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议英国经验主义方法论摘要: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以重视 感觉经验,并将感觉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的一个哲学流派。“经验主义”以弗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为 主要代表,他们都是英国哲学家,故也常称为“英国经验主 义”。本文介绍的是其中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洛克、贝克 莱和休谟的方法论。关键词:白板说存在就是被感知怀疑因果关系1688年的“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发展 的阶段,思想开明,科学昌盛,工业发达,走在世界各民族的 前列。最反映这一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哲学是17世纪中 叶至18世纪的英国经验论。经验论的立场介于思辨与常识、 科学与信仰、怀疑与确定、唯心与唯物
2、之间,我们要对它的 不同代表人物的细想做具体的、细致的分析,切不可一概而 论。1. 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 年)1. 1批判天赋观念论洛克对经验主义哲学的发展最初是从批判天赋观念说 开始的。对笛卡尔等人的“天赋观念论”原则进行了深入而 详尽地批判。洛克说:“人们单凭运用自己的自然能力,不必 借助任何天赋的印象,就能够获得他们所得拥有的全部知识; 他们不必这样一种原初的概念和原则,就可以得到可靠的知 识。”针对天赋观念是上帝印在人的心灵上的印迹的说法, 洛克否认上帝的先验性,上帝的观念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 天的经验中形成的。认为天赋观念的基本依据“普遍同意” 是荒谬的
3、,认为根本没有什么是普遍同意的东西。并且明确 地确立了经验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凡在理智中的,无不先 在感觉中。洛克指出,天赋观念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 也是有害的。它容易被人所利用,一些独裁者往往把自己说 成“天赋原则”,解除人们的思想能力,使人们放弃自己的 理性和判断,盲目地信仰和追随独断的教条,受宗教和坏学 说的支配。1.2白板说和双重经验说洛克对天赋观念的批判与他的白板说是同一理论的正 反两个方面:他一方面否认了知识来源于天赋观念,另一方 面肯定经验是知识的惟一来源。洛克认为,认识论的首要问 题是知识来源的问题,归根到底是构成知识的观念来源问 题。洛克明确地说,心灵原是一块白板(
4、tabula rasa ),上面 没有记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 经验是观念惟一来源。他把经验分为感觉和反省两类:感觉是观念的外在来源, 它是通过外物的刺激而产生观念的过程;反省是观念的内在 来源,心灵不但消极地接受外物的刺激,它本身就是“内部 感官”,有对刺激进行反作用的主动性。感觉是在外界事物 的刺激下而发生的活动,反省则是心灵自发的活动。洛克把 两者视为等量齐观的双重来源,他关于观念来源的学说被称 为双重经验说。经验论发展到这里,自身所隐含的矛盾已经明显地暴露 出来了,贝克莱是从洛克为自己的哲学起点开始自己的哲学 思考的。贝克莱的哲学可以看做是对洛克哲学的进一步经
5、验 化与心理性化。2. 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 , 16851763 年)2. 1存在就是被感知作为一个经验主义者,贝克莱与培根、洛克一样,认为知 识来源于感觉经验。由感觉经验获得的观念是认识的对象。 但在解释什么是感觉经验,感觉经验从何而来的问题上,与 洛克产生了分歧。洛克认为外物是观念产生的根源,而贝克 莱则认为感觉经验是唯一的存在。贝克莱从洛克的“人类知 识的对象是观念”这一前提推出的结论应该是:我们所能知 道的只是观念,而不是观念之外的事物。既然一个可感事物 只能存在于观念之重,那么它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感知了它。 关于这个说法大家都认为是违背常理的,但是贝克莱却说,
6、如果反过来说可感事物可以在不被感知的情况下存在,那才 是不合逻辑的。“因为,除了我们用感官所感知的事物之外, 还有什么可感对象呢?”这句关键的驳论表达了经验论者的 一个共识:知识或感觉的对象是观念,而不是事物。贝克莱的结论一出,举世皆惊。很多哲学家都指责它的 荒谬,但不知如何从哲学上驳倒它。贝克莱的结论之所以难 以驳倒,是因为那些反驳他的人常常站在常识的立场上反驳, 而常识是相信感觉的。所以,在与常识观点的哲学辩论中,贝 克莱并未被驳倒,但这绝不意味着他的主观唯心论是不可克 服的,我们只能说的是,从经验论的前提出发,他合乎逻辑地 提出了 “存在就是被感知"的结论。2.2批判“物质”实
7、体他否定洛克关于物质实体的存在,夸大了洛克怀疑实体 确实存在的理由,得出了 “物质是虚无”的结论。洛克认为 观念有双重来源,心灵和外物一样也是观念的来源。对于洛 克的说法贝克莱保留了对于“精神实在”的执着。他说,一 个来源就足够了。既然心灵自身可以通过反省得到观念,它 为什么不能成为一切观念的来源呢?他定心灵、自我、精神 的存在及其能动性,并最终把精神作用归于上帝,把精神实 体看作是观念的原因,又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影子。他认为假 定物质是感觉的外部原因,既无必要,又无用处。须肯定的是,贝克莱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肯定主 题精神的能动作用的哲学家。但是他过分地夸大了人的主观 能动性的作用,而去否
8、定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一点上是不可取的。贝克莱对不依赖与我们精神的外物的客观实在性的 否定,是他主观唯心主义经验论所必然得出的逻辑结论。贝 克莱的哲学思想史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由于经验论的内在矛盾在洛克思想中的明显暴露,而贝克莱真 as是抓住了洛克哲学中的矛盾,才使经验论从唯物主义走向了 唯心主义。3. 大卫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 年)3. 1知觉之外,一切不可知和贝克莱一样,从洛克的感觉论出发走向主观唯心主义, 休谟又从主观唯心主义走向不可知论。根据洛克观点,把由 经验得来的知识叫做"知觉”,断言知觉是认识的唯一对 象。把知觉分为“印象”和&q
