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一、绪论3 二、本论4(一)钢筋混凝土裂缝的直接原因41.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增加42.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43.建筑物结构约束应力不断增大54.混凝土外加剂的负效应55.设计忽略结构约束56.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方法不当57.混凝土抗拉性能不足6(二) 钢筋混凝土承受变形应力的特点61.“抗与放”设计准则62.约束内力与结构刚度的关系73.钢筋混凝土与素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区别8(三) 混凝土的某些基本物理力学性质81.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82.混凝土的徐变(蠕变)因素的考虑103.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极限拉伸11(四)结构设计或施工中近似计算的模型选择12三、结论13参考文献14
2、内容摘要:通过多年的现场观察,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 的专著,本人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但其有害程度是可以控制的,裂缝分为表面裂缝、浅层裂缝、纵深裂缝(深层裂缝)、贯穿裂缝等。本文从混凝土收缩、强度等级、外加剂效应、养护方法、抗拉性能等多个方面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综合阐述。并且分析钢筋混凝土承受变形应力的特点,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质,结构设计或施工中近似计算的模型选择,通过各种措施预防裂缝发生。关键词:裂缝、荷载、混凝土、浇筑、强度等级、约束。Abstract: through the years of observation,
3、 consult relevant internal stress of concrete of book, I think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crack is inevitable, but the degree of harmful is can control the, the crack surface crack, divided into shallow crack, deep fissures (cracks deep), running through the cracks, etc. This article from the
4、concrete shrinkage, intensity level, and admixture effect, maintenance methods, tensile properties, and other aspects of concrete temperature cracking reason, the concrete temperatur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racks in the measures are expounded comprehensively. And analysis of reinforced concrete
5、bear the features of the stress deformatio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or construction of the approximate calculation model selection, through the various measures to prevent cracks happen.Keywords: crack, load, concrete, pouring and strength grade, constraint.论
6、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控制一、绪论多年来,在工民建钢筋混凝土结构领域,一个相当普遍的质量问题就是结构的裂缝问题,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出现,且有日趋增多的趋势。它已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并困扰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由于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和倒塌是从裂缝扩展开始的,因此人们对裂缝往往产生一种建筑破坏的恐惧感,是可以理解的。早在1932年,前苏联A. 教授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理论就指出,如正常配筋受弯构件的破坏状态是指受拉区钢筋到达屈服强度,受压区混凝土到达受弯的抗压强度,此状态称为承载力极限状态。这一状态全过程是伴随着荷载的不断
