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盐 城 师 范 学 院毕业论文 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学生姓名 殷慧雪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教育学(心理教育) 班 级 教育学13()师 学 号 13151125 指导教师 伏干 2017年5月13日毕业论文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1、本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独立撰写而成的。2、本论文中,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3、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撰写发表过的研究成果。4、本论文如有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情况,一切后果自负。学生(签名): 殷慧雪 2017年 5 月 13 日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与社会
2、适应性的相关研究摘 要本研究以某学院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被试,采用同伴关系、自我接纳和社会适应性问卷为研究工具,共有318名大学生参加了问卷调查。从性别、专业、是否贫困、是否学生干部和是否独生子女这五个方面做了差异性检验,同时还检验了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 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大学生总体情况良好,但仍存在着一定比例的社会适应性不良现象。此外,大学生在人际适应存在显著的是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和专业差异;心理适应存在显著的是学生干部差异;学习适应和未来适应存在显著的是专业差异。(2)大学生同伴关系中的交谈、交际交往、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这四个维度都呈现较
3、高水平,说明大学生的总体同伴关系较好。此外,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适应性存在负相关,而同伴关系中交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性呈现线性相关,交际交往能够反向预测社会适应能力,得分越低,交际交往能力越强,社会适应性越好。(3) 大学生自我接纳水平较高,自我接纳量表中自我接纳与自我评价与社会适应性存在相关性,而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呈现正相关,自我评价与社会适应性呈现负相关。此外,自我评价与社会适应性呈现线性相关,自我评价能够正向预测社会适应性能力,得分越高,个体自我评价水平越高,社会适应性越好。(4) 在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对社会适应性影响的回归分析中,同伴关系量表中交际交往因子和自我接纳量表中自我评价因
4、子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呈线性相关。因而,交际交往和自我评价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影响最大。【关键词】 同伴关系 自我接纳 社会适应性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s' peer relations,self-acceptance and Their social adaptabilityAbstract In this study, 318 college stud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using the peer, self-acceptance and social ad
5、aptability questionnaire as a research tool. Whether it is gender, professional, whether it is poor, whether the student cadres and whether the only child of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st, but also test the peer relationship, self-acceptance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of the relat
6、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in conclusion:(1) In terms of social adaptability,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good, but there is still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social adaptability phenomenon. In additio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terpersonal adaptation is significant is the only child,
7、student cadres and professional differences; psychological adaptation is significant of the differences in student cadre; learning to adapt and adapt to the futur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ofessional differences.(2) The four dimensions of conversation, communication, interpersonal and
8、heterosexual communi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associates show a high level, which shows that the overall peer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etter. In addition,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peer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while communicative co
9、mmunication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ocial adaptability. Communicative communication can reverse the ability of social adaptability, the lower the score, the stronger the communicative communication ability, social adaptability the better.(3) There is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
10、n self-acceptance and self-evaluation and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self-acceptance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self-evaluation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cial adaptability. In addition, self-evaluation is linearly related to social adaptability, self-evaluation can pr
11、edict social adaptability, the higher the score, the higher the individual self-evaluation level, the better social adaptability.(4) In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peer and self-acceptance on social adaptability, the communicative factors of the peer sca
12、le and the self-evaluation factor of self-acceptance were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Thus, communication and self-evaluation have the greatest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adaptability.【Key words】 Peer relationship , Self-acceptance , Social adaptabilit
13、y目 录1 引言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文献综述2 2.1 关于社会适应性的定义2 2.2 关于同伴关系的定义3 2.3 关于自我接纳的定义43 研究方法43.1 被试43.2 测验工具53.2.1 社会适应性量表53.2.2 同伴关系量表53.2.3 自我接纳量表54 结果54.1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5 4.1.1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状况分析54.1.2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64.2 大学生同伴关系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94.2.1 大学生同伴关系的状况分析94.2.2 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分析94.2.3 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适应性的回归分析104.
