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艺术2+1项目催生的小学音乐评价研究_第1页
体育、艺术2+1项目催生的小学音乐评价研究_第2页
体育、艺术2+1项目催生的小学音乐评价研究_第3页
体育、艺术2+1项目催生的小学音乐评价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体育、艺术2+1项目”催生的小学音乐评价研究    【摘要】教育部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所有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该项目旨在要求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与活动,让每一个学生至少学习并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或一项艺术特长,意在加强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方面全方位发展。【关键词】“体育、艺术2+1”;小学音乐评价g622 a多年以来,各校体育、艺术等学科的考查方式一直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根据学校、教师的不同,学校设置教研组,教研组教师各抒己见,共同探讨适合本校学生的考查方式。就目前来看,多数教师会选择在期中或期末对

2、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笔者认为,“体育、艺术2+1项目”实行的最大意义,应该让评价从日常做起,不仅关注学生的结果性评价,同时也关注过程性评价。一、评价主体多元化现行的中小学评价主体依然是以教师为主,这种单一的评价主体形式违背了新课程提出的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如果只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弱化了自评和互评,会对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和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产生阻碍。因此,处理好师评、自评和互评当中的辩证关系非常重要。除此之外,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学业成长和人格特质。一位优秀的音乐大师很大概率出自一个音乐世家,而疏于音乐体验的家长很有可能会育有一个五音不全的孩子。作为音

3、乐教师,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家长参与对孩子的评价。只有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模式,才可以帮助学生在更加完善的音乐环境中成长,而不仅仅只是为了一次考试,或者是一次等级评定。二、评价内容多维化通过对小学音乐评价内容的调查研究发现,现行的小学音乐评价内容还较为单一。据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19.2%为音乐基础知识,30%为音乐学习态度与兴趣,39.2%为音乐表现力,10%为音乐创造力,其他占1.7%。由此可见,教师的评价内容相对平均,且由以前的更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向学习态度和兴趣方面转移,这非常难能可贵。新课程要求评价的内容更加多维化,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即情

4、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更为重要。如有的学生五音不全,知识技能也很普通,但他们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总能表现得特别积极,大胆地模仿音乐的形象,这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音乐体验。因此,教学中不仅应关注学生对技能掌握的多少,而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三、评价方式多样化目前,小学音乐评价的方式多以音乐基础知识测验和音乐技能展示相结合为主,这显然没有体现新课程提出的多样化的评价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这种评价形式可以促使学生在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改正自我。在学生成长记录册中,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考评,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一

5、个学生的特长和短处,一至三年级作为技能储备期,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不断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将音乐当中的关键要素列出来,作为过程性的评价标准,如演唱、演奏、乐理、律动、创编等。此外,在学生成长记录册中,记录每节课该生的师评、自评和互评,有助于教师观察学生的音乐成果。四年级,学生对音乐有了自己的感悟,有了自己想要专攻的项目,这时可以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学生进入五六年级,有了独立的思想,会坚持自己的选择,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找到音乐学科当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再者,学生平时参加艺术活动的等级证明和比赛获奖也可作为学生结果性评价判定的一大要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增长见识。对学生的表演,教师不仅通过结果给予其评价,同时也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这才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体育、艺术2+1”背景下催生的小学音乐评价模式。科学的评价模式应该是立体的、多维的网状结构,它包括:以教师、自身、同伴、家长为多元评价主体;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为多维化评价内容;以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为多样化评价方法。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地感受音乐、发现音乐、探索音乐,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提高自己感受音乐、领悟音乐的能力,从而真正服务于 “体育、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