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安郵電學院科 研 训 练 总 结 报 告 书系部名称:计算机学院学生姓名: 专业名称:软件工程指导老师:舒新峰班 级:1201学号:04123033时间: 至 2015年 月 日2015年1月6日 校园无线局域网技术一背景、意义及目标1.1 选题背景近些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正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同时也正在影响并改变着学校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乃至师生的生活方式。目前除少数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外,国内高校几乎都已建立校园网,随着校园网规模不断扩大,硬件环境逐渐完善,校园网络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也在逐步深化。在校园网( 有线网络) 建设、运
2、行和维护的实践过程中, 由于众多高校的校园网基本上是通过光纤、网线连接起来的“有线网”,在技术实施,现实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弊端,而且随着这种弊端的日益严重, 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甚至阻碍着校园网建设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诸如很多学校只在部分区域接入网络,而无法顾及所有区域;部分学校由于经费紧张导致布置网线的室、图书馆数量有限; 学校中有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或年久失修的建筑物不适合钻孔布线。此外, 在现阶段,高校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建立分校区,校本部与分校区之间的网络联结就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工程, 通常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 构成有线局域网。但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比如布线
3、、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等等。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联接起来时, 架设专用通信线路的布线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因此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联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如何合理的解决此类问题, 已成为高校校园网建设初期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传统有线校园网的“网络盲点”问题, 与师生员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新需求之间的矛盾一度困扰着高校教育信息化决策和建设人员。如今随着无线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趋成熟,无线网络虽然还不能完全脱离有线网络,虽然教育行业的无线网络还未呈普及态势,但无线网络已经成功服务于某些高校, 以它的高速传输能力和灵活性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1.2 国内外研
4、究现状1.2.1 研究现状 目前无线局域网仍处于众多标准共存时期,IEEE发布的最新标准为 802.11g。现在,支持11Mbps以上用户传输速率的系统相当成熟;速率在40MbpS甚至80MbpS及以上的系统实现己在加拿大、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专门实验室展开。研究的范围从无线电设计、物理层实现、媒体接入控制(MAC)技术直至网络对无线多媒体的支持。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研究情况,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为用户提供高达1Gbps速率的系统是可能的。正是这样的发展速度刺激了今天无线网络快速的发展和应用。1.2.2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无线网络应用于校园,如同计算机网络应用于校园一样,是一项大的系
5、统工程,是实现校园信息化的有效途径。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已经实现无线网络教学的高校的应用经验力争最大限度的发挥无线网络的功能,使之成为广大师生得心应手的交流平台和应用平台,大力促进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发展。虽然无线网络应用广泛,并从根本上解除了网线对电脑的束缚,但是在无线网络的运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诸如如何提高无线网络的速率和传输安全性等热点问题。正是由于这些关注,无线网络正朝着更快速、更安全、更廉价的方向发展。1.3主要研究内容1.3.1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依赖性的增加,用户要求互连的计算机数量更多,类型更为复杂。但传统有线网络由于