14、3 大学生自我接纳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104.3.1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状况分析104.3.2 大学生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分析114.3.3 大学生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的回归分析114.3.4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分析125讨论125.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135.1.1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状况分析135.1.2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135.2 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145.2.1 大学生同伴关系的状况分析145.2.1 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分析145.2.3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状况分析155.2.4 大学生自我接纳与
15、社会适应性的关系分析155.2.5 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分析156 结论167 关于教育的建议167.1 培养大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167.2 增强大学生提高自我评价的意识17参考文献18致 谢20附 录21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国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中作出增强高校学生个人才能发展的决定,因而对教育发展和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加强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我们需要不断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不仅是为了满足人民富裕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为
16、了满足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新发展的需要1。一直以来,学生受到了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束缚,教育者也没有把学生当做社会主体来教育,只是把学生当做是知识的搬运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形成了对家长和老师的顺从和依赖,使学生缺乏独立相处的磨炼,容易造成学生同伴关系混乱和自我接纳能力较差的问题。这对学生以后步入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出现社会适应性差等现象。因而,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受到了很多学者们的关注。有学者认为,同伴关系良好与自我接纳水平高的学生,不仅仅表现在拥有良好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这种“学习技能”可以转化为社会适应技能和创新能力,因此应该将同伴关系与自我接纳的水平作为素质教育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之
17、一。这种指标可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导向作用,对我们之后的教育变革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的改善也具有推进意义。1.2 研究意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之中提出了健康的定义2: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整状态就是健康,没有疾病或者也没有体弱,其也不一定是健康的。即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水平不仅关系到大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情况,更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健康。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以及高等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实践,社会适应性作为三维健康观中一个重要维度,已经逐步进入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探讨亦必要进行全面深入讨
18、论。对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2 文献综述2.1关于社会适应性的定义生物继续发展的原则是适应。人类个体适应社会,一直是各界研究领域持续关注的问题,各个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讨社会适应情况,并对社会适应问题做了系统的阐述。(1)教育学的角度杨昌勇(1997)在教育中对适应问题对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适应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含义3。第一,是适应“再生”、“复制”,而此适应项是已经存在的:教育是社会功能系统之一,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过程中要求人们接受“适应”,因此此项活动就有再生产、复制的意思;第二,是新的需要被满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总是有新
19、的知识不断出现,这就要求人们适应新的知识,追求自身新的要求,满足各方面的需求;第三,是顺应已经调整和修正的自身和环境,针对社会环境的不同,一直做出调整,用来顺应社会的变动发展,在教育学中,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学生发展潜能,始终以改革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第四,是适应未来变迁,不管未来发展如何,都要做出一定的准备或者提前进行调整自己的状态,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2) 社会学的角度从社会学的角度阐述适应的概念,有学者认为社会适应是人们生活在社会这样的大家庭中是需要安全感和信任感的,而人们一旦对这安全感和信任感得以实现之后就会认为实现这两种感觉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会感到奇怪。人
