分。城市货运交通预测包括:城市市内货运交通预测和城市对外及过境货运交通预测两部分。22城市交通预

9、测的步骤1、居民出行预测居民出行生成预测,分布预测,方式预测。2、流动人口出行预测流动人口出行生成预测,分布预测,方式预测。对外及过境客运交通预测对外及过境客运生成3、对外及过境客运交通预测,分布预测,方式预测。4、城市市内货运预测城市市内货运交通生成预测,分布预测。5、对外及过境货运交通预测对外及过境货运交通生成预测,分布预测,方式预测6、交通分配预测23交通需求预测模型.l 交通预测的基本思路是根据分析,建立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基本关系,结合土地利用资料,进而进行交通预测。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模型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模型,它包括三个总变量,即土地利用(居住人数、工作岗位数、汽车拥有量、货

10、物流通量等)、交通(出行量、交通量)、交通特征(行程、时间、费用等),一般由四阶段模型组成l 交通需求预测模型主要有:集合模型、非集合模型、动力学模型。24集合模型l 基本思想:将集合成区的出行作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研究交通区出行总体的出行特征,建模基础是各交通区的出行总况。包括:增长系数模型、重力模型。25非集合模型l 其核心是效用最大化理论,其宗旨是出行者将选择使其获得最大效用的出行。它着眼于研究出行者个体的出行行为。在非集合模型中,效用以出行的省时省钱、方便程度等来表达,在理论上利用了现代心理学的成果,引入随机效用的概念。26动力学模型l 其基本思想不是基于分析某一时间的交通状况,而是基于

11、分析某一历史过程的交通状况,对将来的交通状况进行预测。27城市道路网络规划的一般原则应满足客、货车流、人流的安全畅通;应综合考虑城市相关功能,使之相互协调;应功能明确、系统清晰、不同等级道路相互配合;应成环成网防止断头堵口或卡口;应考虑今后城市用地的扩张、交通结构的变化和快速交通的要求;应与城市出入口、区域公路网有良好的配合;应留有发展的余地。28干道网的结构形式和特点1、方格网式(棋盘式)优点: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交通组织简便,有利于机动灵活地组织交通。缺点:对角线方向交通不方便,道路非直线系数大适用: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2、环形放射式该形式干道网一般都是由旧

12、城市中心区逐渐向外发展,由旧城市中心向四周引出放射干道的放射式道路网演变过来的。放射式道路网虽有利于市中心对外联系,却不利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因此,通常加上一个或几个环城道路,便形成了环形放射式道路网。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周围邻的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非直线系数较小。缺点:交通组织不灵活,街道不规则,市中心区交通易集中。适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3、自由式以结合城市地形为主,路线弯曲无一定的几何图形。优点: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约道路工程费用。缺点: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并造成建筑用地分散。4、混合式是三种干道网形式的混合,如使用得当,既可以发挥它们的优点,又可避免它们

13、的缺点。29道路网总体布局规划快速路:应设置中间隔离设施,分隔对向车流。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两旁的视野要开阔,部分路段可采用高架的形式。主干路:机动车、非机动车要分流,交叉口之间的分隔带要尽量连续,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次干路和支路:两侧可以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的公共建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公交站点和出租车服务站。支路两侧还可以设沿街商店。环路:设置应根据交通流量与流向而定,可为全环或半环,不应套用固定模式。出入口道路:两侧永久性建筑物至少退离道路红线20-25米。城市每个方向应有两条以上出入口道路。30公交线网规划城市中有多种公交

14、方式时,其线路网必须综合规划,组成一个整体。市区线路、郊区线路和对外交通线路,应紧密衔接,以方便乘客,协调各线路网的集疏能力。公交线网布局,应与城市用地规划范围内主要客流的流向一致,各主要客流集散点之间应有直接的公交线路相连。公交线路的设置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和客流量的大小而定。城市公交的重复系数一般不应大于1.5,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1.4,乘客平均换乘系数,大城市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当客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大运量的公共交通方式。快速有轨电车和地下铁道,应根据城市建成区现状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布局。要保证公交车的营运速度和实载率除了交通条件外,还必须有相应的公交车辆配备。31公

