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_第3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_第4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1 课(章、单元)第 1节 第 一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 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指导学生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过程与方 法 通过地球仪的简单操作,了解地球、月球围绕太阳旋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教材分析重 点通过研究昼夜的变化认识昼夜的变化难 点认识昼夜的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的教 法 演示操作、直观教学法。学 法自主合作交流。教 具日出或日落的挂图、地球仪、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每天,太阳从东方

2、升起的时候,白天就到来了,人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学习;太阳从西方落下,黑夜就降临大地。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日出、日落图,结合平时的了解想一想: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提问:(1)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出了什么现象?(2)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3、谈话: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地球上的昼夜就交替着循环出现,那么是什么原因引导了地球昼夜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了解地球围绕太阳转动的情况。(1)谈话:地球绕着太阳旋转,月球绕着地球旋转,它们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及地球、月球的旋转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地球、月球在宇宙中围绕着

3、太阳旋转的有关录像)闭着眼睛想一想茫茫的宇宙之中地球绕着太阳转、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情形。(2)提问: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和自转的?2、观察实验,探求地球昼夜变化的原因。(1)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月球绕着地球运动。那么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什么运动造成的呢?教师演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月球的运动情况。(2)提问:从地球仪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地球在绕太阳转动的同时还进行着什么样的运动?(3)讨论:你认为地球上的昼夜现象是由于什么运动造成的?(4)谈话: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下面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弄清这个问题。(5)分组活动,一个同学坐在转椅上,另一个同学

4、使转椅转动。思考:坐在转椅上不动时,看到周围的物体怎样?转动转椅,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的?坐在转动的转椅上,你看到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转椅的转动方向有什么关系?坐在转椅上,从左向右转动,你看到周围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6)分组讨论: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月球、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说明什么?(地球自西向东运动)由此可以推测,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在作什么样的转动而形成的?(7)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现在人们可以借助火箭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南

5、极和北极,穿过地球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地轴。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转动着。(8)谈话: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那么昼夜现象又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我们用下面的模拟实验来说明这个问题。(9)分组实验并思考:“地球上”的哪个部分被“太阳”照亮?哪个部分未被“太阳光”照亮?这两个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插小红旗的地方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黑夜?白天、黑夜是否交替出现?以上实验说明什么?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10)小结:我们每天看到太阳自东向西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结果。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的那

6、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一次昼夜变化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3、教师总结结束本课。课后感受:通过本课学习,学生都能认识到地球的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板书设计: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2、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1 课(章、单元)第 1节 第 二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第一章 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课 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初步知道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太阳直射和斜射的变化,形成地球上的周期性季

7、节变化。过程与方 法 通过演示,初步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周期性的公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知道不同季节,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日照时间长短不同。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热爱生命。教材分析重 点初步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周期性的公转。难 点知道不同季节,地球上不同地方的日照时间长短不同教 法 演示操作、直观教学法。学 法自主合作交流。教 具地球仪、画有方格的手电筒、关于地球公转的影视资料和图片。教学过程:活动一 模拟太阳的直射与斜射活动目标:1. 通过模拟,知道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程度不同,有直射与斜射之分。2. 能将方格的大小与太阳的照射程度加以关联。学生活动流程1. 思考: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季节的

8、变化?这和太阳的照射有关吗?2. 模拟:在手电筒的玻璃片上画上大小均匀的方格,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不同地方的方格大小。3. 小结:地球上不同地方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不同,有直射与斜射之分。指导要点:* 在进行模拟活动前,应让学生知道地球仪上方格变大的地方相当于受到太阳的斜射,方格大小几乎不变的地方相当于受到太阳的直射。* 活动中画有方格的手电筒最好由教师预先准备,因为要求方格大小均匀,如果让学生画,难以保证方格的大小,从而影响活动结果。活动二 模拟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活动目标:1. 通过模拟活动,初步知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不同的季节受到太阳的照射情况不同。2. 通过比较方格