6、受设计或环境条件的制约,在物理、逻辑和资金方面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当涉及到网络移动和重新布局时,所以发展一种可行的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作为现有数据连接的扩充己成为一种需要。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个人数据通信的发展,为了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均能实现数据通信的目标,要求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由有线向无线,由固定向移动,由单一业务向多媒体发展,更进一步推动了无线局域网 (WirelessLAN,WLAN)的发展。与有线局域网相比较,无线局域网具有移动性高、传输距离长、网络保密性好、开发运营成本低、易扩展、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组网方式灵活、管理方便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有线局域网的不足。2、
7、无线局域网的设计特点2.1 传输方式 传输方式2涉及无线网采用的传输媒体、选择的频段及调制方式。目前无线网采用的传输媒体主要有两种,即无线电波与红外线。在采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媒体的无线网根据调制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扩展频谱方式与窄带调制方式。(1)扩展频谱方式在扩展频谱方式中,数据基带信号的频谱被扩展至几倍至几十倍后再被搬移至射频发射出去。这一作法虽然牺牲了频带带宽,却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安全性。由于单位频带内的功率降低,对其它电子设备的干扰也减小了。采用扩展频谱方式的无线局域网一般选择所谓ISM频段,这里ISM分别取于Industrial,Scientific及Medical的第一个字
8、母。许多工业、科研和医疗设备辐射的能量集中于该频段,例如美国ISM频段由902MHz-928MHz,2.4GHz-2.48GHZ,5.725GHz-5.850GHz三个频段组成。如果发射功率及带宽辐射满足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要求,则无须向FCC提出专门的申请即可使用ISM频段。(2)窄带调制方式在窄带调制方式中,数据基带信号的频谱不做任何扩展即被直接搬移到射频发射出去。与扩展频谱方式相比,窄带调制方式占用频带少,频带利用率高。采用窄带调制方式的无线局域网一般选用专用频段,需要经过国家无线电管理部门的许可方可使用。当然,也可选用ISM频段,这样可免去向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申请。但带来的问题
9、是,当临近的仪器设备或通信设备也在使用这一频段时,会严重影响通信质量,通信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障。(3)红外线方式基于红外线的传输技术最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广泛使用的家电遥控器几乎都是采用红外线传输技术。作为无线局域网的传输方式,红外线的最大优点是这种传输方式不受无线电干扰,且红外线的使用不受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限制。然而,红外线对非透明物体的透过性极差,这导致传输距离受限2.2 网络拓扑 要组建一个无线局域网,设备是它的重要的硬件基础。然而无线局域网设备有很多,而且在实际的产品设计和发展过程中,产品提供商不断为这些设备提供新的功能。往往一种产品的形态,在不同的环境和配置下会体现不同的功能
10、。在不同的应用中,也会需要不同的设备。就一个简单的无线局域网而言,一般包括无线局域网客户端和无线局域网基站。无线局域网客户端的作用是与无线基站进行管理关联,使设备具有无线接入功能并接入到无线局域网中进行通信。它包含了多种类型的设备,但最常见的是具有各种接口类型的无线网卡。无线局域网基站设备指的是处于网络拓扑中心位置的设备,通常按功能划分为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无线局域网桥、无线局域网路由器。这些功能上的划分,有时仅仅是一种工作模式上的划分,设备硬件本身并没有区别,也就是说,在同一设备上有可能实现多种功能。无线网卡包括PCMCIA,ISA,PCI和USB等,提供与有线网卡一样丰富的系统接口。在有线局
11、域网中,网卡是网络操作系统与网线之间的接口。在无线局域网中,它们是操作系统与天线之间的接口,用来创建透明的网络连接。在无线局域网中最一般的构成PCMCIA无线网卡,通常被简称为“PC卡”,通常被用在笔一记本计算机上。无线接入点提供一个无线客户端设备进入无线局域网的“接入点”,是协调无线与有线网络之间通信的关键部件。它在无线局域网和有线网络之间接收、缓冲存储和传输数据,以支持一组无线用户设备。接入点通常是通过标准以太网线连接到有线网络上,并通过天线与无线设备进行通信。在有多个接入点时,用户可以在接入点之间漫游切换。接入点的有效范围是20-500m。根据技术、配置和使用情况,一个接入点可以支持15
12、250个用户,通过添加更多的接入点,可以比较轻松地扩充无线局域网,从而减少网络拥塞并扩大网络的覆盖范围。目前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方式主要有点对点模式、基础架构模式、多AP模式、无线网桥模式和无线中继器模式五种组网方式。点对点模式也称为 Ad hoC模式,该模式要求网中的任意两个无线客户端之间均可直接通信,网络中的所有无线客户端的地位平等,无需设置任何的中心控制节点。每个无线客户端均配有无线网卡,但不连接到接入点和有线网络,而是通过无线网卡相互间进行通信。点对点中的一个无线客户端必须能同时“看”到网络中的其他无线客户端,否则就认为网络中断。它主要用来在没有基础设施的地方快速而轻松地建无线局域网。基础