15、交站场规划评价原则:科学性,可比性,综合性,可行性。评价内容:经济效益评价;技术性能评价;社会效益评价;环境影响评价32交通需求发展预测方法(1)国土系数法 L =K·根号下P A(2)其它方法:增长率法;弹性系数法;时间序列法;多元统计方法33世界铁路发展史一般认为18251850年为铁路发展的开创时期。18501900年为铁路的发展时期。19001950年是铁路发展的成熟时期。950年至今为铁路的新发展时期。34中国铁路发展史l 开创时期(1876-1893),缓慢发展时期(1894-1948),在清政府时期(18761911)共修建铁路约9400公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

16、27),在关内修了约2,100公里铁路。从1928年到1937年在关内修建了约3,600公里铁路,抢修和恢复铁路运输生产时期(1949-1952)。铁路网骨架基本形成时期(1953-1978),铁路发展的新时期(1979-1998)铁路发展的新时期(1999至今)35铁路运输技术经济特征(1)铁路运输特点:优点:巨大的运送能力,廉价的大宗运输;较少受气象,季节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能保证运行的经常性和持续性;计划性强,运输能力可靠,比较安全·一般情况下准时性强;收益随运输业务量的增加而增长。缺点:始建投资大,建设时间长;受轨道线路限制,灵活较差;直接“门到门的运输量小,必须有其他运输方式

17、为其集散、接运客货;始发与终到作业时间长,不利运距较短的运输业务;运输总成本中固定货用所占的比重大(一般占60),大量资金、物资用于建筑工程,路基、站场等厂旦停止营运,不易转让或冈收,损失较大。(2)技术经济特征l 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可以用运营技术指标、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来反映l 运营技术指标包括:运输的经常性、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货物送达和旅客运送的速度和时间,运输货物的完好程度和旅客的舒适程度;运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机动性。l 实物指标包括: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需要量;燃料和电力(能量)、金属和其他材料的单位需要量等。l 价值指标包括:运营支出和运输成本;基建投资需要量以及运输生产基金

18、需要量;在途货物所需要的国民经济流动资金,与运送时货差、货损有关的损失及非生产性支出等。36当前铁路发展方向1国有铁路公司化(1)全部路网及设备由一家公司统一管理(2)基础设施与运营管理分开2国有铁路民营化(1)国有铁路采取民营公司的方式经营(2)国有铁路私有化3开展多种经营活动,扩大铁路经营范围4铁路旅客运输重新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5. 大力提高旅客列车速度已是共同的趋势6. 发展高速铁路已成为世界潮流7. 重载货物运输8. 新型大功率机车9先进的信息控制技术和指挥系统37铁路线路分类l 铁路线路分为正线、站线、段管线、岔线及特别用途线。l 正线是指连接车站并贯穿或直股伸入车站的线路。正线在通

19、过型车站比较好辨认,其一,由于它贯穿车站,通过列车多,所以通常很光亮,磨损也很大。其二,它直接与站外区间线路连接,一般不用道岔。l 站线是指站内除正线以外的到发线、调车线、牵出线、货物线及站内指定用途的其他线路。l 段管线是指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段专用并由其管理的线路。l 岔线是指在区间或站内接轨,通向路内外单位的专用线路。l 特别用途线是指安全线和避难线。38铁路等级l 级铁路: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20百万吨;l 级铁路:1.在路网中起骨干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20百万吨。2.在路网中起联络、辅助作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10百万吨;l 级铁路:为某一区域服务,具

20、有地区运输性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10百万吨。l IV级铁路:为某一区域服务,具有地区运输性质的铁路,远期年客货运量5百万吨。39车站的作用与分类车站有多种分类法,如果按照车站所担负的任务量,以及它在国家政治、经济方面的地位来划分,车站可分为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五等站共六个等级。北京站、上海站、郑州站是特等站。如果按车站技术作业的不同来划分,可分为编组站、区段站和中间站。编组站和区段站又统称为技术站。如果按业务性质来划分,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和客货运站。40中间站主要作业:(1)列车的接发、通过、会让和越行;(2)旅客的乘降和行李、包裹的收发和保管;(3)货物的承运、交付

