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80例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_第1页
新生儿肺炎80例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_第2页
新生儿肺炎80例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_第3页
新生儿肺炎80例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_第4页
新生儿肺炎80例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生儿肺炎80例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谭鑫 吴瑛(长沙市第一医院 湖南长沙410005)【中图分类号】r72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3 )07-0082-02 【摘要】目的了解新牛儿肺炎病原学分布,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 炎的80例患儿,采集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痰细菌培养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 吸道病毒,分析病原学分布情况及细菌耐药性。结果80例患儿41例检出病毒 阳性或痰细菌培养阳性,病原检出率51.2%,其中呼吸道病毒及痰细菌培养检出 率分别为37.5%, 36.3%。痰细菌

2、培养以肺炎克雷伯菌(37.9%)最常见,超广 谱?内酰胺酶(esbls+)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检出率较高, 分别达80.0%, 85.7%,细菌的耐药性较强。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66.7%)及副流感病毒3(piv3) (23.3%)为主。结论 新生儿肺炎的病原学有 自己的特点,应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查,根据其结果合理用药。【关键词】新生儿肺炎病原学耐药性新牛儿由于呼吸系统不成熟及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病原微牛物的 侵袭而导致严重感染。肺炎是新牛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引起新牛儿期死亡的 重要原因之一,由细菌、病毒或原虫引起。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生儿肺炎的病原学 特点

3、,作者运用痰细菌培养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现将2011年10 月至2012年9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患儿 病原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该院收治的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的患儿 共80例(男性47例,女性33例);日龄≤7天为37例(早期新生儿),>7 天为43例(晚期新牛儿)。临床诊断标准依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1。1.2方法1.2.1标本采集 入院24h内(患儿纳奶前)采集2份标本,采用负压 吸痰器吸取鼻咽分泌物:无菌吸痰管从单个鼻孔插入78cm达鼻咽部,将导管 连接于吸引泵,

4、通过负压吸引足够的分泌物,用2m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标本迅速送实验室进行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一份送细菌学培养,一份送病 原学检测。1.2.2细菌学培养及鉴定送检标本分别接种于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 及中国蓝琼脂平板,分纯后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 tbe p s i细菌 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 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1.2.3呼吸道病毒检测1 标本处理:将npas置于1015毫升离心管 中,加入pbs4-8毫升,震荡35min, 300-500r/min离心lomin,弃上清液,再 加入pbs

5、4-8毫升,同上步骤,再弃上清液,加适量pbs,调整细胞浓度含纤维 柱状上皮1.0*106 /mlo 2.细胞片制备3.chemicon免疫荧光染色:将抗腺病毒(adv)、rsv、流感病毒(ifv) a型及b型、副流感病毒(piv) 1、2、3型单克 隆抗体分别滴加于标本上,按说明书步骤封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4阳性结果 判断及对照设定。由试剂盒提供阳性及阴性对照片做对照。1.3数据分析统计分析应用医学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χ2检验。2结果2.1呼吸道病毒检出情况80例新生儿肺炎中检出阳性病例30例,阳性检出率37.5% (30/80), 其中检出rsv 20株(占阳性病

6、毒株66.7% ),其他依次为piv3 7株(23.3% )、ifva3 株(10.0%)。早期新生儿病毒阳性检出率为8.11% (3/37),晚期新生儿病毒阳 性检出率为62.7% (27/43),晚期新生儿感染率高,与早期新生儿感染率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χ2二35.37p<005)。2.2痰病原菌培养阳性情况80例新生儿肺炎患儿中检出病原菌阳性29例,检出率36.3%(29/80), 其中革兰阴性菌株20株,占所检病原菌的69% (20/29),最常见为肺炎克雷伯 菌37.9%( 11/29);检出革兰阳性菌8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为24%(7/29);