13、架构模式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架构,这种架构包含一个接入点和多个无线终端,接入点一方面可以通过电缆连线与有线网络建立连接,一方面可以通过无线电波与无线终端连接,实现了无线终端之间的通信,以及无线终端与有线网络之间的通信。基础架构网络的组网模式如图2-2所示。该图由无线访问点(AP),无线工作站(STA)以及分布式系统(DSS)构成,覆盖的区域称基本服务区(BSS)3。无线访问点也称无线hub,用于在无线STA和有线网络之间接收、缓存和转发数据,所有的无线通讯都经过AP完成。无线访问点通常能够覆盖几十至几百用户,覆盖半径达上百米。AP可以连接到有线网络,实现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互联。点对点中的一个无
14、线客户端必须能同时“看”到网络中的其他无线客户端,否则就认为网络中断。它主要用来在没有基础设施的地方快速而轻松地建无线局域网。点对点模式的组网模式如图2.1所示。 图2-1 点对点模式 图2-2 基础架构模式 多AP模式是指由多个AP以及连接他们的分布式系统组成的基础勾结模式网络,也称为扩展服务区。扩展服务区中的每个AP都是一个独立的无线网络基本服务区,所有AP共享同一个扩展服务区标示符(ESSID)。虽然在802.11标准中并没有定义分布式系统,但现在大都是指以太网。相同ESSID的无线网络间可以进行漫游,不同ESSID的无线网络形成逻辑子网。该模式的组网模式如图2-2所示。 图2-3 多A
15、P模式 无线网桥模式是利用一对AP连接两个有线或者无线局域网网段。无线网桥模式的组网如图2-3所示。 图2-4 无线网桥模式 无线中继器模式是利用无线中继器在通信路径的中间转发数据,从而延伸系统的覆盖范围。无线中继器模式组网如图2-4所示。 图2-5 无线中继器模式3、 安全状况 由于无线局域网通过无线电波在空中传输数据,所以在数据发射机覆盖区域内的几乎任何一个无线局域网用户都能接触到这些数据。无论接触数据者是在另外一个房间、另一层楼或是在本建筑之外,无线就意味着会让人接触到数据。与此同时,要将无线局域网发射的数据仅仅传送给一名目标接收者是不可能的。而防火墙对通过无线电波进行的网络通讯起不了作
16、用,任何人都可以截获和插入数据。因此,虽然无线网络和无线局域网的应用扩展了网络用户的自由,它安装时间短,增加用户或更改网络结构时灵活、经济,可提供无线覆盖范围内的全功能漫游服务。然而,这种自由也同时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其中就包括安全性。无线局域网必须考虑的安全要素有三个:信息保密、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如果这三个要素都没有问题了,就不仅能保护传输中的信息免受危害,还能保护网络和移动设备免受危害。难就难在如何使用一个简单易用的解决方案,同时获得这三个安全要素。影响无线局域网安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数据保密。无线LAN网络通信安全会受到几方面的危害,例如传输中数据被人查看或捕获,传输中数据被人
17、改动、重新发送。访问和验证。每个访问点形成了通向网络的一个新的入口。正因为如此就会受到下列漏洞的威胁:首先,未授权实体进入网络,浏览存放在网络上的信息,或者是让网络感染上病毒。其次,未授权实体进入网络,利用该网络作为攻击第三方网络的出发点(致使受危害的网络却被误认为攻击始发者)。第三,入侵者对移动终端发动攻击,或为了浏览移动终端上的信息,或为了通过受危害的移动设备访问网络。4、 设计方案 4.1 需求分析 通过征询用户来了解所要建设的网络需要满足的需求,根据校园的特点,一般有如下需求:(1)功能需求应该能满足校区之间、楼宇之间的通信,师生在移动的情况下可以对校园网、图书馆、Internet 资
18、源进行访问,支持多媒体教室等地的多媒体信息高质传输,这些需求可归纳为:支持教学、提供资源与综合服务。(2)性能要求性能直接决定了校园无线网络的服务质量,因此必须明确校园无线网络的性能要求,以下即为不同地点局部无线网络的性能要求:1)校园内部的室外场所(草坪、操场等):速率要求高,安全要求一般,主要是满足在网络使用人数激增时仍然能够保证服务质量。2)办公室或会议室:速率要求一般、安全要求高,因为这类场所的网络应用主要是收发邮件、浏览网页、聊天等,对速率要求不高,但涉及个人隐私、账户等信息,因此对安全性要求较高。3)图书馆、多媒体教室或计算机机房:速率要求高,安全要求低,因为教学信息多以多媒体的形
19、式呈现,只有很高的传输速率才能保证传输的带宽和时延,有效地支持教学活动。(3)网络运行环境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对网络安全性和服务性能要求较高,一般选择UNIX 类(含Linux、FreeBSD 等)操作系统,因为该系统比较灵活、安全性好、而且服务质量高;而如果要求不高,则可选择微软的Windows Server 2003或Windows Server 2008。在其他软件的选择上则可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而定,例如Linux 下,若需提供电子邮件服务可使用Qmail、Sendmail 等,架设Web 服务器可使用Apache,提供DNS 服务一般选择Bind 等。另外还可以根据需要选用账户认