21、、装卸和保管;(4)零担、摘挂列车向货场甩挂车辆的调车作业。中间站除了同区间直接连通的正线外,一般设有下列设备:(1)供办理列车接发、会让、待避和零摘作业的到发线;(2)客运设备,包括站台、跨线设备(天桥或地道等)、旅客站房、站前广场等;中间站的布置,按到发线的相互位置可分为两类:(1)横列式:其特点是到发线横向排列。采用较为广泛。(2)纵列式:其特点是到发线纵向排列,并向逆运转方向错移一个货物列车到发线的有效长度。较少采用。41区段站区段站是路网上各牵引区段的分界点。主要作业:(1)旅客运转和业务;(2)货物运转和业务;(3)机车业务;(4)车辆业务。设备:(1)客运设备;(2)货运设备;(

22、3)货物装卸作业设备;(4)机务设备(机务段);(5)车辆设备。类型:根据上下货物列车到发场(线)和客货运转设备的相互位置,可将布置形式划分为三种:横列式、纵列式和客货纵列式。42编组站主要作业:编组站主要办理大量货物列车的解体和编组作业。除了办理通过列车车流外,主要办理大量改编车流,解体和编组各种直达、直通、区段、沿零摘挂以及小运转列车。主要设备:(1)改编列车到发设备;(2)改编列车调车设备;(3)无改编通过列车作业设备;(4)机车设备;l(5)车辆设备;(6)站内外联接线路设备。编组站可划分为三类:l (1)在整个铁路网上具有重大作用的路网性编组站,它分布在若干主要铁路干线的交会点上,其

23、间距一般在1000km左右;l (2)在局部铁路网上具有重大作用的区域性编组站,它分布在路网性编组站间的主要铁路干线交会点,其间距或路网性编组站之间的距离一般在600km左右;l (3)分布在大宗货流集散地的地方性编组站,主要为当地工矿、港湾、过境交接车辆服务,它同相邻编组站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00km以内。编组站根据各项设备的布置特征可分为:l (1)上下行合用或分用一套调车系统(编组场、驼峰和牵出线)的单向编组站;l (2)上下行各有一套办理列车到发、编解作业的配线设备的双向编组站;l (3)上下行到发场和编组场并列布置的横列式,到达场、编组场和出发场顺序布置的纵列式,到达场和出发场有的同编

24、组场纵列而有的同编组场横列的混合式编组场。单向横列式编组站优点:占地短而少、工程费用省、修建快;设备集中、车场少、便于管理、定员少;调车设备的分工有较大的灵活性。缺点:到发场两端咽喉作业较繁忙,交叉干扰多,影响编组站的通过能力;改编列车的解体和编组都需要牵出转线,在站内两次折返走行,影响调车效率和改编能力。适用性:适用于双向改编车流较均衡,解编作业量不大的中型编组站,其解编能力约为每日32004700辆。单向混合式编组站优点:解体列车时均不需牵出转线,因而提高了驼峰作业效率和改编能力。适用性:适用于作业量较大的编组站,其解编能力约为每日35005000辆。单向三级三场纵列式l 主要特点:上下行

25、两方向共用一套到达场、编组场和出发场,三个车场顺主要车流方向依次纵列布置。l 优点:这种方案站坪长、用地多,工程量和投资量大。l 适用性:通常用于路网编组站,其解编能力为每日65008000辆。43相关概念辨析道路运输广义与狭义概念广义的道路运输概念指整个道路运输系统,包括道路基础设施(道路、桥梁等)、运输基础设施(站场、辅助服务设施等)、运输工具等,从运输系统的有机构成角度定义。狭义的道路运输概念不包括道路基础设施,考虑系统的性质、运作机制等因素。道路基础设施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以政府为主导建设;而狭义的道路运输具有私人物品的性质,可依靠市场化运作。道路运输行业与道路运输产业道路运输行业是指

