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_第1页
欧盟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_第2页
欧盟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_第3页
欧盟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_第4页
欧盟对华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2001年是中国入世之年。在加入了WTO之后,中国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变得快速且频繁,同时,中国也正接受着更多更广的挑战和机遇。来自世界范围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的损失不可小觑。其中,反倾销手段备受亲睐。反倾销起诉持续热衷于指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使其已经成为遭受反倾销侵害最多的国家。而发起反倾销的数量最多、涉猎面最广的国家和地区除了印度和美洲之外,欧盟作为第三大反倾销频繁使用地区,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起诉愈加频繁,这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效应也愈发地不可忽视。本文首先对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相关研究做了简要综述,对比数据,对国际层面和欧盟层面的反倾销基本情况做了总结和分析。在对

2、欧盟和中国反倾销的现状进行分析之后,总结出内因和外因,再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效应做出了正反两方面的分析。最后,在前人的研究基础和已做出的研究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关键词:欧盟;反倾销;影响效应Abstract2001, after China joined WTO, China's export trade and its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rapid and frequent. More worldwide challenges and risks come to China. At the same time,

3、more trade friction and barriers also cause much more loss. Among all of the trade remedies, anti-dumping is the most popular measure. The anti-dumping initia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aim to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especially China, which has taken the most severe damage from anti-dumping measures.

4、 Beside India and Americas, the European Union has become the region which use the anti-dumping measures most frequently to China. And it also brought mass los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former researches on EUs anti-dumping against China by comparing the figures and illustrating the basic condition

5、. Aft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Us anti-dumping, this paper made a conclusion of the reasons, then summarized the impact and gave policy suggestions.Key Words :EU;Anti-dumping;Impact; 一、绪论(一)选题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之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所站的地位已为重中之重。各地区间政经来往密切。与此同时,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不少反增。贸易

6、纠纷的不断加剧增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当中难以避免的环节。这种摩擦存在于各经济体间。不论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还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摩擦均难以幸免。对此,在全球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日渐增加,有时甚至借机在国际舞台上大展拳脚。为了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许多西方国家选择在其经济发展受阻时加强贸易保护主义,以此挽回其在国际上的贸易地位,巩固其作为发达国家的经贸优势。随着WTO的成立,以往属于传统型的贸易壁垒的保护作用被极大地削减,它们对国内产业的保护也不像以往那样强力有效。而拥有合法性、直接性等优点的反倾销、反补贴以及反规避等贸易救济措

7、施,以其快速有效的特点,正逐渐作为被各国所喜爱使用的贸易保护手段在国际贸易中横行。国际社会围绕这些贸易救济措施展开了斗智斗勇的争夺。自2001年中国入世后,作为全球贸易最大出口国的新兴贸易大国,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加,出口规模也逐渐扩大。而国外对我国实行反倾销立案和惩罚的数量反而有加剧之趋势,一丝一毫没有减少。中国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重点对象,近二十年来,没有比中国遭受反倾销案件更多的国家了。由此可见,作为国际上针对中国出口而采取贸易救济的最重要的手段,反倾销当之无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情况很难改变,这不仅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影响。2研究意义所谓倾销,顾

8、名思义是指使出口国的出口的商品价格以异常的程度低于正常值和进口国的市场价格,吸引进口国市场对该商品大量购买,增加该商品的销售量。 MBA智库百科而反倾销则是针对这种恶性贸易的保护措施。反倾销手段的实施是通过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增加国外产品进口到该国的出口成本,使得出口该商品的成本和价格都大大提升,从而得以控制国外厂商向本国出口的产品数量,保护本国相关产业。根据WTO官方数据统计,自1995年至2013年6月30日近二十年间,中国累计遭遇反倾销调查立案高达950起,远超于国际上任何其他国家。近年来,尽管中国出口企业屡遭欧盟反倾销立案和措施实行,中欧的双边贸易规模仍在稳步持续增长,并且欧盟对中国的

