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培养_第1页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培养_第2页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培养_第3页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培养_第4页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培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培养    金艳【摘要】个性教育是近年来中学教学中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教育手段多样化,中学音乐课不再是唱歌课,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多元音乐教育。本文旨在通过个性化的关注,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使学生对教学有丰富的审美体验,个性化的学习过程。笔者结合自己经验提出策略,兼谈个性化培养学生的手段。最后,点明了个性化培养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个性化培养才会获得音乐审美上的真情实感、音乐表达。【关键词】中学音乐;个性化;感受力;创造力;音乐文化j622 a引言音乐的学习应该是启迪学生的感性与理性思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

2、心去体验音乐,以最有效率和热情的状态接受音乐教育,实现享受音乐、感悟音乐和创造音乐,让每一位学生都实现自我个性化成长。因此,让音乐融入自然、让学生越趋个性,是一种实践的创新,也是一种理念的更新,学生个性化发展让音乐课堂变成音乐的乐园,使学生在乐园里“快乐地游走”。一、音乐课与个性化教育(一)当前音乐课要求音乐老师关注当代音乐教育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实现的,帮助中学生增强情感体验、提升艺术修养;弘扬民族文化、拓展多元視野;追求教育民主、促进交流合作;完善健康人格、注重个性发展。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采取有效教学策略,最大程度的提高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

3、质,实现“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孩子”的终极目标。基于个性化培养重要性的看重,笔者认为个性化培养不是音乐教育的终极手段,而是必要环节。今后音乐课会要求老师规范化、多元化、个性化,会要求学生也是这样的三点要求,尤其是应该有个性的体现。(二)个性化音乐教育个性化教育的特征是潜在性、主动性。个性是个人整体稳定的、独特的心理面貌。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曾撰文“音乐学是人文学科”,阐释了音乐的人文特色,呼吁关注“人的价值和精神表现,尤其注重对个性、独特意义的研究”。音乐教育不单纯的是教育,更是抒发情感的活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个性化,创造出愉悦的表现空间,从而使得学生获得成功感,潜移默化地坚定

4、其自信心。个性化教育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突出表现在于创造力的培养。众所周知,孔子曾在两千多年前就以“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作为教育的中心思想,这也许是最早有记载的关于个性化教育理念的至理名言。理应根据所教育的人的个体差异、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差异化教育。二、个性培养关乎整个音乐教学培养的成败(一)在于培养感知和创新个性化教育的主旨就是学生的创新力和感知力,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越来越被重视,而音乐能让学生们从启蒙教育中就获取到创新能力的锻炼,因此作为教师们更应该有创新的理念,不论是教学手段、方法、思路还是所教的内容都应时时更新,围绕学生的关注点,笔者现在每节课能够给学生提供些学习的新意。不断地激发学生们

5、的兴趣、思考和分析。对于他们的个性化思维持续关注,加以引导。现在对于音乐教学的认识,深感这不仅是一门普通的感性的审美课,更是有关于理性的逻辑课程,让学生们深深爱上音乐,即使是普通的民众,也要象音乐家一样去思考。所有的导入和训练是为了用个性教育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体会音乐语言,感知音乐特点。(二)音乐文化综合体现的需要中学生是人生认知能力培养的最好阶段,音乐教师应该关注音乐与其它科目之间的关系问题,将视角转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架设中来。用音乐教育启迪学生综合智慧的关键在于呼唤个性。面对的中学生,都很叛逆,引导他们,个性化培养的前提是尊重。所以,音乐教育应当在广博的文化基础上进行。这对接受基础教育的

6、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之所以如此认识,又是因为,这种教育不是以培养专门音乐入才为目标,而是以培养个性完善的、全面发展的新型综合人才为目标的国民教育。在广博之外,建立起个性机制,是对音乐教学的合理调控。(三)音乐教育转型突破目前,我国音乐教育,尤其是中学音乐教育迫切需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学手段,发挥优势因材施教,个性化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是较好操作的,然而现实情况与目标是有较大差距的。国民教育整体处于被动受教育,而不是主动享受教育。如果不能用音乐教育带动个性化教育,那么,教育综合水平难以有所提高。我国中学音乐教育下阶段对个性化教育的投入、关注还不够,实施更不完善。在实际音乐教育应用中,个性化虽然被提