26、所有与利用道路及相应的运输工具完成人或物位移相关的业务活动,是从技术特征上划分的业务领域;分为营业性和非营业性运输。道路运输产业是具有经济行业属性的道路运输或者是参与国民经济活动的运输。是从技术特征上划分的经济领域。理论上对于道路运输产业的界定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严格的界定。但在实际中通常将营业性运输、汽车维修、搬运装卸及运输服务纳入到运输产业中,而运输行业管理的重点也在于此。道路运输与公路运输在我国的现行体制下,道路一般分为城市道路与公路,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省市的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实际上只是公路运输管理机构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城市群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对道路运输的

27、一体化呼声越来越高。目前各地出现的交通委员会这一新的管理机构就是这一要求的反应。公路运输与汽车运输公路运输不仅包括汽车运输,还包括拖拉机、人力车、畜力车等,但在实际中,两者常互换使用,狭义的公路运输就是指汽车运输目前我国的公路运输管理部门通常也只管理汽车运输。44公路运输系统构成及其基本功能系统构成:从技术结构上看,公路运输系统由基础设施及运输工具两部分组成。基础设施包括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站、场及其附属设施,公路交通控制与管理设施等。运输工具主要是汽车。基本功能:运输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和送达功能通过功能是指在干线上完成大批量的运输;送达功能又称为集散功能,是指为通过性运输承担集散客货的任务的运输

28、。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前,公路运输的主要功能是送达功能,在实现公路高速化后,公路运输方式已具备了通过功能和送达功能,成为全能的运输方式。45公路运输的特点l 公路运输最显著的特点是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灵活性l 技术上的灵活性表现在:ü 空间上的灵活性;时间上的灵活性;批量上的灵活性;运行条件的灵活性;服务上的灵活性;l 经济上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ü 运输投资起点很低;运输生产固定结构低,选择空间大,风险低46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安全技术;新能源技术;环保技术;舒适性技术;交通流适应技术;汽车电子技术47安全技术概念主动安全性:有助于防止事故发生的功能,其中改进制动性能是第一位的。被动安

29、全性:有助于减轻事故后果的功能,如安全带、安全气囊等。48交通流适应技术交通信息系统,行车引导系统,列队自动驾驶系统49水路运输系统组成水路运输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水路运输方式看,水路运输可分为内河运输和海洋运输两大类。海洋运输又可分为沿海和远洋运输两大类。水路运输系统由船舶、港口、各种基础设施与服务机构等组成。(1)船舶与港口;(2)主要基础设施;(3)船舶经营者和各种代理业; (4)航运交易所50.水路运输特点:点多、面广、线长作用:(1)水路运输是增进人类全球性经济联系的纽带;(2)水路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3)水路运输通过国际航运、对发展国家外向型经济发展起到了基础作用

30、。51水上运输现状(1)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迅猛(2)我国航运市场形成全面开放中国港口发展现状三大港口群:1)环渤海湾港口群北起丹东至青岛诸港口,秦皇岛、大连、天津和青岛港(2)黄海及华东港口群青岛以南至厦门以北的沿海各港,包括最大的上海港、北仑港和长三角各港(3)华南和南中国海港口群厦门以南至广西防城以东,及海南沿线的各港,广州(黄埔)港、北部湾沿岸,珠三角各港。52水路运输的发展趋势(1)运输功能拓展与运输方式改革(2)航运经营观念的新变革(3)船型专业化和运输全球化(4)泊位深水化、码头专业化/装卸机械自动化(5)港航企业经营管理改革53国际航运中心的模式及特征(1)国际航运中心模式按航运

31、中心覆盖面和形成类型分,国际航运中心可分为四种基本模式,即:全球经济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洲际级经济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洲际中转型国际航运中心;地区级经济腹地型国际航运中心。(2)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条件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具有强大的腹地经济实力,进出口货源充足;第二个基本条件是区位条件优越,集疏远畅通;第三个基本条件是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国际大都市;第四个基本条件是发达健全的航运市场、航线密集、运量巨大;第五个基本条件是具有现代化的港口设施和高效优质的航运服务。54航线设置航线:船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港口之间从事货物或旅客运输的具体线路称为航线。班轮航线:定港、定船、定期、定运价的航线。