20、们养成了一种习惯,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依靠自身习惯指导其实践活动,适应社会生活。此外,有学者将社会学中社会适应分为几个方面:第一,对社会生存环境的适应,人们生活条件差异造成富有与贫困之分,因而人们采取不同的措施适应生活环境;第二,对社会角色的适应,人的一生有几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身份地位。此外,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社会角色,相应地也会拥有不同的职业,这样就在社会大环境中形成特定的规范,不同角色的人表现出了差异性的行为规范,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第三,对社会活动的顺应,人们在尝试适应各种活动,例如学习、培训和休闲娱乐等,都是掌握这些活动的特定规则之后而形成一定的能力来适应社会活动。简而言
21、之,从社会学的角度剖析社会适应,就是个体展现社会化的进程,不断改变个体自身的各种需求来适应社会的要求。(3)心理学的角度心理学是从个体的角度来分析社会适应的过程,而不是从社会学中从社会大环境来分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因此,心理学中的社会适应是研究个体,从个体的内部心理变化来研究适应问题。在心理学研究中,“适应”呈现出几种不同的内涵4:第一,表现有机体对环境变更做出的的响应;第二,是用来改变有机体身体和行为,以此来增加有机体的生存机会。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适应是指个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改造的一种组织机能,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其需要不断地运动变化,他甚至认为智力就表现为适应的能力。适应的两
22、种基本的方式就是同化和顺应,为了达到某种平衡就要不断适应新的要求,例如,某一平衡刚达成,那么另一平衡就会被打破,为了达成平衡,就要不断地重建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或行为需要作出调整适应新的环境要求,在社会生存环境中,个体才能维持生存的状态。综合以上的论述,社会适应体现的是个人或群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积极的联系,是一种很好的关联状态,具体是指个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和群体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其始终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因而使自己与社会环境达到平衡的状态。大学生的社会顺应,主要是指大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通过个人与学校或社会环境的联系,其为达到与学校或社会相平衡的和谐状况。而大学生的社会适
23、应能力是指大学生走进社会之后,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否与社会环境达成平衡的状态,在社会中生活实践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效的办事能力。此外,在适应社会活动中不仅是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对自身的能力展现也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一种表现。2.2 关于同伴关系的定义国外对同伴关系的研究很多,大多数人认为同伴是指个体与其他人相处时具备相同社会认知能力的人5。同伴关系是指年龄差不多的儿童之间,经过彼此合作共同实现某种活动而构成的关系,或者指相同年龄或心理发展水平一样的个体间,在交际交往的过程中,其建立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6。国内学者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对“同伴”的定义有很多,但都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24、,而韦氏词典中定义同伴为“社会地位平等的人”。赵海钧、冯维等认为同伴是指儿童之间互相相处的,同时他们具备相似社会认知能力;申继亮等认为同伴是指社会所处位置是对等的,同时在行为的复杂情况上处于同一程度的个体7。从对同伴关系的定义发现,“同伴”的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8:第一,同伴之间年龄应该相仿;第二,同伴之间社会所处地位和心理发展水平相同。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青少年取得社会价值、培养社会能力、顺利实现学业和发展健康的人格。而拥有不好的同伴关系的青少年将可能出现难以适应学校生活,甚至毕业以后无法适应社会生活,而造成社会适应不良现象。2.3 关于自我接纳的定义 国外学者对自我接纳的概念做了深入研究。著名
25、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最早提出了自我接纳的概念。奥尔波特认为自我接纳为个体能够正确评价自身能力,并实现自身能力价值;在与别人比较的同时,可以接纳他人对自己的意见9。自我接受是自我才能的客观化,是成为健全人格的基本条件之一。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学派提出无条件自我接纳的概念,Ellis认为自我接纳是个体对自身的无条件接纳,而不论自己的行为理智与否、正确与否,或者受到他人赞成和尊重10。根据国外学者提出的自我接纳概念,得知自我接纳与个体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国内学者也提出了自我接纳的概念。丛中、高文凤提出11,自我接纳指个体持有积极的态度,只对其自己以及自己所拥有的特征,并能接受自己现实生活中各种的情况,不会因
26、为自己的优点而自豪,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缺点而自卑。他们认为个体的自尊由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两部分组成。而自我接纳的水平的高低对个体适应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依据国内外学者对自我接纳概念的定义可以发现,具有自我接纳的个体能接受自己所有特质,不管是自身的优点还是自身所具有的不足与局限。自我接纳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个体对自身的悦纳程度,自我接纳水平高的个体,能够从容悦纳自身的不足,自身缺点以及他人的消极评价不会影响个体对自身的接纳程度12。因此,拥有高水平自我接纳个体对自己的满意度较高,更可能适应社会生存环境的变化。3 研究方法3.1 被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取某师范学院330名学生作为
