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幻灯片)_第1页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幻灯片)_第2页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幻灯片)_第3页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幻灯片)_第4页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幻灯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在营山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讲座提要 张映雄2009年11月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领域的永恒话题一、有效课堂教学理论的粗浅解读(一)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含义所谓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 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 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如教学语言等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

2、学z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 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效率”是一个量化的结果,是工作量与所用单位时间的比率;有效 “效果”是包含效率因素在内的结果,具有外显性或直接性,一般是可以观测到 的 <“效应”指由效杲引发的或明显或隐性的反应;i “效益”指基于可观测效果、由效应带来的隐性有益因素(价值性);与效应相 比,效益则所指更宽泛些,更具久远性。课堂教学成效内涵1. 短期效果:包括课时教学和单元教学的目标达成度及课堂主体 现场所呈现的情态,即学生的参与度、师生的愉悦感等;的两个视域范围<2. 长远效益:即以短期效果为基础但超越短期效果的认知

3、结构化厂课堂教学成效结构成< 程度,以及情感的丰盈、智慧的提升、习性的养成、素质的发展等 状况或水平。分的两个要素1.是课堂效率:主要指可测的认知水平,即认知活动的质和量;2.课堂效应:主要指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情态,及隐存于认知活 动过程中的方法、习惯、价值观等构成个体素质结构的各元素的 、反应变化。(二)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木特性1. 有效课堂教学的生命性一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命需要。有效课堂可以充分地唤醒侮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 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侮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 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侮一

4、个学生的生命z光把世界和人自身照亮,应当是 教育最真切的意义和使命。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 尊重的过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是有效课 堂教学的最高境界。2. 有效课堂教学的发展性一课堂教学以人的发展为本,学习成为一种发展需要。有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促进每 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3. 有效课堂教学的生活性-一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学习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冋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4. 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性一课堂教学充满真实气

5、息,学习成为一种重建需要。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5. 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性一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气息,学习成为一种学会学习的需要。(三)怎样考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时间: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 的时间越少,效率就越高。节约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 求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不能把时间浪费在非学习上;其次要提高单 位时间的学习质量。1-从学生学 学习结果:指学生经过学习产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和取得的成 的角度看绩,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标。每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 获,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 能的变化上。学习结果不仅

6、表现在双基上,而且表现在智能上,特 别是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维方式的发展。 学习体验: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感受,即伴随学习活动生发的心理体 验。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这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越來越爱学习是学习有效性的内在保证。一堂课应力求有“三不”效应:即学生感觉不压抑、不疲惫、不厌倦。不压抑:指学生在课堂生活屮要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时空,多元思维能够自由展示和 碰撞,学生的独特性学习体验得到尊重,暂时性的学习错误得到宽容,学习个性得到体现 和张扬。不疲惫:指要积极催化学生的思维,还要富有节奏感,善于给思维“留口”,给思维 呼吸的机会和舒展的空间,要照顾到学生的认

7、知、情感等方面的差异。不厌倦:指要切准学生的学习心理,丰盈学生的情感世界,激活学习主体的学习“内 源”,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生活的温馨,体验到课堂交往的快乐,收获到课堂学习愉悦,从 而内生并保持一种对于课堂生活的自我归属感。考量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必须综合考虑这三个要素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 强化学习体验。r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 更好、更深;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 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2.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 师有效的“教”是促 进学生“学”的“教”要努力克服无效的“教"显性的:教师教学不得要领、表情冷漠无情、

8、语言枯燥乏味,使 学生失去“学”的兴趣和热情;“无效的教”指的是阻碍学生“学” 的“教”。隐性的:教师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口 c通过阅读便能看懂的课本 知识,这种教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能 力的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二、进一步提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一)新课程改革呼唤有效课堂教学。(二)有效教学是屮外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三)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是改变当前课堂“高耗低效”教学现状的需要。当前课堂教学低效的表现和成因1.课前准备的随意化3.教学内容的泛化5.教学(层次)的低下7.教学反馈的滞后化2.三维目标的割裂4.教学活动的形式化6. 教学

