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研究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研究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研究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研究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语文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研究    吴建军g62.4 a 2095-3089(2017)16-0-02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首先要做好文本细读。而从文本细读走向课堂教学,必须要做到:深考而研,浅引而教即备课时透彻、深厚,教学时浅显、易懂。一、文本研读可“深”文本研读是老师的事情,可以“深”,因为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文本的最大价值。文本研读中有几个原则需要把握。首先要把握脉络主线。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师应在课前研读时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文章的主脉络,为教学所设计的主问题应紧扣文章的中心,便于学生有序可循,顺藤摸瓜,逐层深入地阅读

2、、理解。如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歌颂了中非人民的友谊。课文中的“我”是一位到非洲旅行的游客,很想买一个非洲的木雕做纪念,但又担心路途遥远,木雕沉重,只好放弃,心存遗憾。为了不让“我”带着遗憾离开,卖木雕的少年等待在宾馆前,送给“我”一个方便携带的木雕小象墩,“我”十分感动。“遗憾”是课文的一个关键点。少年有遗憾,遗憾于精美的木雕不能卖出,遗憾于非洲的工艺品不能被带到他所喜爱的中国;“我”也有遗憾,遗憾于不能把这件木雕带回国。由遗憾到感动,是“我”的内心变化,而这一变化,就源自于少年的举动。学习就从“遗憾”切入,围绕着为何“遗憾”展开,从问题入手,细品课文中人物的言行神态,触摸人物的情感变化,从而感受

3、到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挖掘到这样的一个情感点,既清晰了文本的脉络,又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文的作用。其次要抓住重点词。文本研读离不开字、词、句、段,找到并抓住文本中的重点词句,细细咀嚼、品读,是教师课前“深”研文本的重要方法之一。比如蜗牛搬家一课,有位老师在教学第二、第三段蜗牛要搬去哪儿时,指导朗读蜻蜓与螳螂的对话,就是抓住“甭提”这个语言点入手的。认识了“甭提”这个字形后,教师就以拓展文本为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充分想象,激活语言的空白点:小螳螂甭提有多快活了,那儿有密密的丛林,我可以( );那儿有甜甜的野果,我可以( );那儿有清清的河水,我可以( );那儿还有( )的( ),我可以( )。通过

4、上述语言训练,既是对文中偏正词组的巩固和复现,又是对“甭提有多高兴”这一情节的语言发散的有效训练。第三要立足创作背景。“知人论世”是细读文本的又一种方法。作者生平简介、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前人对这部作品的评论等等,往往是我们打开文本大门的钥匙。如秋天的懷念一课:这是一篇沉甸甸的散文,这是一篇饱含爱与生命之歌的散文。解读这样的文章,应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史铁生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写作背后的情感,感受作者沉闷的人生经历,感受作者痛苦的心灵煎熬。因此,在上课伊始,我们不妨先投影出示作者生平,配乐简介。通过一系列的生平简介,再引领学生批文入情,逐字斟酌,逐句揣摩,三个“悄悄地”,不仅仅体现了慈母的一片

5、爱心,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母亲的大爱无形。母亲的细心与耐心不仅送进了儿子的心里,更送进了孩子们的心里,让作者和孩子们都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课尾再课件出示几段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文章片段,如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我与地坛等,引领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爱。二、教学实践宜“浅”文本的解读应该是为学生服务的。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我们除课前解读文本需要“深考”外,课堂教学更需要“浅引”。“浅引”方法之一是读薄文本。作为语文教师要用一双语文的眼睛“挑选、找准”文本的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引领学生去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最深层的内涵,提领而顿,读薄文本。如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文不是纯

6、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情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意味深长的哲理。这篇文章课抓的线条很多,如何让学生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我们在课堂教学时不妨以“吃惊”一词为抓手,来设计课堂教学主线。基于外显的“吃惊”。从“吃惊”入手,让孩子自己读,说说让季老吃惊的理由有哪些?a.花多、花美;b.种花方式奇特。板块一:花多、花美。a.让学生自由读,先说说自己的理解。不仅要抓住“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因为究竟为什么吃惊,并不是为直观的景象,这种景象在我们的公园里比比皆是)。关键是:走过任何一条街,都能看到,而且是“家家户户”的窗户

7、前都是这样,所以才能汇成花的海洋。这是我们在公园里所不能看到的。板块二:养花的方式奇特。这一板块就让学生自己说,自己感悟。让学生先读句子,再说说独特的理由。(栽种在临街窗子的外面。)推进到内在的“吃惊”。刚才研读后,我们已经体会到了让人吃惊的是满街的花及种花的方式,面对这么吃惊的情景,女房东只是“莞尔一笑”。这究竟是为什么?课文中仅仅是女房东一人吗?可能作者问任何一户人家的主人,他们都会这么说的。从而推进到第二个层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然后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就这样由表及里,通过如此浅显的设计使学生轻而易举的真正领略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浅引”方法之二是要把文本融

8、入生活。任何文本都离不开自然,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生活。在教学中,我们就要试着去拉近文本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努力寻找它们之间的纽带与连接点。如学完了乌塔这篇课文,我在课尾安排了这样一个在生活中拓展的环节:(1)安排课外活动:我行我素独自出行记。提示: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活动中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路线,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2)与父母同写:读<乌塔>后想到的。 提示:回家请父母读一读乌塔,然后让学生把课上讨论的情况讲给父母听,并请父母和孩子一起写写读后体会。(3)小调查:从乌塔看中外小学

9、生的不同。“浅引”方法之三是活用文本。语文学习并不只是学习课文,而是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中“严监生”这个人物形象之所以家喻户晓,是因为他守财奴的形象入木三分。作者仅仅抓住严监生的几个动作,将他爱财如命的卑微个性活脱脱地展现出来。作者刻画人物的成熟笔调,正是学生习作的一个绝佳蓝本。为此,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落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学习作家的写作手法,让学生在读悟中掌握抓住动作、神态等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课尾,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写话练习:此时此刻,严监生身边的诸亲六眷看到这样一个结果,众人会作何反应,请你选择一个人物,可以抓住人物

10、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试着写一写。通过练笔,不仅让学生更好地回顾了严监生的这一人物形象,而且也进一步掌握了刻画人物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浅引”方法之四是回归文本。阅读教学需要超越文本,但如果无度,很容易出现“一行白鹭上青天”式的“離题万里”的现象。因此,阅读教学要注意适度超越,更要注意适时回归。回到文本的基点,回到文本的核心。只有回归文本的超越,才会让文本催生出真实而丰盈的教育意义。如假如一课重点是体会、感悟课文所体现的关爱他人、关爱生活的主旨。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个性化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尽情与文本对话,在充分的朗读和创作中发现关爱、感悟关爱,表达关爱,提升关爱,获得生命的体验与表达,感受生命存在的诗意。课尾安排了两个设计:1.带着祈祷和祝愿再次诵读全文,再次感受“我”善良的心、博大的爱,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2.小结:这是一枝怎样的神笔?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显然,这一次的读是更深层次地读;这一次的“祈祷”和“祝愿”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回味课文中的诗句,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语言的感悟,又强化对文本主人公的祝愿、关爱之情,起到“价值引导”的作用。而后面的说写训练,创设情景将朗读与说话相结合,让感悟的情感及时流于口中,让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流淌。此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这是一种“超越”之后的“回归”,是“螺旋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