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研究卷(一到五)理综答案(修正版2.0)_第1页
浙江新高考研究卷(一到五)理综答案(修正版2.0)_第2页
浙江新高考研究卷(一到五)理综答案(修正版2.0)_第3页
浙江新高考研究卷(一到五)理综答案(修正版2.0)_第4页
浙江新高考研究卷(一到五)理综答案(修正版2.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卷 2015.1.20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理科综合(一)参考答案1-6 D C B D B D7B 8D 9C 10C 11D 12B 13C14A 15.C 16. A 17. B 18. AC 19. BC 20. BDt/s0.100.20.30.40.50.100.200.300.40v/(ms-1)21(10分)(1) 5.60-5.62 cm (2) 0.210.22 (3) 0.48-0.52 m/s2 0.10-0.12 m/s22(10分)(1)先步骤乙后步骤甲 1.703(2)甲 待测电阻阻值比较小,比电压表的内阻小得多,跟电流表的内阻相当,因此电压表引起的

2、误差比电流表引起的误差小得多。(3)待测金属丝23(16分)解:(1)运动员从D点跃起后再空中做树枝上抛运动,设上升时间为t1,由:则运动员在空中的时间为得: 4分(2)从B到C为匀变速运动,有:得: 3分从C到D: 3分带入数据得克服摩擦阻力所做的功: 3分(3)不正确,D到C,B到A过程与C到D比较,速度不同,根据向心力公式,支持力不同,摩擦力也不同,则摩擦力做功不同。 3分24(20分)解:(1)左侧导线电流向下,右侧导线电流向下; 4分 (2)从中央向两侧磁场逐渐增强,左侧磁场向外右侧磁场向里,左右大小对称 分布; 6分 (3)设电子运动的轨迹半径为R,由几何关系知 4分 由牛顿第二定

3、律有: 4分 解得: 2分25(22分)解:(1) 等效电路如图所示,ErrrrRV(n-1)个外电阻电路总电阻 2分 由 2分 2分 可得 2分(2)人对跑步带做功功率等于克服阻力做功和电路发热功率之和 2分 2分得: 2分(3)加速过程中,人输出能量等于电路发热、克服阻力做功消耗能量和皮带增加动能之和, 2分其中 又 2分最后速度满足: 2分 得: 2分26光(1)NCl3 (2分) (2分)(2)HClO见光分解,2HClO 2HCl O2,盐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2分)(3)2NCl3 +3H2O =N2 +3HCl +3HClO (2分)(4)Mg3N2 (2分) Mg3N2 6H2O

4、 3Mg(OH)2 2NH3(2分)(5)FeCl3 (1分) 取反应后的固体粉末少量溶于水,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再取固体粉末少量溶于水,滴加铁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蓝;则证明产物中阳离子为三价铁。(或取反应后的固体粉末少量溶于水,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血红色;再取固体粉末少量溶于水,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不褪色;则证明产物中阳离子为三价铁)(2分)27(1)3CO(g)+3H2(g)CH3OCH3(g)+CO2(g)H=-247kJmol-1 (2分)c(CH3OCH3)c(H2O)c2(CH3OH)(2)0.1mol·L-1·min-1 (2分) K= (2

5、分) (3)AC(2分)(4)在较低温时,各反应体系均未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主要受反应速率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增大,CO的转化率也增大;在较高温时,各反应体系均已达到平衡,CO的转化率主要受反应限度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2分)(5)(240左右最低)(2分)28(1)三颈烧瓶 (1分) 增大气体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冷凝回流(1分)(2)分水器中的水珠不在下沉(2分)(3)由于水的密度大于正丁醇,生成的水沉在正丁醇下方,随着反应进行水增多将正丁醇排入三颈烧瓶,增大了反应物浓度,有利于提高邻苯二甲酸酐的转化率(2分)(4)3/4 (1分) 放气(1分)(

6、5)B(2分)(6)洗去碳酸钠,同时减少产物在水中的溶解(2分)(7)防止蒸馏过程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分解(2分)29(1)BC(2分)(2)C11H16ON2(2分)(3)(2分)(4)取代反应(1分) (5)作为反应物,同时消耗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酸(2分)(6)(3分)(7)(3分,前两步1分,后面各1分)30:(1)右(1分) 无(1分)(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减弱(2分) 气孔关闭(2分) 细胞呼吸速率升高(2分)(3)细胞分裂素(2分)(4)坐标1分,坐标轴含义1分,曲线2分共4分。31答案(每空2分):(1)记忆T (2) 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CRD变化判