9、过程的“机械化”8.教师队伍素质的差异化。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可操作性策略1、教学的准备一有效的备课有效教学过程的三个j 2、教学的实施一有效的上课阶段及相应的操作策略 3、教学的评价有产的评价(一)课前的有效备课充分而精心的有效备课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的有效性来自备课的有效性。“有效教学”的根基在于“有效备课”。教师教学工作重心必须前移,认真备好一堂课。显性备课一写教案增强教学的科学性、针 隐性备课一细读课标,精研教材,查阅资料,搜j对性,实现教学效益的 集信息,了解学生,预设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及教学最大化。流程,思考教法等1.教师个人备课的基本内容(1) 备课标一解读课标

10、的重要概念备课时,应首先阅读课程标准,与课标开展高质量的对话,深入而全面地了解新课标 的内涵、特点,领会其精神和要求,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木学科各年级、各年级的总的要 求和各项知识的具体要求,从而把握住所教知识的量、度、序、位,在教学时,不随意拔 髙或降低要求。(2) 备教材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每课都有落实 课标的具体要求和内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白每课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些什么, 怎么引导,然后扎扎实实地把教学目标落实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细节上。备教材也就是教师与教学文体对话的过程,其实质是走进教材、钻研教材、理解教材、 处理教材。(1) 走进

11、教材。即从学生的角度去初步解读教材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全文,看一看教材屮的说明,分析教材例屮的题及其解答,阅读 旁注及有关结语,思考教材屮指出的问题,填写教材屮有意留下的空白,动手做一做练习 题;再想一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屮,哪些“路段”平坦?哪些地方“崎岖不平” ?做到教 学设计时心屮有数。总z,要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和已有经验去思考:怎样才能 更贴切地反映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使学生“再创造”知识的过程尽量真实自然。(2) 理解教材。即以教者的身份学习、钻研教材解读文本对照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对本段学生在学习本学科、本单元(章节)知识内容时的具体 要求;看教材是如何体现这些要求的;分析教材

12、内容及编写特点;从教材的前后联系屮弄 清木节(课)教材内容在本单元、木册乃至年段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将物化形成的教材还 原为编写者当时的思维过程;把自己与编写者的思维联结起来,领会编写意图;勾勒出教 材的知识结构,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弄清本课时所教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 确定出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来自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研究教材重在挖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案例)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二节“解决问题1”的解读。2 解決问题机培沁宅.虽人体内齢水分约 占休*約-g-拓儿,休内的 水占俅重旳宣.熙运样计耳.我保内有28lcg时水分. 知爸毛休内巧水令星不多壷 t

13、足我対休豪才足毛毛的醫.(1)小明的体迪雄多少千克? 水分去体旳t水分28“h6» ? kg*jue 儿立休内的水分占休食齢; w以冋ifc下卤齢关崇人小明的体页x 咅-小明体内水分的皈盘w:设小明的体重足x kg.-x=28*=28三爭x = 35s:小明的体車毘35kg。<37b(2)小明的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爸爸体直的召何:i总爸的体重x命=小明的体敢 解:设小明的爸港体重尼xkg.討35x=x=答:小明的爸爸体敢是(3) 处理教材。即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弹性化。 生活化:要把教材处理、延伸、沟通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 象屮挖掘出教学因素,

14、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进入课堂,以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使课堂 教学具体、生动、直观、形象。(案例3) 位老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对百分数多种形式的认识,没 有采取教材上写儿种不同的数读一读的简单做法,而是让学生小组交流课前收集到的不同 形式的百分数,说一说各自的意义。学生依次展示自己的资料:"海林内衣”商标上“成 分:100%棉”、“品王酒"商标上“酒精度“42%(v/v)”、“消疲灵”滴眼液药上“0.012%”、 半月谈杂志“9. 11”后的全球经济一文屮:墨西哥经济亮红灯:今年增长率为0% 这样,把生活和知识关联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于生活,学生学习的不只是“

