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瘤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附30例研究_第1页
胸腺瘤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附30例研究_第2页
胸腺瘤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附30例研究_第3页
胸腺瘤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附30例研究_第4页
胸腺瘤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附30例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胸腺瘤影像特征和鉴别诊断附30例研究【摘 要】目的:探讨胸腺瘤的x线及ct表现特征, 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的胸腺瘤的x线和ct表现,其中非侵袭性胸腺瘤13例,侵 袭性胸腺瘤17例。结果:胸腺瘤多局限于前纵隔或延伸至 中纵隔,肿块多偏向纵隔一侧(18/30, 60%),邻近血管结 构多受推移(20/30, 67%);而侵袭性胸腺瘤(12/17, 71%) 较非侵袭性胸腺瘤(4/13, 31%)有明显分叶,其中多数侵 袭性胸腺瘤(12/17, 71%)边缘见小结节样突起;侵袭性胸 腺瘤坏死囊变率(13/17, 76%)高于非侵袭性胸腺瘤(5/13, 38%)且增强

2、后较后者有明显强化;本组均未见浅表淋巴结 肿大。结论:胸腺瘤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认真分析其影像 表现并结合临床,大多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关键词】胸腺瘤;鉴别诊断;x线;体层摄影术,x 线计算机【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7484 (2013) 02-0176-02胸腺瘤是前纵膈最常见的肿瘤,但其易同胸腺其他病 变、淋巴瘤等纵膈占位性病变相混淆,而不同的肿瘤类型临 床治疗差异较大,故正确鉴别胸腺瘤和其他纵膈肿瘤、侵袭 性胸腺瘤(invasive thymomas , it )和非侵袭性胸腺瘤(noninvasive thymomas, nt)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本文 报告我院自2008年1月2012年1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0例胸腺瘤,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以提高对胸腺瘤的术前 正确诊断能力。1材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72岁, 平均49. 5岁。就诊时无症状11例,局部或全身重症肌无力 表现9例,其余症状为胸闷、胸痛、咳嗽、气促、消瘦乏力 等。所有病例均有后前位和侧位x线片及ct检查资料(平 扫30例,同时行增强扫描8例)。将x线片及ct表现与手 术和病理记录进行对照,重点分析瘤体位置、分布区域、肿 块大小、形态与密度、肿块同邻近器官的关系以及继发胸部 改变,从而寻找胸腺瘤的影像特征及与其他纵膈肿瘤的鉴别

4、 要点。1. 2检查设备和方法本组病例采用ge hispeed nx/i双排螺旋ct机,层厚5 7mm,螺距0.751.5; 9例增强扫描,采用碘海醇注射液 (350mgi/ml),总量 75100ml,注射速率 3.04. 0ml/s, 延迟时间3070s,局部以25mm薄层或hrct扫描。x线 检查均行常规正侧位摄片。2结果2. 1临床结果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72岁, 平均49. 5岁,年龄w40岁者7例(7/30, 17.5%)。经临床 手术病理诊断为非侵袭性13例,侵袭性17例,病理分型: 混合型10例,上皮细胞型10例,淋巴细胞型9例,梭形细 胞型1例。临床表现

5、有局部或全身重症肌无力9例(9/30, 30% )o2.2影像表现2. 2. 1 x线表现:胸部正侧位片3例无阳性发现,漏诊 率10%;多数表现为中上纵隔增宽,大多呈由纵膈突向一侧 肺野的肿块(18例,占60%),边缘光滑12例,18例边缘见 多个小结节样突起及分叶征;胸部继发改变包括:胸腔积液 8例,心包积液5例,胸膜种植转移4例,肺部浸润3例。2. 2. 2 ct表现:部位24例瘤灶位于前纵隔,有6例 累及中纵膈;12例位于前纵膈中央区,16例肿块部位偏向 纵膈一侧,2例向纵膈二侧生长分布。大小及形态分别测 量肿块最大横断面径线及上下径线,其中it长径5.4 11.5cm,平均 7.6cm

6、,短径 3. 26.7cm,平均 5. 1cm; nt 长 径 2. 67. 8cm,平均 4. 7cm,短径 1. 86. 7cm,平均 3. 4cm。 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整12例(it3例,nt9例), 肿块边缘凸凹不平见18例(it12例,nt6例)。密度 病 灶密度均匀12例(it3例,nt9例);不均匀,内见低密度 坏死、囊变区18例(it13例,nt5例),3例it和1例nt 肿块内见斑点样钙化。7例it和2例nt增强扫描ct值分别 增加1035hu、1020hu,坏死囊变区无强化。周围脂肪 间隙及血管结构变化肿块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20 例,存在10例。30例中有2

7、0例邻近血管结构受推压移位, 4例被肿块包埋或浸润,另6例无异常改变。胸部继发改 变合并单或双侧胸水9例,胸膜见结节样转移5例,合并 心包积液6例,肺部浸润3例表现为瘤肺界面模糊,可见结 节样突向肺内或肺内小斑片状及结节影,本组均未见浅表淋 巴结肿大。3讨论3. 1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胸腺源性肿瘤是纵膈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不少统计资料 表明胸腺瘤在纵膈肿瘤中列居首位,胸腺瘤约占胸腺源性肿 瘤及肿瘤样变的80%90%,其中30%60%属于恶性,有复 发和外侵。本病以中青年为主,3150岁为发病高峰,重症 肌无力常为胸腺瘤的特征性症状,其发生率为10% 30. 8%lo本组30例患者平均年龄49.

8、5岁,20岁以下者3 例,10例50岁以上,30例中有9例(30%)有局部或全身 重症肌无力表现,术前均得到正确诊断,与文献报道相符。肿瘤常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结节状,外有 纤维包膜,半数以上包膜外附有残存退化胸腺脂肪组织。肿瘤大小不一,以58cm多见,本组病灶平均长短径线3. 3 7.6cm,与文献报道相似。胸腺瘤含有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 两种主要成分,根据两种细胞的比例和细胞形态特点,可以 分为上皮细胞型、梭形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型。在病 理与临床上,胸腺瘤被视为低度恶性倾向的肿瘤,无论术后 病理诊断为良性或恶性者,均易于复发或局部浸润转移。故 对胸腺瘤的诊断不必强调组织病理学

9、分型,应注意上皮细胞 的形态和淋巴细胞的数量,尤其是包膜有无浸润。因此,采 取手术探查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是鉴别其良恶性的实用而 有效的方法1 o本组17例it中术前ct提示邻近肺组织 或心包受侵6例,瘤灶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13例, 经术中探查及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得以证实。3.2胸腺瘤的影像学特征x线:胸部正侧位片能够发现大多数的病灶,本组3例 漏诊,多因胸腺瘤较小,被纵膈其它脏器组织掩盖。正位片 上多表现为中上纵隔增宽,呈由纵膈突向一侧肺野的肿块, 本组18例符合此表现。瘤灶边缘光滑或见多个小结节样突 起及分叶征。胸部继发改变包括:胸腔、心包积液,胸膜种 植转移,肺部浸润等。ct表现:胸腺瘤在ct表现为位于前纵隔中央或偏向一 侧,本组分别有12例和14例符合此表现。瘤灶边缘光整或 有分叶,其中it较nt有明显分叶,it边缘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