9、贸易赤字的扩大并未停止。在中欧双边贸易关系中,欧盟仍然将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作为其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双方贸易关系的发展。这已成为中欧贸易的最大屏障。中国的当务之急成为寻找应当如何应对欧盟的反倾销,开拓更广阔和自由的国际市场的办法。对此,根据时局,对欧盟对华反倾销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及进行相关研究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必要性。(二)文献综述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欧盟是自WTO成立以来最热衷于对国外进口产品反复使用反倾销手段的地区之一,许多学者对这种频繁而不计后果的贸易保护行为进行了研究。比利时学者Philippe.De.Baere、Jean-Francois.Bellis在欧

10、盟贸易保护商务指南(2007)一书中,详细介绍了欧盟反倾销的法规和实务,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出口商提供了向导,并且解释了WTO协议的相关实施细则。它还对欧盟法律中反倾销的执行程序进行了深入研究,且给出了建议。Hylke.Vandenbussche、Xiang Liu(2002)通过研究出二十世纪末的二十年间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例的趋势,对中国为何容易受到反倾销起诉的攻击给出了自己见解。最后,作者持乐观态度,积极地前瞻了中国入世后所面临的国际贸易形势。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入世之前,中国出口产品便频繁遭遇反倾销调查。随着形势的加剧,国内学者开始着手研究反倾销问题。研究人员及学者从不同的角

11、度上探讨我国遭遇反倾销的时间点、原因、影响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王虹(2003)认为,国外对中国的反倾销趋势愈演愈烈是在1979年原欧共体第一次对中国输欧的糖精发起反倾销调查的以后。刘丽华(2009)指出,不仅数量多、范围广,欧盟对华反倾销更有征收税率高、涉案金额巨大的特殊性。2005年,黄辉在其出版的中欧贸易摩擦阐述了欧盟反倾销力度仍在不断加大、关税幅度较他国偏高,反倾销调查日益严格是欧盟对华反倾销的现状。中国及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反倾销起诉调查中的关键。他根据总体特点对欧盟对华反倾销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最早研究反倾销的经济效应的是唐宇(2004)。他归纳出反倾销会导致不同的贸易效应,

12、这些大多数可能产生于进口国。他认为,正是因为反倾销的这些经济效应,当一国在保护进口竞争产业的同时,很有可能会削弱反倾销措施的保护效果,加大保护的成本和风险。本文旨在通过比对和欧盟反倾销相关数据及中欧贸易进出口额等相关数据的数量和定量变化,分析欧盟反倾销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并根据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实践和新发展做出分析和总结,提出相应的对策。二、反倾销情况概述(一)国际层面的反倾销1.基本内涵当一国向另一国出口的某一商品价格过低,该产品便很容易得以在进口国市场上大肆卖出获得暴利。这种把出口产品定价设定在低于出口国本国同类商品的价格的行为通常会导致进口国的同类商品及其产业受到严重损失。一般情况

13、下,倾销行为的构成必须具有三个特征:第一,商品的进口价格制定极其不正常,偏离市场价格,有时甚至远低于其价值;第二,该种商品的大肆销售会明显、或有证据证明给国内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侵害;第三,该种商品因其过低的价格、在进口市场过高的销售量、与对该国的侵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因果关系。进口国必须在认定出口国的行为满足以上三个特征后,才可以实施单方面的限制进口行为。反倾销,顾名思义,是各国对倾销行为作出的反应,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保护本国商品和产业。当一国判定其产品遭到了倾销,并对本国相关产业造成损害时, WTO允许其成员按照WTO协议的相关规定立案调查。除了普遍被征收的一般进口税,高额附加税通常会被惩罚性

14、征收,实施反倾销手段的国家通过征收的“反倾销税”来限制国外出口品廉价出售,从而达到补救本国相关产业所受损害的目的。反倾销是国际上通行的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合法保护手段,作为GATT和WTO认可的贸易保护措施,它是一项有力且必要的工具,可以非常有效地保护本国产业。尽管GATT在反倾销的问题中有使用的名门规定,但实际上,各国的使用仍具有很大的利己性和随意性,这也使得反倾销这强有力武器频繁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战争中出现。2. 现状与产生效果由于贸易的多样性,倾销方式通常也是广泛而多样的,而国际反倾销是针对倾销的演化而演进的,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进程而发展。在贸易保护盛行的当今世界,各国均加强了反倾销立法的