7、断细胞增殖情况 (3)只有同一品系的T细胞能接受巨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的T细胞分裂更旺盛(二次免疫应答反应更强烈)(4)将X抗原与B系豚鼠的T细胞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加入3H-TdR,18小时后测定CRD。T细胞内无放射性(该组CRD为“-”)。32答案(除说明外,每空2分).(1)2(1分) 自由组合(1分) (2)aabb、AABB(3)4分(箭头符号一分,亲代基因型表现型一分,子代基因型表现型一分,比例一分)(4)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黄茧:白茧=8:1.(1)易位 雌蚕全部有斑纹,雄蚕既有有斑纹,也有无

8、斑纹(2)hhZWH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理科综合(二)参考答案1答案:C 解析:细胞内囊泡能向目标位置运输,推测可能与膜表面特异性蛋白的识别功能有关,A正确;囊泡能与特定结构的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流动性,B正确;胞吞、胞吐与囊泡运输密切相关,而主动转运是细胞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C错误;若细胞内囊泡转运机制发生缺陷,据图分析,可能会使内质网与高尔基体间积累大量囊泡,D正确。2答案:D 解析:当神经纤维膜上接受到一定量的抑制性化学递质后,膜内电位更趋向于负电位,A错误;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有大量的Na+涌入神经细胞内,B错误;乙酰胆碱作为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需要有一定量的乙

9、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突触后膜才能发生去极化过程,C错误;神经元间的突触可以由第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第二个神经元的胞体、树突或轴突处组成,D正确。3答案:B 解析: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有明显特征,彼此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A错误;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缩短到最小程度,最便于观察和研究,如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B正确;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也加倍;C错误;人体细胞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或末期在细胞两极之间向内凹陷,形成环沟,而不是出现许多囊泡,继而形成细胞板,D错误。4答案:C 解析:腺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动仍然符合中心法则,包含RNA的复制、翻译过程,A错误;腺病毒由RNA、蛋

10、白质以及宿主细胞膜构成,B错误;复制腺病毒RNA的原料为核糖核苷酸,全部来自宿主细胞,C正确;腺病毒在人细胞内增殖的过程是通过RNA复制进行,而HIV增殖过程通过RNA逆转录进行,两者不一致,D错误。5答案:D 解析:该图可能表示同源染色体配对,可能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正确;此异常现象是由于染色体易位导致,属于结构变异,B正确;该细胞产生配子过程中,H、h分离,A、B分离,a、b分离,但基因H、A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h、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不能自由组合,异常配子基因型可能为HAb、hBa,所以C正确,D错误。6答案:A 解析:能量传递效率指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与该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而不

11、是同化量(A)/摄取量(I),A错误;次级生产量指异养生物的同化量与呼吸消耗能量之差,表中四种动物的生产量都称之为次级生产量,B正确;盐沼蝗同化量(1.37)中约有(0.51)37%的能量用于个体的生长繁殖,C正确;能量流动过程中是单向的、不可逆的,D正确。7. 【答案】D 【解析】A项,正确。B项,Cr2O72- 利用电解池电极反应,在阴极被还原成Cr3+ ,之后再经过沉淀处理。C项,脱硫法处理煤炭。8【答案】C 【解析】主要考察无机元素基本性质。 S不能直接反应到SO3,不符合图示。中N2不会直接反应到NO29【答案】B 【解析】X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X为钠;因Z、Y元素的

12、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判断Y为氧元素,Z为硅元素;由R元素原子与Y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比为2:1得,R为硫。因W元素能与氢原子形成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WH4,故W为碳。H2O分子比H2S稳定,缘于非金属性强弱,又因水分子间形成氢键,其沸点高于H2S的,C项正确; CO2通入Ba(NO3)2溶液中不发生反应,无沉淀生成,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发生反应,硝酸把亚硫酸根氧化,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B项错误。SiO2和SiC都是原子晶体,都是共价键作用,A项正确;X与Y形成的两种化合物Na2O和Na2O2,二者的阴、阳离子的个数比均为12,D项正确; 10.【答案】C【解析】正确。溴水同时能

