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戎不动,回答问题。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给下列句中的“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人问之(_) (2)取之,信然(_)A代王戎 B代诸儿 C代李子2王戎不动是因为_。从“_”可知王戎说的是正确的。(用文中原句回答)3王戎能作出正确判断的依据是(   )A.李子树长在路边,环境很不好,不利于李子的生长,导致李子的味道是苦的。B.李子树长在路边,经常有人经过。如果李子是甜的,那么树上的李子早就被人摘完了。现在还有这么多的李子,说明李子肯定是苦的

2、。4你觉得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   )A.路边的李子都是苦的。B.和小伙伴们出去玩耍,要懂得礼貌,不论树上的果子多么多,都不能随意摘。C.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2. 比较阅读两篇小古文,回答问题。(一)精卫填海炎帝之少(shào sho)女,名曰(yu  rì)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  ruò)而不返,故为(wèi wéi)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

3、,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2读句子,选择合适的停顿,画上“”。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3下列每组句子中带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A常衔西山之木石 诸儿竞走取之   B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C夸父与日逐走 诸儿竞走取之   D树在道边而多子 道渴而死4读课文,照样子填一填能表达故事经过的关键动词。(_)(溺)(_)(堙)

4、5“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都表现的是一种 的精神。下列各项中,也体现这种精神的有(_)(可多选)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B大禹坚持十三年,耗尽心血和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大业。C东汉时,一个叫孙敬的读书人,夜间读书时,用绳子的一头绑住头发,另一头绑住房梁。一打瞌睡,绳子就扯痛他的头皮,提醒他继续读书。D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者们克服种种困难,历经十几年的奋斗,终于建成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3. 文言文练习。卧薪尝胆司马迁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r)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

5、243;ng)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赦:     反:  女:     振:  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_。3“女(r)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_。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_4. 文言文练习。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

6、。(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识:     至:  息:     感: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文中找出来,用“   ”画出来。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_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_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

7、,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注释)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校(jiào):通“较”,比较。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曹操想称大象的重量,大臣们的表现是:_,曹冲称象的办法是:_。2曹冲与王戎的相同之处是:_读一读,回答问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1)诸儿竞走取之(_)(2)人问之(_)(3)取之,信然

8、(_)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     )作用。A. 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B. 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C. 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3翻译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A. 信服 B. 征服 C. 服从6.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下列加点字与“竞走”中的

9、“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走私 B.行走 C.奔走相告 D.走亲访友2下列加点的“之”字各指代的是什么,请写下来。(1)人问之。(_)(2)取之,信然。(_) (3)诸儿竞走取之。(_)3翻译下面的语句。(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2)取之,信然。_4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5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_7. 课外类文阅读。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chng chèn)物以载之,则校(xià

10、o jiào)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选自三国志(注释)智意:知识和判断能力。群下:部下,下属。校:比较。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了。1用“”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时孙权曾致巨象”这句话中“致”的意思是(   )A.送给。 B.到来。 C.精密。3文中哪句话赞美了曹冲虽年幼却聪明过人?用“”画出相关语句。4曹冲想出来的称象的好办法是什么?请你将其描述出来。_5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称象呢?_8. 小古文阅读。勿贪多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注释)汝(r):

11、你。矣(y):了。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瓶中有果。B.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C.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D.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2“取之满握”中的“之”指的是()A.瓶子 B.瓶中的果子 C.瓶口 D.拳头3对“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果子,手就可以出来了。B.我不要那么多,你握紧拳头就可以出来了。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9.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日:“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予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12、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这则寓言可以用一个成语作为题目,请你把这个成语写在文前横线上。2下列对文中句子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子无敢食我也!你不敢吃我!(_)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派我做百兽之长。(_)子以我为不信。你不认为我说谎。(_)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_)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_。4请你评价一下寓言中的狐狸,要言之有据。_10. 古诗文阅读。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在横线上把古文补充完整。2你认为要向王戎学习什么?答:_(文

13、段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文段二)许衡尝署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选自元史·许衡传)1补充(文段一)中的空白句,联系上下文,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_2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淡定的气度、优雅的涵养。王戎不取道旁李这则故事为什么会编入世说新语“雅量”这一篇章?_3同样面对路旁有果的果树,王戎和许衡的言行有同有异,你更赞赏谁?写出理由。_

14、11.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郑人买履(l)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坐:同“座”,座位。之:到去。操:拿,携带。反:同“返”,返回。及:到,等到。遂:终于。宁:宁可。无:不。1给下面的“度”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A指量好的尺码。 B量长短。(1)“先自度其足”中“度”意思是(_)(2)“吾忘持度”中“度”意思是(_)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原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大意:_3这则寓言故事,讽

15、刺了什么样的人?大胆的写一写。_12. 文言文练习。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类鸮(xio),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选自精编神话故事一百篇)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识:     至:  息:     感:  2“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suì)人。”翻译成白话文,意思是:_。3短文中的圣人从哪里受到启发,发明了钻木取火?

16、从文中找出来,用“   ”画出来。4你能解释一下“钻木取火”的道理吗?_5人类从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中受到启发,从而进行发明创造的事例数不胜数。试着举个例子吧。_13. 文言文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注释)至:等到,直到。操:拿、持。度(dù):量好的尺码。1解释下面的字。郑人有欲买履者。欲:_履:_者:_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1)而置之其坐

17、。_(2)至之市。   _(3)而忘操之。   _(4)反归取之。   _(5)何不试之以足?   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至之市,而忘操之。_(2)宁信度,无自信也。_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A.做事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不能丢三落四。B.做事要有时间观念,否则就会像郑国人一样失望而归。C.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根据情况采取合适的办法。D.要坚持原则,才能把事情做好。14. 重点段落品析。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没无法回归(回家),于是化为精卫,时不时衔西山的木、石,来堵塞东海。1解释词语。曰_ 溺_ 堙_ 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15. 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