20、证软件、计费软件等。(4)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要求校园无线网络在扩展性和维护性上要求较高:在扩展性上,校园内无线网络的用户比较多且访问的人数不确定,因此要求较高;在维护上,校园是从事教学为主的地方,专业维护人员较少,因此网络要便于维护管理。4.2 对现有校园网络的体系结构进行分析如果学校从未建设过任何网络,则可跳过这个过程。目前,大多数院校一般已经建设了以有线传输介质为主的网络,因此在学校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混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原有投资,降低建设成本。在将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混合时,主要是通过双绞线等有线介质将无线网络的AP(无线接入点)、无线交换机、无线路由
21、器等无线设备与有线网络的Hub或者交换机、路由器等连接。4.3 校园无线网络物理结构设计 (1)全局无线网络如果建设全校范围的无线网络,总体上可采用如图2-9所示的物理结构,校园骨干网通过光纤接入高速Internet,并通过有线介质连接到配有各种网络服务器的计算机中心,然后通过无线介质将图书馆子网、教学/办公楼子网、实验楼子网、宿舍子网等连接起来,并为室外的移动用户提供连接。 图4-1 校园全局无线网平面图 (2)局部无线网络局部无线网络根据校园地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网络结构,主要分以下三种类型:1)室外场所(草坪、操场等)如图2-10所示,通过全向天线,用户在校园内室外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或PD
22、A等移动设备可接入网络。 图4-2 室外场所2)办公室或会议室如图2-11所示,寝室内选用的AP通过有线介质与校园骨干网提供的接入层连接,而寝室内的各种设备与AP连接即可。 图4-3 接入校园网骨干网的拓扑图5、 无线环境的网络优化与有线网络相比,WLAN具有安装便捷、移动性好、使用灵活、易于扩展等优点,可以为不易布线的地方和远距离的数据处理节点提供强大的网络支持。由于WLAN具有上述不可替代的优点。但与此同时也给WLAN的优化设计与管理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WLAN不同于传统的有线网络,噪声和干扰、建筑物结构、无线设备的摆放及其参数的设置都对WLAN的信号质量和传输速率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
23、,WLAN的设计也与有线网络不同。WLAN优化设计的目的是:使无线接入设备覆盖所有期望覆盖的区域,并且具有足够承担预期负载的能力。由于环境的复杂性,WLAN的设计必须通过实际的测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其中,AP的定位和频率分配是WLAN优化设计的两个重要方面。5.1 无线设备布局的主要思路 WLAN的应用场合主要是在大楼内或大楼间,因此,建筑物的面积、布局、建材以及办公环境内各式各样的干扰源都是影响信号传输质量的因素。实际工程中,同样的一套WLAN设备在一个地方信号有效传输距离可能是100多米,换个地方连50米都不到。所以,在确定接入点位置时,设备的标称值只能作为一个大致的参考,精确的位置必须要
24、通过场地信号强度测试仪和比较试验来定。 802.1lgWLAN上作频带的宽度被划分为11个频道。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频带资源,最常见的办法就是选取3个互不重合的频道作为整个系统的上作频段。3个互不重合的频道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有二种用法。第一种,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就是频道1,频道6,频道11两两相邻,并部分重叠,从而在获得最大的覆盖面积的情况下消除死角,杜绝同一频道的互相干扰,还可以兼顾用户切换。第二种,是在同一地点安装3个接入点,每个接入点分别上作在三个互不重叠的频道,三个频道聚合使用,以获得最大的传输带宽。我们目前采用第一种做法1,6,11相间使用。信号的完整覆盖与同一频道信号间的干扰是一对矛盾
25、,弄不好,就会顾此失彼。实际的网络环境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同一楼层的接入点相安无事,但很可能对另一楼层的接入点造成干扰。一般来说,工作频道越多,这对矛盾就越容易解决。工作在2.4G频段的 802.11gWLAN只有3个互不重叠的频道,而工作在5G频段的 802.1laWLAN最多有3个互不重叠的频道,接入点的定点工作能因此变得轻松一些,不过,每个接入点的覆盖半径比较小。接入点的实际配置数目估算起来很简单,一般来说,100米左右一个,但精确的数量和摆放位置则要通过实测来定。大楼的结构、布局、办公室是开敞式的还是封闭式的等因素,都会使理论估算与实际情况有些出入。在热点地区建立完好的覆盖是非常重
26、要的问题,它关系到系统的可用性、用户漫游、客户满意度等多个问题,是我们必须处理好的关键问题。在实际工程中,特别是没有仪表作为测试手段的情况下,模拟用户测试成为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进行大量的现场测试,才能对热点地区的覆盖情况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步骤:(1)从建筑物内一角或边界处开始勘察;(2)结合室内结构和预计覆盖要求,选择合适地点安放AP;(3)距离AP30米处左右对场强进行测量,可以使用无线网卡软件自带的信号测量软件;(4)调整AP位置,使得建筑物内角落处信号强度在20%(约-75dBm)以上;(5)同时检查这些点信号质量在80%以上,确认不存在干扰。如果不满足条件,