27、被试进行调查,最后通过整理发现有效问卷一共有318份。其中有107名男生,211名女生;文科98人,理科220人;独生子女175人,非独生子女143人;学生干部270人,非学生干部48人;贫困生122人,非贫困生196人。3.2 测验工具3.2.1 社会适应性量表社会适应性量表由方从慧编制而成,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环境适应、心理适应与未来适应五个维度13。总量表的一致性系数是 0.84,各分量表的一致性系数分别为:人际适应 0.57,学习适应 0.69,环境适应 0.55,未来适应 0.74,心理适应 0.52,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2.2 同伴关系量表 同伴关系量表是由郑日昌编制而成
28、,包含交谈、交际交往、待人接物和异性交往四个维度14。被试根据问题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回答“是”或“否”,分别计1分、0分,共28道题目,得分范围为0至28分,该量表得分越低,同伴关系越好。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3.2.3 自我接纳量表 自我接纳量表由丛中、高文风编制而成,包括自我接纳(SE)和自我评价(SA)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各包含8个题目,共16个题目15。该量表采纳四级评分(1至4分),两个维度得分之和作为量表的总分,量表总分为16分至64分。该量表的得分越低,表明被试自我接纳程度越低。4 结果4.1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4.1.1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状况分析通过对318
29、名被试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社会适应性的总体情况,如下表1:表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总体情况因子平均数(M)标准差(SD)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学习适应19.773.73307未来适应16.343.48246环境适应17.733.36259心理适应13.992.50206人际适应 9.982.21154社会适应性77.5611.0310939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各个维度差异不大,但总体来说,学习适应、未来适应、环境适应和心理适应这四个维度的适应水平高于人际适应水平,总体而言,大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良好。4.1.2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4.1.2.1 性别差异 对男生
30、和女生的社会适应性进行方差分析,以下表2为所得结果:表2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男女差异(M±SD)因子男生(n=107)女生(n=211)t学习适应19.55±4.1019.89±3.52-0.76未来适应16.12±3.66 16.45±3.39-0.78 环境适应17.45±3.47 17.87±3.30 -1.05心理适应14.07±2.69 13.94±2.40 0.44人际适应 9.89±2.05 9.95±2.28 -0.25社会适应性 76.99±11.75 77
31、.85±10.67 -0.65 根据表2结果可知,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未来适应、环境适应、心理适应和人际适应这五个维度以及总体社会适应性上不存在男生和女生的差异。4.1.2.2 是否是学生干部的差异对是否当过学生干部被试的社会适应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表3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是否学生干部的差异(M±SD)因子 学生干部 (n=270)不是学生干部 (n=48)t学习适应19.92±3.7018.85±3.771.82未来适应16.65±5.5015.62±3.291.51环境适应17.77±3.4417.43
32、177;2.910.65心理适应14.10±2.5513.30±2.092.04*人际适应10.05±2.19 9.19±2.192.49*社会适应性79.82±14.1075.36±9.761.68注:*表示p<.05,*表示p<.01,*表示p<.005 (下同)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未来适应、环境适应这三个维度以及总体社会适应性上都不存在学生干部的差异。在心理适应上经方差齐性检验:P=0.07,F=3.27,结果:t=2.04,P=0.04,显示是学生干部得分高于不是学生干部,且在心理适应上存在
33、学生干部的差异;在人际适应上经方差齐性检验:p=0.97,F=3.27,结果:t=2.49,P=0.01,显示是学生干部得分高于不是学生干部,且在人际适应上存在学生干部的差异。4.1.2.3 专业差异对文科生和理科生的社会适应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4:表4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专业差异(M±SD)因子理科(n=220)文科(n=98)t学习适应19.47±3.6820.45±3.742.17*未来适应16.01±3.42 17.06±3.522.50* 环境适应17.82±3.37 17.51±3.35-0.77心
34、理适应13.96±2.42 14.04±2.690.25人际适应 9.77±2.12 10.30±2.351.98*社会适应性76.92±10.73 79.00±11.61 1.56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学习适应上经方差齐性检验:p=0.84,F=0.04,结果:t=2.17,P=0.03,显示文科生得分高于理科生,且在学习适应上存在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异;在未来适应上经方差齐性检验:p=0.78,F=0.08,结果:t=2.49,P=0.01,显示文科生得分高于理科生,且在未来适应上存在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异,在人际适应上经方差齐性
35、检验:p=0.25,F=1.31,结果:t=1.98,P=0.04,显示文科生得分高于理科生,且在人际适应上存在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异,而大学生在环境适应、心理适应以及总体社会适应性上不存在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异。4.1.2.4 是否独生子女差异 对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进行独立样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表5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是否独生差异(M±SD)因子独生(n=175)非独生(n=143)t学习适应19.67±3.4816.31±3.42-0.48未来适应16.31±3.42 16.31±3.55 0.01 环境适应17.59±