15、强度,以牙还牙,试图消灭存在于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不公平对待。根据WTO官方统计,在19952012年间,国际反倾销启动起诉调查案件的总数为4230起,其中对中国发起的就有916起。如图1所示,1995年至2001年为各国使用反倾销措施的频发时间段,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基本随国际反倾销调查数量的波动和变化。国际反倾销调查立案的数量在经历2001年的最高的372起后,开始呈现波浪式的下降。尽管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国相关产业的实际利益已经与反倾销能取得的利益不尽符合,反倾销的需求总量开始下降,可是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案件的数量占全部案件的比重却呈现波动型的不降反增的趋势。尤其是2006到20

16、09年间,针对我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竟然达到全球立案数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已给我国相关企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在地域上,反倾销也呈现出了不同于过去的特征。各国政府在决策反倾销问题的过程中也逐渐结合反倾销的发展转换了策略。从最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对反倾销的广泛使用,变成由少数国家主要推动国际反倾销的泛滥。从表1来看,1995至2012年,前十名国家和地区总共启动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为3171起,占全球总数4230起的74.96%。在前十名国家和地区中,最终裁定为反倾销并对出口国采取报复性措施的案件总数为2089起,占全球总数2719起的76.83%。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最多的前四个国家地区分别是印、美

17、、欧盟和阿根廷,它们分别占总数的16.00%、11.09%、10.66%和7.16%,最终裁定为反倾销并征收报复性反倾销税的案件数量分别占全球总数的18.68%、11.47%、10.48%和7.91%。由上可见,美国、澳大利亚、欧盟等传统发达国家及地区坐拥雄厚的资本积累和丰富的国际贸易经验,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对贸易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主要影响。自贸易壁垒后,他们为了巩固自身的贸易地位,更擅长使用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带有明显的政治性偏向,给其他国家相关产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跻身于反倾销的主导队伍中,如常年居于首位的印度,还有南非、巴西、中国等。从1

18、995年起历年的数据变化上来看,发展中国家启动反倾销调查的总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也在逐年增大。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承担的反倾销起诉屡见不鲜。因此,只有找出其他国家对我国实施反倾销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促进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有利的信息。(二)欧盟层面的反倾销从1975年中欧建交到2003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达成,在中欧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欧间双边贸易的关系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2012年,受欧债危机影响,我国对欧的出口额有些许下降,同时,欧盟借此机会对我国加大出口,使我国进口额微幅上涨,对欧顺差大幅缩窄,贸易结构更趋平衡,双向投资稳中有升,贸易投

19、资等各领域合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1. 中欧双边贸易情况概述来自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欧贸易额为5460.4亿美元,同比下降3.7%。其中我国出口3339.9亿美元,减少6.2%;进口额为2120.5亿美元,增长0.4个百分点,对欧贸易顺差下降到1219.3亿美元,同比降低15.8个百分点。欧盟退居我国第二大出口市场。但欧盟仍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兼第一大进口市场。在欧盟内部,中国与德、荷、英、法、意五国的贸易额接近中欧双边贸易总额的70%。根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12年中欧进出口总额为4336.1亿欧元,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对华出口1438.7亿欧元,增加5.5个百分点,自华进

20、口额为2897.4亿欧元,同比下降1.4%。欧盟贸易逆差1458.7亿欧元,缩窄6.4%。中国继续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数据来源:中国商务年鉴2013中国商业出版社262欧盟反倾销总体局势根据表1,1995至2012年间,欧盟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对外国进口产品总共发起了451起反倾销调查,占世界全部反倾销调查案件总数4230起的10.66%。调查发起量仅次于立案最多的印度发起的677件和第二多的美国发起的469件,位于全球第三,平均每年发起25起反倾销调查。从各年度的分布情况来看(见图2),1999年,欧盟对进口商品发起了65起反倾销调查,此数值达了该阶段顶峰,而2003年