9、大小,分辨地球仪上同一点受到的太阳直射与斜射情况。3. 进一步提高从事模拟活动的能力。学生活动流程1. 思考: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一年当中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有什么不同?2. 模拟:在地球仪上选择一点(如上海)作出记号。让地球仪沿圆形轨道围绕手电筒转动,模拟地球围绕太阳进行公转,选择4个对应的位置,比较记号处方格的大小,判断太阳直射与斜射情况的变化。3. 小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受到太阳直射和斜射的情况不同。4. 观看关于地球公转的影视资料。5. 交流:地轴的倾斜对季节更替的影响,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昼夜长短的特点。教师总结:因为地轴是倾斜着绕太阳运转的,这样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会使地球

10、表面受到的光热程度发生变化,从而划分了五带、产生了四季,以及南北半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 板书设计: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模拟太阳的直射与斜射模拟地球公转与四季变化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2、地球上同一个地方,一年当中受到的太阳照射情况有什么不同?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1 课(章、单元)第 2节 第 一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第一章 二、海陆分布课 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 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2、 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过程与方 法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

11、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教材分析重 点七大洲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难 点七大洲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教 法 阅读读图法、对比法。学 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教 具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二、学习新课【板书】一、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1、 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

12、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生:阅读、看图。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板书】2、海陆分布(略) 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

13、生:我们可以给它们都起了名字。 师:对。 【板书】二、七大洲 1、概念:(略)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生:阅读、讨论、对比,找出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我们了解了大洲的概念,那么把它们分成了多少个大洲?又起了什么名称? 生: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板书】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略) 生:读图、 、 、进行分析比较。 【板书】3、大洲的大小(略) 师:通过对图 的比较,七大洲中的大小排列是怎样的呢? 生:?(各抒己见)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

14、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但是从海陆比例来看我们得知海洋的面积比陆大得多,在今天的21世纪里将海洋的世界。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板书设计:一、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1、 海陆面积2、 海陆分布二、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2、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1 课(章、单元)第 2节 第 二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第一章 二、海陆分布课 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 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2、要求学生撑

15、握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过程与方 法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教材分析重 点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难 点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教 法 阅读读图法、对比法。学 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教 具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和置,现在我们又来研究地球上的海洋。 承转: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反过来陆地也把海洋分割成若干块,把海洋分成多少块? 学生阅读课文。生:四块。二、学习新课【板书】三、四大洋(略) 师: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海峡? 生

16、:四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 师:对,同学们对课文的预习很充分,那么,这四大洋的名称、大小及特点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思考、讨论、发言。(略)三、课堂练习:课后的复习题1、2、3题。师:示出第1、2题的空白挂图。生:让学生上讲台填,其余在课本上填。师:巡视学生填写情况。师:示出第3题的世界政治地图。生:自告奋勇上讲台指出划定这些界线借助的地里事物名称。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及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陆地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本空间,海洋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在

17、21世纪里将是海洋的世界。五、作业布置:1、课后查阅世界地图,辨认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2、收集海陆变迁的证据。 板书设计: 三、 四大洋 1、概念:海峡 2、分布3、 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作业布置: 1、课后查阅世界地图,辨认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2、收集海陆变迁的证据。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1 课(章、单元)第 3节 第 一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第一章 三、海陆变迁课 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2、 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的名称及分布。过程与方 法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

18、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2、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教材分析重 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难 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教 法 质疑、表达法。学 法自主、合作交流。教 具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二、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三、学生活动 :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四、教师评价 :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

19、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五、乘转 :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六、教师讲解 :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七、学生活动 :1、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2、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八、教师评价 :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 九、教师引导 :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十、教师讲述 :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十一、学生活动 :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