15、文本课 程”,而更是“生活课程”、“体验课程”。 动态化:教材上的知识是静态的,要把课本屮的问题、讲解、结论等书面东西,转 化为学生能亲自参与的活生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案例4) 一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 一课时,是这样安排的(1) 学生利用手屮的学具用滚动法、绳测法分别测量出大圆、屮圆、小圆的周长。(2) 学生探索出计算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 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启发思考: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与圆内的某条线 段有关?也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吗?媒体演示:用三个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 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

16、长分别就是这三个圆的周长。学生观察得出:圆的周长 与直径有关。 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测量计算:总结出每个圆的周长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讨论交流:得出所测量的圆片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然后,引导学生概插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揭示圆周率的概念,进而总结出圆周长的 计算公式。 情境化: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即创设一种接近生活原型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 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屮发生,让学生产生问题,形成迫切解决问题 的兴趣和需要。(案例5)营造“梦”的支持情境这是一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一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挂在“蓝天”,轻缓的音乐在室内流淌。女教师指着画面,动情地描 述着:“

17、这弯弯的月儿多像一条小船哪!你们听着琴声,身体随着音乐轻轻地摇摆,慢慢 地你可以眯上眼睛”孩子们美滋滋的,脸上写满了兴奋:“我的腿好像变长了。”“我 的身子好像变轻了,我飞上月亮了。”“我乘着月亮船在银河里穿梭。”一个个沉浸在 无限美好的遐想屮,忘情地描述着,激动地诵读着,智慧的火花燃烧得如此炽烈。 弹性化: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 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根据木地社会环境及学生生活实际,适当处理教材对教材进行增 删补换。(案例6)在教学面积的概念时,在教材设计的教学程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作以下补 充:教学面积的意义以后,补充儿个图形,让学生识别哪儿个是用一

18、段闱成的平面图形。 教学比较长方形面积的大小时,先让学生把两个不同的长方形纸重亞起来,当学生感到 不好比时,再让学生用小正方形分别去量两个长方形的而积,说明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找 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而且知道大多少。让两个学生用不是同样大的小正方形量同一个 长方形的面积,得到不同的数量,说明必须用统一的小正方形去量,从而引出统一的面积 单位。(4)跳出教材。即要学会“用教材教”。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从纵向考虑新旧 知识是如何连接延伸的,从横向考虑新旧知识是如何沟通联系的,从而找准新旧知识的连 接点、不同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抓准新旧知识的相通点,引发认知冲突,为学习新知识 创设情境;抓住新知

19、识的生长点,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屮找出新知识的生长点,利用 旧知识获取新知识,为学生知识建构铺路架桥;抓住知识的延伸点,设计好拓展延伸训练 点,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向社会,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所谓“跳出教材”就是开发课程资源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 替换用学生熟悉的例子和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案例7)如9加儿的主题图,对于山区的小朋友来说,他们没有见过那么大的 运动场,另外运动场上丰富多彩的场面,使他们看了眼花缭乱,不知说什么才好,不如创 设其他问题情境图。如图文并茂地出现小明家里有一片梯田式的山地桔园,从上往下数第 一块地有5棵桔树,第二块有7棵,第三块有9棵,你能提出9

20、加儿的数学问题吗?(案例8)某语文教材屮,汉语拼音“s”的表音表形图为儿根挂在架子上的丝 瓜。由于生活在西北地区的学生很少见过生长的丝瓜,都误以为是黄瓜。这时教师及时调 整了插图,拿出一幅“蚕吐丝”的图,帮助学生记忆“s”的读音和字形。在这一学习过 程屮,学习的目的是认识、记住汉语拼音字母“s”,而图的目的就是帮助记忆、读准字母 的形、音,并不是认识丝瓜这个事物,所以教师的灵活调整十分有效。 还原把抽象的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植根于形象思维的土壤,如何有效地克服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 小学生思维形象性z间的差异,成了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而对的问题。课堂教学时,如果 能够再现这

