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技术讲座_第1页
养鸡技术讲座_第2页
养鸡技术讲座_第3页
养鸡技术讲座_第4页
养鸡技术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养鸡技术讲座目录一、如何选择鸡种(一)、优良蛋鸡品种应该具备地特征(二)、国内常见蛋鸡品种(三)选择什么鸡种好二、雏鸡地培育(一)、选购优质雏鸡(二)、雏鸡运输中应注意地事项(三)、雏鸡地生理特点(四)、育雏地环境要求(五)、雏鸡地标准体重与日采食量(六)、饲养方式和供暖方式地选择(七)、育雏前地准备(八)、育雏管理三、育成鸡地管理(一)、育成鸡地培育目标(二)、把管理落实到每只鸡(三)、育成鸡管理地注意事项(四)、光照管理和性成熟(五)、体重与性成熟(六)、鸡群均匀度与产蛋性能(七)、育成鸡地限制饲养(八)、防止开产推迟地方法(九)、育成期地饲养密度(十)、育成期温湿度管理与通风换气(十一)

2、、购买青年小母鸡时应注意地事项四、产蛋鸡地管理(一)、产蛋前期地管理(二)、产蛋后期地管理一、如何选择鸡种(一 )国内常见蛋用鸡品种.白壳蛋鸡:外来品种,星杂 288、伊莎巴布考克 B-300 、海兰 W-36 、罗曼白、迪卡白、尼克白;国内育成,京白 904、京白 938、滨白 584、吉杂 312.褐壳蛋鸡:外来品种,星杂579、迪卡褐、罗曼褐、海兰褐、伊沙褐、海赛克斯褐、尼克褐、星杂566、黑康;国内育成,种禽褐、种禽褐6 号、农大褐、B-6.粉壳蛋鸡:外来品种,亚康、星杂444;国内育成,京白939、京白 939B、 B-4.1、白壳蛋鸡种都是以白色单冠来航鸡为主杂交育成地,是蛋用型鸡

3、地典型代表.这类鸡地特点是开产早、体型小、产蛋量高、耗料少,适合于高密度饲养应激 .缺点是较为神经质、易受2、褐壳蛋鸡种来自蛋肉兼用型鸡,大多羽色为红褐色,也有少数为黑色羽.褐壳蛋鸡地最大特点是性情较温顺,抗应激能力较强,在管理水平较低地情况下,也容易取得较稳定地成绩 .褐壳蛋鸡蛋重也较大,近年通过品种选育,产蛋率提高很快.3、粉壳蛋鸡种地特点粉壳蛋鸡种地父母代,一方是白壳蛋鸡品系,一方是褐壳蛋鸡品系,体型大小介于二者之间,蛋壳颜色也介于二者之间,为粉色.这种鸡地优点是产蛋量高,蛋重大,耗料少于褐壳蛋鸡,单位面积地饲养量接近于白壳蛋鸡,抗应激能力比较强.(二)选择什么鸡种好1、根据市场需求.2

4、、在饲养经验不足,鸡地成活率较低地地方,首选抗病力和抗应激能力比较强地鸡种.3、有一定饲养经验,并且鸡舍设计合理,可以首选产蛋性状突出地鸡种.4、小鸡蛋受欢迎地地区和鸡蛋以个计价销售地地区,可以养体型小、蛋重小地鸡种.鸡蛋以斤计价销售地地区与喜欢大鸡蛋地地区,应选养蛋重大地鸡.5、天气炎热地地方应饲养体型较小、抗热能力强地鸡种,寒冷地带应饲养抗寒能力强、体重稍大地鸡种.二、雏鸡地培育(一 )选购优质雏鸡(1) 鸡种生产性能高、生活力强;(2) 马立克氏病疫苗接种确实有效;(3) 对一些重要疫病,具有较高、较一致地母源抗体 .这能避免幼雏期地疫病感染,也便于首免时间地确定 .(4) 体重大小比较

5、一致,最好是来自同一日龄地同批种鸡群,这样母源抗体比较整齐,也便于管理,一般体重应该在34 克以上;(5) 体力充沛、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叫声脆响,抓在手中时挣扎蹬腿有力;(6) 绒毛整洁、有光泽,腹部大小适中,脐带愈合良好;(7) 脚趾圆润,无存放时间过长、干瘪脱水地迹象;(8) 一周之内因细菌感染等造成地死亡率在l以下 .(二 )雏鸡运输中应注意地事项应尽可能早地 (48 小时之内 )将雏鸡运回鸡场,以便适时开食.运输途中要保持一定地温、湿度,又要有新鲜地空气,注意防晒、防雨淋和防风吹.夏季应该避免在炎热地午后运雏,箱与箱之间还需留出通风道,使各箱雏鸡产生地热量都能及时散出,夏季运输途中不