21、最少,只发起了7起,实施2起。图219952012年欧盟对国外进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和实施措施的数量数据来源:根据WTO官方数据整理自2009年以来,欧盟生效的反倾销措施的数量和比率都有所下降。在2011年,欧盟共发起了18件反倾销调查,仍然是反倾销的热衷粉丝。其中接近63%的立案(7件)对WTO的单一成员(中国)使用。虽然同期生效的反补贴措施的总数略有增加,欧盟继续保持相对有限的使用这一贸易政策工具。针对反倾销指向国,在1995至2012年间,共有55个国家及地区遭到欧盟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其中被调查数量最多的前七个国家分别为中、印、韩、中国台北、泰、俄和马来西亚(见下页表2)。然而欧盟仅仅对

22、中国这一个国家便累计发起了111起反倾销调查,远超于对第二位印度发起的34件和对第三位韩国的28件。同表3对比可以看出,继印度和美国之后,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地区当属欧盟,中国遭受的所有反倾销调查数量的12.12%都来自欧盟成员国。由此可见,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中国出口品的差别和歧视对待明显存在于在欧盟成员国的行为中。入世之前,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遭遇的首次反倾销调查即欧盟在1979年对华的机械闹钟和糖精案件,揭开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遭受反倾销侵害的序幕。3. 欧盟反倾销的特点(1)强度高根据表4来看,虽然欧盟对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数量有相对减少的趋势,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强度却在波动中增大,

23、然而通过发起的数量,我们不足以看出中国所遭遇的反倾销程度并作出准确分析。通过借鉴反倾销强度指数ADI(Micheal Finger, 1993),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中国遭遇欧盟反倾销的强度。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强度指数(ADI),即欧盟对中国反倾销调查数比上同期欧盟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总数,再与欧盟自华进口额在同期欧盟进口总额的占比相比。当ADI1,则表示欧盟反倾销强度较高,中国对欧出口所受反倾销调查的影响较大;当ADI1,则表明欧盟反倾销强度较低,同时中国对欧出口受其影响较小。从图3可以看出,除了1998年和2001年欧盟对中国的ADI指数小于1外,1995至2012年间,其他年份的ADI指数均

24、大于1或约等于1。尤其是2003年以来,反倾销指数均接近于2,甚至超过3。以上分析表明,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力度非常大,总体趋势呈现波动式的大幅上升态势,且中国对外贸易易于受欧盟反倾销调查的影响。(2)涉案产品相对集中根据第12页的表6来看,欧盟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涉案产品由最初的纺织类产品、皮革产品、钢铁类产品范围,逐渐拓宽到家具、陶瓷以及高科技产品。在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全部20类商品中,几乎所有种类的商品都遭受过反倾销调查。这表明对于出口到欧盟的所有中国产品全部有可能受到欧盟的反倾销调查。除此之外,针对某类产品的多个税则号产品,欧盟还会进行更深入的调查(见表5)。这种举动通常会涉及更多的企业

25、,波及到更广的范围。由表5和图4可见,在2012年中国世界贸易组织年鉴,2011年欧盟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中,仅仅机电产品便占了欧盟自中国全部进口商品的47%,其次,分别为纺织品及原料,家具和玩具、杂项制品等。除对运输设备的进口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了21%外,其他种类的商品均有不同层次的增加。增幅最高的是贱金属及制品,为26.2%。表5 2011年欧盟(27)自中国进口主要商品构成节选(前9类)单位:百万美元,%1979年以来,欧盟对华反倾销的主要产品集中在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杂项制品,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等领域(见后页表6和表7)。到90年为止,化工产品仍然为欧盟对华反倾销

26、的主要产品类别。九十年代以后,贱金属及其制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等成为欧盟反倾销的新对象。与表5对比来看,若中国某一产品向欧盟出口额度越大,该种商品及其相关产品遭受欧盟反倾销调查的数量越多。中欧双边贸易基本符合该规律。从图4还可以看出,欧盟在多年间反复调查我国的某些出口产品。同时,如2011年的光伏产业案和2013年的太阳能玻璃案,随着新材料、新的通信设备等产品的出现,欧盟反倾销越来越多地指向从中国进口的高科技产品。这更加表明,欧盟已经习惯于利用反倾销手段对从中国进口的广泛产品实施政策性打压,并打算作为长期战略进行下去。(3)肯定裁决比例大,税率高19952012年,欧盟对中国一共发起了111起