7、增加,裂缝出现(钢筋应力只有4060MPa),裂缝扩展,受压区塑性不断发展,最后达到完全破坏。此时破坏荷载往往是裂缝出现荷载时的3 5倍,因此,很多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仅仅自重就超过了极限荷载的30%,在此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带有轻微裂纹是完全正常的,结构是安全的,恐惧是不必要的。国内外关于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设计都有自己的经验公式,并已纳入有关规范,尽管计算结果出入较大,但毕竟可以参考应用。但是近年来大量裂缝的出现,并非与荷载作用有直接关系,通过大量的调查与实测研究证明,这种裂缝的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
8、,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原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二、本论(一)钢筋混凝土裂缝的直接原因1.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增加自从70年代末(19781979年)我国混凝土施工工艺产生了巨大的进步泵送商品混凝土工艺。从过去的干硬性,低动性,现场搅拌混凝土转向集中搅拌,转向大流动性泵送浇注,水泥用量增加,水灰比增加,砂率增加,骨料粒径减小,用水量增加等导致收缩及水化热增加。 2.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
9、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 建筑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日趋提高,但有许多结构不适当的选择了过高的强度等级。习惯上认为:“强度等级越高安全度越大,就高不就低,提高强度等级没坏处”。有时迁就施工方便,采用高强混凝土,这是一种误导,导致水泥标号增加,水泥用量增加,水用量增加,细骨料及粗骨料径偏小,砂率偏大等都使水化热及收缩增加。 3.建筑物结构约束应力不断增大 结构规模日趋增大,结构形式日趋复杂,超长超厚及超静定结构成为经常采用结构形式并采用现浇施工,这种结构形式有显著约束作用,对于各种变形作用必然引起较大约束应力。 4.混凝土外加剂的负效应外加剂及掺合料种类繁多,只有强度指标缺乏对水化热及收缩变形影响的长期实
10、验资料(至少一年),有些试验资料并不严格,有许多外加剂严重的增加收缩变形,有的甚至降低耐久性。 5.设计忽略结构约束 国内外结构设计中都经常忽略构造钢筋重要性,因而经常出现构造性裂缝。结构设计中经常忽略结构约束性质,不善于利用“抗与放”的设计原则,缺乏相应的设计施工规范、规程。 6.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方法不当 目前在混凝土施工中采用的养护方法基本沿用过去简易的方法,这种方法已远不适应泵送混凝土的较大温度收缩变形的要求。7.混凝土抗拉性能不足这种裂缝在抗力方面都是由于混凝土抗拉性能不足(抗拉强 度和极限拉伸)引起的,这方面的材料级配研究很少。 综合上述,国际公认泵送商品混凝土对混凝土的质量(均质性
11、)有很大的提高,对供应方式有重要的改进,但是对混凝土的裂缝控制的难度大大增加了,因此,这类问题不是我国特有的技术问题,是国际上钢筋混凝土的共性难题。 过去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是根据几何尺寸,主要是根据厚度定义的,国际上一般采用0.8m1m作为界限。自80年代以后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有了改变,新的定义是:“任意体量的混凝土,其尺寸大到足以必须采取措施减小由于体积变形引起的裂缝,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这是美国混凝土协会的定义。由此可见,在近代泵送商品混凝土获得广泛应用的条件下,即便是很薄的结构,虽然水化热很低,但是其收缩很大,控制收缩裂缝的要求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泵送混凝土的薄壁结构也
12、应当按照大体积混凝土的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收缩裂缝,特别是环境气温变化与收缩共同作用对于薄壁结构尤为不利,收缩换算为当量降温。 (二) 钢筋混凝土承受变形应力的特点 1.“抗与放”设计准则结构承受的约束作用分内约束(自约束)和外约束两类。结构的变形如果是完全自由的变形达到最大值,则内应力为零,也就不可能产生任何裂缝。如果变形受到约束,在全约束状态下则应力达到最大值,而变形为零。在全约束与完全自由状态的中间过程,即为弹性约束状态,亦即自由变形分解成为约束变形和显现变形(实际变形)。实际变形越大,约束应力越小;实际变形越小,约束应力越大,这种约束状态与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受力状态(虎克定律)有着根