21、些学生熟悉的蕴藏着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生活事例或生活原形,不仅有利于提高 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可见、可触、可感的具 体的形象,从而为学生克服上述认识障碍提供帮助。(案例9)如乘加、乘减混合运算顺序的数学,若直接从计算式题6+3x4屮得出“先 算乘后算加”,并要求学生记住,学生不仅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还会觉得难以理解。如 果创设“小熊购物”的情境,货架上有面包、饼干、饮料、花生、糖果(注明单价:面包 一个3元,饼干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杲每袋5元),要买4个而 包和1瓶饮料该付多少钱?待学生列出综合式6+3x4或3x4+6后,教师提问:应先算

22、什么?有的学生说:先算加;有的说:先算乘。这时教师趁机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来说明自 己的判断。先算加后算乘答案是3()元或36元,与情境屮4个面包需12元,一瓶饮料需 6元,两样合计18元,显然是不相符的。如先算乘后算加恰好是18元。这样学生不难得 出“有乘有加,要先算乘后算加”的结论。 拓展拓展教材的主题。 改变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整合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3) 备学生备学生就是把教学活动的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从学生实际出发来设计教与学的活 动。备学生主要是: 了解、分析所教班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和在学习屮的思想情绪,了解任课班级的班风、学风和课堂

23、纪律。 了解、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前提,找准新知学习的切入点。要弄清学生现实 知识水平(学生原来学了些什么?实际掌握了些什么?)与掌握新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基 础知识和技能z间的差距,找准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必须具备的预备性,基础性和相关性的 知识和技能,预测学生学习时可能岀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时 行矫正补偿,为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和达成目标排除障碍,铺平道路。a. 调研学生的学习需求b. 研究学生的认知前提(案例10)小学生在学习圆面积计算公式s=irr2时,必须学握圆的半径r和圆周率 “兀”这两个概念。要学握这两个概念,乂必须先学握圆和圆周这两个概念。如杲学生没 有圆和

24、圆周这两个概念的基础知识,就掌握不了圆的半径“r”和圆周率“兀”这两个重 要概念,如果连圆的半径“r”的圆周率“兀”这些预备性、基础性、相关性的知识都 不具备,那么,要学习和学握圆的而积的计算公式s=irr2这个新知识,将是非常困难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c. 研究学生的学习障碍(案例11)在进行“厘米的认识”的教学时曾出现了以下两个问题:问题1:测暈时,把被测物体的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被测量物体的右端对准10,从 0到10共有11个数,所以被测物体的长度是11厘米。问题2:测量时,把被测物体的左端和1对齐,被测量物体的右端对着11,所以被测 物体的长度是11厘米。d. 研究学生的理解程度 分析

25、学生学习此类知识的兴趣点和疑问点,弄清唤醒学生学习需要的着力点。 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一一设计适应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分析学生的情感需求差异一一把握教学的鼓动点(4) 备教学目标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制订 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活动后所要实现的行为变化。 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的区别“目的”常常是一种指针和方向,表现为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价值;“目标”含有对彖、里稈、着眼点的意思,表现为特殊的、部分的、具体的价值。目 标是目的的具体化,是可观察、可界说、可测量、可评价的。两者的相同之处a. 提出和制定的依据相同都必须以课程标准限定的范围和各科教材内容所应达到 的深难度为依据,都必须服