7、及,但是外延较窄。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应该从音乐课寻求丰富,教学应以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力为突破口。三、个性化培养的多管齐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音乐只是引领个性化培养的催化剂、强心针。实现个性化培养,取决于多种因素。音乐课是实现个性化培养的好手段。个性化教学应想学生之想,顺学生而导,找出他们喜爱的切合点而教。(一)用经典引领个性化培养中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中的关键时期,是人接受知识,培养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将民族音乐文化引入学校的教育活动中,在客观上使同学们了解了我国博大精深的艺术文化,在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方面也起到了陶冶情操的作用。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的主要途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应从孩子抓起,使孩子从小

8、就知道、了解民族民间音乐。以江苏为例,教师应该将昆曲、评弹鉴赏的知识积极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二)音乐手段启发学生个性化思维1.掌握音乐中节奏和速度的功能节奏和速度在音乐作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节奏好比是“人体的骨架”“生命的脉搏”。而音乐的速度是与乐曲的内容密切相关的,什么样的内容有什么样的速度,不同的情绪也由不同的节奏和速度来表现。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感受能力不同,教师应该积极肯定学生个性理解音乐的一面,并且加以引导。2.用即兴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即兴创作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音乐能力,这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学创作,怎样抓住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9、怎样进行音乐的分句,怎样来表达音乐乐思,怎样掌握大调和小调的起音和落音的规律性,怎样做好旋律和歌词的对位等。(三)探究式教学加强个性化音乐教育,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是展示智慧的活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个性化,创造出愉悦的表现空间,从而使得学生获得成功感,潜移默化的地坚定其自信心。(四)个性培养的常规方法1.表扬鼓励法学生应该在课堂上掌握音乐的技巧和知识,音乐课的兴趣是衡量40分钟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老师在弹奏教唱时,要注意学生兴趣点是否在听课其中。多选取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切入。作为音乐老师除了教唱歌曲外,应该启发学生的思考,每节课都需要设计几个重要问题。2.启发诱导法对于

10、不同年级的学生音乐课在启发诱导方面应该是不同的,初一年级同学由于刚从小学上来更应该去用形象化的事物和言语去引导,让他们更多实践中感知。初二三年级的同学,通过语言、多媒体、音乐问题去影响他们,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学生在中学毕业时都能掌握歌唱和一门乐器,哪怕是口琴,让他们真正能有配合协作、互动的机会。音乐课上的生生互动会让他们终生受用,能影响他们的性格,能积极影响他们人的发展。3.合作体验法合作体验就是一种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类型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就是生生互动,在音樂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换思想,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1、、创新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和团结协作能力。学生们的互动,首先体现在交流上,协作上。音乐课,本身就是需要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参与的,学生之间在唱歌演奏的过程中会得到合作的机会,这是音乐课特殊性决定的,这种生生互动是潜移默化的。例如笔者发现合唱艺术是能凝聚大家,又能保护好大家的积极性和个性的。合唱的完美效果离不开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样,在音乐听赏课,不管是民乐合奏,还是西洋重奏,都有意的让同学们感受到这种彼此的“对话”,从学生们认真的眼神,我能感受到他们的期待和渴望,在音乐课上有机会让他们互动起来的时候都能实践体验。生生互动,有时候会比师生互动对上好课更具有全局性的支配作用。四、结论个性化教育在音

12、乐教学中已经被越来越重视。作为一种教育导向,其特点是极易促进教学双方的个性心理形成。通过个性化音乐教育的思考,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个学生都能建立自己独有的音乐学习方式,在音乐中享受乐趣,参加各种音乐实践,表现出不同的个人情感。尊重每个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学习方式,增强他们的审美力,拓展其创造能力,从而形优良的人文素养,为学生学习、喜爱、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终身基础。个性化教育会有巨大发展空间。在时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对人才的标准也会越来越高。音乐教育对人的成长在个性化培养上无疑价值功用巨大,最终通过个性化手段、方法培养出中国英才,智慧、创新、有感情和责任感、使命感会集聚在他们身上。个性化培养是实现教育的新发展的必由之途。参考文献1罗可曼.基于文化自觉理论视野下的音乐教育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03).2周冰琦.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辨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读后j.音乐探索,2009(01).3杨燕迪.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02).4张秋萍.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