9、uot;观念”两类。印象是最强最猛 的感觉、情感和情绪,观念是指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 推理种的微弱的意象。印象和观念的关系:印象是原本,产生 观念;观念是摹本,反映印象;是原本与摹本的关系。这和洛 克的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类同。包含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的关系问题,但不能混同。从印象产生观念,实质上是肯定理 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表明了经验论的基本立场。但二者 的区别,仅是强烈和生动程度的区别,这实际上,否定了理性 认识和感性认识的本质差别,是经验论形而上学的表现。 休谟认为,印象和观念都有简单和复合之分。简单印象和简 单观念组成简单知觉;复合印象和复合观念组成复合知觉。 这样区分的目的,给
10、研究对象以排列和秩序,以便更精确地 研究它们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由此得出结论:第一,只有印象才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观 念不是外界事物的反映,而只是印象的排列组合;印象既然 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它也就是唯一的实在,除此之外再无任 何东西。这是通过夸大感觉的作用而走向唯心主义的。第二, 印象是唯一的实在和认识的来源,因此,对哲学上的原理和 命题,都必须以印象作为标准加以评判取舍。就这样,进一步 清洗“物质实体”,反对唯物主义。所以,知觉是认识的唯一 范围,知觉范围外的一切都是不可知的。休谟不可知论的特点是:即怀疑物质实体的存在,也怀 疑“心灵”、“上帝”等精神实体的存在,从而表现出动摇 与唯物
11、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中心派立场。3.2因果性是'习惯性的联想”休谟为了贯彻不可知论,否认事物或观念之间因果关系 的客观实在性和必然性,而提出他的因果论。他根据唯心主 义经验论和不可知论说:“任何个别的、特殊的关于原因和 结果的实例中,并没有任何东西能给人们以'必然联系'或 '力量'的概念”,只是看到这个东西总跟随着那个东西,因 此,不存在客观的因果联系。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因果之 间必然联系的观念呢?休谟指出,因为存在或然性给人以习 惯,因果性只是一种习惯性的联想,即人们感觉印象之间的“恒常性”反复出现而形成的一种习惯。所以,'习惯性联 想”是
12、因果性观念的真正来源和本质。休谟根据他的因果论,提出自然科学的任务,并不是揭 示自然界的因果联系和必然规律,而是依据"习惯性联想” 去描绘一连串的感觉印象,记录知觉观念之间的联系。这样, 就挖掉了自然科学的客观基础,在主观唯心主义范围内完全 承认自然科学的存在,把这个范围以外的'不可知”领域留 给宗教信仰。休谟的不可知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种非宗教的 哲学思想形式,怀疑上帝存在,批驳了宗教神学,有一定的积 极意义。但他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主张建立“哲学的和理性 的宗教”。可见,休谟的唯心主义经验论和不可知论哲学不仅是时 代的产物,而且也是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发展的必然结局。从 洛
13、克经过贝克莱到休谟,经验论发展到顶点,从而也宣告了 经验论的破产,这是有内在逻辑必然性的。休谟的不可知论, 向当时的哲学提出了挑战,使以往哲学中的独断论弱点充分 暴露,如不能很好的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哲学就 很难再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休模是有功绩的。他的 不可知论哲学同样是认识史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把康德“从独断论的迷梦中唤醒”,促使康德在德国开创哲学革命和建立“批判哲学”。总之,休谟哲学对后来哲学的发展起 过重要作用。4. 结束语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作为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一环,有着 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对前人哲学思想的一种有损益的创新 性的继承与发展。经验主义哲学是一个庞大的这些思想体系, 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农产品期货交易合作协议书范本3篇
- 个人购房合同15篇
- 销售的年终工作总结笔记10篇
- 2024年信息技术服务项目招标书3篇
- 军训小组总结
- 学生会干事个人总结范文
- 电子商务个人实习报告集锦8篇
- 拥抱幸福的小熊名著读后感
- 公司普通员工个人工作总结15篇
- 2022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 金属表面主要缺陷定义
- 云南消耗量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建筑
- 北京地铁某逆作法竖井施工方案
- 玻璃幕墙设计说明
- 敦煌的艺术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金蝶kis专业版完整版操作手册(附图片)
- A3报告解析课件
- 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招聘题库
-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演示文稿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总复习(3)-人教新课标
- 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