26、从、服务于培养“四有”新人的这一总目标。b. 对教学所起的作用相同一都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设计和实施起重要的 导向作用。两者的不同之处a. 从制定的依据看:目的仅仅依据课标和教材;目标还必须依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理 论提供的参照系和学生的实际水平。b. 从着眼的主体看:目的是对教师教什么的说明,着眼于教师的教,是对教师教的 结果的一种期望。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变化的一种界定,是着眼于学生,使学生 学会会学。c.从使用的行为动词看:目的一-般采用“了解、领会、体会”等描述心理过程的内 隐性体验动词;目标多采用“说出、写出、说明”等表述特定动作的外显性行为动词。d. 从直接作用的对象看:

27、目的是对师“教”有直接指向作用;目标对师生双方均有 指向作用。e. 从二者组合的结构层次看:目的是单一的,缺乏层次与序列;目标有从简单到复 杂的层次。(案例12),初中二年级几何 勾股定理过去的“教学目的”的表述通常是: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教养fi的);2.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教育fi的)“教学目标”表述是:1. 说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在古代的名称;2. 熟练背出勾股定理;3. 用拼图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4. 说出勾股定理的其它儿种证明方法的思想。5. 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已知两边求第三边);6. 我国古代学者证明勾股定理比西方早五百多年,说说你对此有何感想。 教学目标体系

28、的层次从课程目标到课时教学目标。从教学论的角度来看,教学目标可以按其时i'可的长短、对象的幅度、从抽象到具体的 程度等而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其关系如图所示。课时教学冃标从课程目标到课时目标,是一个上到下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一方面,上一层级的目标 统帅着制约着下一层级的目标;另一方面,下一层级的目标又是对上一层级目标的分解细 化和具体化。通过教学过程的目标化、序列化、系统化来改善教学的系统控制,己被证明是一条提 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从课程目标到课堂教学目标从课程的一般性目标到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定的操作目标,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化的过 程,它可以划分成若干层次。新课程标准制定者们以语文为

29、例,把课程标准分成了如下儿个层次:一般化目标具体化为特定的目标九年义务教育 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 的目标12年级 学段目标阅读领域目标教学目标教师制定课程目标具体化过程教学过程的目标化、序列化、系统化信依于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序列化和系统化。如 何使教学目标具体化、序列化、系统化,已成为不少国家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 要优化教学过程,必须首先制定科学的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体系。 课时教学目标制定屮容易出现的儿个问题a. “目的” “目标”仍然混淆把课程目标等同于教学目标(案例1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创设人文情景,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学以致用,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

30、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并让他们在实践屮体 验成功。(选自某出版社英语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b. 目标指向主体错位(案例14)1. 使学生理解本文如何围绕中心来组织材料。2. 使学生进一步学握写景状物散文“意蕴其中”的特点。课时教学目标指向的主体应是学生,应是关于在学生身上引起的某种行为变化的描 述。修改后的目标表述:原目标1的表述改为:(1) 学生能够依次找出课文屮选用了哪些材料;(2) 能够找出体现文章意旨的句子;(3) 能够说出这些材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4) 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文题的含义和作用;(5) 能够说出对木文行文顺序的评价。原目标2的表述改为:(1) 学生能够结合初屮学习过的两篇同

31、类文章,具体说明所选材料对表现屮心的作用;(2) 能够结合木单元其他文章,具体说明其所选材料对表现屮心的作用;(3) 阅读所提供的新篇目,能够准确概括屮心和材料的关系。c. 行为动词使用不当课时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达成目标,是学生应当达到的一定的学习结果,这种学习 结果要以学习者确切懂得如何执行的行为动词来表述。因此,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应该是隐 性的,而是显性的。(案例15)1“掌握同类项的定义,理解合并同类项的依据”。2. “能在儿个单项式的屮识别出同类项,并能指出儿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能说出合 并同类项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以上两例中的“1”所使用的行为动词是隐性的,无法准确执行,而“2”中