13、加成碳碳双键生成无色的二溴代烃。高锰酸钾氧化亚铁离子。方法中,应加足量的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正确11【答案】C【解析】A项,B为电源的阳极且导线中电流方向为 A B。B项,生成目标产物的电极反应式为C6H66H6eC6H12。C项4OH-_4e=O2+2H2O正确.D项,该储氢装置的电流效率64.3%。12【答案】D【解析】A项,由图,在同一溶液中,H2CO3、HCO3-、CO32-不能大量共存。B项,单纯NaHSO3显弱酸性,当pH=6时,上述溶液中溶质为NaHSO3 NaCl(1:1),各种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c(Cl-)c(HSO3-)c(H+)c(SO32-)&

14、gt;c(OH-).C项,当逐滴加入0.1mol/LHCl溶液10mL后,溶液溶质为Na2SO3 NaHSO3(1:1), 。D项,Ka2Kh=KW。13【答案】A【解析】(1)Ag+Cl=AgCl,生成AgCl沉淀 4.305g,0.03mol,那么含有Cl- 0.03mol,浓度6mol/L。阴离子只此一种,带负电荷量也是0.03mol。那么没加含铜绝缘板时应含有Fe3+ 0.01mol(电荷守恒)。加含铜绝缘板后就会发生Cu+2Fe3+=Cu2+2Fe2+, Fe3+减少,Cu2+,Fe2+增加。但是正电荷的物质的量还是 0.03mol 。(2)Cu+2Fe3+=Cu2+2Fe2+,又铜

15、片质量减少了0.128g,即0.002mol,则废液剩余 Fe3+ 0.004mol,浓度0.8mol/L 。那么在原腐蚀的反应中,消耗的Fe3+就等于: 0.01-0.004=0.006mol。 那么按照反应,就会有Cu2+ 0.003mol生成,Fe2+ 0.006mol生成。(3) 所以,含四种离子Cl- 0.03mol,浓度6mol/L,Fe3+ 0.004mol,浓度0.8mol/L,Cu2+ 0.003mol,浓度0.6mol/L,Fe2+ 0.006mol,浓度1.2mol/L. 14B 15A 16D 17D 18ACD 19BD 20CD21(1)刻度尺(3分) (2)打点计

16、时器两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3分) (3)AD(4分)22×10档,重新进行电阻调零。 175180 11.4 mA11.6mA23解: - - FN=3(mg+Eq)-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压力FN/=3(mg+Eq)-(2) - -24解析:(1)线圈进入磁场前(1分)(1分)(1分)cd边进入磁场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1分)此时cd边的电势差(2分)(2)进入磁场瞬间达到平衡(2分)则(2分)q=It=(2分)(3)线框作匀减速运动F+BIL=ma I= v1=vatF= (0<t)F=ma=F0 (<t)FBIL=ma ·OP2R × ×

17、;× × × ×× × × × × × OyxMN图1 F=F0+) (<t2)25参考答案:解析:(1)粒子在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设半径为r,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根据题意作图1可知 r=R代入数据可得:B=0.30T AO2·O12RP2ROyxMNv0如图2(2)如图2设粒子的速度v0与x轴正方向成进入磁场,圆弧OA为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对应的圆心为O2,半径r=R。由于O1A= O2A=OO1=OO2=R,所以四边形OO2A O1为菱形,O2AOx,所以O2AOy,

18、而O2A与粒子的速度v0垂直,可知粒子速度v0一定与Oy轴平行。为任意角,即所有的粒子出磁场时其速度都与Oy轴平行。由作图可知从O点出射的粒子经磁场偏转后落在荧光屏MN上的范围是为00.20m(3)规律总结:如果在圆形匀强磁场区域的边界上某点向四周发射速率相同的带电粒子,且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与磁场区域半径相同,那么粒子射出磁场时运动方向一定相同(平行)。反之粒子以相同速度平行射入这样的磁场,粒子就能汇聚于磁场边界上的某点。(3)B=B=0.30T S=S=2()R2S总=S+S=1.14×10-2m2R/=0.05mB=B= 0.6T×××S

19、=S=2()S总=S+S=2.85×10-3m226【答案】(1)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 (2)Na2CO3+H2O+2SO2=2NaHSO3+CO2(3)2CuS+3O2 2CuO2SO2;12e(4)S2O52+2H+=2SO2+H2O , 离子键和共价键(5)CuSO45H2O (6)21 或【解析】该原理为:反应为生成NaHCO3,加热生成Na2CO3,在反应中二氧化硫与碳酸钠反应生成NaHSO3与二氧化碳,加热NaHSO3生成Na2S2O5(1)工艺流程可知,反应为生成NaHCO3,氯化钠溶液通入氨气、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与氯化铵,C

