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城市绿地建设_第1页
浅论城市绿地建设_第2页
浅论城市绿地建设_第3页
浅论城市绿地建设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论城市绿地建设    栾波摘要:阐述了城市绿地系统概念、生态特征和生态建设的原则, 提出了城市绿地建设的生态对策和规划的新方法。关键词:城市绿地;生态建设;规划新方法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inciple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ecological solutions a

2、nd planning new methods of urban green space construction.keywords: urban green space; ccologic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new methods中图分类号: tu985.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城市绿地系统1. 1概念城市绿地系统泛指城市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覆盖的空间, 它由相互作用的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组成, 具有重要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为城市内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 是城市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城

3、市范围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具有直接影响的所有绿地。根据2002 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我国将城市绿地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它绿地5 类。1. 2特征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具有如下特征: (1) 多要素。它是人工干扰较强的生态系统, 也是城市的主要自然因素,包含大气、地文、水圈、生物因素, 这些决定着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地域特征。(2) 多类型。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各种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风景区、游憩区、休养保健区、公园、花园、游园、专类园、苗圃以及以绿化配植为主的各种绿地。(3) 多功能。城市绿地功能兼容着景观、社会、生态三大基本功能。(4

4、) 动态性。绿地系统因时代、年代不同以及季节更替, 其内容、重点与形式都发生着变化。(5) 空间尺度性。城市绿地系统因空间尺度的不同, 其数量、布局、结构、功能等都有所变化。(6) 多因素协同调控性。绿地系统的多元性、动态性及它同城市的交织特征, 决定着其持续发展需有多因素协同调控。2、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特征和生态建设的原则21生态特征城市绿地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它有抗外界干扰和自我维持的能力。211综合整体性不同的绿地类型代表不同的景观生态元素,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212有机关联性绿地系统是一个具有有机关联性的开放系统。同时,绿地系统中的各个绿地类

5、型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213动态稳定性绿地系统是一种有生命的系统。随着时间、季节的更替转换,绿地系统的内部发生着变化,但按时空序列及整体系统对外却显现着一种稳定性。214多功能性每个绿地类型都具有多种功能,有的相辅相成,有的相互排斥,或者说二者兼有(彼此渗透)。215地方特色性每个城市有它自身的地域特征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因此应充分挖掘城市植被特色、主题文化和环境等重要潜质,营造独特的城市文化、艺术氛围与绿色环境背景。22生态建设的原则221坚持生态功能优先城市绿地不应局限于视觉的欣赏对象,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主体,应成为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核心。生态绿化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地整体空间进行生

6、态合理配置,利用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景观生态结构,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生产、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的高效进行。222充分考虑整体优化原则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与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因此,在规划中应把绿地系统当作一个整体单位来思考和管理,达到整体最佳状态,实现优化利用。223增加物种多样性和地带性植物的应用要提高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功能,维持城市的平衡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丰富植物种类,提高空间异质性,提高品种意识,加强地带性植物生态性和变种的筛选

7、和驯化,构筑具有区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224提高植物群落自我维持机制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建设应尽量选用与当地气候、土壤相适应的物种,能在当地降雨条件下生存和生长,利用绿地凋落物和绿肥等,进行再循环和再利用,形成群落自养的良性循环机制,减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降低绿地建设和维护费用。225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为基本出发点。利用景观生态学的规划方法,将城市与周围郊区作为一个整体,在市区各绿地空间之间,以及它们与城外自然环境之间建立“绿色廊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性的城市大园林开放空间体系,实现城市向自然过渡。3、生态对策31结合实际确定绿地指

8、标建设绿地的原则是:尽量少占农田,在满足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下,充分利用不宜耕种的土地及建筑物间的破碎地形布置绿地,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32布局景观生态学指出,环网结构的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够使绿地景观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和良好的可达性。因此,把自然景观资源作为城市大环境绿化的基质,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对森林公园、城郊农业用地、自然风景林、郊野山林、苗圃、果园等的改造和利用,环绕城区;建设与道路、河道相结合的绿色生态廊道,形成绿带,使城市内外的绿地斑块、基质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连续的绿色景观生态休闲走廊;合理布局城市绿地斑块,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大型绿地斑块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功能,而小的绿

9、地斑块可以作为物种迁徙的歇脚地,有利于提高景观的异质性。所以小绿地斑块是大绿地斑块的补充,但不能取而代之,应是两者有机的结合,并通过廊道连接,使绿地斑块均匀化、立体化分布,构成“公园小游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的绿地斑块层次结构。33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城市绿地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为主,人工和自然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城市的自然地形地貌是丰富景观的要素,保留场地的起伏或适当挖低补高,积水成池,堆土成山,可形成异质性的绿色空间景观。防止毁坏原有林地、湿地、水系,注意把城市中人工绿地与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林地、湿地结合,体现“天人合一”的新型自然景观。尽量保护城市自然遗留地和自然植被,建立自然景观保护的绿色核心区,同时建立绿色缓冲区,以减少外围人为活动对核心区的干扰,维护自然演进过程。34植物造景只有保护好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及原有的植物群落,才能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因此,植物造景不但要从功能和艺术效果上考虑色相、季相、形体、姿态、声觉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