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保障支付与税收征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_第1页
试论社会保障支付与税收征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_第2页
试论社会保障支付与税收征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_第3页
试论社会保障支付与税收征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_第4页
试论社会保障支付与税收征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试论社会保障支付与税收征管一体化问题的研究摘要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即便建立最基本的社会 安全网,也必然会导致社会保障支出的不断扩大。社会保 障税费如何承担不断膨胀的社会保障支出,是当前理论研 究的重要课题。在研究米尔利斯最优所得税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分析负所得稅的利弊,讨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及社 会保障支付的路径问题。建议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支付条件 的补助金,其资金来源应考虑以税收形式筹集,并实现社 会保障支付与税收征管一体化。关键词社会保障税;征管一体化;最优所得税制; 负所得税一、引言伴随着国民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老龄化的不断 发展,税收负担与社会保障支出也将随之增大。当前多数 发达国家

2、政府支出规模扩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财政转移性 支付的增加。同时,在购买性支出不变的前提下,社会保 障支出的增长超过税收收入的增长也是造成财政赤字扩大 的主要原因。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保障税费和一般税收收 入。世界上,社会保险税费在大多数国家被称为社会保障 税费,一般是对雇主和雇员及自雇者征收的,实际上就是 一种税收。从各国的实践看,并不是所有建立了社会保障 体系的国家都单独设立了相关的税费。中国目前实行的是 部分省份由地方税务局征收和部分省份由劳动人事部门征 收的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模式”,省级政府在征收管理机构 的设置上有决定权。从国际发展趋势看,社会保障税费的 改革并不是简单的税改费或费

3、改税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 是,社会保障稅费的征管机构应该与一般的税务管理机构 一体化。到目前为止,在公共经济学领域,关于社会保障支出 及资金来源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税收制度相关的筹 集社会保障资金(或称社会保障的负担)的研究,目前国际 上通常有两种分析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分析支付能力差 异的基础上来研究对所得的再分配方法,即设计最优所得 税的研究;第二种方法主要侧重于风险因素的分析,对于 社会保险等政府转移性支出,从分散风险的观点来进行研 究。本文主要运用第一种分析方法,在研究米尔利斯的最 优所得税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负所得稅的利弊,探讨 社会保障资金的筹资及社会保障支付的路径问题,并提

4、出 社会保障支付应与税收征管一体化。二、最优所得税模型首先概述一下作为负所得税理论基础的米尔利斯的最 优所得税模型。假设在完全竞争的经济条件下,各经济个 体间存在着劳动能力的差异。这个差异表现为工资薪金差 异和所得差异。而劳动能力差异属私人信息,对政府而言 属不对称信息。其结果工资薪金w的水平也属个人信息, 政府只掌握工资薪金的总体分布状况,对个人的工资薪金 水平却不了解。同时,假设各经济个体的劳动供给量为l, 个人消费量为c;都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u。则可表示为: u=u(c , l) (1)米尔利斯研究了非线性所得税的最优化问题,得出如 下结论:一是边际税率应在0和1之间;二是有最高所得 的

5、个人的边际税率为0;三是如果具有最低所得的个人按最 优状态工作,则他们面j临的边际税率应当为0。上述结论 表明最优税收函数不可能是累进性的,累进所得稅制未必 能实现收入再分配。为了得到最优税收结构的更详细情况, 对米尔利斯模型进行数值方面的分析,其结果表明,除端 点外最优税收结构近似于线性,即边际税率不变,所得低 于免税水平的人可获得政府补助。即政府可选择的所得税体系限定为线性所得稅,政府 可选择的变量为边际税率和一次性转移支付(或补助金), 则可得如下线性所得税函数:t=-a+(l-b)wl (2)其中a为一次性转移支付(补助金额),(1-b)为边际税 率,t为经济个体所负担的所得稅额。通过

6、线性最优所得税 模型可以提出以下四个值得我们推敲的命题:命题一:最优边际税率与人们对社会分配公平的关注 度成正比,即人们对减少社会分配不公平的关注程度越高, 则最优边际税率就会越高。命题二:最优边际税率与劳动供给弹性成反比,即人 们对劳动供给反应灵敏时,最优边际税率则会变小。命题三:最优边际税率与人们的收入能力差异成正比, 即人们收入能力的差异越大,则最优边际税率就会越高。命题四:最优边际税率与政府财政收入的需要成正比, 即政府税收收入的需求越大,最优边际税率就会越高。以上四个命题中,第一个命题与我们的直觉相符,其 余三个命题虽然都很难成立,如以命题四为例,shes inski 的教育投资模型

7、已证明政府收入需求的增加,并未使最优 边际税率提高,最优边际税率只是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但可说明最优税率与劳动供给的反应灵敏度、财政收入需 要和收入分配的价值判断密切相关。三、负所得稅制的利弊负所得税制是弗里德曼在维持最低收入方面提出的, 是一个可以为所有人提供最低收入保障的现金补助计划。 负所得税方案将社会救助体系与个人所得税制度联系在一 起,得到理论界的广泛支持。其基本设想是在没有任何税 收制约的前提下,上述线性最优所得稅模型公式(2)可直接 确定个人的纳税额和一次性转移支付金额。也就是说,那 些低于贫困线的人可以获得一次性现金补助,而那些收入 水平高于贫困线的人必须承担税负。但是,现行