20、O2+NH3+NaCl+H2O=NaHCO3+NH4Cl;反应进行时应先通入氨气,增大HCO3-的浓度,便于NaHCO3析出,(2) 侯氏制碱法原理,NaHCO3(溶解度小析出晶体)(4)Na2S2O5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O2,反应中S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同时生成硫酸钠与水,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2O52-+2H+=2SO2+H2O,故答案为:S2O52-+2H+=2SO2+H2O。离子键和共价键 (6)反应中发生反应Na2CO3+H2O+2SO2=2NaHSO3+CO2,2NaHSO3=Na2S2O5+H2O,故SO2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2:1恰好完全反应,若SO2不足Na2S2

21、O5产品中Na2SO3、Na2CO3等杂质含量增加,Na2S2O5产率降低;故答案为:2:1;Na2S2O5产品中Na2SO3、Na2CO3等杂质含量增加,Na2S2O5产率降低;在SO2存在下,检验CO227【答案】0.2mol/(L.min), 64逆反应 +247.3 kJ·mol1 温度超过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 3Cu2Al2O4+32H+2NO3=6Cu2+ 6Al3+2NO+16 H2O(3)CO2 + Li4SiO4 Li2CO3 + Li2SiO3 (4)阳极,CO2 + 2e- = CO+O2- 【解析】(1) CO2(g)+CH4(g)2CO(g)+2H

22、2(g)起始(mol) 3       3      0     0反应(mol) X        X        2X    2X平衡(mol) 3-X     3-X     

23、60;  2X   2X由CH4的体积分数为0.1,则(3-x)/(6+2x)=0.1,解得X=2,所以K=64再加入各物质少量后,Qc>K, 反应逆向进行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 CO(g)+H2O(g)=CO2(g)+H2(g)H=2.8kJmol-1 2CO(g)+O2(g)=2CO2(g)H=-566.0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由+×2-×2得CO2(g)+CH4(g)2CO(g)+2H2(g)H=(-890.3+2.8×2+566.0×2)

24、kJmol-1=+247.3 kJmol-1;(2)温度超过250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所以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增大反应压强、增大CO2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增大;Cu2Al2O4拆成氧化物的形式:Cu2OAl2O3,与酸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3Cu2Al2O4+32H+2NO3-=6Cu2+6Al3+2NO+16H2O;(3)在500,CO2与Li4SiO4接触后生成Li2CO3,反应物为CO2与Li4SiO4,生成物有Li2CO3,据质量守恒可知产物还有Li2SiO3,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O2 + Li4SiO4 Li2CO3 + Li2SiO3;(4)二氧

25、化碳在a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同时生成氧离子,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O2+2e-CO+O2-;28【答案】(1) A B、D E (2) Cl-+ 2OH- ClO- + Cl- + H2O 安全瓶装置(3)取一定量锥形瓶内混合溶液,加入适量的H2O2溶液后,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 0.100mol·L-1盐酸滴定,重复上述操作23次(4)B 如果次氯酸钠溶液装在烧瓶中,反应生成的水合肼会被次氯酸钠氧化,三颈烧瓶(5)NaHCO3会与滴定过程中产生的HI反应(6)4.4% 【解析】(1)配制过程中需要在烧杯内进行,需要用量筒量取水,用玻璃棒搅拌,还用到胶头滴管,所以选择AB

26、DE;(2)Cl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所以反应物是氯气和氢氧化钠,生成物是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用观察法配平即可,所以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防倒吸,安全瓶(3)取一定量锥形瓶内混合溶液,加入适量的H2O2溶液后(加双氧水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可能剩余的次氯酸跟离子),滴加23滴酚酞试液,用 0.100mol·L-1盐酸滴定,重复上述操作23次 。(4)分液漏斗中的溶液是NaOH和NaClO混合溶液,因为如果次氯酸钠溶液装在烧瓶中,反应生成的水合肼会被次氯酸钠氧化。(5)NaHCO3会与滴定过程中产生的HI反应,所以可以

