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题,工作报告_第1页
结题,工作报告_第2页
结题,工作报告_第3页
结题,工作报告_第4页
结题,工作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结题, 工作报告篇一:课题结题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区别课题结题工作报告与研究报告区别( 转载 ) 结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搜集和整理资料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形成某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成果进行完善。课题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研究报告(5000 字-8000 字)研究报告是对课题研究的最为集中的阐述和说明,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专家和上级科研部门鉴定研究成果的主要依据。撰写好研究报告是结题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可以组成 “写作小组”,由他们拟出 “报告的详细提纲” ,提纲经研讨通过后再动笔写出初稿,初稿经过研讨修改后,再成定稿,从而提高报告的质量。研究

2、报告是整个教育实验结题的理论核心,也是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研究报告的结论将直接影响课题的推广价值。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研究报告的编制,而且必须用科学的、学术的方法来编制研究报告,所以研究报告中措辞应当是高雅而简洁明了,而不能使用抒情式的华丽辞藻。研究报告的大致结构是:课题的提出、 课题的研究目标、课题的研究内容、课题的研究方法、课题研究的结果以及讨论与建议。课题的提出部分要说明课题的研究背景,尤其要说明其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教育实验课题尤其要说明其教育意义,特别是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意义);课题的研究目标必须具体、详细,但又必须具有宏观指导意义,这样才能保证课题的理论价值;课题的研究方法必须具体

3、、科学,必须强调学术研究的必须的应用方法(对于教育实验就必须包括实验的方法) ;课题的研究结果是课题研究报告的核心,也是一项教育实验的价值所在,研究结果将决定课题是否具有推广价值; 以“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为例,可以从“研究中着力培养的习惯是否养成?这些习惯的养成对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在研究中积累哪些经验?发现了什么样规律?本项研究得出了哪些有价值的结论?本项研究是否有所创新?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思考,用定量分析、典型分析和定性分析“三结合”的方法说明教育的效果,围绕课题研究的假说、行动(培养习惯的方法) 、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方法, 总结经验、 发现规律,并进

4、行理论阐述 问题讨论(提出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反思研究工作中的不足) ;附件或附录(课题组人员名单、调查数据、问卷等) ;参考文献目录。(二)工作报告(3000 字以内)与研究报告不同,工作报告主要是从课题组织管理的角度写,其主要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课题研究的方案设计,研究计划执行情况等。如课题形成前的调查,课题的形成,课题形成后的设计,课题的申请与批准,课题的开题,实验教师的培训,实验教学的演示,实验教学的进行,实验教学的研讨与指导,实验教学的总结,课题的阶段性总结, 课题的结束等) ; 课题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和引用情况等;课题成果的代表作等。如果课题在实施

5、过程中有变动情况,最好把课题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也写入。工作报告应该是课题研究全过程的全面的、忠实的记录,特别是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尤其要全面、 忠实地记录。(三)其它其他形式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和经验总结,其主要目的是就某一方面进行总结或论述,一般不超过3000 字(这样便于发表) ;教育案例,其主要作用是选取来自教师和学生的典型案例,反映课题研究理念的,每个案例一般不超过1000 字;调查报告,围绕着课题研究所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以不超过3000 字为宜;活动设计,用课题研究理念为指导的活动设计(100

6、0字以内); 校本教材,音像资料等;问卷、量表、学生作品等。篇二:结题 工 作 报 告结题工作报告(年)课题合同编号课题 名 称课题负责人承担单 位计 划 类 别研究周期年 月日至年月日填报日期年月日课题负责人江 西 省 卫 生 厅 制说 明1、课题完成研究计划后填写本“报告”2、本“报告”系研究工作总结,在提交本报告的同时应另附技术研究报告及有关资料。3、 “计划类别”系指课题属那个部门那一类计划,如省科技厅社会发展计划、省卫生厅重大招标计划(普通计划、学术带头人计划、技术推广计划)等。4、研究周期为计划下达的年月至实际完成研究的时间。5、填写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要求打印,a4 或 a3

7、纸复印。6、本“报告”一式三份,课题组留存一份,单位留存一份,报省卫生厅一份。篇三: 40 中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合 肥 市 第 四 十 中 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课题结题工作报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是在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带来巨大冲击和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形势下产生的一个教育前沿课题,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活动是为了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 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

8、节,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育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根据瑶海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于xx年 9 月申报了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合作研究的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模式及应用方法的研究”的子课题,经过瑶海区教育局与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学院的审批,成为瑶海区首批18 所“东北师范大学信息化教育实验校”之一。在瑶海区教育体育局和东北师范大学专家组的领导和指导下,学校领导和老师经过近五年来的摸索和实践,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 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现向各位

9、领导和专家作课题结题工作报告。其具体内容如下:一、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本课题从课题申请批复后,学校课题组立即组织制定具体实验方案,本着严肃认真积极主动的精神开展课题研究,按照研究计划,分步实施,研究人员各司其职,力求做到研究工作有条不紊。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工作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领导课题研究工作。组长:李钊全面主持课题的研究,组织管理,经费保障。副组长:童有明方柏林负责督促组织落实课题研究任务。组员: (略)课题领导小组下设课题研究办公室办公室成员办公室主任:周思恩负责课题理论培训和研究任务的具体分工与落实,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成果,负责撰写课题研究报告成员:薛晓凤刘勇 王寿 负责课题原始资料