20、自己的问题或观点。 十二、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第三节 海陆变迁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2、小论文:已经发生的大地震和火山爆发。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 (6课时)第 周 第1课(章、单元)第 3节 第 二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第一章 三、海陆变迁课 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了解世界火山、地震的主要分布规律,并能够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地理现象。过程与方 法 观察地图、生活 发现问题 调查问题 提出假设 寻找证据”的科学探索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研究,提高学生对探究事物本质的科研兴趣;通过魏格纳的故事

21、,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教材分析重 点1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学说基本内容。2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分布规律。难 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教 法 阅读读图法、探索法。学 法自主合作交流。教 具世界板块图教学过程:【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学说是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所在。建议用如下六个步骤(步骤顺序可以调整、步骤也可以取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第一步:由学生阅读教材16页的阅读材料(从而树立感性认识)。第二步;引导学生读图I,从而总结出板块构造理论(形成理性认识)第三步:由学生阅读教材17至18页正文部分,学生更正自己总结的板块构造理论。第四步:教师再做强调、更正、补充。第五步:解释一些地理现象(巩固

22、板块构造理论):(1)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主要有哪两条火山地震带?(2)世界上火山、地震带与六大板块的关系?(3)若干年后地中海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4)中国是否多火山、地震?为什么?(5)日本是否多火山、地震?为什么?关注日本是如何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第六步:挤压和撕拆海绵块演示。(1)当演示两块海绵挤压时,在两块海绵上放入几个粉笔头,再把它从两边往中间挤压,请同学观察思考会产生什么情况?活动总结:两块海绵相互挤压的地方粉笔头滚动脱落,其它地方的粉笔头位置基本不变。(2)当演示撕拆一块完整的海绵时,同样加入几个粉笔,请同学们思考撕裂海绵时又会产生什么现象?活动总

23、结:海绵撕裂处粉笔脱落,其它地方没有任何变化。(活动意图:通过活动让学生巩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板块内部相对稳定。)由学生总结(教师与其他学生补充说明): 解释板块构造学说沧海桑田的变化大陆漂移学说 现象 理论 发展 火山、地震等地理现象 解释 解释 板书设计: 海陆变迁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构成各大板块都处在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较频繁,多火山、地震 作业布置: (1)世界上火山、地震带与六大板块的关系?(2)若干年后地中海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3)中国是否多火山、地震?为什么?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1 课(章、单元)第 节 共2 课时 年 月 日

24、课 题第一章复习(2课时)课 型复习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弥补平时课堂不足过程与方 法通过全面系统的复习,从习题的训练反馈弥补学习上的缺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掌握全面系统地对知识掌握的自我检查方式。教材分析重 点全面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所学知识难 点掌握知识,利用知识会解答实际习题。教 法 练习。学 法自主、合作交流。教 具习题课件教学过程:一、单选题1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A. 亚洲和太平洋 B非洲和印度洋C南极洲和北冰洋 D亚洲和大洋洲2北极圈、北回归线、赤道都穿过的大洲是 A北美洲 B亚洲 C欧洲 D非洲3下列海峡中,不属于两大洲的分

25、界线的是A德雷克海峡 B白令海峡、土耳其海峡C麦哲伦海峡 D直布罗陀海峡4.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陆就是大洲 B.大洲就是面积较大的大陆C.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为大洲 D.大洲比大陆面积大5.世界的陆地主要分布在A.东半球   南半球 B.西半球   北半球C.北半球   东半球 D.南半球   西半球6、下列各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A、北美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南美洲7、关于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叙述,正确的是A、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陆地面积略小于海洋面积C、陆地面积略大于海洋面积的地半 D、陆地

26、面积不足海洋面积的一半8、四大洋中呈“S”型的大洋是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9、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A、亚欧大陆 B、非洲大陆 C、南美洲大陆 D、南极洲大陆10、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A、亚洲、非洲 B、南美洲、北美洲C、欧洲和北美洲 D、亚洲和欧洲11、四大洋中,面积最大和最小的一组是A、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印度洋C、印度洋、北冰洋 D、太平洋、北冰洋12、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 B、苏伊士运河 C、乌拉尔河 D、乌拉尔山13、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的是A、20°N B、20°S C、赤道 D、0°经线 14世界上海洋和