27、控制溶液的pH值。(6)据方程式I2 的物质的量是0.1x16x10-3=1.6x10-3mol,水合肼的物质的量是0.8x10-3mol,其质量为0.0368g因为只取用了原溶液的六分之一,所以质量分数为0.0368/(5/6)=4.4%29.【答案】(1)芳香烃,酯基。(2)CHOHCBr3CH3COOH浓硫酸 CHOOCCH3CBr3H2O(3)苯甲酸钾(4)(5)BrONaCHCH2 Br 或Br BrONa CHCH2 【解析】(1)E的结构简式是C6H6,属于芳香烃;J含有的含氧官能团是酯基;(2)根据反应前后可知,该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官能团的变化:从羟基到酯基,故发生了酯化反应,再

28、根据二者结构简式的差别,可知另外一个反应物是乙酸(CH3COOH),故反应的方程式如答案;(3)苯甲酸钾易溶于水,水洗可以把苯甲酸钾除去;(4)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可知,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该分子为对称分子,含有4中不同类型的氢原子,且原子个数为1:2:4:4;(5)BrONaCHCH2Br 或 BrBrONaCHCH230(14分)答案(1)3(2分) 氢和磷酸基团(2分) 1(2分)(2)降低(或下降)(2分) 脱落酸(2分)(3)降低(或下降)(2分) 细胞呼吸速率(细胞呼吸强度)(2分) 解析:(1)卡尔文循环中,每3个CO2分子进入,形成6分子三碳酸,继而被还原为6分子三碳糖,其中1

29、分子三碳糖离开卡尔文循环,或在叶绿体内被利用,或运到叶绿体外。(2)当植物缺水时,植物细胞会分泌脱落酸,使部分气孔关闭,减少水分的蒸发。(3)由于总光合速率基本不变,而净光合速率不断降低,胞间CO2浓度又不断升高,考虑细胞呼吸可能增强,且可能同时CO2进入增加。31(12分)答案(1)等量且相同浓度的COF(2分)A组:未进行COF处理的果蝇+培养物;(1分)B组:经过COF处理后的果蝇+培养物;(1分) C组:经过COF处理后的果蝇+含有维生素A的培养物;(1分)D组:经过COF处理后的果蝇+含有-胡萝卜素的培养物;(1分)统计每组果蝇寿命天数及产蛹数量并分析求平均值(2分)(2)柱状图如下

30、(共4分,横坐标1分,纵坐标1分,每张图柱形趋势1分,3种预期结果1分,相同错误不重复扣分)32(18分)答案(1)自由组合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2分) 羽毛绿色、羽毛非条纹(2分) 碱基排列顺序不同(2分)(2)杂交育种(2分) 基因重组(2分) AA_ _ (或AABB、AABb、AAbb)(2分)(3)绿色非条纹:黄色非条纹:绿色非条纹:黄色非条纹=1:1:1:1(2分)遗传图解如下(4分):(亲代1分,子一代1分,符号1分,表现型比例1分)解析:(1)由于子二代出现的性状分离比,可联系到两队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且可获得两者的显性性状。(2)通过杂交

31、、自交得到后代属于杂交育种,应用了基因重组的原理。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理科综合(三)参考答案1C。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前者发生在S期(AB段),后者发生在分裂期,A项错误。DE段包括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有40条,B项错误。如果是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中任何时期都有同源染色体,D项错误。如果是减数分裂,B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能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D。解析:高尔基体蛋白质加工和分拣的场所,而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项错误。柿子细胞之间信息交流是通过胞间连丝,细胞没有相关受体,B项错误。在高倍镜下只能看

32、到绿色椭球或圆球形的叶绿体,不能看到内部结构,C项错误。核膜是选择透性膜,氨基酸等小分子可以通过核膜,D项正确。3B。解析: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无法证明RNA不是遗传物质,A项错误。噬菌体通过复制增殖,C项错误。噬菌体是营寄生生活,只有在同位素标记的宿主细胞中多次培养才能标记同位素,D项错误。搅拌目的是让病毒与细菌分离,若搅拌不充分,少数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能与细菌分离,故在沉淀物中检测到35S,B项正确。4A。解析:插条在10-9 molL的2,4D溶液中生根总长度,只是比前面7组长,但并未出现拐点,无法证明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A项说法错误。插条保留芽有利于生根,插条大

