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石川丈山选三十六诗仙的初衷_1_第1页
浅论石川丈山选三十六诗仙的初衷_1_第2页
浅论石川丈山选三十六诗仙的初衷_1_第3页
浅论石川丈山选三十六诗仙的初衷_1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论石川丈山选三十六诗仙的初衷    尉海莹摘要:日本江户初期的汉诗诗人、书法家石川丈山,弃武从文后用毕生所得修建了著名的日式庭园-诗仙堂。在诗仙堂中悬挂着三十六块由中国诗人的肖像与名诗构图的画匾。石川丈山一生热爱汉诗,作为一名隐士,他借用三十六位诗人的名作抒发了心中的理想。关键词:石川丈山;三十六诗仙;中日文化交流回顾中日文化交流史,众多文人墨客为此做出了贡献,日本江户初期的漢诗诗人、书法家石川丈山就是其中的一位。石川丈山,天正十一年(一五八三年)出生于三河国(现在的爱知县安城市),父辈皆为德川家族的家臣。石川丈山自十六岁始跟随德川家康,三十三

2、岁时在大阪夏日之战中虽战功赫赫,却因违反了军令,被勒令禁闭。后离开德川家康,赴京都师从文人藤原惺窝,学习朱子学。其间为赡养母亲而赴广岛为官十余年。为母送终后,辞官返京,节衣缩食,变卖书籍,在京都郊外一乘寺修建凹凸巢(即现在的诗仙堂)。宽文十二年(一六七二年),石川丈山以九十高龄辞别人世。石川丈山的一生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智、勇、孝、隐、博。石川丈山因非常热爱汉诗,仿照日本平安中期藤原公任挑选的三十六歌仙,亲自挑选了自己喜爱的三十六位中国诗人,组成三十六诗仙,制画匾挂于凹凸巢的中堂。三十六位诗仙按照画匾的排序分别是柳宗元、刘长卿、王昌龄、岑参、孟浩然、杜甫、陈子昂、鲍昭、陶潜、苏武、谢灵运、杜审

3、言、李白、王维、高适、储光义、韦应物、韩愈、刘禹锡、李贺、杜牧、寒山、林逋、梅尧臣、欧阳修、黄庭坚、陈与义、曾几、陈师道、苏轼、苏舜钦、邵雍、灵彻、李商隐、卢仝、白居易。石川丈山想通过三十六诗仙的作品向世人宣示什么?表达怎样的思想?以下,笔者尝试分析三十六诗仙中的十八位诗人及其被选作品,分析诗仙堂创建人石川丈山的内心世界及良苦用心,揭示他选择三十六诗仙的初衷。1.苏武别昆弟:该诗将兄弟间的生死离别写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苏武坚韧不屈性格中的铁汉柔情。2.谢灵运登池上楼:诗中表达了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前部分抒发官场失意的牢骚,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

4、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的志趣等等。3.杜审言(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诗作表现了诗人渴望唐朝永保太平盛世的心情。4.李白古风:诗仙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日渐衰落的朝政的愤慨和担忧之情。5.王维终南别业:深感仕途艰险的王维虽有报国心,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6.刘禹锡游玄都观:刘禹锡这首诗表面是写桃花,实际是讽刺当时新提拔的权贵。7.李贺雁门太守行:诗中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8.杜牧早行:诗中反映出晚唐时期

5、动乱的社会现实中,诗人对于时局的忧虑和担忧,“时平路复平”恐为全诗之关键所在。9.林逋书寿堂壁:诗人终身未娶,一生布衣。此诗是诗人临终明志之作,借古喻今,表明了诗人不阿谀谄媚、希宠求荣的高尚志节,透露出一股高逸淡远之气。10.陈师道妾薄命:诗人所写妾薄命共两首,此为第一首,作者曾自述此诗是为亡师曾巩而作,以痛哭亡主、自明志节的“薄命妾”自拟,表达了悼念恩师的沉痛心情。11.苏轼雪后北台书壁:此诗是描写诗人在北台观雪景时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来年丰收的希冀和祝愿,但又空自嗟叹,只得以吟诵唐人刘叉的“冰柱”诗来安抚自己了。12.白居易王昭君:整首诗表达了王昭君对元帝的思念,及出塞的无奈.更衬托出她牺

6、牲个人而维护了整个民族的和平。该诗言简意赅,是写昭君诗中受人赞美之诗作。13.柳宗元渔翁:本诗通过渔翁在山水间获得内心宁静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败、自身遭受打击后寻求超脱的心境。14.岑参题虢州西楼:所谓错料一生事,其实是错以为可以立功边塞,不是他没有才干,而是“边城寂无事”不得不“抚剑空徘徊”(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感概一片丹心无处报,空留蹉跎留世间。15.孟浩然岁暮归南山:诗人仕途失意,满腹牢骚无处诉,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诗中说的是自己一无可取之言,怨的是才不为世所用之情。16.杜甫登岳阳楼:江山的壮阔,与诗人胸襟的博大,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

7、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17.陈子昂感遇:诗中批评武则天劳民伤财大规模兴建佛像寺庙,既不符合圣贤之君尚俭爱民的美德,也有违佛家清静为本的宗旨。18.陶潜杂诗:陶潜的甘于隐居,乐于田园生活的风格,受到时代文人的崇敬。从以上所选诗人及其作品的分析可以看出,石川丈山对诗仙堂的精心构思和设计映射出了他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寄托。有对军旅生涯的回顾眷恋,如选用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以及对边塞诗人王昌龄、岑参的敬重;有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如杜审言诗;有忧国忧民的担忧,如所选李白的“古风”,杜牧的“早行”以及遴选了不乏忧国忧民之作的诗人杜甫、陈子昂等;有怀才不遇之宣泄,如所选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孟浩然的“岁暮归南山”、岑参的“题虢州西楼”;有对归隐山林、安享田园之钟情,如对王维、林逋、陶潜的欣赏;有对情谊的珍惜,如苏武的“别昆弟”、陈师道的“妾薄命”;还有对名师大家的仰慕,如对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的崇敬。然纵观所选诗作,贯穿石川内心世界诸多情感的红线乃是一份未竟的报国情结。因此可用小诗作结揭示石川丈山选三十六诗仙的初衷:国度不同境相似,壮志未酬心难平。借得诗仙千古句,以抒胸臆报国情。参考文献:1诗仙堂研究人员著.诗仙堂m.便利堂出版.2李星,李淼著.唐诗三百首译析m.吉林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