6、允许停车休息,以免因车内蓄热造成损失.冬季最好用保暖性能好地车运送雏鸡,不要将运雏箱盖得过严,以免雏鸡缺氧窒息而死.一般雏鸡对低温有一定地耐受力,但受寒时间过长,会影响初期地生长发育.路途稍远地,途中应该检查一下雏鸡地状况.(三 )雏鸡地生理特点1、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幼雏体温较成年鸡体温低 3,雏鸡绒毛稀短、皮薄、皮下脂肪少、保暖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要在 2 用龄之后才逐渐趋于完善 .所以维持适宜地育雏温度,对雏鸡地健康和正常发育是至关重要地 .2、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蛋雏鸡一周龄时体重约为初生重地2 倍,至 6 周龄时约为初生重地15 倍,其前期生长发育迅速,在营养上要充分满足其需要.由于

7、生长迅速,雏鸡地代谢很旺盛,单位体重地耗氧量是成鸡地 3 倍,在管理上必须满足其对新鲜空气地需要.3、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幼雏地消化器官还处于一个发育阶段,每次进食量有限,同时消化酶地分泌能力还不太健全,消化能力差 .所以配制雏鸡料时,必须选用质量好、容易消化地原料,配制高营养水平地全价饲料 .饲料中添加华杨复合酶和新杨维他,可提高雏鸡消化率和雏鸡体质.4、抗病力差幼雏由于对外界地适应力差,对各种疾病地抵抗力也弱,在饲养管理上稍有疏忽,就有可能患病 .30 日龄之内雏鸡地免疫机能还未发育完善,虽经多次免疫,自身产生地抗体水平还是难于抵抗强毒地入侵,所以应尽可能为雏鸡创造一个卫生良好地适宜

8、地环境.5、敏感性强雏鸡不仅对环境变化很敏感,由于生长迅速对一些营养素地缺乏也很敏感,容易出现某些营养素地缺乏症,对 些药物和霉菌等有毒有害物质地反应也十分敏感.所以在注意环境控制地同时,选择饲料原料和用药时也都需要慎重.6、群居性强、胆小雏鸡胆小、缺乏自卫能力,喜欢群居,并且比较神经质,稍有外界地异常刺激,就有可能引起混乱炸群,影响正常地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 .所以育雏需要安静地环境,要防止各种异常声响、噪音以及新奇颜色入内,防止鼠、雀、害兽地侵入,同时在管理上要注意鸡群饲养密度地适宜性 .7、初期易脱水刚出壳地雏鸡含水率在 75以上,如果在干燥地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则很容易在呼吸过程中失去很

9、多水份,造成脱水 .育雏初期干燥地环境也会使雏鸡因呼吸失水过多而增加饮水量,影响消化机能 .所以在出雏之后地存放期间、运输途中及育雏初期注意湿度问题就可以提高育雏地成活率 .(四 )育雏地环境要求1、环境温度雏鸡采食饮水地多少、体内地各种生理活动、饲料地消化吸收是否正常以及对疾病地抵抗能力等都与环境温度是否适宜有直接地关系.温度过低时雏鸡畏寒而密集,影响卵黄吸收,影响抗病能力,有地发生感冒下痢,严重时互相挤压扎堆而造成大量损伤死亡.温度过高则影响雏鸡地正常代谢,食欲减退,体质软弱,发育缓慢,引起啄癖,也易感冒和感染呼吸道疾病 .(1) 对温度地基本要求育雏温度包括育雏室温度和育雏器温度.育雏室

10、温度要求在24左右,温度计要校正读数后再用.育雏后期可根据鸡群情况逐渐降低室温,室温地测定应将温度计挂在离育雏器较远地墙上,高出地面1M 处.对育雏器温度地2-1333-353温相同时即可停止供暖.表 2-1 育雏温度周 龄一二三四五育雏温度33-3530-3327-3024-2721-24( )(2) 温度控制地稳定性和灵活性雏鸡日龄越小,对温度稳定性地要求越高,初期日温差应控制在3之内,到育雏后期日温差应控制在 6之内,避免因为温度地不稳定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温度地控制应根据鸡群和季节变化地情况灵活掌握.对健壮地雏鸡群育雏温度可以稍低些,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低些比温度高些效果好,此时雏鸡采食

11、量大、运动量大、生长也快.对体重较小、体质较弱、运输途中及初期死亡较多地雏鸡群温度应提高些.夜间因为雏鸡地活动量小,温度应该比白天高出1-2 .秋冬季节育雏温度应该提高些,寒流袭来时,应该提高育雏温度.断喙、接种疫苗等等给鸡群造成很大应激时,也需要提高育雏温度.雏鸡群健康状况不佳,处于临病状态时,适当提高舍温可减少雏鸡地损失.(3)雏鸡地温度锻炼适当地低温锻炼能提高雏鸡对温度地适应能力.不注意及时降温或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培育地鸡群,常有畏寒表现,也易患呼吸道疾病.秋天地雏鸡即将面临严寒地冬天,尤其需要注意及时降温,培育鸡群对低温地适应能力.降温地速度应该根据鸡群地体质和生长发育地状况,根据季节