27、陆地的比例是A、各占二分之一 B、三分之二是陆地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D、四分之是海洋 15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A、乌拉尔山脉 B、高加索山脉 C、苏伊士运河 D、巴拿马运河 16赤道穿过的大洲有A、北美洲、非洲、大洋洲 B、欧洲、亚洲、北美洲D、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D、只有非洲和南美洲17、四大洋中岛屿最多的是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18、巴拿马运河沟通的两个大洋是A、太平洋和印度洋 B、太平洋和大西洋C、印度洋和大西洋 D、北冰洋和太平洋 19从板块划分来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20、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带分

28、布在( )A、板块内部 B、板块边缘 C、大陆内部 D、高山地区21、全部位于北半球且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的是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南美洲22读图,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A半岛、岛屿、大陆 B岛屿、半岛、大陆C大陆、半岛、岛屿 D大陆、岛屿、半岛23、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捷径是A、巴拿马运河B、白令海峡C、苏伊士运河D马六甲海峡24、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原因是A、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B、地壳下陷,海水淹没C、砍伐的树木被丢到海中 D海底森林死亡25、地球上的“第三级”是指A、北极 B、南极 C、珠穆朗玛峰 D、青藏高原单元拓展练习(2)二、填空题1、板块内部

29、地壳 ,板块之间地壳 。2、东、西半球是根据_经线和_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3、_ 、 和_ _ 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4、地球表面积是 亿平方千米。5、 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他认为,在大约2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 ,它的周围是一片海洋。6、世界上两大地震带是: 地震带和 地震带三、读图题:(29分)1.读东西半球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的名称填写在下面的空格内。 _  _  _   _ _  _  _(2)将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的名称填写在下列的空格内。A _  B _&

30、#160; C _  D _(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 。同为一个大陆的大洲是_和_ 。(4)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_。介于五大洲之间的大洋是_ 和_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_   。(5)按南北半球来说,海洋面积广阔的是_ 半球。(6)我国位于_洲。图32.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图3),回答下列问题:(9分)(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A_ B_C_ D_E_ F_(2)图中处是_、_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带。(3)地壳运动的力量来自于 四、综合题(9分)阅读下列材料,能否提出几个地理问题,(只提问,不作答)材料一:我国地理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

31、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材料二: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人们发现了古河流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完成教辅相关习题。教学后记:课 时 计 划第 周 第 2 课(章、单元)第 1节 第 一 课时 年 月 日课 题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课 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2)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 法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

32、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教材分析重 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难 点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教 法 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学 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每天晚上7点整,大家一般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 那我们是否听说过有气候预报呢?根据大家以前学习的中国地理知识,谁来解释一

33、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二、(讲授新课) 播放幻灯片:问题式学习方法。 叙述:问题式学习方法也就是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同学们能够阅读相关资料,逐个击破各个问题,就达到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请大家打开课本23页,阅读图B。大家看到这幅图上又有一些红色的曲线。 学生读图。 提问:世界气温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有什么规律?(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总结:好这是世界气温分不的第一个规律。 追问:气温分布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总结:地面或的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在各个纬度范围是分布不均的。太阳直射点范围内得到的能量多,而非太阳直射点,得到的太阳辐射要少。请大家看如下实验。 演示

34、:手电筒垂直射到桌面和斜射到桌面上,桌面受光面积有差异。解释辐射在各个纬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提问:读地图册P12,P13页。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比较平直?为什么?学生读图,思考。总结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差异。 提问:夏天感觉海边凉快。请阅读课本24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差异是如何影响气温分布的? 学生:阅读课本。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主要是组成海洋和陆地的物质的差异影响气温分布。 提问:读地图册P12,13页同一纬度,非洲南端东海岸与西海岸的气温哪个高?原因是什么? 播放课件:问题展示学生:读图思考。东海岸的气

