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_第1页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_第2页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_第3页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杨柳【摘 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咋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0例,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舒适度评分以及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明显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患者护理舒适度更强,具有积极的推广价值。【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

2、肌梗死;护理效果【中图分類号】r473.5 a 1672-3783(2018)08-0117-02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现象,造成动脉血管堵塞,表现为急性缺血缺氧状态,患者临床上多以强烈的胸骨后疼痛症状最为常见1。临床积极诊治十分重要,但是,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提升患者疾病认识能力,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具有重要的作用2。根据学者孙梅3研究指出,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最终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得到缓解,并发症降低,为了进一步证实预见性护理的实践应用效果 。下面本文针对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0例进行研究,对预见性护

3、理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做分析探讨。总结具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80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65.30±4.50)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4-87岁,平均年龄(65.50±4.20)岁。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开展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完成相关的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对患者卧床充分性的需求

4、给予满足,建立静脉通道,保证抢救和用药工作的顺利进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护理内容包括:(1)确定预见性护理方案。根据患者不同的发病特点,不同的疾病治疗机制,对起初的疾病抢救和后期的早起及时有效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制定护理路径,然后进行科学合理的保证,确保服务能按照特定的程序,有效获得,针对患者表现,给予每个患者高度的关注,完成计划制定之后,认真评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危险期(发病24h)内一定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频率等指标,避免发生意外,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心理护理,患者的心前区疼痛强烈,患者会出现濒死感,进而产生绝望的心态,造成严重的负面情绪

5、。所以,护士需要每天对患者进行心里交流,且保证10min;让患者自己主动倾诉心中的想法, 说出心中的顾虑,然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引导,关怀患者心理,满足心理需求,弥补患者情感上的缺失。(3)预见性并发症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低血压、休克等。尤其是早晨9点-12点,在这个时间段内,护士一定要增加病房的巡视次数,提升巡视的密度,在开展心电图监测期间,保证全天不间断加以监测。15min监测一次,记录患者血氧饱和及心脏节律情况,患者出现其他异常,立即联系医生。1.3观察指标比较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资质满意度评分量表,非常满意10分,满意5分,不满意0分,对护士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6、并发症护理各项内容进行评估,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同时对患者护理舒适度和疾病知识掌握度进行调查,均由护士自制问卷,患者自愿填写,护士综合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效果越理想。1.4统计学方法研究中涉及到的统计数据均纳入spss 20.0进行处理,百分数占比为人数/总人数,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平均年龄、病程数据比较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当p<0.05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舒适度评分以及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3 讨论预见性护理属于新型的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

7、患者护理中,实施有效预见性护理,能确保治疗期间患者的安全,对于表现的系列护理问题,结合患者的疾病症状等4。护士通过分析问题,制定护理方案,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体现出护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前瞻性,能防范于未然,将疾病风险降低到最小,全面提升整体的护理质量。相较于传统的护理模式,预见性是在患者未出现某种临床症状之前,就提前进行预测,在护理服务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和护理措施,把控患者风险,全面提升护士的工作技能和水平5。正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为(92.58±2.36)明显高于对照组(82.40±2.50),患者的舒

8、适度评分结果为(91.52±2.6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0±4.20),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结果为(91.40±5.50)明显高于对照组(85.40±3.90)。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通过心理护理,能全面消除患者心中的绝望、悲观情绪,稳定患者的心态,让患者能正确应对疾病,树立对抗病魔的信心;通过积极的疾病宣教,将基础护理工作贯穿于整个诊治的过程中,最终能提升患者疾病知识的认知率,患者也能更加积极配合诊治和护理工作,能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发挥显著的作用;在护士积极的预见性、前瞻性护理下,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可能引发的系列并发症,进行预见

9、性护理,最终能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6。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积极完善预见性护理模式和体系,能显著提升患者整体的护理满意度,对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发挥着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参考文献1吴春华.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109-112.2曾英.a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116-1117.3孙梅,王美兰,倪丽丽,etal.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273-274.4范晓华,曹岳蓉,刘洪珍,等.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保护性临时起搏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12):1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