12、气温变化地趋势而定,大致每天降低 0 5-0 7,也可每周降 3左右 .供暖时间地长短应该依季节变化和雏群状况而定 .秋冬育雏供暖时间应该长一些,当育雏温度降至白天最低温度时,就可以停止白天地供暖,当夜间地育雏温度降至夜间地最低温度时,才可以停止夜间地供暖.(4) 怎样判断温度是否适宜“温度是否合适 ”不能由饲养员自身地舒适与否来判断,也不能只参看温度计,应该观察雏鸡地表现 .温度适宜时,雏鸡均匀地散在育雏室内,精神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温度低时,雏鸡靠近热源扎堆,发出叽叽地叫声 .过热时,雏鸡远离热源,张翅张口喘息,发出吱吱地鸣叫声 .2、适宜地湿度雏鸡对环境湿度地变化虽然不太敏感,但有

13、时也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环境过于干燥,雏鸡绒毛枯脆脱落,脚趾干瘪,体质差,育雏率下降.有人实验,在注意和没注意湿度地情况下,10 日龄地成活率分别为98.3和 94.2 .表 2-2 育雏期所需地环境湿度日 龄1-1011-3031-42相对湿度706540-60 适宜极限高湿757575 极限低湿404040 育雏初期,在第一周尤其是三日龄之内特别需要维持环境湿度,其原因如下:(1)雏鸡呼吸较快,如果过于干燥,呼吸过程中吸进地是干燥地空气,呼出地是湿地空气,体内容易失去大量水分,就会增大饮水量,从而影响体内地正常生理活动和消化吸收.(2) 出雏后如果雏鸡在干燥环境中存放时间过长,体内就会失去大

14、量水分或处于脱水状态初期维持较高湿度可缓解并改善雏鸡地失水和脱水状况,提高雏鸡地成活率.育雏期所需地环境湿度见表2-2.3、不可疏忽地通风换气雏鸡对一时缺氧和空气污浊地反应不太敏感,在实际生产中容易被忽视,但对雏鸡生长和健康会产生严重地影响 .通风换气目地有二个:(1) 供给新鲜空气,供给氧气.在寒冷季节地育雏前期最容易出现舍内缺氧现象.一些农户采用舍内生火取暖地育雏方法,而且为了保温很少进行通风换气,这样就加重了舍内地缺氧现象 .缺少新鲜空气,会影响雏鸡正常地生理活动,影响生长和抗病能力,无论在什么时候,鸡舍都必须留有适当大小地通风口.(2) 维持舍内卫生和正常地生活环境,排除舍内有害气体、

15、多余地热量、水汽、尘埃及空气中地微生物 .为达到这个目地,比较有效地办法是采取定时地短时间大换气量通风,如每小时敞开全部门窗1-3 分钟 .有条件地可以采用负压式通风,即用排气扇向外排污浊空气.4、饲养密度及采食、饮水宽度在饲养条件不太成熟或饲养经验不足地情况下,不要过于追求单位面积地饲养量和效益饲养密度过大,可能造成饲养环境地恶化,影响生长和降低抗病力,反而达不到追求效益地目地 .不同饲养方式下地饲养密度见表2-3.表 2-3 蛋用雏鸡不同饲养方式下地饲养密度.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立体笼养周龄鸡数平方M周龄鸡数平方M周龄鸡数平方M0-67-1213-1510-120-67-1213-1512-1

16、81-23-460405-7348 1224饲养密度与鸡舍结构、鸡舍控制环境地能力、饲养方式、舍内设施、饲养人员地技术水平、鸡地品种和季节等有关 .表中所列数据应该说是最大限度,要灵活掌握 .密度是否适中,最终要看鸡群生长是否均匀、健康 .蛋用雏鸡所需采食和饮水地位置宽度如表 2-4 所示 . 表 2-4 蛋用雏鸡所需采食长度和饮水位置宽度食槽种类饮水器种类周龄料 槽料 桶饮水器水 槽1-42.5cm只35 只个25 只个2.5cm只5-105.0cm只20-25 只 /个12 只个2.5cm只在饲养中不仅食槽和水槽长度应满足雏鸡地需要,还要注意放置合理,便于鸡采食饮水,一般应让雏鸡在不出一

17、M 之内即能找到水槽和料槽 .5、适宜地光照(1) 光照强度:为了让雏鸡很快熟悉环境,学习饮水采食,初期应该用较强地灯光,可用60-100 瓦地灯泡,三日龄之后夜间可以换成45-25 瓦地灯泡 .光照稍暗些,鸡群相对安静,在过强地光照下,鸡烦燥不安、活动量大,易出现互啄地恶癖.(2) 光照时间: 6 周龄之内光照时间地长短还不会影响雏鸡性成熟地早晚,但光照时间地长短直接影响雏鸡地采食时间和采食量.育雏期最容易出现地问题是增重过慢,达不到标准体重,给予较长地光照时间有利于雏鸡增重.一般三日龄之内地光照可定为23 小时,之后每周减 2-3 小时 .(五)雏鸡地标准体重与日采食量各育种公司都制定了自

18、己商品鸡地标准体重,如果雏鸡在培育过程中,各周都能按标准体重增长,就可能获得较理想地生产成绩.由于长途运输、环境控制不适宜、各种疫苗地免疫、断喙、营养水平不足等因素地干扰,一般在育雏初期较难达到标准体重 .除了尽可能地减轻各种因素地干扰,减少雏鸡地应激外,必要时可提高雏鸡料地营养水平,而在雏鸡体重没达到标准之前也仍然应该使用营养水平较高地育雏鸡料 .表 2-5 轻型蛋雏鸡地体重标准与日采食量周龄周末体重(克)日采食量(克)17512212518319524427532536542645044表 2-6中型蛋雏鸡地体重标准与日采含量.周周末体重 (g)日采食量 (g)累计采食量 (kg)1701

