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失语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1页
中国文化失语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2页
中国文化失语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3页
中国文化失语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4页
中国文化失语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文化失语”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现象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载体。然而,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严重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本文在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此种状况的策略,其目的是为了让英语语言学习者顺利实现文化交际。关键词:文化失语;跨文化交际;教材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没有文化载体的语言学习势必是空洞无效的。文化教学势必成为语言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时期,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中国的英语语言学习者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由于不能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表达

2、或介绍中国特色文化而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这种现象被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2019年,国家提出高职扩招100万。显然,高职院校已成为培养新时代建设生力军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在此背景下,如何将中国文化的知识教育渗透融合到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让高职学生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顺利实现跨文化交流将成为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一、高职公共英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一)高职公共英语教材缺失中国文化素材英语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媒介。为了更有效地学习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教材编写者在选择教材内容时更加侧重原版文章、报刊 、杂志或新闻等的选择,这些内容的选择毋庸置疑是以西方文化为主导;如以新理念大

3、学英语第一册为例,第四单元的主题是围绕文化展开,选取的两篇课文题目分别为social visits in america和scotland new year.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电影,选取的两篇课文题目均为电影特洛伊的片段赏析。由此可见,高职大学英语教材在内容上对中国文化素材严重缺失。此外,英语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和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鼓励学生课后自己读英文原著,听voa 和bbc新闻,看原版电影。以上方法对于目的语的学习无疑是积极有效的。但是语言的学习不是单向的。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单一地聚焦于目的语文化教学,而忽略了母语文化教育,使得学生在进行跨文化沟通时不能很好地将本土文化传

4、播出去,成了被动的交流者。这将必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和不顺畅。(二)高职非英语专业语言学习者缺失文化课程的学习动力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不容乐观。就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体会,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薄弱的语言基础势必为顺畅的跨文化交际造成极大的困难。在笔者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基本的文化词汇,如端午节、元宵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翻译,学生也出现极大的困难。此外,一部分英语基础扎实的同学更加看重四、六级英语考试,在学习过程中以等级考试作为学习目标,这将导致学生对英语学科的文化价值没有浓厚的学习驱动力。(三)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缺失“中国文化课程“以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感知,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5、设置中,无论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大学英语必修课,还是实施分类教学的实用英语选修课,和中国文化有关的课程很少。已有的课程设置导致了大学英语教育中的跨文化交际变成了单一的西方文化的引进。此外,母语文化的教学在大学阶段弱化严重。除了少数文科类专业开设应用文写作等实用文化课程,大部分专业的课程体系都删掉了“大学语文”這一公共课。即使有象征性的公共选修课,学生也是混个学分,敷衍了事。学生没有接触到浓郁的本土文化氛围,这将进一步加剧跨文化交流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二、改进高职公共英语“文化失语现象”的策略分析(一)英语教材内容要丰富和个性英语教材是高职英语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媒介和手段。一本好的英语教材

6、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升英语语言技能,而且还可以拓展学生的中西文化理解,从而实现顺利的跨文化交际和沟通。英语教材的丰富和多元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实现。首先,加快本土化高职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增加有关中国文化特色内容的材料,以及中西方文化对比内容,例如: 中国传统节日、特色饮食、民俗风俗、文化遗产、旅游景点等。其次,教师要深层次挖掘现有教材,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中西方文化比较。补充的内容要基于学生不同的能力和基础。如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补充结合目前四、六级考试中的汉译英翻译题型,选取中国书法 (calligraphy)、七夕节(qixi festival)、黄河(the yellow river)、刺绣

7、 (embroidery)等翻译素材。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可以深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针对基础薄弱的同学建议开展相应主题词汇拓展和演讲。如新理念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恩。教师可以在这个主题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表达感恩的不同节日。西方有感恩节,中国有重阳节,教师节、端午节等。教师可以提供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阅读材料,然后让学生概括以主题演讲的形式展示出来。这些方法都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增加文化自信。(二)学校构建全方位文化育人平台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文化自信的培养,建构全方位的文化育人平台和渲染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首先,要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软环境。学校团委以及宣传部

8、门可以结合中国不同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可以在中秋节和端午节文艺汇演,传统项目竞技来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其次,学校相关部门要大力鼓励文化第二课堂的开展。开展的方式可以是开设传统文化讲座,开设中国文化公共选修课,开设中国传统文学和影视作品欣赏课,还可以利用校园公众号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文化宣传资料等。突出中国文化元素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能够深刻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三)信息化教学手段搭建中国文化的自主学习平台随着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 要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高职大学英语教

9、学中应利用网络多媒体,为学生在跨文化学习中加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提供自主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把关于中国文化的材料进行归类,以视频、微课、微电影等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供其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开辟相应主题讨论,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让学生多渠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积累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词汇量,避免了由于相关中国文化知识的缺乏而造成的跨文化交际困难。(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理念和言行举止对大学英语课堂以及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一线英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还要在实施教学设计时充分使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文化素养对于构建文化自信的大学英语课堂至关重要。教师自己要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注重自身母语文化素养的提升,注重中国文化的积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向学生传递文化自信的精神,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进学生的民族文化情感。参考文献1 黄红波. 试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79-81.2 吕岩.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j.科技信息,2012(4):1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