10、的积累。 组员分工:(略)学术秘书、联系人:* 各学科课题组研究成员:语文组:英语组:数学组:政史地组:理化生组:艺体组:课题组成员及工作分工调整变动情况(略)主要参与人员中有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及一批专业扎实的中青年学科教师与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水平精湛的教师,他们大部分在本学科教学领域多次参加各级教学业务大赛并获奖,同时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都已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技能和多媒体软件制作技巧,有理论和技术能力参加本课题实验研究。2、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1)整合模式的研究:具体研究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优化教学过程,改革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交流合作等提供技术支持。研究各学科

11、各种课程类型可能的教与学模式。发掘、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帮助教师在理解、迁移的基础上提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学设计水平,积累相关教学经验。总结并评价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优秀教学案例和经验,探索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困难,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困难的模式,研究各学科教学软件资源的应用方法。(2)学习资源及案例的研究:具体研究基于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的教学应用,加强学习资源网站的建设,突出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及形成整合课的教与学模式分析研究。(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研究学科教学效果定位、评价基本方法、具体项目;研究评价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有效

12、方法。(4)信息技术应用于新课程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根据我校的校情和具体教学需求,开展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研究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培训方法。二、课题研究的管理1. 组织管理设立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整体设计和对各类专题、子课题进行指导和管理。2. 课题活动管理(1)课题核心组每月一次例会制度,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总结前期研究的经验,并对下一阶段的研究作出决策。(2)课题组全体成员每季集中活动一次,汇报、交流课题研究及实验情况,解决研究中碰到的各种困难,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3)课题组每学年组织2-3 次大型探讨课活动,推广阶段性研究成果。(4)各学科课题组负责人根据研究

13、需要,进行正常的课题研究活动,可不定期交流研究情况,总结研究成果。重点、难点问题可集中力量攻关,课题领导小组做好协调工作。3. 课题资料管理(1)资料管理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的方式,课题组定期进行收集、整理。(2)各学科课题组应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时将研究资料和成果提供给课题组。(3)实行资料信息网上共享,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全体人员都能够使用对方的资料。4. 课题经费的管理本课题作为学校的中心课题,从学校科研经费中支付课题研究的正常开支。课题研究过程中必然对校园网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学校将根据需要确保校园网硬件和软件建设的到位,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对教师的培训费用应作为教师的继续

14、教育经费由学校财务部门按规定报销。对课题研究经费的使用,应本着厉行节约、严格管理的原则使用,执行财务规定,接受审计监督。三、课题研究主要流程及相关活动的开展(一)研究准备阶段(xx年 10 月 -xx年 8 月)1、组织教育理论培训,加强教师理论储备,提高课题研究能力。建立领导小组,深入学习讨论,更新观念,全面发动,造成舆论。设计论证实验方案,落实到各教研组,培养骨干教师,壮大科研积极分子队伍。xx-xx 年度第一学期,课题组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先后下发了20 多篇理论文章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到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

1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国内课程整合的最新信息到国外的发展情况,大量教育科研的前沿理论材料都由课题组下发到课题组成员手中。校长还集中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三次理论培训,从研究性学习到课程整合,从新课程理论到“ 3+x”改革。再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统一学习课程整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观摩优秀教学案例。进行实验小结,交流实验心得体会,撰写实验论文和实验总结及经验。其中重点学习了信息素养论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案例、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 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 、 课程整合培训教程、 校校通工程- 应用篇等著作和相关教学理论。使实验教师在信息素养和课程整合理论与教学设计等方面有了明

16、确的思维方向和教学实验目标。为推进实验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派出信息技术教师和学科教师参加区教育局、东北师大联合组织的课题开题会议、在长春组织召开的课题辅导培训会议、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课程整合学术研讨会,同时积极与兄弟学校合肥38 中、合肥 55 中、行知学校、东北师大附中等探讨、交流、研究课程整合的实验工作,同时还邀请东北师大专家解月光教授、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刘晓中教授、刘茂森教授进行理论辅导和具体指导课题工作的开展。2、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学生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首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技术水平,以适应课程整合教学的开展:提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具体目标:

17、教师要掌握常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如文字处理、数据统计、课件制作、网络应用, 在培训的同时要求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强化现代教育技术意识转变观念。优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整合理论学习、教育教学资源获取、教学软件应用、教学素材的处理和开发、网络应用。活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方式:针对教师的培养目标要求的不同和技术素质的不同,教师的培训划分四个层面,制定四项制度、坚持六个结合。四个层面:专业层、提高层、普及层、管理层;四项制度:课题组长负责制、学科课题组研究制度、结对研究制度、奖励制度等;六个结合:专家讲学与外出学习相结合、重点培训与全体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校培训与学科组培训相结

18、合、典型引入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培训、考核、评比、奖励相结合。通过培训,使教师加深了对教育信息化的理解,形成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程整合的水平;促进了学校管理观念的转变,逐步进行网络化管理,并努力向数字化校园迈进。通过培训,培养锻炼了一批骨干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了条件。其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合理设置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基础,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坚持开足、开好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为开展课程整合,实现信息化教育打下技术基础。3、开展信息技术环境建设,为课程整合实验搭建研究平台。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提出积极抢占现代教育技术制高点,强化网络环境建设,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争创全国百强示范校的学校信息化建设规划。为适应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学校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组建了校园网络,加强了硬件环境建设,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搭建了高水平的硬件平台。(首先建设千兆校园网;通过光纤连接教学楼、 综合楼、艺体馆、实验楼,共计900 余个节点,全校每个教师配备1台联想p4 电脑,形成了覆盖整个学校的校园网拓扑结构,保证了教学信息100m 高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