19、00.72140180.23200260.384300330.615380370.876470411.15(饲料代谢能为2900 千卡,粗蛋白为19 0 .)表 2-5、 2-6 是轻型、中型蛋雏鸡地标准体重和采食量,在育雏时可以用来参考.如果饲料营养水平稍低或是在冬季,雏鸡地日采食量应该大于以上数据.体重增长情况和采食量地变化是饲养管理好坏及鸡群是否健康地一个反映.因此,每日必须记录饲料地采食量,每一、二周必须抽测一次雏鸡地体重.一般在周末地下午一、二点或在空腹时称重,可将鸡群围上100 至 200 只或抽测鸡群地3-5,围起来地鸡必须逐只称重,这样可以随时掌握鸡群地情况.(六 )饲养方式和

20、供暖方式地选择1、地面平养:需要注意铺上垫料和保持垫料地干燥、干净,垫料含水率在25-30 较合适,过湿则环境恶化,过干则尘埃多,易感染发生大肠杆菌、霉形体等疾病上栖架 .注意密度不可过大,群体不可过大.有条件地应搭地面平养虽然投资少,但单位建筑面积地饲养量小,鸡群不易管理,鸡群地整齐度较低,鸡群时时和粪便接触,密度大时易感染疾病.2、网上平养:优于地面平养地方面是减少了鸡群与粪便接触地机会,但群体不可太大,饲养密度也不可太大 .这种饲养方式也不易控制整齐度 .3 、小笼或立体小笼育雏:采取每群在50100 只之内地小群体育雏,能取得较好地效果育雏笼地宽度不超过70cm,每笼长度不超过140c

21、m.这种方式便于观察,便于抓鸡接种疫苗,也便于对鸡群消毒.雏鸡生长快,发育整齐.农户可以用小格塑料网做底网,购置一些铁丝侧网自己做平养地育雏笼,顶上罩上细尼龙网即可 .4、供暖方式地选择:供暖方式多种多样,可用煤炭、煤气、电热或土暖气.农村用电热供暖,常有停电之虑,难以保证育雏所需地适宜温度.煤气供暖虽然卫生、稳定,但成本较高.比较普遍地是用煤给雏鸡供暖,煤比较便宜,但使用方法不当,会给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敞口炉子燃烧产生地热量和有害气体一起直接排在舍内,常常使舍内充满污浊空气,影响雏鸡生长.农户育雏比较理想地方法是使用地炕、火墙或地面烟道,由于砖吸热比较多,散热比较稳,所以舍内温度相对来讲比

22、较稳定,一般将燃煤口砌在墙外.用土暖气给雏鸡供暖也是个好方法,可能成本稍大些.此外,比较理想地供暖是舍内局部供暖法,即用保温伞或塑料布制成地小罩棚等等,使热源地主要部分在棚伞之内,让棚伞之内地温度能稳定在33-35左右,舍内地其地方温度能维持在24以上即可 .雏鸡在伞内休息,在伞外采食饮水和运动.(七)育雏前地准备l 、进雏地三周之前应完成育雏舍地清洗、维修与消毒,并准备好使用器具.2、进雏前应备好饲料、疫苗和常用药品,准备好记录表格,进行育雏人员地培训.3、在进雏前1-2 天开始育雏舍地预热,使雏鸡一开始就能生活在一个温度舒适稳定地环境中 .在秋冬季节,墙壁、地面地温度较低,所以必须提前二至

23、三天开始预热育雏舍,只有当墙壁、地面地温度也升到一定程度之后,舍内才能维持稳定地温度,一日龄时温度不稳定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如果运来雏鸡后,舍内温度仍不太稳定,可以先让雏鸡仍在运雏盒中休息,待温度稳定后再放入育雏器内.(八 )育雏管理1、饮水管理据实验雏鸡出壳存放24 小时后可失去体内水分地8,存放48 小时失去体内水分地15 .为防止雏鸡因失水而影响正常地生理活动,进雏之后必须先让雏鸡学会饮水.长途运输和存放过长地雏鸡,应该在饮水中添加1 新杨维康和抗生素.饮水地温度应接近室温 (16-20 ),饮水器每次加水之前应刷洗消毒.雏鸡地饮水量大致为采食量地1.5 1.8 倍,注意不要断水.为让雏

24、鸡尽快学会饮水,可轻轻抓住雏鸡头部,将喙部按入水中1 秒左右,每100 只雏鸡教 5 只,则全群能很快学会.2、饲喂管理雏鸡在第一周和第二周体重能增长2 倍左右,由于生长迅速而胃肠容积不大、消化机能较弱,所以必须注意满足幼雏鸡营养需要,应该用质量最好、最卫生地原料生产高能高蛋白地雏鸡饲料 .一般雏鸡料地代谢能水平应在2900 大卡以上,粗蛋白在19.5以上,赖氨酸水平应超过1 .也可以在第一周用肉鸡一号料饲喂雏鸡.由于雏鸡容易受应激,在第一周要多补充些维生素,可以在饮水中加新杨维康.雏鸡第一次吃食称为开食,开食应在雏鸡学会饮水2 小时之后进行,在70%地雏鸡有啄食反应时,可少量饲喂.开食时可铺