32、(1)航线结构的确定(2)挂靠港的选择55航线配船在一般情况下,无论是重组航线还是新辟航线,在配船时需遵循下列原则:(1)所选船舶结构性能、装卸性能应与所运货种、包装形式及港口的装卸条件相适应,其目的是缩短船舶的港停时,加快船舶的周转,保证货运质量;(2)所选船舶吨位与发船间隔、平均昼夜发送量相适应。在昼夜发送量一定的条件下,发船间隔,所需船舶吨位相应较小;(3)所选船舶航速应与航线上水流流速、风浪大小、船期表、所选货物价值的大小及船公司的竞争策略相适应;(4)所选船舶的尺度性能应与航道技术特征、碍航物所允许通行的船舶尺度、港口水深、泊位长度等相适应;(5)所选船舶的续航能力与航线上加油港位置

33、相适应。船舶续航力是指船舶在加油后能行驶的最大里程。如加油港已确定,必须配备续航能力能满足航行需求的船舶。56货船(1)杂货船;(2)散货船;(3)集装箱船(4)液货船;(5)滚装船;(6)载驳船;(7)冷藏船。57班轮航线设置国际上班轮航线有许多种布局形式。但最基本、最常见的有这样几种,即传统港口挂靠航线;干线配支线航线;多角航线;小陆桥航线;小陆桥航线及大陆桥航线等。58班轮公会的作用港口通过能力是港口企业的生产能力。它是在外部环境条件为一定时港口各项生产要素和经营管理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分为理论通过能力、营运通过能力和后备通过能力。理论通过能力是港口最大的通过能力。它是指港口在一定时期(

34、通常是一年)内,在港口设施为既定和劳动力为一定时,在一定的组织管理条件下,最大限度利用港口各生产要素所能装卸的一定结构的货物的自然吨数。它由营运通过能力和后备通过能力所组成。港口营运通过能力是港口的实际通过能力。它是港口编制年度生产计划和短期作业计划的基础,其定义是:港口有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在港口设施和劳动力为既定时,在一定的组织管理条件下,港口各生产要素在得到合理利用时所能装卸的一定结构的货物的自然吨数。它与理论通过能力的区别在于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不同。后备通过能力是应付运输工具或货物密集到港时的那部分生产能力,在非高峰时则以闲置状态存在。59航空运输体系飞机:是航空运输的主要运载工

35、具机场:是供飞机起飞、着陆、停驻、维护、补充给养及飞行组织保障活动的场所,也是旅客和货物运输的起点、终点或中转点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是为了保证航空器飞行安全及提高空域和机场飞行区的利用效率而设置的各种助航设备和空中交通管制机构及规则飞行航线:是航空运输的线路,是由空管部门设定飞机从一个机场飞抵另一个机场的通道。60航线分为:航路:用于国与国之间、跨省市航空运输的飞行航线,规定其宽度为20公里固定航线:是用于省市之间和省内定期航班飞行,尚未建立航路的飞行航线非固定航线:是用于临时性的航空运输或通用航空飞行,在航路和固定航线以外的飞行航线除此之外,航空运输体系还包括商务飞行、机务维护、航材供应、油料

36、供应、地面辅助及保障系统等61航空运输的特点(1)速度快(2)机动性大(3)舒适、安全(4)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少62航空运输的地位和作用(1)航空运输是交通运输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促进了全球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3)带动了飞机制造及相关行业和技术的发展63我国航空运输的地位(1)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显著提高:旅客运输:1950年为0.0978亿人公里、1995年为681.3036亿人公里,年均增长21.7%,2010 年,达到4031.6 亿人公里,较2009 年增长19.4%货物运输:1950年为0.0157亿吨公里,1995年为71.4385亿吨公里,年均增长20.6%,2010年

37、达到178.9亿吨公里,比2009年增长41.7%(2)航空运输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民用航空业的发展远远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近25 年来,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在2004 年10 月2日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150 票的高票数首次当选为国际民航组织一类理事国,说明中国民航的实力在国际上得到了普遍承认。2010年,我国民航客运量已排列全球第二。北京首都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0.74亿人次,位列世界第二;上海浦东机场完成货邮吞吐量322.8万吨,位列世界第三。空中客车预测,未来20年,中国国