27、反倾销调查,其中有80起都被终裁肯定,约占总数的72.07%。根据欧委会数据,19952008年间,这一数值大约为69.4%。特别是在2009年,欧盟将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的全部产品全部裁定为倾销。不仅裁决比例偏大,欧盟裁决反倾销税率也在普遍程度上非常高。根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上的资料来看,20092012年,大部分涉案产品的税率普遍在30%以上。2010年甚为高昂,例如,欧盟终裁决定对无缝钢管案件征收71.9%的反倾销税。三、对华反倾销的原因(一)来自欧盟的外部原因1. 欧盟经济低迷受国际市场环境的影响,2009年欧债危机前后,欧盟经济增长持续乏力,越来越多的欧盟国家遭到财政赤字过高等条件的

28、影响,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失业率居高。作为老牌贸易保护主义地区,欧盟为了保护本联盟内国家的产业利益,试图以贸易保护手段保障内部经济的稳定,增加就业,刺激增长。但由于WTO制约各成员必须遵循贸易自由化的宗旨,杜绝非关税措施。因此,作为合法的贸易救济手段,反倾销措施便成为了欧盟实行贸易保护的首选。2. 连续多年对华贸易逆差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2013搜集整理表8 20072012中国对欧洲联盟进出口商品总额单位:亿美元欧盟一直持续着对华的贸易逆差。中国入世后,此趋势更加呈现出了增长的态势。2002年,欧中逆差额为96.7亿美元。而到了2008年,该数额竟达到了最高点1605.14亿美元

29、(见表8)。2007年以来,欧盟对华贸易逆差均保持在1000亿美元的高点以上。欧盟一些国家和厂商把国内经济低迷和高失业率的原因归结为外国厂商的冲击,这成为了引发欧盟对华实行反倾销调查的重要原因。到了2012年,中欧贸易逆差额下降到1218.81亿美元,有回缓的趋势。可以说明,我国被采取的各种贸易救济措施造成欧洲对中国贸易逆差额的下降。3.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异至今,作为世界第一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组织,欧元区已经成为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经济大区。尽管其内部自始至终大多由发达国家组成,但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内部产业结构也不尽相同。当中国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涌入欧盟市

30、场,就有可能对某些国家的相关产业造成阻碍。而欧盟的有些成员国的传统产业市场竞争能力较差,在市场上的价格较高,从而无法获取利润,就更加容易受到牵连。为了稳定欧盟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欧盟内部统一一致对外,选择反倾销手段以保护欧盟内部相关产业。4. 非市场经济待遇1998年,我国被欧盟理事会从“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除名,并被视为“有条件的市场经济国家”。这表明,只要来自中国的出口企业能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遵照标准,便能获得市场经济待遇。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历了较长时期,市场结构和各方面的制度也都在不断向市场经济完善。并且,为了加入WTO,中国修改了很多经济、外贸法规,并进一步开放了我国市

31、场。但是在后续的贸易往来当中,欧盟用过度自由的自由裁量权,苛刻的审查标准,再加上欧委会通常会考虑到客观经济标准以外的政经利益等各种原因,中国出口企业往往难以真正争取市场经济待遇。欧理会法庭对中国企业提交的市场经济证据审查极其苛刻,导致了大部分的中国出口企业仍然只能接受非市场经济待遇,这让我国出口的企业更容易受到反倾销调查带来的损害。(二)来自中国的内部原因1. 中国出口产品价格偏低,出口增速过快各国提出反倾销的第一原因是价格偏低。中国作为今天的世界工厂,以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为优势,所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中国向欧盟出口商品的大部分,生产的产品也是物美价廉,产品附加值较低。由前页表5可以看出,我国

32、出品的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杂项制品等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劳动力和土地在价格竞争上占有很大优势,如自行车、皮鞋、油鞣革等产品价格低于欧盟正常价格的幅度过大,其所在出口商品的种类出口同比增长也相对较大。当这种低价的出口产品大量且快速地涌入到欧盟市场时,欧盟相关企业的收益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从而激发欧盟内部同类产品生产商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的产生不满,从而提出起诉,引发反倾销调查。2.出口结构不合理前文中已经提到,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原材料价格相对便宜,土地资源丰富。因此不仅对欧盟乃至世界,均主要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从商品结构上来看,中国对欧出口的产品主要为化工、机电产品、非