7、 白色念珠菌1株,占3.5% (1/29),具体结果见表表1呼吸道感染检出菌种类及分布情况2.3病毒合并细菌感染检出情况80例患儿呼吸道病原检查标本中细菌合并病毒感染共18例,混合感染 率22.5% (18/80),占检出率的43.9% (18/41),其中革兰阴性菌混合病毒感染 为15.0% (12/80),革兰阳性菌混合病毒感染为7.5% (6/80)。2.4耐药菌检出情况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 81.8%和75.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85.7%,具体结 果见表2o表2耐药细菌检岀情况2.5细菌耐药性分析表3表明,分离

8、出革兰阴性菌大多对青霉素耐药,对含广谱酶制剂抗生素有良好效果,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未发现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有耐药。3讨论随着医学检验的发展,新生儿肺炎病原学诊断已达到较高水平,本文采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及痰细菌培养,有51.2%的患儿病 原学检测明确。其中呼吸道病毒检出率达37.5%,与曾赛珍2等的报告46.6%低。 本研究发现rsv是新生儿肺炎最重要的病原体之一2.3.4, rsv感染的治疗仍以 对症治疗为主,重症感染可加用丙种球蛋白支持,因此,预防感染至关重要,0 前尚缺乏有效的rsv疫苗,主要通过被动免疫来预防感染。而利巴韦林作为治疗 rsv感染的常用抗病毒药物,临

9、床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6,因其存在骨髓 抑制的副作用,在新生儿感染中应用极少。由于rsv感染的传染性很强,直接或 间接与患儿的分泌物或飞沫接触都可传播病毒,易发生院内感染暴发流行,因此, 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要严格洗手,尽可能减少接触机会。本研究中>7天晚 期新生儿较早期新生儿感染率明显增高,且病毒混合感染绝大部分发生在晚期新 生儿,这可能与晚期新生儿生活在社区中易接触病毒感染患者有关,与王宋青等 报告一致。痰培养检测阳性率为36.3%,其中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9.0%, 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真菌感染仅占3.5%,但有22.5% 混合有病毒感染。新生

10、儿混合感染多为rsv混合革兰阴性杆菌,可能是因为新生 儿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相对较差,病毒感染后易继发细菌感染。新生儿肺炎病原菌耐药性有自己的特点。从表3可以看出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对头砲他卩定等3代头砲类抗生素耐药严重,与临床上广谱头泡菌素类 尤其是第3代头抱菌素广泛使用是导致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增多的有密切关系 8,9o esbls是一类主要由质粒介导的对β内酰胺类广谱抗生素具有强大水 解作用的酶类(主要由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生),并可在菌株间转移和 传播,故esbls+菌对这些抗生素大多呈高度耐药状态,但?内酰胺抗生素与酶的 抑制剂合成药如头孑包哌酮舒巴坦

11、及高度抗β内酰胺酶的头霉素类药物如头 砲西丁较敏感,对广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但广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易 发生二重感染,故在病情允许下可优先考虑前两类抗生素。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 素有高度耐药性,达100%,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 检出比例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本研究对本地区新生儿肺炎细菌及病毒检出率,病原分布及病原菌对抗 生素耐药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可根据本地区流行病学的特点,进行经验性用药, 积极行病原学检查,待取得病原学结果后合理选用药物。表3新生儿肺炎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注:amo阿莫西林,cst头孑包哌酮舒巴坦,c

12、az头泡他呢,fox头泡西 丁,mem美罗培南,gin庆大霉素,cip环丙沙星参考文献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 曾赛珍,肖霓光,周琼华,钟礼立等新生儿肺炎58例病原学分析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 1438-1440.3 bosis s,esposito s,niestershg,et al.role of respiratory pathogens ininfan tshospitalized fora firstepisode of wheezi ng and their impact on recurrences

13、j.ciinmicrobiol infect, 2008,14(7): 677-684.4 李杨芳,吴茜,等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病原学检测及临床研究j中国新生儿儿 科杂志,2008, 23 (3): 137-140. 王宋青,肖志辉.新生儿喘息性肺炎120例病毒检测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2): 88-896 ventrek,randolphag.ribavirin for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of th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 nj .co-chra nedatabase sy st rev, 2007, 24(l):cd000181.7 groothuis j, bauman j,malinoski f,et al. strategies for prev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