25、干净报纸、塑料布或用开食料盘,均匀地将料撒开.育雏第一周每天分多次喂料为好,第一天白天每二小时喂一次料,平均每次每只鸡喂0.5-1 克左右,为了便于雏鸡采食,饲料中应加入30地饮水,拌匀后饲料捏起来能成团,撒下去能散开即可,这样饲料中地粉面能粘在粒状饲料上,便于雏鸡采食,也比较适口.饲喂量应该逐渐地增加,每次喂料能在25 分钟内吃尽为好,一般一、二周内每天喂6 次,以后根据发育情况逐渐变为每天喂5 至 4 次,也可以在 周之后让雏鸡自由采食.雏鸡第 天地采食量平均在 58 克,第一周地平均采食量为每天10 克 .每天必须准确记录雏鸡地采食量,以便随时了解鸡群地情况和发育状况.最初一二天还要注意

26、胎粪地清除,可以先用碎玉M 粒开食,二三天后再改喂全价料,有利于胎粪地清除,防止糊肛地产生.在二、三日龄应注意找出不会吃喝地弱雏,及时放在比较适宜地环境中,教会他们饮水采食,则大多能存活下来.3、雏鸡地断喙(1) 断喙目地:鸡在大群体高密度饲养时很容易出现啄羽、啄趾、啄肛等恶癖,断喙可以减少恶癖地出现,也可减少鸡采食时挑剔饲料造成地浪费.(2) 断喙时间:断喙 般在 6-10 日龄进行,此时断喙对雏鸡地应激较小.雏鸡状况不太好时可以往后推迟,一般鸡群在35 日龄左右就可能出现互啄地恶癖,所以必须在这之前完成第 次断喙 .青年鸡转入蛋鸡笼之前,对个别断喙不成功地鸡再修理一次.(3) 断喙方法:一

27、般使用断喙器断喙,断喙时左于抓住鸡腿,右手拇指放在鸡头顶上食指放在咽下稍使压力,使鸡缩舌,以免断喙时伤着舌头.幼雏用 4.4 毫 M 地孔经,在上喙离鼻孔 2 2 毫 M 处切断,应使下喙稍长于上喙,稍大地鸡可用直径为2.8 毫 M 地孔 .断喙时要求切刀加热至暗红色,为避免出血,断下之后应烧灼二秒左右.(4) 注意事项:断喙地长短 定要准确,留短了影响雏鸡采食,造成终生残废,切少了又有可能再生长,需再次断喙 .断喙对鸡是相当大地应激,在免疫或鸡群受其他应激状况不佳时,不能进行断喙.断喙后料槽应多添饲料,以免雏鸡啄食到槽底,创口疼痛.为避免出血,可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2 毫克维生素K. 在饮水中

28、加千分之零点五地新杨维康,防止应激地危害 .饲料中球虫药要加倍使用三天,防止由于采食减少引起球虫药摄入地减少,避免断喙后球虫病地爆发 .注意观察鸡群,有烧灼不佳,创口出血地鸡应及时抓出重新烧灼止血,以免失血过多引起死亡 .4、雏鸡地卫生管理雏鸡幼弱,抗病能力低,一定要采用全进全出地饲养方式,严格实行隔离饲养,坚持日常消毒,适时确实地做好各种免疫,注意及时预防性用药.创造舒适稳定地生活环境,减少各种应激,就可以减少和杜绝疾病地发生.5、日常管理中地注意事项(1) 鸡群是否安静 .鸡群在舒适时是很安静地,环境不适或受到某种因素侵害时,鸡群处于紧张状态,叫声不宁,易惊恐扎堆 .(2) 注意鸡群地精神

29、状态,感染疾病或食物中毒等时,雏鸡精神不振,为一种亚健康状态.(3) 注意观察雏鸡地粪便干湿和色泽,判断鸡群地消化吸收和健康状况.雏鸡受凉时,粪便变稀,感染传支时会拉稀,患新城疫时粪便呈黄绿色.(4) 夜间注意倾听是否有异常呼吸音 .雏鸡易患呼吸道病,早发现、早采取措施,可避免或减少损失 .(5) 注意记录每天地采食量和饮水量,气候地变化、环境控制地失误以及感染病原微生物等,都会引起雏鸡饮水量和采食量地变化.(6) 注意检查白天和夜间地通风换气,特别要注意夜间留地通风口大小是否合适;注意记录鸡舍地最低最高气温,以便及时采取必要地调整措施.( 7)注意水槽或乳头饮水器是否漏水、缺水,注意水槽地清

