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于儿童文化的三乐教育构建研究_第1页
浸润于儿童文化的三乐教育构建研究_第2页
浸润于儿童文化的三乐教育构建研究_第3页
浸润于儿童文化的三乐教育构建研究_第4页
浸润于儿童文化的三乐教育构建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浸润于儿童文化的“三乐教育”构建研究    刘木顺 刘江群摘 要:“三乐教育”即“乐学课程”、“乐教之师”和“乐学之生”,具体说,即旨在创设适于儿童文化的乐学课程、打造一支能实施乐学教育的教师队伍、发展一批肯学好学能学的快乐学生,从而构建一种浸润于儿童文化的乐学体系。关键词:乐学课程;乐读之生;乐教之师;儿童文化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在倡导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素质教育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寓学于乐,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孩子树立人生志向,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乐学思想源远

2、流长“乐学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的继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提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后,孔子也在论语中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继孔子之后,历代均有对“乐学教育”的思考与探索。南宋朱熹、南宋的程颢、程颐都对孔子乐教乐学思想作了继承与发展。到了明朝,王艮对乐学作了辨证的诠释:“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五四”运动后,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名家更是大力倡导“乐教”与“乐学”。陶行知批评传统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陈鹤琴说:“我们需要儿童的乐干才能学到真知识、真学问。”他认为,只有适合儿童心

3、理发展,才能让儿童得到了相应的快乐。国外的“乐学教育”思想,同我国一样历史悠久而丰富。古希腊罗马时期,苏格拉底就提出了“产婆术”教育思想,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教育家维多利诺认为教育要注意儿童的兴趣爱好,所以他将学校设置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他的学校因此被称为“快乐之家”;此后,夸美纽斯、杜威等人都认为要让每个儿童获得“明日的快乐”。由此看来,国内外的“寓学于乐”的教育思想在各个时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对我们现在探索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三乐教育”文化(“乐学课程”、“乐读之生”、“乐教之师”),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二、浸润于儿童文化的“三乐教育”“三乐教育”:即乐读课程、乐学之生、乐教之师的简

4、称。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他有着独立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史称“发现儿童”理论宣告儿童文化概念的诞生。儿童是文化的产物,为一定的文化所创造。“三乐教育”是建立于儿童文化的基础之上。浸润于儿童文化的“三乐教育”探究与构建是基于儿童文化,即探索乐学教育,构建乐读课程、培育乐学之生和雕琢乐教之师的“三乐教育”文化体系。营造乐行文化的“三乐教育”体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正的幸福是属于自己的快乐,如著名教育家李镇西所说,幸福快乐比优秀更重要!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养成快乐的学习习惯,为其踏入社会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5、,面对新课程改革,“乐学”教育如何踏准时代的节奏,我们要重视并加深对儿童价值、儿童发展、儿童教育等儿童文化的研究,使儿童文化成为“三乐教育”的思想基石。有研究表明,运用“打井式”课程开发的模式,形成“三类六型”课程,有利于乐学教育的开展。“三类”即学科文化类、活动体验类、自主构建类课程;“六型”即基础、拓展、探究、情感、兴趣、集体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分为选修课程和推送课程,艺术类、体育类和科技类特色选修程课,由学生根据自己兴趣自由选择。打造乐学之生,有研究者提出“閱读育人”的教育理念,旨在借助书籍中的文化和文明力量,教学生做人,促学生成长,学校奋力构建“全脑阅读训练”和“多元阅读活动”为载体的“

6、大阅读”课程体系,力求使学生六年中完成“百部经典书籍”和“百篇经典美文”为研究内容的乐读学习。为此,浏阳市官桥完小定期出版三乐教育报,成立校园小记者站,开展乐写兴趣写作竞赛等等。三、构建“三乐教育”文化体系“三乐教育”的目标为:构建乐读课程、培育乐学之生和雕琢乐教之师相结合的“三乐教育”文化体系。打造多位一体的“乐读课程”: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创造具有特色的拓展课程。力求从“以教为中心”的课程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探索“以学为中心”的乐读课程。同时,创造游戏的、体验的学科活动类课程。另外,创设融通的、整合的学科综合类课程,打破学科知识,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中整合学科知识,在关注

7、儿童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个性。以“乐学币”和班级优化大师管理软件为管理载体,优化班级管理。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多元成长”和“实践体验”构建“乐学之生”。同时,“乐学”的实现需要打造一支“乐教之师”,让每名从教者都做一名幸福快乐的教师。“乐学”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乐学教育课程主要涉及这三个部分,以学校课程、特色课程和综合类课程为主。快乐教学课程要做到明确目标、精研文本、创新方式。在教学评价上,巧设践行否定性评价,呵护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践行延时评价,让学生经历快乐的“心灵挣扎”;积极践行赏识性评价,给学生更多的成功体验。“三乐教育”的基石是有一支技能可靠的教师队伍。如做一

8、位幸福快乐的教师,从而心存归属感、获得感和成就感;“三乐教育”的氛围是打造乐行文化。乐学文化是在“乐学教育浸润于儿童文化”办学理念指引下,由乐读课程,乐学之生,乐教之师共同造就的校园乐学文化;“三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育“乐学之生”。只有让学生广泛、充分地接触阅读材料,体验阅读过程,才能使学生享受阅读和学习的快乐。我们只有真正做到创设适于儿童文化的乐学课程、打造一支能实施乐学教育的教师队伍、发展一批肯学好学能学的快乐学生,就一定能构建一种浸润于儿童文化的乐学体系!参考文献:1钱阳辉.乐在其中儿童文化视野下的乐学教育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5.2虞大明.虞大明与快乐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