35、温高于西海岸。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 提示:请看大屏幕,补充有关洋流小资料。 播放课件:洋流小资料。洋流的概念,及根据冷暖差异对洋流的分类。 提问:同学们根据上述提示,猜想影响非洲东海与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暖流和寒流的差异。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升高,寒流则相反。 提问:为什么有如下的景象发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播放课件:图片和古诗。 学生思考:解释古诗饱含的含义,并总结影响因素。 总结:主要指的地形也就是海拔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在不断的降低。看课本26页,大家阅读第一自然段。试计算:四川成都峨眉山高峰金顶海拔3099米,请计算金顶与

36、海平面的温差是多少? 学生计算。 总结:经过分析我们概括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如下 气温分布规律                                         &

37、#160;     以赤道为中心,向两极递减。 同一纬度,夏天陆地高于海洋,冬天,陆地低于海洋 绘制方法: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各月平均气温。 如何读气温曲线图: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年较差 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 本堂课小结:气温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重点分析了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掌握了如何从气温曲线图获取一地的气温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气候变化的规律。 板书设计: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年较差 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2、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教学后记:课 时 计

38、划第 周 第 2 课(章、单元)第 1节 第 二课时 年 月 日(10课时)课 题一、世界的气温和降水课 型新授课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 力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 法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教材分析重 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难 点利用

39、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教 法 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学 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大家关心天气一般除了关心气温外还关心哪一个要素呢?如今天气温有多高,降水概率有多大等等。那么什么是叫降水呢?降雨与降水有什么不同呢? 二、 授新课 叙述:降水包括了固态和液态水。降水和气温一样是气候的一个重要要素。我们沿用学习气温的方法来学习降水。首先,大家阅读课本27页图L,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三、 播放课件:课件对比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分布规律由学生总结。 播放课件:显示降水分布

40、的第一个特点,气温分布第二个特点,同一纬度,在海洋和陆地上的差异。提示降水分布规律从沿海和内陆地区来比较。 播放课件:显示降水的第二个特点,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量在递减。 叙述: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四个。那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降水的因素与气温的影响因素是否相同,具体是如何影响的?请同学们就降水的两个分布规律来分析。 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基本可以总结出赤道地区海水广布,空气中水汽含量多。沿海地区水汽比较多,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追问:海洋面积广布,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海水才能转化为水汽?为什么水汽难以到达内陆?学生一:如果温度高水面蒸发会旺盛。有利于形成降水。 学生二:水汽在输送过程中可能碰到了

41、障碍物。 追问:障碍物主要是什么? 学生:山地 叙述:好,我们引出影响降水分布的另外一个因素:地形。请大家看大屏幕,在山地地区经常有的降水类型。 播发课件:地形雨课件。 提问:为什么在迎着风的一侧能形成雨,而在背风的一侧降水少呢? 提问:看课本27页图L,非洲东西海岸降水量差异的原因?非洲东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读图。思考。学生总结是洋流。 叙述:总结了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大家可以结合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对比理解。 过渡:用来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我们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也就是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请看大屏幕上给出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前后桌四个同学一个小组,每位成员

42、负责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小组成员做好后可以对比看看彼此之间有什么差异。我们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降水量,单位是毫米。小组成员的竖坐标的单位长度差最好限制在20以内。 播放课件:首先是指做好的降水量柱状图范例,然后是四个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资料。 学生:以小组形式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学生:小组讨论,组成成员四幅图。回答。基本能总结出,新加坡地区全年降水都多,雅典冬季降水多,山西降水夏季多,非洲比尔马全年降水都很少,有的月份甚至无降水。 叙述:我们把这四幅图,反映的降水在一年当中分配的情况概述为降水的季节差异,请看课本28页最后一段话,划出降水的季节差异类型。这四种类型就是我们在根据降水柱状图总结降水规律的常用语言和方法。 拓展: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生活的地区,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呢? 学生:夏季多雨型。 本堂课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