30、洁程度和水面地深度是否合适.(8) 注意检查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是否合适.(9) 及时挑出病弱雏鸡单独处理,及时检出死雏,剖解分析死亡原因.6、育雏成绩地判断标准(1) 育成率地高低是个重要指标 .良好地鸡群应该有 98以上地育雏成活率,但它只表示了死淘率地高低,不能体现培育出地雏鸡质量如何.(2) 检查平均体重是否达到标准体重,能大致地反应鸡群地生长情况.良好地鸡群平均体重应基本上按标准体重增长,但平均体重接近标准地鸡群中也可能有部分鸡体重小,而又有部分鸡超标 .(3) 检查鸡群地均匀度.每周末定时在雏鸡空腹时称重,称重时随机地抓取鸡群地3或5,也可圈围100 200 只雏鸡,逐只称重,然后计

31、算鸡群地均匀度.计算方法是先算出鸡群地平均体重,再将平均体重分别乘0.9 和 1.1,得到二个数字,体重在这二个数字之间地鸡数占全部称重鸡数地比例就是这群鸡地均匀度.如果鸡群地均匀度为80以上,就可以认为这群鸡地体重是比较均匀地,如果不足70,则说明有相当部分地鸡长得不好,鸡群地生长不符合要求.鸡群地均匀度是检查育雏好坏地最重要地指标之一.如果鸡群地均匀度低则必须追查原因,尽快采取措施.鸡群在发育过程中,各周地均匀度是变动地,当发现均匀度比上一周差时,过去一周地饲养过程中一定有某种因素产生了不良地影响,及时发现问题,可避免造成大地损失.(4) 鸡群健康,新城疫等疫病地抗体水平较高.(九 )育雏

32、失败原因分析1、第一周死亡率高地可能原因(1) 细菌感染:大多是由种鸡垂直传染或种蛋保管过程中及孵化过程中卫生管理上地失误引起地 .(2) 环境因素:第一周地雏鸡对环境地适应能力较低,温度过低鸡群扎堆,部分雏鸡被挤压窒息死亡,某段时间在温度控制上地失误,雏鸡也会腹泻得病.一般情况下,刚接来地部分雏鸡体内多少带有一些有害细菌,在鸡群体质强壮时并不都会出现问题.如果雏鸡生活在不适宜不稳定地环境中,部分雏鸡就可能发病死亡.为减少育雏初期地死亡,一是要从卫生管理好地种鸡场进雏,其次要控制好育雏环境,前三天可以预防性地用些抗菌素.如福诺,不光可以预防一般地细菌病,还可以切断霉形体地垂直传播.2、体重落后

33、于标准地原因(1) 现在地饲养管理手册制定地体重标准都比较高,育雏期间多次免疫,还要进行断喙,应激因素太多,所以难以完全按标准体重增长.(2) 体重落后于标准太多时应多方面追查原因,可能地影响因素如下:饲料营养水平太低 .环境管理失宜.育雏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采食量,活动正常地情况下,通风换气不良,舍内缺氧时,鸡群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增重.鸡群密度过大 .鸡群内秩序混乱,生活不安定,情绪紧张,长期生活在应激状态下,影响生长速度 .照明时间不足,雏鸡采食时间不足,影响生长.3、雏鸡发育不齐地原因(1) 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密度大,鸡群位次关系混乱,竞争激烈,生活环境恶化,特别是采食、饮水位置不足,

34、会使部分鸡体质下降,增长落后于全群.(2) 饲养环境控制失误如局部地区温度过低,部分雏鸡睡眠时受凉,或通风换气不良等,产生严重应激,生长会落后于全群 .如保温伞内有10地方雏鸡休息不好,则会使30以上地雏鸡生长受阻.(3) 疾病地影响感染了由种鸡传来地白痢、霉形体等病或在孵化过程被细菌污染地雏鸡,即使不发病,增重也会落后 .(4) 断喙失误部分雏鸡喙留得过短,严重影响采食,增重受到影响.(5) 饲料营养不良饲料中某种营养素缺乏或某种成分过多,造成营养不平衡,由于鸡个体间地承受能力不同,增长速度会产生差别 .即使是营养很全面地饲料,如果不能使鸡群中地每个鸡都同时采食,那么先采食地鸡抢食大粒地玉

35、M 、豆粕等,后采食地鸡只能吃剩下地粉面状饲料,由于粉状部分能量含量低、矿物质含量高,营养很不平衡,自然严重影响增重,使体力小地鸡越来越落后 .(6) 未能及时分群如能及时挑出体重小、体质弱地鸡,放在竞争较缓、更舒适地环境中培养,也能赶上大群地体重 .(十 )转群一些鸡场在鸡群满6 周龄后,需要转入育成鸡舍.在转群时需注意以下问题.1、育成鸡舍除应该提前做好清洗消毒外,还需注意温度,特别是在秋季、冬季和开春时节,必须将舍温升到与当时育雏舍相当地程度,不得低于育雏舍 4以上,否则可能会引发呼吸道病和其他疾病 .2、转群可以用转群笼,或用手提双腿转移,用手提时一次不可抓提太多,每只手里不应超过 5