8、税制实行 的是累进所得税制,没有向收人在起征点以下的个人支付 补助金。税务管理机构负责征收税金,社会保障机构负责 支付社会保障金,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分别作为两种 不相关的政策来制定,并由不同机构分别进行管理,并没 有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这里首先探讨一下负所得税制的 利与弊。负所得税的优点:其一,可以在统一的制度框架下确 定税收负担和社会保障的支付金额。特别是从劳动供给效 应的角度来看,负所得稅制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负激励程 度较轻。在负所得税制体系下,由于支付社会保障的补助 金与应负担的税额具有联动性,各经济个体都适用相同的 边际税率(l-b ),因此不可能陷入到“贫困陷阱”当中。所 谓“贫

9、困陷阱”是指那些接受最低生活保障而不缴纳所得 税的家庭或个人,当其取得劳动所得时,他们得到的补助 金会减少其同额的劳动所得,其净收入不变的现象。也就 是说,社会保障作为一种措施,为了从中获得一定金额的 补助金,其劳动所得会被100%课税。结果受助家庭将失去 劳动欲望,而一直依赖政府的救助,使其一直处于贫困状 态。为了克服这种现象的出现,当其劳动所得增加时,他 们得到的补助不应100%地减少其劳动所得,应只减少其一 部分的劳动所得。但是,当税收负担与支付社会保障补助 金分别在不同的两个政策框架下实施时,对其劳动所得无 法确定比较恰当的扣减额度。而负所得税制,由于把两者 放在统一的政策框架下实施,

10、就不会陷入“贫困陷阱”。其 二,从行政成本方面考虑,在负所得税体系下,由于社会 保险的征收和税金的征收同属相同的业务,两者在相同的 机构实施,效率则会更高。政府向社会提供相同的公共服 务时,负所得税制会减轻纳税人的实际负担。其三,由于 现金转移支付与市场配置方式相容,与实物转移支付相比, 能够给予受助者以自由选择购物的空间。其四,传统的社 会保障制度是以身份调查为基础,只有那些无依无靠、无 家可归或者无生活来源的人员能获得救助。而在负所得税 制下,所有人都处在一个保护伞下,所有人都能获得基本 的收入保障,而无需接受带有歧视色彩的身份调查。负所得税制虽然获得广泛的支持,但事实上没有任何 一个国家

11、曾经大规模实践过负所得税方案。主要原因在于: 当经济个体间所得来源存在差异时,总所得就不能成为衡 量公平的指标。换言之,以总所得为税基的综合课税体系 无法实现横向公平原则,并非是理想的课税体系。那么为 什么总所得作为公平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呢?在此,比 较分析一下具有不同收入来源的两个纳税人在不同课税体 系下的税收负担(表1)。假设有两个纳税人甲和乙,纳税人甲第一阶段(现在) 的收入为100,第二阶段(未来)的收入为1 10;纳税人乙只 有第一阶段(现在)的收入为200;利息率为10%。申、乙 的消费计划相同,即在第一阶段消费100,第二阶段消费 110o乙要在第一阶段的收入中拿出1 00来

12、进行储蓄并获得 坡的利息,用以第二阶段的消费。如果没有课税的话,两 者的消费水平完全一致,拥有相同的经济实力,即福利水 平相同。假设实行税率为10%的综合课税制,则纳税人甲 在第一阶段要负担100x10 %=10的所得税,1 00-10=90可 供消费;第二阶段要负担110x10% = ll的所得税,110-1 1=99可供消费。纳税人乙在第一阶段要负担200x 10%=2 0 的所得税,可供支配的所得为180,同甲一样在第一阶段消 费9 0,剩下的90转入储蓄,而第二阶段获得的利息9要 缴纳的税金,纳税人乙的可消费金额只有99=o结果纳税人 甲的消费水平要比纳税人乙略高。横向公平是指福利水平

13、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也就是说,如果课税前两个人具有相同的福利水平,那么 在课税后,他们的福利水平也应该是相同的。而对所得的 综合课税却背离了这一原则。如果把储蓄金额看作为未来取得收入的经费,则上述 的分析就会有不同的结果。由于纳税人乙第一阶段的税基 是从所得额中扣除储蓄额(200-100=100),因此第二阶段的 税基不仅包括利息所得,还包括第一阶段存储的储蓄额。 纳税人乙第一阶段所负担的税额为(200 -100) x 10% = 10, 消费额为100 -10=90,第二阶段负担的税额为110 x10% =11,消费额为110-11=9 9,这与纳税人甲的税前税后的福 利水平相同。也就是说,把储蓄作为经费而扣除的课税方 式比综合课税方式更能体现横向公平。另外,不把利息所 得作为课税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