38、内航线将占全球客运总量的8.4%(3)我国航空运输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2010 年,航空运输业的累计增长速度快于交通运输业总体及其它方式,旅客周转量增速19.4%,高于交通运输的总增速11.9%以及铁路(11.2%)、公路(10.4%)、水路(3.1%)的增速。64、民有飞机的基本组成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机体、推进装置、飞机系统和机载设备n 机体由机翼、机身、尾翼(组)、起落架组成n 推进装置主要是发动机,有活塞式和燃气涡轮发动机两种类型n 飞机系统主要有操纵系统、液压传动系统、燃油系统、空调系统、防冰系统等n 机载设备包括飞行和发动机仪表、导航、通信和飞行控制等辅助设备65机场类型u (

39、1)按航线性质划分,可分为国际航线机场(国际机场)和国内航线机场。u (2)按机场在民航运输网络系统中所起作用划分,可分为枢纽机场(北京、上海、广州)、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u (3)按机场所在城市的性质、地位划分可分为I类机场、II类机场、III类机场和IV类机场。u (4)按旅客乘机目的划分,可分为始发/终程机场、经停(过境)机场和中转(转机)机场。66综合运输体系含义l 国内外都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l (1)综合运输体系就是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合运输系统,特别是集装箱运输系统;l (2)把综合运输作为政府干预和调节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和经营的总政策;l (3)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总体或

40、总和l (4)所谓综合运输体系,或者叫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综合运输体系的理解:l首先,综合运输体系是在五种运输方式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其次,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通过运输过程本身的要求联系起来的67综合运输体系的系统构成Ø (1)是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Ø (2)是综合运输生产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Ø (3)是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68发展综合运输体系的意义Ø a发展综合运输体系

41、是当代运输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Ø b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我国运输业发展的新模式Ø c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增强有效运输生产力,缓解我国交通运输紧张状况的途径之一Ø d发展综合运输体系是经济地发展运输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69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趋势l (l)要搞好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发展和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综合运输网,因地制宜地发展相应的运愉方式,发挥城市交通在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枢纽作用,大力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 2 )在可预见的将来,铁路仍将是中、长距离客、货运输的主力。l ( 3 )充分发挥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送达快、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发挥公路运输在

42、短途客、货运输中的主力作用。l ( 4 )沿海和内河运输是大宗和散装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l ( 5 )航空运输建设周期短,效益高,速度快,大中城市间长距离客运,应优先发展航空运输。l ( 6 )除发展原油和天然气管道运辅外,在成品油集中的流向上,要建议成品油管道,积极慎重地发展输煤管道。70运输枢纽的含义l运输枢纽是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装卸、仓储、信息服务及其他辅助服务功能的综合性设施。按服务于运输方式的不同,运输枢纽可分为单式运输枢纽和复式运输枢纽。71运输枢纽的功能l 运输枢纽是多种运输方式的交汇点,是大宗客货流中转、换乘、换装与集散的地点

43、,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和联运的主要基地。 运输枢纽足问一种运输方式多条干线相互衔接,进行客货中转及对营运车辆、船舶、飞机等进行技术作业和调度的重要基地。提供满足多样化需求的各种运输服务与增值服务。运输枢纽大都依托于一个城市,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是城市实现内外联系的桥梁和纽带。72 运输枢纽的分类l 按地理位置,分为陆路运输枢纽、滨海运输枢纽和通航江河岸边运输枢纽l 按承担的客货运业务,可分为中转枢纽、地方枢纽和混和枢纽l 按交通方式组合,分为铁公枢纽、水公枢纽、水铁公枢纽、综合运输枢纽l 按交通运输干线与场站空间分布,分为终端式枢纽、伸长性枢纽、辐射式枢纽、辐射环形枢纽、辐射半环形

44、枢纽73综合运输组织管理系统(1)结合部分类(2)结合部的协调功能(3)运输协作的组织管理74生产布局与综合运输布局的相互关系l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综合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对生产布局有相当的影响综合运输的性质与布局是由生产布局决定的l 综合运输布局与生产布局相互制约75综合运输布局影响因素分析(1)影响综合运输布局的因素u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是影响综合运输布局的首要因素;自然条件是影响综合运输布局的重要因素;技术条件是影响综合运输发展的重要因素;名胜古迹和旅游胜地对综合运输布局也有重要影响;(2)综合运输布局的原则p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作用,并与工农业