33、金属制品和纺织品等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商品,由于其价格较为低廉,势必容易在国际市场上形成过度竞争的、抢占海外市场的现象。对于出口的市场结构,依据表9,我国的最大出口地区为亚洲,欧美其次。但亚洲内部我国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相对集中在中国香港和日本,其他众多国家占比较小。而对欧洲(不止欧盟)和美洲的出口国家相对集中且占比较大,分别为19.35%和18.55%。对欧盟和美洲的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渐上升。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是最终导致欧盟以及美洲国家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并征收高额的报复性反倾销税的原因。3. 中国出口企业应诉能力较差任何反倾销调查都是依据WTO相关条例进行的法律起诉,因此企业在面对反倾销调查立案时,都可

34、以通过正当的法律手段进行积极应诉。但中国企业在实际面对欧盟的单方面起诉时,对反倾销应诉程序的了解不足,且应诉能力有限,甚至有四分之一的案件没有企业应诉。这容易使欧盟对中国的反倾销行为得到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中国企业遭受欧盟反倾销的严厉制裁。四、对欧盟反倾销产生的影响的探究(一)不利影响1. 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反倾销税往往与欧盟对华反倾销终裁的结果形影不离。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一方面得以使涉案产品在欧盟市场中的价格提升,另一方面,打击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从而严重打压中国企业在欧盟市场的销售,削减了出口利润。导致许多企业被迫减少出口或转为出口其他产品,而对欧盟来说,减少的

35、中国出口产品将由他国出口产品填补,形成贸易转移效应。以遭受欧盟反倾销最为严重的化工产品为例,近年来,欧盟自中国进口的化工产品逐年大幅下降,而自欧盟外的进口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欧盟作为一个高度统一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组织,导致其反倾销立案和裁决具有明显的扩散效应。若27国中某一国对华采取了反倾销措施,通常情况下便会带动起其他成员国对相应的产品同样提起反倾销诉讼,使得中国对欧出口产品的总额被进一步缩减。2. 对中国市场的影响正常情况下,欧盟的进口变化趋势与自中国进口的产品的变化趋势应当大致相同。而海外市场的缩小甚至丧失,导致出口产品出口受阻,乃至将滞销的产品在已接近饱和的国内市场销售,在国内形成倾

36、销,以更低的价格抢占原有厂商的市场份额,剧烈冲击我国市场,引发我国国内的价格大战,从而使国内市场丧失正常的秩序。紊乱的国内产业市场势必会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发展,打击其发展势头,更甚者可能会影响到向市场经济国家改造中的中国的发展方向。3. 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欧盟反倾销的立案还会加重企业的应诉负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中国企业在裁决中经常会被使用替代国制度,并被统一征收较高的反倾销税,从而丧失了其产业竞争优势,影响了对欧盟投资的信心。在欧盟反倾销降低了被诉企业利润空间的同时,企业的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从而削减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导致企业经营状况恶化,给企业和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特别对于中小

37、型的企业,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会受到更加严重的影响。很多企业纷纷倒闭或申请破产,大量裁员的同时也增加了失业人数。除此之外,中国出口企业的信心和耐力也被铺天盖地的反倾销诉讼所打击。从立案到终裁,每一起反倾销案件的审理过程基本需要一年的时间甚至更多,而征税的时间就要五年。若通过复审,征税的时间还可能被延长。企业一方面要付诸大量的实践和精力应对反倾销,一方面还要拿出实力应对反倾销税。如果败诉,高额的赔偿将给企业带来难以平复的损失,阻碍相关产业的发展。(二)有利影响虽然欧盟对华反倾销的影响在总体上弊大于利,但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欧盟对华反倾销仍然对中国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1促使我国对外贸出口进行更

38、规范的管理欧盟对华反倾销的行为一方面激励了我国出口企业努力提升竞争力,另一方面促进了我国政府对出口产品的协调与管理。如果想要继续在欧盟市场上分一杯羹,企业就必须提前做好全面的准备。市场调研是了解欧盟市场内部的水平和销售情况不可或缺的工作。同时,国家为了优化我国对外贸易,需要加强对欧出口的监管,防止过量出口,从而有助于形成更理性和更规范地对欧出口格局。2. 优化产业结构由于欧盟对华反倾销的趋势仍有上升的空间,我国出口企业只有加快产品结构的升级,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优化出口结构,才得以在欧盟市场上获得更高的竞争力。我国一直以来以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其利润和附加值相对有限。因此,为了在