32、的动词则 是显性的,可以准确执行,具有可操作性。d情感态度目标宽泛e.目标达成标准不明(案例16)"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断定理,并学会初步运用判定定理解决问 题。”什么才是“掌握” ?怎样才能检测其“掌握”与否? “初步运用”界线也不明,究 竟解决儿个问题才算“初步” ?无法把握。若改成:“学生能够说出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四 种方法,能证明判定定理13;并能运用判定理解答本节的全部练习题。”就有了操作评 价的标准。 怎样制定好课时教学目标(a) 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a. 科学合理,所定目标必须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把握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科的 特色。b. 明确具体:是指制定的目标

33、能清楚地表明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标准,一是 能表明学生学习结果的衡量条件与标准;二是能表明教师可观察到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案例17) “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开的概念”就是一个不够明确的教学目标。因为这 -教学目标只是表达了教师的愿望,而没有能表明学生学习的结果;也没有表明检测学生 是否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条件与标准。如果把这一教学目标按如下的方式表述就比较明 确了: “能说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 相等,并能从含有多种平面图形的方框屮无一遗漏地找出平行四边形。”因为它表明了教 师可观察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而这一结果“说出”“知道”“找出”是否达到也可

34、以作 为检测的条件与标准。c. 全面整合:是指制定的目标要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等三个维度目标的要求,即通过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技巧,经 历什么过程、掌握些什么方法、养成哪些优良的品格等等。d. 准确适度:是指制定的目标须是课时内容的概括,须在课标、教材屮有确定的位 置,体现课标、教材对于知识点的要求,既不过高,也不过低。e. 可测可评,利教利学,是指目标有明显的测标标记和测标方法。要适合学生的认 知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实际。f. 教学目标的表述要力求规范化,具备可操作性。一是要立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操作来表述目标,尽量使用课标提供的外显性的行 为动词

35、来表述,既给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出明确的方向,为学生学习服务,也便于检查学生 是否达成目标;二是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三是注意三维目标的彼此渗 透、相互融合,致力于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b).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步骤第一步分析教学内容,弄清四个问题即明确每课吋教学目标的量、度、序、位“量”:每一课时教学几个知识点或达成几个教学目标;“度”:每个知识点或每个教学目标应该达到什么学习水平层次;“序”:各个知识点或目标在教学过程屮的先后顺序;“位”:各个知识点或目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此确定其是否教学中的重难点。 制定课时教学目标的四个依据a. 课程标准b. 学科教材c. 教师教学用书d

36、. 学生的学习水平现状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四个突破口”。a. 单元提示;b. 预习提示;c. 研讨与研练;d. 注释和读一读;写一写。笫二步,转化,即将课程标准屮关于这一知识的教学要求,根据对具体内容的分析, 借助外显的行为动词表述出来,从而转化为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案例18)高中地理选修模块2海洋地理之“海洋和海岸带”。(标准陈述)观察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底地形的形成和 分布规律。(标准分解)这条课程标准包扌舌三部分:1. 事实性知识: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及大洋屮脊等主要海底地貌分布。2. 概念性知识:海底地貌的类型,海底地貌的分布规律,海底扩

37、张学说与板块构造 学说。3. 程序性知识:观察海底地图的一般程序与技艺。表现标准可以分为四个层次:1. 记忆:在海底地形图上识记各类海底地地貌的分布。2. 理解:比较各类海底地形的特征,举例说明海底地形分布规律,对海底扩张与板 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进行概要。3. 运用:会使用海底地形图,运用海底扩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释海 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4. 分析:区别海底扩张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差异。(目标重构)1. 学生能够在“海底地形分布图”上识别并标注各海底地形名称和范i韦i,在“海底 地形剖面图”上进行地形名称与分布位置的止确匹配,准确描述海底地形的分布规律。2. 学生能够运用“海底扩张示意图”以及“板块构造示意图”概插说明海底扩张学 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3. 学生能够在“海底地形图”上,运用海底扩张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解 释涉及的地理现象,并在解释的过程屮能够指出两个学说在应用上的差别。(c)课时教学目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