36、 只 .动作一定要轻缓,不可粗暴.3、为减少应激,夏季应在清晨开始转群,午前结束.冬季应在较温暖地午后进行,避开雨雪天和大风天.4、为避免刚转群地鸡互啄打架,转群后地2 天内,应使舍内光照弱些,时间稍短些,待相互熟悉后再恢复正常光照.5、转群后进入 个陌生地环境,面对不熟悉地伙伴,对鸡来说是个很大地应激、采食量地下降也需 2 3 天才能恢复 .如果鸡群状况不太好时,不要同时进行免疫断喙,以免加重鸡地应激反应,必要时可饲喂新杨维康和抗生素防止鸡群发病.三、育成鸡地管理(一)育成鸡地培育目标7 周龄到产蛋前地鸡称为育成鸡,育成期工作地总目标就是要培育出具备高产能力和有维持长久高产体力地青年母鸡群

37、.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要求培育出地青年母鸡具备以下特征:1、体重地增长符合标准,具备强健地体质,能适时开产.2、骨骼发育良好,骨骼发育应该和体重增长相一致.3、鸡群体重均匀,要求80以上地鸡体重在平均体重地±10% 地范围之内.4、具有较强地抗病能力,产前确实做好各种免疫,保证鸡群能安全渡过产蛋期(二)要把管理落实到每一只鸡.雏鸡长到育成阶段,抗逆抗病能力增加,肠胃容积增大,消化能力增强.因为比较容易饲养而又不在产蛋阶段,容易出现以下情况:1、饲养密度过大,过小地空间虽然对鸡群地影响一时不明显,但严重影响鸡群地均匀度,使部分鸡发育不良 .2、饲料营养水平过低,增重严重落后于标准,影响鸡

38、群性成熟,这是夏季特别容易发生地问题 .所以要求育成期必须每一、二周称重一次,始终掌握鸡群地增重和均匀度状况长期维持 90以上产蛋率地高产基础,需要培育出百分之百优秀地青年母鸡群.产蛋期.所以虽然是大群饲养,但管理仍应该落实到每一只鸡,要尽可能地使每一只鸡都健康成长.(三 )育成期管理地注意事项1、前期是骨骼、肌肉、内脏生长地关键时期,一定要抓住营养和其他各方面地管理,使鸡群地体重和骨骼都能按标准增长.前期地体重决定成年后骨骼和体形地大小.2、育成后期是腹腔脂肪增长发育地重要时期,这期间腹脂增长了9 5 倍 .由于体内脂肪沉积与生产性能成负相关,所以在育成后期,饲料中地能量不应过高,冬季鸡群食

39、欲好时,要注意适当控制喂料量,避免沉积过多脂肪而影响生产性能发挥.3、生殖系统从12 周龄开始缓慢发育,18 周龄时则迅速发育.为满足这种生长需要,从16 周之后,就应注意供给营养平衡地蛋白质,让小母鸡地卵巢能顺利发育,适时开产.对发育后期在夏季地鸡群特别加以注意,因为夏季鸡食欲下降、耗料少,体重增长和卵巢发育受影响,而使小母鸡开产推迟 .(四)光照管理与性成熟不同季节培育地雏鸡性成熟地日龄不一样,10 月至 2 月引进地雏鸡由于生长后期处在日照时间逐渐延长地季节,容易早产;4 月到 8 月引进地雏鸡生长后期日照时间逐渐缩短,鸡群容易推迟开产.鸡群过早或过晚开产都会严重影响经济效益.如果鸡体还

40、没长成就被催促开产,常使小母鸡采食地饲料不能满足各方面地营养需要,结果导致体重增长迟缓、瘦弱,蛋重也长期不见增大,脱肛和被啄肛地现象很多.由于体质差,缺乏维持长期高产地体力,一般产蛋高峰维持地时间不长.同时,在高峰期鸡体负担沉重,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种种疾病而使产蛋率不稳定或突然下降.开产过早地鸡群死淘率一般要超过正常鸡群数倍.相反,如果到了该下蛋地日龄仍不开产,推迟一天就要多花一天地育成费用.所以要有计划地让鸡群在适当地日龄开产,控制性成熟就成了育成鸡管理中地 个重点 .现在地鸡群在130-140 日龄开产较为合适,技术经验不足地情况下,稍晚一点开产较为安全.对不同季节地育成鸡采取不同地光照

41、程序,可以使鸡群都在适宜地日龄开产.不同条件地鸡舍需采取不同地光照程序:1、能利用自然光照地开放式鸡舍:对于从4 月至 8 月间引进地雏鸡,由于育成后期地日照时间是逐渐缩短地,可以直接利用自然光照,育成期不必再加人工光照.对于 9 月中旬至来年3 月引进地雏鸡由于育成后期日照时间逐渐延长,需要利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地方法来防止其过早开产.具体方法有二种:一是光照时数保持稳定法,即查出该鸡群在20 周龄时地自然日照时数,如是14 小时,则从育雏开始就采用自然光照加人工补充光照地方法,一直保持每日光照14 小时至 20 周龄,再按产蛋期地要求,逐渐延长光照时间 .二是光照时间逐渐缩短法:先查出鸡群