33、小、长短一致是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10-15至10-9 molL的2,4D溶液培养的插条,其根总长度均比对照组长,说明在10-15至10-9 molL 的2,4D溶液能促进插条生根;有机物在筛管中运输属于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上端运到形态学下端,便于芽产生的生长素运到插条基部,促进生根,故B、C、D项说法正确。5C。解析:本实验属于自身对照;若敞开试管,容易产生杂菌污染;取样时必须使试管倒转数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故A、B、D项说法错误。在培养后期,酵母菌密度过大,细胞容易重叠,不利于精确计数,故要稀释后再计数,C项正确。6D。解析:外来种入侵可能会对当地群落演替产生影响,使某些种群的基因频率发

34、生变化,故外来物种入侵可能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项正确。诱变主要通过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获得的性状大多有害,A项错误。引起基因突变的诱因既有环境因素,也有生物内部因素,B项错误。水稻是二倍体植物,其单倍体只有1个染色体组,故单倍体水稻高度不育,没有种子,C项错误。7D使用催化剂能同时降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但降低的程度一样即差值不变,即反应热不变。8A B错中不能用硝酸,会氧化硫代硫酸钠,C错新制氯水有漂白性会使试纸漂白,D错重金属盐使蛋白质变性,不可逆,蛋白质不溶解。9B 不能从溶于水后能导电来判断化合物的晶体类型,如HCl为共价化合物,但溶于水后能导电10D A葡萄糖通过酶的作用发酵制得乙

35、醇,同时得到CO2,反应类型不为取代,B硬脂酸钠析出浮于水面上,C中乙烯的含氢量小,所消耗的氧气质量小。11A B错,得电子是正级的电极方程式。C错,由于铝能与碱自发反应,故铝作负极,转移的应该为0.3 NA,D错,由于溶液为蓝色,故 CuSO4还有,应该加入CuO恢复原状12 A 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与H2CO3的一级电离平衡常数K1相比比较小,即酸性弱,根据越弱越水解的规律,浓度相等时,ClO-水解厉害,在溶液中残留的就少。13 D A错,气体甲有可能是SO2或者CO2、SO2的混合物,来自Al3+与SO32的水解。B错,一般浓硝酸受热不分解,NO2来自于反应中产生的NO接触空气,C错,

36、有可能是过量的SO32被酸性条件下的NO3氧化。D中钾的检测要通过蓝色钴玻璃,黄光有可能掩盖了紫光题号14151617181920答案ABDCADBDBD21(1)ABC (2分) (2)1.281.30均对(2分)(3)如右图(6分)22 欧姆调零(或电阻调零); 4.5 (共2分) ; 0.45±0.02 (2分)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位置 ; (2分) 1.2±0.1 、 2.25±0.1 (4分)23(共16分) (1)小球从O运动到,设到点的速度为,据动能定理 2分小球恰好过点,即FN=0, 则有 2分代入得 1分 (2)小球在b点离开轨道后,在电场力作用

37、下做类平抛运动,x方向: 1分y(负)方向: 1分结合得 2分显然,当时x坐标有最大值。 1分 (3)设小球在O、两点的作用力分别为FO和Fb,则 1分 得 1分 1分得 1分 1分所以截距为 1分24解(1) (1)由于线框匀速进入磁场,则合力为零。有 2分解得v2 2分(2)设线框离开磁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从刚离开磁场到最高点,根据动能定理有: 2分 从最高点到刚落回磁场,根据动能定理有: 2分解得:v1 2分 代入V1化简得: 2分 2分(3)向上穿过磁场产生的电热Q1 2分向下穿过磁场产生的电热Q2=(mg-f)d=mg(1-k)d 2分总热量Q=Q1+Q2= 2分25解答:(1

38、)于x处释放离子,由动能定理得 (3分)得离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 (2分)(2)由(1)得在处释放的离子到达x轴时速度为 (1分)从释放到到达x轴时间为 (1分)a) 第一种情况:离子直接从经磁场达处。在磁场中经历半圆时间 (2分)总时间 (1分)b) 第二种情况:离子直接从经磁场达处进入电场返回磁场再到处易得在磁场中时间仍然为 (1分)在电场中时间为 (1分)总时间为 (2分)(3)在磁场B中 (2分) 所以运动半径 (2分)可以看出,B一定时,必有, 当时,(离子经磁场偏转从逼近原点出磁场)因此,所有离子都从原点(0,0)点出磁场,击中荧光屏上(1分)则有 (1分) 因为 所以 (2分)26