39、国外市场上扎稳脚跟,企业和国家不得不集中力量大搞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研发,尽可能使产品附加值得到提升,促使外贸增长模式升级,实现我国出口商品的更新换代。3. 有利于开拓新市场对中国出口的商品,欧盟普遍发起了反倾销措施,几乎封锁了所有种类的商品顺利进入欧盟市场的途径。对此,刺激了我国相关企业及其产品寻找新的海外出口市场,加强对亚非拉地区的开拓,从而改善我国出口市场的分布。4. 有利于我国建立本国的反倾销机制,深化体制改革根据多年来我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和裁决,我国相关出口管理和司法部门已经积累了很多反倾销的经验,这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国体制改革,同时完善我国自己的反倾销立法,以防进口商品在中

40、国的倾销行为。5. 有利于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财会制度欧盟在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时,一般情况下都需要中国出口方提供财会帐本,以确定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然而在调查过程中,中方普遍存在财会账本不齐、财务状况不清、不按国际会计标准记账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国际贸易和反倾销调查中,中国企业势必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财会制度体系以应对更加严苛的国际市场的审查。6. 促进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虽然欧盟反倾销可以减少中国出口产品的进入,不过中国企业可以开拓对外直接投资市场,避免反倾销对企业的不利影响。这样也更有利于我国企业做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在国际市场实现更优质的经营。五、结论及中国对欧盟反倾销应对措施建议我国出口产品

41、频遭欧盟反倾销调查,其影响广泛而深远,关联性较强。同时,进行反倾销的应诉和选额对策也是一项复杂的功课,在具体的反倾销诉讼过程中,需要我国相关企业、我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一)中国企业的应对措施1积极应诉在早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调查案件中,中国企业或出口商因为不熟悉欧盟反倾销法及其基本程序,往往没有能力采取相应的应诉措施。因此,一旦中国产品被外国申请反倾销起诉立案,拖到最后遭遇反倾销惩罚的可能性会非常大。对此,中国企业及出口商应当积极寻求法律援助,在熟悉欧盟反倾销法的基础上,积极与律师配合应诉。同时应当避免盲目应诉,无的放矢。2遵循市场秩序,加强企业自律为了给国内企业创建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的发展空间,

42、必须继续加快深化中国市场体制改革,建立起符合国际规范的市场经济价格体系。同时国家可以鼓励企业之间的互帮互助,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植和引导,改变其在国内低价生存的竞争模式,鼓励技术创新,质量优胜劣汰,逐步将企业做大、实力做强,进一步优化整体产业结构。政府可以通过对企业相关行为的约束,以及企业在行业中的信用及利益变化来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以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此外,在政府的督促下,企业应进一步积极应诉,将企业的命运与其自身努力相挂钩,避免少数企业的“搭便车”和不作为。(二)中国政府的应对措施1加大政府交涉力度在以往的反倾销斗争中,中国仍然被欧盟当做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待,这也是其对华反倾销的主要手段之一

43、。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待遇我国政府除了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之外,还应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政府间交涉。提高例如通过在加大经济体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消除欧盟对我国以往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偏见;积极争取市场经济国家待遇,通过谈判和协调,促使欧盟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并制定认定标准。此外,我国政府应多多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充分行使WTO成员国的权利,要求世贸组织明确替代国的选择标准,以便选择对我国有利的替代国。2建立反倾销预警体系及时把握反倾销动态有助于减少和应对他国对我国的反倾销指控。因此,需要政府培养具有风险前瞻和有能力应对反倾销的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增多方便逐渐建立健全的反倾销的预警机制。在中国企业刚开始被欧盟反倾销立案时,就能做好相应的准备,制定出对策,有效率地应诉。3建立反倾销专项基金部分中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在反倾销应诉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财力不足等相关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或奖金以鼓励和帮助企业管理相应的出口风险,缓解资金困难,积极应对反倾销起诉。政府的职能在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结构等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