13、本区别。在约束状态下,结构首先要求有变形的余地,如结构能满足此要求,不再产生约束应力。如结构没有条件满足此要求,则必然产生约束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导致开裂。所以,提出了“抗与放” 的设计准则,应当在工程设计中,根据结构所处的具体时空条件加以灵活的应用。从结构形式的选择方面(微动、滑动及设缝措施,提供“放”的条件)及材料性能方面(提高抗拉强度、抗拉变形能力及韧性等提供“抗”的条件)采取综合措施,如抗放相结合,以抗为主或以放为主的措施。 2.约束内力与结构刚度的关系 外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只与荷载及结构几何尺寸有关,但在变形作用条件下,结构的约束内力不仅与变形作用及结构几何尺寸有关,尚与结
14、构刚度有关,这是约束内力与荷载内力的重要区别。约束力矩不仅与温差和截面高度有关,而且与梁的抗弯刚度成正比,刚度越大,约束力矩越大,这适宜于裂缝出现及扩展阶段,当然应当考虑钢筋混凝土的抗弯刚度是变化的。 当温差不断增加,钢筋混凝土构件进入极限状态时,裂缝充分发展,刚度下降并趋近于零时则力矩也趋近于零。所以,变形力矩不影响结构的极限状态,这一论断己为实验证实。但是裂缝影响使用(渗漏)及耐久性(钢筋锈蚀)。如果结构的承载力由抗剪、抗冲切作决定,变形作用引起的贯穿性裂缝可能降低承载力。 3.钢筋混凝土与素混凝土裂缝控制的区别 任何尚未荷载作用的混凝土,它的组合材料包括水泥、水、砂、 石、外加剂及掺合料
15、等组分相互物理化学作用硬化成为一种多空隙复合材料,由于初始温度收缩应力作用而形成内部许多微观裂缝,这种裂缝在外力作用下不断扩展,成为宏观裂缝,继续扩展对素混凝土迅速导致破坏。 但是,对于钢筋混凝土,特别是有充分构造配筋的钢筋混凝土出现一定程度的裂缝,不会迅速导致破坏,只是限制裂缝宽度问题,使其不达到有害程度。因此,构造配筋显得十分重要,可以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出现及分散裂缝(用许多微细无害裂缝取代少量粗大的有害裂缝)。 (三) 混凝土的某些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1.混凝土的收缩及水化热 在工民建领域,大部分结构构件(板墙梁等构件)均属薄壁结构,泵送混凝土浇注的构件收缩量很大,因此经常出现收缩裂缝。混凝
16、土的收缩机理至今尚未统一,但大多数的研究成果认为混凝土是具有大量孔隙的材料。孔隙的半径颇不一致,半径较小的毛细孔,半径约小于300A(A1010m)。其中水份蒸发引起孔壁压力的变化,导致混凝土体积的缩小。混凝土内除了少部分水提供水泥水化的需要,其余大部分水分都要蒸发掉,收缩变形同时发生,最终收缩完成的时间大约20年,但其主要部分的收缩是在最早的12年内。由于近来水泥活性和强度等级的增加,收缩量显著增加,并且拖延时间较长。影响收缩的因素很多,如水泥品种采用矿渣水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热低了,但其收缩约大25。遇到超厚的大底板或大块式基础,则水化热起控制作用,宜选用粉煤灰水泥或矿渣水泥,所以,应根
17、据截面的厚度分别选用不同品种的水泥。其次水泥颗粒越细,活性越大,标号越高,用量越多,其收缩越大,因此提高水泥强度的方法不应靠磨细的途径,而应当依靠改善矿物成分的办法。众所周知,水灰比大,收缩将显著增加,同时抗拉强度降低。如水灰比为0.6的收缩比水灰比为0.4的收缩增加约40。有时尽管水灰比不变,增加用水量,同时增加水泥量即水泥浆量,如水泥浆量为0.2(水泥浆占混凝土总重量比例)比0.4时的收缩量增加约45。减水剂可有效的降低水灰比及用水量,而粉煤灰具有圆珠润滑效应和火山灰效应,所以“双掺技术”对泵送混凝土既可提高和易性又可减少收缩。 养护条件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很大,养护14天的收缩比养护3天的
18、收缩降低约20%。环境的相对湿度越高,收缩越小,许多结构所处的环境湿度波动很大,如最低3040,最高达8090。环境温度越高,风速越大,收缩越大,高空浇灌容易引起开裂,如高架桥梁及桥墩。 混凝土的配筋对于收缩值起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与配筋率的高低有关,按目前构造配筋率的情况看来,降低收缩的影响是比较小的。根据泵送商品混凝土的收缩试验,其收缩值约在68×10-4,有的试验还远远超过了这个数量,有些大桥的桥墩和高层建筑的厚壁立柱由于施工质量及过大的坍落度,形成了中部骨料多,外部或上表面砂浆厚,从而形成极不均匀的收缩,砂浆和水泥浆的收缩比混凝土的收缩大约增加25倍,并由于表面水份蒸发快从而
19、形成大面积的表面裂缝。混凝土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和粉料含量都增加收缩。 目前建筑市场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外加剂和掺合料,质量保证主要靠强度试验的结果,几乎没有进行体积变形稳定性方面的试验,而许多材料都有增加收缩的特点,必须进行长时期准确的收缩试验,才能得到有利于控制裂缝的材料。 各种水泥的水化热试验比较容易,一般水泥厂家都已进行专门的试验,有资料可查,不在赘述。2.混凝土的徐变(蠕变)因素的考虑混凝土的徐变机理也有许多种,如弹性徐变理论、老化徐变理论、继效徐变理论等等。作为工程裂缝控制的应用,我们只能应用其中主要的成果,以常系数的形式,考虑在弹性计算的结果中,从而简化了非线形分析。由于混凝土的徐变作用
