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球主要气候类型:气温带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分布规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带:南北纬30°之间,T 最冷月 >15C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南、北纬10o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亚 洲印度尼西亚等地、 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下,盛行上升气流。2、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 季明显交替南、北纬10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南部、澳大 利亚北部和东部、南 美巴西等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3、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夏季 多雨,冬季少雨南、北纬100南 北回归线之间的 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等地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即受夏季风
2、和冬季风交替控制4、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枯燥南、北回归线300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地区、亚洲 阿拉伯半岛和澳大 利亚大沙漠区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交替控制亚热带南北纬30°40°间T最 冷月>0C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南、北纬25o至35o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以南、北美 大陆、南美大陆和澳 大利亚大陆东南部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2、地中海气 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o40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 美洲大陆西岸,非洲 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下
3、,受热带大陆气团 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 西风带控制,多气旋 活动,暖湿多雨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T 最冷月>0C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枯燥南、北纬35o55o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俄 罗斯远东地区,朝鲜 半岛和日本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2、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 稀少南、北纬40o60o之间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3、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及岛屿西欧、北美大陆和南 美大陆西海岸狭长 地带、新西兰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北纬6
4、0°附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长严寒,夏暖 短促,降水少且 集中夏季南、北纬50o70o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带北纬60 ° 90° T最热月<15 C1、苔原气候全年严寒,降水少分布在极地附近亚欧大陆和北美大 陆的北冰洋沿岸地处高纬,太阳高度较小、 受极地气团和冰原 气团控制2、冰原气候全年酷寒分布在极地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纬度高,太阳高度极小, 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高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青藏高原、南美安第 斯山等地地势高,地势起伏大、气候类型的及判断1根据分布规律判读气候类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
5、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图确定气候类型。2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1 判断所属 南北半球气温变化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南半球2 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热月气温最冷月气温 15C热带气候最冷月气温在OC 15C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 C 0 C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气温v 15C寒带气候3.确定具体气候类型降水的季节分配多雨型季
6、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 2000mm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 7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 1500mm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750 1000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 10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 800mm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年降水量300 1000mm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终年少雨年降水量v 250mm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2.几种易混气候类型的比拟气候类型相似点不同点热带季风气候气温:终年高温 15C 降水: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雨季降水量更集中更多7月份降水突破600mr热带草原气候相对降水量较少假设能从气温上判断该地是南半球,那么必
7、是热带草原 气候无疑,因为热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相对冷干雨热同最冷月均温关键 0C期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v 0 C,雨季较短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总量有时相当最冷月均温关键 0 C,各月降水分配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关键v 0C,降水各月不一,一般集中在夏季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冬冷夏热、降水状况都是夏季相对 较多均温低于0C的月份少,有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多温带大陆性气候均温低于0C的月份多,一般无明显的雨季,年降水量相对较 少3 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及其原因气候大类气候类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热带气 1候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侧1、处于来自海洋的信
8、风北半球为东北信风,南半球为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 地形雨。2、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3、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中美洲的东北部几内亚湾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纬度位置偏高几内亚湾暖流对沿岸的增温增湿作用、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11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圭亚那高原地势较高,气温随之下降,降水也减少改变了大气环流状况,形成了终年高温、 有明显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r 1L JI热带沙漠i气候I非洲西南部沿岸本格拉寒流的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地形平坦、大分水岭对东南信风的阻挡。秘鲁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安第斯山的阻挡。索
9、马里沿岸索马里寒流的影响,该地区呈现类似于荒漠化景观。塔尔沙漠西南季风影响小,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古代对植被的破坏。亚 热 带 气 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美大陆东部季风气候不显着海陆热力差异:北美大陆东部的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东亚地区那样明显。气团和锋:北美大陆上南北属性不同的气团交绥,气旋活动频繁,季风环流遭到抑 制而减弱。地中海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带 气 候温带海洋气候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一直延伸到北极圈附近洋流和海陆轮廓因素:由于欧洲西部的海陆轮廓更有利于沿岸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 深入。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 南北二岛大陆东岸的温带 海洋性气候温带海
10、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北美及 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有暖湿空气从海 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美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比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狭小且南北延伸地形因素:由于南北延伸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把西风和暖流的影响仅限制在沿海一带。温带季风气候俄罗斯远东地区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作用迎风坡温带大陆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尽管这里东西距海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该地处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山脉东侧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4.气压带,风带,洋流和气候类型随纬度的分布5、东亚季风和南亚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降低留置针堵管发生率:PDCA质量持续改进
- 3-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2025年小升初数学高频考点模拟卷含解析
-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实验2024-2025学年3月初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写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南山学院《工程法律实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5年初三二诊模拟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武汉海事职业学院《基础医学概论Ⅱ3(病理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健康工程职业学院《跨文化交际理论导论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五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专题01 阅读理解之细节理解题(课件)(新高考)
- GB/T 27030-2025合格评定第三方符合性标志的通用要求
- 国家卫计委-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 超星尔雅学习通《军事理论(中北大学)》2025章节测试附答案
- 2025年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
- 预制菜烹饪知识培训课件
- 教学设计-3.7函数图形的描绘
- 《数字资源利用》课件
- 《马达保护器培训》课件
-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