36、;3.07 17.91±3.69-0.82心理适应13.89±2.53 14.09±2.48-0.71人际适应9.69±2.27 10.20±2.08-2.01*社会适应性76.93±10.45 78.24±11.73-1.05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人际适应上经方差齐性检验:p=0.18,F=1.80,结果:t=-2.07,P=0.04,显示非独生子女得分高于独生子女,且在人际适应上存在独生子女的差异,而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未来适应、环境适应、心理适应以及总体社会适应性上不存在独生子女的差异。4.1.2.5 是否贫困生差异
37、 通过对是否贫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进行独立样T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 表6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是否贫困差异(M±SD)因子贫困(n=122)非贫困(n=196)t学习适应19.72±3.9119.81±3.61-0.20未来适应16.16±3.54 16.44±3.44-0.70 环境适应17.48±3.34 17.88±3.37-1.02心理适应13.80±2.49 14.10±2.51-1.04人际适应10.00±2.17 9.88±2.230.49社会适应性76.95±1
38、0.63 77.94±11.29-0.78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未来适应、环境适应、心理适应和人际适应以及总体社会适应性上不存在贫困生的差异。4.2 大学生同伴关系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4.2.1 大学生同伴关系的状况分析通过对318名被试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得出其同伴关系的总体情况,如表7:表7 大学生同伴关系的总体情况因子平均数(M)标准差(SD)最大值(Max)最小值(Min)交谈2.091.7170交际交友2.631.9570待人接物1.191.1360异性交往1.621.4870同伴关系7.535.08270 大学生同伴关系量表的评分方法中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0
39、-8分,交往良好;9-14分,人缘一般;15-28分,朋友相处行为困扰较严重16。由上表可知,同伴关系的均分为7.53,说明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小,善于交谈,相处得不错,而且能够从朋友相处中得到许多乐趣,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但不排除部分学生存在与朋友相处问题。而大学生同伴关系中交际交往的平均分2.63大于其他各个维度的均分,说明大学生同伴关系中交际交往能力最强,其他方面的能力还需加强。4.2.2 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分析通过对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17,结果如表8所示:表8 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分析(r)学习适应 未来适应 环
40、境适应 心理适应 人际适应社会适应性交谈方面-0.26*-0.16*-0.16*-0.29*-0.25*-0.33*交际交往-0.28*-0.19*-0.19*-0.33*-0.44*-0.42*待人接物-0.19*-0.24*-0.23*-0.25*-0.16*-0.28*异性交往-0.17*-0.14*-0.14*-0.27*-0.38*-0.33*同伴关系-0.28*-0.22*-0.22*-0.36*-0.40*-0.43*从表8可知:大学生同伴关系总分及其各个维度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总分及其各维度呈显著性负相关。同伴关系得分越低,同伴关系越好,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适应性呈现负相关,说明
41、同伴关系越好,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越好。4.2.3 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适应性的回归分析接下来,对同伴关系的各个维度与社会适应性总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表9 大学生同伴关系对社会适应性总分的回归系数表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回归系数t 标准误差(常量)84.691.0084.60*交谈-0.520.44-0.08-1.18交际交往-1.660.40-0.29-4.08*待人接物-0.350.61-0.04-0.58异性交往-0.770.47-0.10-1.64注:F=14.52 p<0.05 R2=0.15由表9可知,进入了回归方程的是同伴关系量表中的交际交往这一因子。在该模型
42、中,F值为18.92,同时在P值小于0.05的情形下,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与同伴关系中的交际交往之间有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中84.69为常数,偏回归系数为-1.66,根据T检验,该偏回归系数的概率P值在0.05以下时,具有显著性。因此,交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性的回归方程为y=-1.66x+84.69,说明交际交往对社会适应性有反向预测,得分越低,交际交往能力越强,社会适应性越好。4.3 大学生自我接纳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4.3.1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状况分析对318名被试的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得出自我接纳的总体情况,如表10:表10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总体情况因子平均数(M)标准差(SD)最大值(Max)最小值
43、(Min)自我接纳20.882.702812自我评价19.793.142910总体自我接纳40.662.835130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我接纳平均数为20.88,大于自我评价的平均数19.79,说明大学生更倾向于自我接纳;大学生总体自我接纳的平均数为40.66,大于0,自我接纳水平高,说明大学生整体自我接纳较高,能够适应学校生活甚至适应社会生活。4.3.2 大学生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分析通过对大学生自我接纳总体及各个维度与社会适应性总分及各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皮尔逊相关系数),结果如表11所示: 表11 大学生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分析(r)学习适应未来适应环境适应心理适应人际