27、可适当调整AP覆盖范围;(6)记录AP点位置;(7)在AP覆盖边界处(可结合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来判断)选取多个测试点(要求分布均匀且绕AP旋转一周)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这一步完成后便可在地图上大致得到AP实际覆盖范围,为安放其它AP提供依据;(8)将AP移至下一位置,重复以上步骤(1-7)。重要地点如会议室、图书馆、报告厅、多功能厅、餐厅等覆盖率超过90%,有的可以实现100%覆盖,最大程度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5.2网络优化中需要测试的一些主要指标 网络优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含着一系列的优化方式,各种优化方式的综合,形成了网络的整体优化。网络优化更是要贯穿整个网络发展的全过程,因此,从建设
28、网络起直至网络的运行维护、优化始终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最为重要一些参数是不得不注意的:(l)信号场强 (Field strength)信号场强标示测试点接收到的某个AP的信号强度。一般电平在-75dBm以上便可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2)信号质量测试软件可以通过连续发送小的脉冲数据包给AP测算出信号的质量。100%表示测试软件发出的所有脉冲数据均无差错地到达了AP。在实际应用中,只要信号足够强(-75dBm),信号质量均近似于100%。如果信号电平高于-75dBm,但笔记本接收到的信号质量显示却小于90%,则表示该处可能存在干扰。(3)载波干扰比(C/I)C/I是指接收到的希望信号电平与非希望信
29、号电平的比值,此值与移动用户站(MS)的瞬时位置有关,此指标可衡量工作于其它信道上的相邻AP对服务AP数据流量的干扰程度。目前建网用的是12dB值而不是9dB值。显然,采用空间分集接收将会改善系统的C/I性能,因为陡的衰落得到减少并且衰落得到减少并且衰落发生的次数也变得更少。此外需指出的是:同频道干扰的产生不仅仅是当相同信道被分配给不同的MS,而且要求它们实际上是在同时使用。当然,这就意味着在忙时比其它时间干扰问题将更大,但在业务等级1%到5%时,信道利用仍然仅仅是在70%左右。(4)接收/发送数据速率 (Rx/Tx Data Rate)测试软件控制AP和无线网卡之间互相发送数据包,测算出上、
30、下行数据传输速率。这是评估一个无线局域网建设质量的重要参数,也是获得最终用户对无线网络真实感受的有效手段。(5)RxFER接收误帧率,影响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指标之一。(6)TxRetry(Transmit Retries)发送重发次数,单位为每秒重发数据包数。5.3降低干扰干扰是Wlan设计规划和运行维护过程中始终应予以特殊关注的问题,由于无线网络的信号是用无线方式传输的,极易受到各种其它无线电波的干扰,为了保证网络的通信质量,网络优化的过程中,需要经常的对网络的各种干扰信号详细分析,要分析干扰信号的种类、强度、性质以及来源,一旦发现有其它未知来源的干扰信号,应查找干扰源,保证网内信号的纯洁。
31、同时,也要注意调整好频率规划,避免网内的邻频干扰和越站干扰等。根据成因可分为两大类:(l)物理环境对于WLAN无线信号的干扰开阔地带有利于无线信号的传输,而热点地区建筑内的不同物质会对WLAN无线信号产生不同的干扰和影响。干燥的墙壁对信号的吸收少;而潮湿和水性物质、金属、有色玻璃、植物、人体等将会大大吸收信号,降低无线信号强度,从而降低WLAN信号覆盖范围,减少无线传输速率。所以,在部署AP时,需要在无线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的环境增强AP覆盖的密度。同时,为了减少信号传输的多路径问题,应该消除或者减少信号传输路径上的障碍物。(2)其他ISM无线设备的信号干扰由于基于802.11g技术的WLAN工作
32、在开放的2.4GHz ISM频段上,这是工业、科研、医疗公用的频段,因此有可能被工作在同样频段的其他设备如无绳电话,微波基站,蓝牙网络设备等的干扰,影响WLAN网络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所以,AP的部署应该远离这些干扰源,或者增强AP覆盖的密度。干扰将随着测试点距离AP变远而越来越严重,使得 CRC Error增多,数据速率降低,从而减少AP的覆盖范围。可以为AP设备选择配置不同的天线来克服无线信号干扰带来的不良影响,如多极全向天线能够减少信号传输的多路径问题;当需要增加信号强度时,可以使用高增益天线;也可以使用定向天线来满足适合特定形状的覆盖要求.802.11g作在2.4000GHz到2.48
33、35GHz大约80MHz的频带宽度上,将这个频宽分成11个中央信道,只有其中的3个信道完全没有藕合干扰,因此建议相邻的AP分别分配这3个信道中的信道值。如信道1、6、11。同时,由于无线信号的传播是三维球形的,所以相邻的AP不仅会在同一个楼层,而且会在相邻的楼层。干扰主要是来自于同频干扰,而这种干扰常常很大地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因此对这个问题应该引起相当的重视。5.4制定优化方案在得到基本测试数据以及分析了原因之后就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方案了。如果是因为信号太弱,那么我们应该考虑通过加AP,增加AP发射功率,调整AP位置来改善。无线信号对天花板,地板穿透力都较强,而对植物,铝箔,有色玻璃等的穿透