45、布局和人口分布相适应;以科学的客、货运量预测为基础;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及其特点对交通线站的位置、走向和技术标准的影响; 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加速综合运输网的形成,保证运输枢纽有规律、步调一致地组织运营;重视交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特别是要尽量少占土地,节约用地;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综合运输布局要适应巩固国防和加强战备的需要。76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u货物流向流量和运输线路的协调;地区间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各种运输力式设备能力的协调;各种运输方式运输组织工作的协调;运价和运输费用的协调。77各种运输方式合理配置的原则ü 自然地理条件要根据具

46、体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ü 社会经济条件必须适应地区的经济发展,充分满足地区客货运输量增长的要求。ü 空间布局条件必须同地区内工农业生产布局相适应。ü 运输结构条件应考虑历史亡已经形成的运输结构,ü 运输技术条件运输方式间的分工ü 经济效益条件要讲究经济效益,以最少的社会劳动消耗,使国民经济和社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准绳。ü 国家运输政策必须在国家制定的运输政策指导下进行78联合运输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与内容l 联合运输是综合运输思想在运输组织领域的体现,是综合性的运输组织工作。这种综合组织是指在一个完整的货物、旅客运输过程中,不同运

47、输企业、不同运输区段、不同运输方式和不同运输环节之间衔接和协调组织,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货物全程运输中使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工具(方式)的运输衔接;货物全程运输中使用同一种运输工具两程或两程以上运输的衔接;货物全程运输中使用一种运输方式多家经营和多种运输方式联合经营的组织衔接; 货物全程运输所涉及的货物生产、供应、运输、销售企业运输协作组织。(2)特征u全程性;简便性;通用性;代理性;协同性。79多式联运的特点(1) 根据多式联运的合同进行操作,运输全程中至少使用两种运输方式,而且是不同方式的连续运输:(2)多式联运的货物主要是集装箱货物,具有集装箱运输的特点;(3)多式联运是一票到

48、底,实行单一费率的运输。发货人只要订立一次保险,通过一张单证即可完成全程运输;(4)多式联运是不同方式的综合组织,全程运输均是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完成或组织完成的,无论涉及几种运输方式,分为几个运输区段,多式联运经营人要对全程负责:(5)货物全程运输是通过多式联运经营人与各种运输方式、各区段的实际承运人订立分运(或分包)合同来完成的,各区段承运人对自己承担区段的货物运输负责;(6)在起运地接管货物,在最终日的地交付货物及全程运输中各区段的衔接工作,由多式联运经营人的分支机构(或代表)或委托的代理人完成。这些代理人及承担各项业务的第三者对自己承担的业务负责;(7)多式联运经营人可以在全世界运输网中选

49、择适当的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和各区段的实际承运人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达速度实现合理运输。80多式联运的作用(1)有利于发挥综合运输的优势;(2)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有利于挖掘运输潜力,加速货位周转,提高运输效率;(4)有利于形成以城市为中心、港站为枢纽的综合运输网络;(5)有利于无港站的县、市办理客货运输业务;(6)有利于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改革;81多式联运的优点(1)统一化、简单化;(2)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质量;(3)降低运输成本、节约运杂费用;(4)实行单一费率;(5)扩大运输经营人业务范围,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运输;82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构成o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道

50、路系统、流量系统和管理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体。Ø 道路系统包括各种等级的街道、交叉路口和交通管理设施。Ø 流量系统包含行驶在道路上的各种车辆及行人,交通流量的计算分析往往以一定时间内通过道路上某一位置的标准车辆数为单位,即PCU.Ø 管理系统则是指管理交通网络和流量的各种规章制度.83中国城市交通运输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特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道路交通流机非混行; 城币居民出行结构复杂;发展趋势: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当控制的自行车发展;协调发展私人小汽车;有计划发展轨道交通;84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分类o 分为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两类o 行政管理是从行业、行政体系角度实施的一种管理办法,交通法规制订与执法名驶员的管理(含培训、发执照、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