44、适应 社会适应性自我接纳-0.21*-0.14*-0.14*-0.22*-0.26* -0.28* 自我评价 0.27* 0.19* 0.19* 0.34* 0.21* 0.34*总体自我接纳 0.14 0.08 0.08 0.17*-0.01 0.11*注:*表示p<.05,*表示p<.01,*表示p<.005 (下同)从上表11可知: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这两个维度与社会适应性各个维度呈相关,而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各个维度呈显著性负相关,自我评价与社会适应性各个维度呈显著性正相关。自我接纳量表中总体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中的心理适应和总体社会适应性有相关性,与社会适应性的其他维
45、度上无相关性。4.3.3 大学生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的回归分析接下来,自我接纳各个维度与社会适应性进行线性回归分析18,以下表12中为分析结果:表12 大学生自我接纳对社会适应性的回归系数表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回归系数t 标准误差(常量)68.758.747.87*自我接纳-0.460.26-0.11 -1.75自我评价 0.940.23 0.264.17*注:F=19.91 p<0.05 R2=0.11由上表12可知,进入了回归方程的是自我评价,共计1个因子。该模型的F统计量观察值为19.91,在概率P值小于0.05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自我评价与社会适应性之间有线性关系。根据大学生自我评价
46、水平对社会适应性线性回归的系数列表构成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方程中的常数为68.75,偏回归系数为0.94,根据T检验,当该偏回归系数的概率P值小于0.05时,具有显著性。因此,自我评价与社会适应性的回归方程为:y=0.94x+68.75,说明自我评价能够正向预测社会适应性能力,得分越高,个体自我评价水平越高,社会适应性越好。4.3.4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对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各个维度与社会适应性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如下表13的分析结果:表13 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对社会适应性的回归系数表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回归系数t 标准误差(常量)69.738.25 8.46*交谈
47、-0.150.45 -0.02-0.33交际交往-1.450.41 -0.26-3.53*待人接物 0.030.63 0.01 0.05异性交往-0.94 0.47 -0.12-1.99自我接纳-0.020.26 -0.01-0.08自我评价 0.700.22 0.20 3.14*由表13可知,进入了回归方程的是同伴关系量表中的交际交往这一因子和自我接纳量表中的自我评价这一因子。在该模型中,F值为15.04,同时在P值小于0.05的情形下,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与交际交往和自我评价之间有线性关系。在同伴关系量表中线性方程中69.73为常数,偏回归系数为-1.45和0.7。根据T检验,该偏回归系数的概
48、率P值在0.05以下时,具有显著性。因此,大学生交际交往和自我评价与社会适应性的回归方程为Y=-1.45x1+0.7x2+69.73,说明交际交往对社会适应性具有反向预测作用,得分越低,交际交往能力越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越好;而自我评价对社会适应性有正向预测作用,得分越高,自我评价水平越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越好。5讨论 本次研究通过调查某师范学院318名大学生被试在同伴关系、自我接纳以及社会适应性上的当前状况,了解性别、专业、是否贫困等因素是否会对这3个变量产生影响,并且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的相互关系。5.1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分析5.1.1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状
49、况分析本文研究数据显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总体情况较好,但仍存在着一定比例的社会适应不良现象。根据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描述性统计数据分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第一,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未来适应、环境适应、心理适应以及总体社会适应情况相当良好。原因如下: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入学之前都是对未来充满希望,认为大学是提高自身能力的地方。同时,通过高难度的高考进入大学后学习任务也会轻松很多,因此大学生能够很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而在进入大学之后,一般高校都会对大学生做一些心理团辅活动与参观校园活动,加强了大学生对大学环境适应和心理适应。这使得大学生适应环境能力较强。第二,大学生人际适应相比于其他维度的适应
50、性较差。归结原因如下:大学生来到新的城市,面对新的朋友与老师。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在生活习惯,饮食方面存在差距。因此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的相处方式上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另外,有的大学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相比之前在应试教育的庇护下,人际交往对于奋战于一线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很少的,这就造成了现如今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不足情况。5.1.2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差异分析根据以上结果,大学生在人际适应存在显著的是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和专业差异;心理适应存在显著的是学生干部差异;学习适应和未来适应存在显著的是专业差异。形成以上结果,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如果成为了学生