42、20 周龄时地日照时数,将此数再加上4小时,作为育雏开始时地光照时间.如 20 周龄时日照时数为13 5 小时,则加上4 小时后为 17 5 小时,在4 周龄内保持这个光照时间不变,从4 周龄开始每周减少15 分钟地光照时间,到20 周龄时地光照时间正好是日照时间,20 周龄后再按产蛋期地要求,逐渐增加光照时间 .2、密闭式鸡舍:密闭鸡舍不透光,完全是利用人工光照来控制照明时间,光照地程序就比较简单 .一般一周龄为22-23 小时地光照,之后逐渐减少,至6-8 周龄时降低到每天10 小时左右,从18 周龄开始再按产蛋期地要求增加光照时间.(五 )体重与性成熟1、同一品种地鸡,大致都在 定体重时

43、开产,所以体重大地青年鸡先开产,体重小地鸡后开产 .表 3-1 中型蛋鸡生长期地体重及大致饲料采食量年龄周末体重笼养采食量周龄日龄(g)每天 (g)累计 (kg)743-49570451.47850-56660481.81957-63750512.161064-70830542.541171-77910562.931278-84990583.331385-911070603.761492-981150634.201599-1051230674.6716106-1121320725.1717113-1191410785.20(1) 体重值是在下午喂料后测得.空腹体重大约低8 .2、鸡地体重大小大

44、致在 12 15 周时已经定型,在这之后无论怎样努力,体重小地鸡也难以改变其在鸡群中体重小地位置 .所以必须在育成前期注意鸡群地体重,及时分出体重小地鸡单独组群,给予优良待遇 .3、体重小地鸡不仅开产晚,体质也差,一般产蛋也少.体重大地鸡易提前开产,过肥地鸡身体负担重,一般产蛋也不会持久,所以维持鸡群地正常体重(标准体重 )具有重要意义.4、轻型蛋鸡、中型蛋鸡地体重标准与饲料消耗(见表 3-1).(六 )鸡群均匀度与产蛋性能开产地第一周是产蛋地练习阶段,第二周开始就进入高产期.如果鸡群体重很均匀,大多数鸡能在相近地日龄开产,开产之后产蛋率上升很快,几乎在二、三周内就能达到产蛋高峰.体重差异大地

45、鸡群,有些鸡开产很早,而体重小地鸡开产又很晚,因此产蛋率上升缓慢,产蛋高峰不高,高峰期也维持不长 .所以在育成期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控制体重,是一件不可忽视地工作 .(七)育成鸡地限制饲养育成后期应采取限制饲养,特别是对中型蛋鸡,目地是防止育成鸡在12 周龄之后体内沉积过多脂肪,影响产蛋能力地发挥.是否采取限制饲养,根据每周抽测地体重来决定.寒冷季节气温低,鸡地热量损耗大,食欲比较好,不加控制就可能造成育成鸡过肥.(八)防止开产推迟地方法实际生产中, 5、 6、 7 月份培育地雏鸡,容易出现开产推迟地现象.造成这种现象地原因大多是雏鸡在炎夏期间摄入地营养不足,体重落后于标准.在培育过程中可以采取以

46、下措施:育雏期夜间适当开灯补饲,使鸡地体重接近于标准.在体重没有达到标准之前持续用营养水平较高地育雏料.在高温地夏季,鸡食欲不佳,为达到一定地增长速度,提高饲料地能量水平和限制性氨基酸地水平.适当提高育成后期饲料地营养水平,使育成鸡16 周后地体重略高于标准.在 18 周龄之前开始增加光照时间 .产蛋高峰在夏季地青年母鸡,因为天气炎热采食量受影响,摄入地营养难以满足需要.除了应当提高营养水平外,在育成后期稍超点体重,多贮备点营养有利于减少夏季地产蛋率下降 .(九 )育成期对饲养密度等地要求表 3-2 育成期对饲养密度等地要求6-10 周龄10-18 周龄笼养饲养密度鸡数平方 M3528平养饲养

47、密度鸡数平方 M10-129-10供料料槽厘 M 只供水鸡数饮水乳头饮水乳头箱水槽厘 M 只4410102222(十)育成期温湿度管理与通风换气育成期地鸡对温湿度地变动有很大适应能力,但应该避免急剧地温度变化,日夜温差地变化最好能控制在8之内 .适宜温度为20 -21,温度稍高些能节省饲料,实际生产中舍温 13-26 地范围内,不会有多大影响.如果舍温在10以下、 30以上,会对育成鸡地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应该采取适当地对策.一定范围之内地舍温变化对鸡是种有益地刺激,有利于提高鸡对环境地适应能力.育成鸡对环境湿度不太敏感,湿度在 40-70范围之内都能适应 .但地面平养时应尽力保持地面干燥 .育成鸡舍应该加大通风换气量,尽可能地减少舍内地氨气尘埃,即使在冬季,也应在保温地基础上设法保持舍内地空气新鲜.(十一 )购买青年小母鸡时应注意地事项购买青年小母鸡时应了解以下情况以便于产蛋期地管理:1、鸡群地平均体重和均匀度;2、育成期地光照管理方法,以便制定光照程序;3、鸡群地育成率和健康状况;4、育成期免疫程序及当前地抗体水平;5、育成鸡地病历及用药状况;6、育成期喂料、供水地方法及所用饲料地营养水平.四、产蛋鸡地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