39、(14分)(1)氢化亚铜,Na+:H- (各2分)(2)2NaH+2H2O+CuSO4=2H2+ Na2SO4 +Cu(OH)2 (3分)(3) 2H2(g)O2(g)2H2O(l) H2QkJ·mol1 (2分)(4)反应过程中产生铜离子,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2分)(5) 各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浓硝酸,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为Cu2O (取样,试剂 现象与结论各1分 共3分。其他合理试卷也给分)27(15分)(1) H=87.9 kJ mol-1 (2分) (5) (3分)(2)较高温度 (2分) (3)K=c(CO2) (2分)(4)T1T2 P1P2(各1分)(6)bc

40、(2分)(7) 变小 不变(各1分)28(15分)(1)常温下碳与浓硫酸不反应铁在浓硫酸中纯化(各1分)(2)C+2H2SO4(浓)CO2+2SO2+2H2O(2分)(3)B中:检验SO2     C中:紫色变浅;(各1分)不用加,高锰酸钾不完全褪色也可以在本实验中说明已经除尽SO2(2分)(4)铁、碳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2分)(5)(11m-3n)/11m ×100%,(2分)(6)答案应为测量装置的反应前后的质量差,即为氢气的质量,进而计算铁的质量分数(3分)29(14分)(1) 2CH3COO- - 2e- = C2H6+ 2CO2(3分

41、) (2)降低(2分)(3) CH2ClCH2Cl(3分);取代反应(1分)(4) CO(2分)7L (2分)a表示的是碱石灰所吸收的CO2,H2O的总量,而CO2和H2O的最大值只能为7(1分)30(1)6、18、30、42 42 (2)第2448小时比第024小时光照强烈(3)小 (4)叶绿素含量低、叶绿素a和叶绿素b 比例失调(或叶绿素a比例下降) 抑制 (5)胡杨 > 枸杞 > 花棒 解析:(1)实验一实验第6、18、30、42小时室内CO2浓度曲线出现拐点,均是光补偿点,第42小时CO2浓度最低,其有机物积累最多。 (2)从曲线可知:实验第2448小时CO2吸收速率比第1

42、24小时高,说明光合速率大,由于温度和温度均适宜、可能是前者的光强比后者高。 (3)从曲线可知:实验第18比第12小时吸收CO2速率低,C3的合成速率要慢。 (4)从实验二表格可知:3种耐盐树种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与叶绿素b比值均比非盐碱地种植的树种低,因而降低光合速率。 (5)由于出现初始分离的外界溶液浓度:花棒>枸杞>胡杨,故抗碱盐能力是胡杨 > 枸杞 > 花棒。31(1)促进肝糖元水解 (2)有无肾上腺素、有无添加酶B、不同实验材料(匀浆、上清液或沉淀物) 促进酶B转化为酶A 沉淀物 (3)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细胞的受体,使肝细胞产生物质X;物质X使酶B转化为酶A,促

43、进肝糖元的水解。 (4)酶A的相对含量解析:实验一是个对照实验,加肾上腺素的肝脏切片为实验组,未加肾上腺素的肝脏切片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葡萄糖的生成量明显多于对照组,这说明肾上腺素能促进肝糖元的水解。实验二每组都含有自变量肾上腺素的有无,第1、2组比较含有自变量有无酶B,第2、3、4组比较含有自变量实验材料的差异(匀浆、上清液、沉淀),因变量是酶A的相对含量。从第2 组结果可知:实验组酶A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肾上腺素能将酶B转化为酶A,从而促进肝糖元水解。第3、4组的差异是有无沉淀(自变量),第4组酶A相对含量明显第3组,说明肾上腺素的受体在沉淀中。根据实验三结果可知:含X物质者酶A

44、相对含量高,可能是肾上腺素作用于肝细胞的受体,使酶B转化为酶A,从而促进肝糖元的水解。32(1)全是肥胖小鼠或大多是肥胖小鼠 出现体重正常小鼠 (2)正反交结果相同 正反交结果不同 出现正常体重小鼠 雌鼠全为体重正常,雄鼠全为肥胖,且分离比为1:1 (3) 答案一:AA 自由交配(或随机交配) I体重正常肥胖=31 II体重正常肥胖=41答案二:Aa 自由交配(或随机交配)I体重正常肥胖=79 II体重正常肥胖=78(其它答案合理也给分)本题第(2)小题每空2 分,其余为每空1分。(4)516 aaBb、Aabb、aabb(5)自然选择 环境因素和基因(或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1)显