51、干部,都是经过面试等环节才成为学生干部,为老师分忧,为学生服务。如果大学生是学生干部或者当过学生干部,那么他(她)在处理与老师与同学的关系会有更多的思考。例如,现在我们会看到一些招聘单位,他们在看大学生的简历时,大多数企业会着重的考察学生是否当过学生干部,其目的可想而知,是学生干部的其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也会更强点。因此,在大学的教育中,老师应该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让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当过学生干部,这样将更有利于大学生更早地适应生活,更早地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心理上也会更加地适应社会生活。第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影响社会适应能力。专业不同的大学生,尤其在现在高校里主要以文科和理科为主。相对理
52、科生来说,文科生的未来工作更难适应,因为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生活需要技能的人才会更多一点。因而,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同时,从现实的社会适应情况来说,理科生也能够更好适应未来,其目标明确,具有实际意义。所以文科相比于理科,就更加会倾向于更难的择业。因此,在大学生文理科的差异上存在的未来适应人际适应情况,我们应更着重的调解二者关系,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第三,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影响社会适应能力。对是否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其生活环境以及处理人际关系都存在着差异。例如,独生子女可能更倾向于自身,只为自己着想,一直一个人生活,对于与年龄相仿的同伴不知道如何相处
53、,而非独生子女可能会因为从小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生活,学会分享,学会如何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能够更早地适应周围环境的不同以及和他人如何相处。因此,在对是否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上,要调节其适应环境变迁以及通过心理团辅活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做铺垫。5.2 大学生同伴关系、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5.2.1 大学生同伴关系的状况分析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同伴关系四个维度(交谈、交际交往、待人接物、异性交往)的平均分相差不大。说明了大学生的同伴关系较好,且不因各方面的交际交往而有所差异。归结原因如下:来自不同地方的大学生认为相聚是一种缘分,而且大学的学习比较轻松,学生之间的竞争力
54、较少,出现地摩擦相应地也较少。因此同学之间的关系总体呈现和睦现象,极少同伴之间会出现打架斗殴情况。5.2.1 大学生同伴关系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分析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同伴关系各个维度与社会适应性各个维度之间呈现正相关。说明大学生的同伴关系越好,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越好。因此,加强大学生同伴关系的交往,将有利于大学生更早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而通过深入探究可知,大学生同伴关系量表中交际交往因子与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之间呈现线性关系。这说明大学生的交际交往能力将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交际交往能力越强的学生,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越好。原因归结如下:第一,交际交往能力强的学生,口才也会吸
55、引他人,有助于其适应各种环境,在社会上也会拥有更多的机遇。第二,交际交往能力好的学生,有助于其积累更多的人脉,为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5.2.3 大学生自我接纳的状况分析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大学生总体自我接纳水平较高,自我认同感高,具有耐挫力。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都是为适应社会生活而不断奋斗,具有较高的自我接纳水平,说明大学生对自我期待也高,这样将有利于大学生面对挫折,迎接困难,创造奇迹,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5.2.4 大学生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分析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大学生自我接纳各个维度与社会适应性各个维度呈现显著性相关。而自我接纳与社会适应性各个维度呈现正相关,自我评价与社会适应性各个维度呈现负相关。说明自我接纳水平的提高,将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而通过深入探究可知,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因子与社会适应性呈现线性关系,具有显著性。说明大学生自我评价的高低,将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原因归结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强化学习采样
- 2025年高考化学总复习分类训练:化学反应速率(解析卷)
- 广西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考题
- 中建航天高技术应用中心项目观摩策划
- 第七届进博会落下帷幕感悟心得
- 2023年ICU专用末端装置资金筹措计划书
- 强化计算机技术对机械教学的渗透
- 煤矿机电产品买卖协议书(32篇)
- 物业停车场租赁合同范本(32篇)
-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高一(上)联考数学试卷(10月份)(含答案)
- 信息科技大单元教学设计之八年级第三单元简单物联功能实践
- 【团体标准】TDZJN 77-2022 锂离子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
- 期中模拟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2024年江苏苏州市(12345)便民服务中心招聘座席代表人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石料仓储合同范本
- 第1-4单元期中核心素质检测卷(试题)-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 摩托车维修技术考核试卷
- 6 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内分泌系统和营养代谢性疾病总论PPT课件
- 抓斗式挖泥船疏浚施工方案(共7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