34、力相对弱得多。同时无线信号也有一定的反射和折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如果是因为外部干扰,那么我们就让干扰源尽可能地远离AP,同时考虑增强AP的覆盖和密度。如果是因为内部干扰,那么我们就考虑合理的信道划分和AP信号强度的合理分配。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这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因为信道的划分很多时候与信号的覆盖范围以及信号强度大小产生矛盾,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地尝试找到一种最合理的方案。在规划的时候严格按照相隔5个信道的原则(即使用1、6、11信道)来部署AP,以尽量避免同频和邻频干扰。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建筑平面图以及AP的位置和信道在满足覆盖地区的信号质量的前提下做出一
35、个大体的方案,然后根据方案来逐步调整,同时也对方案做才出相应地调整,直至找出一个相对最理想的方案。原则上在满足需覆盖区域信号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AP的数量和功率,同时要考虑来自于相邻房间和楼层其他的AP影响。6、 结论及讨论 每一种无线通信方式都有其独特之处,超宽带技术传输速率高,Wi-Fi 技术覆盖范围广。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速短距离无线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超宽带技术、Wi-Fi 技术都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已经实现无线网络教学的高校的应用经验力争最大限度的发挥无线网络的功能,使之成为广大师生得心应手的交流平台和应用平台,大力促进现代远程教育信息
36、化水平的发展。七、参考文献1邓永红.详述无线局域网安全协议.有线电视技术,2004 2Kavel Pahlavan,Prashant Krishnamurthy著,刘剑,安晓波,李春生等译.无线网络通信原理与应用.Princeples of Wireless Networks,20023曹秀英.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电信技术,20034刘乃安.无线局域网原理,技术及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5张振川.无线局域网络.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6周靖等.无线网络安全.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7金纯,郑武,陈林星.无线网络安全一一技术与策略.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
37、版社,20048金纯,陈林星,杨吉云.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第1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9周贵堂.无线局域网密钥管理机制研究.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10李翠然,李承恕.浅析无线局域网的主要标准.中国数据通信,200311黄振海.无线局域网安全和中国产业发展.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312党三,唐雪飞.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和标准的发展与研究.计算机应用,200413王鹏卓,张尧弼.802.11WLAN的安全缺陷及其对策.计算机工程,2004 吴晓春、王晓明 C/S和B/S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电话教育研究、杨辉、王建新 基于C/S和B/S结构的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湖南工业大学等附:中英文资料翻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WLAN)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采用无线传送方式提供有线局域网的功能,是对有线局域网的一种补充和扩展。目前采用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学生禁毒教育
- 疫情防控大会课件
- 艺术节活动组织与实施计划
- 公司场地授权使用合同标准文本
- 全款买房合同标准文本
- a轮融资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绘画技法教学步骤示范计划
- 企业厂房转让合同标准文本
- 上下铺房转租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采购红酒合同标准文本
- 新闻采编人员考试复习材料
- GB/T 43543-2023漱口水
- 农业无人设备智能控制与决策
- 长江师范学院《C语言程序设计》2019-2020学年期末考试试卷
- 中国灭绝姓氏的研究报告
- 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16.8 二次根式章末测试卷(拔尖卷)(人教版)(学生版)
- 35770-2022合规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及内审员培训教材
- DZ-T 0270-2014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
- 贵州省生态文明教育读本(高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 四渡赤水(课件)
- 1到六年级古诗全部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