20、,给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带来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的影响。从不利方面看来,它可以造成预应力损失,增加挠度,可以降低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着力等。从有利方面看来,它可以使弹性的温度收缩应力大大的松弛,根据变形速率及混凝土龄期,它对应力降低的程度约0.30.8倍,保温保湿养护越好,降温越慢,松弛系数越小。 3.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极限拉伸 泵送混凝土浇注后,其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都随着时间而增长,但增长的速率,抗拉滞后于抗压,水泥标号的提高及水泥用量的增加, 对抗压强度增长较为显著,而对抗拉强度增长较小。 相对变形约束应力,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尤为重要,国内外曾进行过一些试验研究。例如苏联布拉茨克和克拉斯诺雅
21、尔斯克水电站的试 验表明混凝土轴向拉伸应变值变化范围为0.5×10-41.0×10-4。法国鲍斯进行的轴向拉伸试验。在抗拉强度为2.05MPa时,局限拉伸值为0.9×10-4。美国卡普兰在轴向拉伸试验中极限拉伸值为0.81×10-4。前苏联齐斯克列里提出当轴向抗拉强度为1.2MPa时,极限拉伸为0.7×10-4。我国水工系统研究单位和工程单位)对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也作过不少研究,并在工程中采用。如丹江工程混凝土极限拉伸值为(0.580.8)×10-4,乌江渡工程为(0.61.02)×10-4等等,极限拉伸很小,抗裂能力很弱
22、(收缩变形超过极限拉伸510倍)。冶金系统,不少设备基础,特别是高炉基础、炼钢基础,混凝土的浇注量大多在5000m3以上,轧钢基础的混凝土量100000m3200000m3,厚度2.5m9.5m,长度由35m600m,均属超长超厚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开裂后可引起钢筋的锈蚀、降低持久强度、刚度和防水性能、严重者影响自动化生产工艺。防止和控制这类基础的温度裂缝也是很重要的。为此我们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开展了混凝土轴向拉伸强度及变形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对双掺(减水剂及粉煤灰)混凝土的抗拉试验,发现混凝土随着荷载速率及养护条件,其极限拉伸和抗拉强度波动很大,在极慢速(接近实际温度和湿度缓慢变化速度)条件下
23、,其极限拉伸可达(23)×10-4,显然这里包含了徐变变形,这对温度收缩应力是很有利的(在强度计算中用松弛系数乘以弹性应力与按变形计算增加极限拉伸是等同的)。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混凝土中的较大含泥量及其它杂质可以明显地降低混凝土的抗拉性能,有的混凝土骨料中混入了有害膨胀物引起混凝土的崩裂,因此要求泵送混凝土必须遵循“精料供应”的原则。 合理的配筋,特别是构造配筋,细一点密一点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推荐齐斯克列里经验公式。 这是瞬时荷载作用下的公式,如果极慢速约束变形作 用考虑徐变作用,至少可以增加一倍。 (四)结构设计或施工中近似计算的模型选择 我国在工民建领域解决变形作用引起裂
24、缝的问题主要是按混凝土设计规范采取设永久性变形缝的办法,根据现浇、预制、土中、室 内、露天等条件,有明确的伸缩缝许可间距规定。该规定自从50年代沿用苏联规范规定,我们当时曾多次向苏联有关单位和苏联专家咨询有关规定的依据,他们的回答:“全凭经验”,采取相似规定的还有东欧及其它一些国家。的确,该法解决了许多工程裂缝问题,其缺点是伸缩缝止水带经常渗漏并难以维修。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发生了许多反常现象:有的工程尺寸很小,却出现了严重开裂;另外也有的工程超长而未出现明显开裂,说明设缝与否,不是决定开裂与否的唯一因素。其它如材料级配、结构约束、结构配筋、施工工艺、养护条件以及环境温湿度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都影响结构约束内力及裂缝的出现。通过实际工程裂缝反算与现场推力试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度品牌推广服务合同协议书范
- 借款合同抵押贷款合同
- 劳动合同合同类型和期限
- 化工运输服务合同
- 回迁房子买卖合同
- 外卖送货员劳务雇佣合同协议书
- 安装太阳能施工合同书
- 投资股份合同书(2025年版)
- 机械摊位销售合同范本
- 新房无证转让合同范本
- 研究生科研第一课:快速进行文献检索与阅读
- 高功率固体激光器热管理新技术研究
- 电动机拆卸与装配培训
- 2024年高等教育经济类自考-04531微观经济学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中央环保督察迎检方案
- 组建燃料经销公司方案
- 工程经济学(第6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腐植酸尿素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高中单词速记3500表打印
- 反派研究报告by纸上谱
-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在线旅游服务平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