45、隐性关系可通过杂交法和自交法来判断。某性状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即该性状为显性;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如只出现一种表现型(或某表现型居多),即该性状为显性。 (2)正交和反交通常作为判断遗传类型的重要方法。若正反交结果一致,说明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即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可以让隐性个体作母本,显性个体当父本,若子一代性状表现若与性别无关,即为常染色体遗传;若子一代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即为伴X染色体遗传。(3)由题意可知,出现该肥胖小鼠的原因如果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即该肥胖小鼠的基因型为aa;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该肥胖小鼠的基因型为ao。选用AA基因型老

46、鼠杂交,如果是基因突变,亲代AA与aa杂交,F1全为Aa;让F1自由交配得F2,出现体重正常(A)与肥胖(aa)小鼠为3:1。如果是染色体缺失,亲代AA与ao个体杂交,F1基因型AA:Ao=1:1,全为体重正常;F1产生的配子A:a:o=2:1:1,自由交配产生的F2,由于oo个体死亡(占116),体重正常(A)个体占34,肥胖个体(aa)占316,故体重正常与肥胖个体比为4:1。 选用Aa的老鼠,如果是基因突变,Aa与aa杂交,F1的Aa与aa个体为1:1,F1产生配子A:a=1:3,故F2中产生肥胖(aa)的概率为3434=916,体重正常者(A)为716。如果是染色体缺失,F1的基因型A

47、a、aa、Ao、ao=1:1:1:1,F1产生的配子中A:a:o=1:2:1;自由交配后产生的F2中,A、aa、oo(致死)个体比例分别为716、12、116。(4)根据显性基因的累加效应原则,父母均有2个显性基因,F1越过父母体重者必须是有3个和4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其中AABB占116,AABb、AaBB分别占18,故子女超过父母体重者516;低于父母体重者应该是1个显性基因的基因型和隐性个体,即aaBb、Aabb和aabb。(5)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油脂积累与人类早期食物缺乏的环境相适应。肥胖基因表达与环境(如饮食)有关,说明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浙江省新高考研究卷理科综

48、合(四)参考答案1.C 2.B 3.A 4.D 5.D 6.C 7.C 8.C 9.D 10.B 11.D 12.A 13.D14、答案:C解析:A、在探究求合力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故A错误;B、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不计空气阻力,采样了理想实验模型的方法,故B错误;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利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故C正确;D、t0时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采用的是极限分析方法;故D错误;故选:C15、答案:D解析:对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如,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N=mgcosF=mgsin其中为支持力N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当物体向上移动时,变大,

49、故N变小,F变大;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答案:B解析:小球A、B在通过两水平面的过程中,因为下降的高度相同,则重力做功相同,根据动能定理知,动能的变化量相同因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相同,时间相同,所以速度的变化也是相同的,故选:B17、答案:C解析:微粒同时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由题中条件可得重力和电场力的合力向下,但无法确定电场力的大小和方向,故只能确定合力对微粒做正功,动能增大,其他结论无法判断.故选C18、答案:BC解析:由题意知,在下滑的过程中,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故加速度保持不变,物块做匀减速运动,B正确,D错误;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可得B正

50、确;下降的高度,所以A错误19、答案:AD解析:由楞次定律的“增反减同”的原理,可判断出s时金属杆中的电流方向时从C到D,A选项正确,t=3s时磁场反向增强,金属杆中的电流方向仍是从C到D,B选项错误;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V,感应电流为I=2A,当t=1s时,B1=0.2T,安培力F1=ILB1方向水平向右,则金属杆受到P的弹力F=0.4N,故C选项正确;当T=3s时,B2=0.2T,安培力F2=ILB2方向水平向左,则金属杆受到H的弹力N,故D选项正确。20、答案:ABC解析:由几何关系可知,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恰好在C点,这样半径为L,电荷在磁场中运动的路程s=L/2,因此运动的时间t=,A正确;根据可知,磁感强度大小B=,B正确;若电荷的入射速度变为2v0,则半径变为2L,轨迹如图: 设DF为h, 由几何知识(2L-h)2+L2=(2L)2得: h=(2-)LL, 可见E不是AB的中点,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