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复习题及答案_第1页
全等三角形复习题及答案_第2页
全等三角形复习题及答案_第3页
全等三角形复习题及答案_第4页
全等三角形复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全等三角形练习题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如果ABC和DEF全等,DEF和GHI全等,则ABC和GHI_全等, 如果ABC和DEF不全等,DEF和GHI全等,则ABC和GHI_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2如图1,ABCADE,B100°,BAC30°,那么AED_3ABC中,BACACBABC432,且ABCDEF,则DEF_ADECB图14如图2,BE,CD是ABC的高,且BDEC,判定BCDCBE的依据是“_”ADECB图2ADOCB图35如图3,AB,CD相交于点O,ADCB,请你补充一个条件,使得AODCOB你补充的条件是_6如图4,AC,

2、BD相交于点O,ACBD,ABCD,写出图中两对相等的角_ADCB图6EADCB图57如图5,ABC中,C90°,AD平分BAC,AB5,CD2,则ABD的面积是_ADOCB图48地基在同一水平面上,高度相同的两幢楼上分别住着甲、乙两位同学,有一天,甲对乙说:“从我住的这幢楼的底部到你住的那幢楼的顶部的直线距离,等于从你住的那幢楼的底部到我住的这幢楼的顶部的直线距离”你认为甲的话正确吗?答:_9如图6,直线AEBD,点C在BD上,若AE4,BD8,ABD的面积为16,则的面积为_ADCB图7EF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如图7,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B于E,P

3、FAC于F,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BCAPEAPFD2下列说法中: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来判定它们全等;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ADCB图8EFA和B和C和D3如图8, AD是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连结BF,CE下列说法:CEBF;ABD和ACD面积相等;BFCE;BDFCDE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A形状相同B周长相等C面

4、积相等D全等5如图9,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ABEACDBABDACECDAE=40°DC=30°ADECB图10FGAEC图11BAEDADOCB图96已知:如图10,在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DEAB于E,DFAC于F,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A5对B4对C3对D2对7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11所示的方式折叠,为折痕,则的度数为()A60°B75°C90°D95°8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惟一画出ABC的是()AAB3,BC4,CA8 BAB4,BC3,A30°CA60°,B45°,AB4DC

5、90°,AB6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9分)1(本题8分)请你用三角板、圆规或量角器等工具,画POQ60°,在它的边OP上截取OA50mm,OQ上截取OB70mm,连结AB,画AOB的平分线与AB交于点C,并量出AC和O C 的长 (结果精确到1mm,不要求写画法)2(本题10分)已知:如图12,ABCD,DEAC,BFAC,E,F是垂足,ADECB图12F求证:(1);(2)3(本题11分)如图13,工人师傅要检查人字梁的B和C是否相等,但他手边没有量角器,只有一个刻度尺他是这样操作的:分别在BA和CA上取;在BC上取;量出DE的长a米,FG的长b米如果,则说明B和C是相

6、等的他的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ADECB图13FG4(本题12分)填空,完成下列证明过程如图14,中,BC,D,E,F分别在,上,且, ADECB图14F求证:证明:DECBBDE( ),又DEFB(已知),_(等式性质)在EBD与FCE中,_(已证),_(已知),BC(已知),()EDEF()AB图15O5(本题13分)如图15,O为码头,A,B两个灯塔与码头的距离相等,OA,OB为海岸线,一轮船从码头开出,计划沿AOB的平分线航行,航行途中,测得轮船与灯塔A,B的距离相等,此时轮船有没有偏离航线?画出图形并说明你的理由6(本题15分)如图16,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

7、DE内部时,(1)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写出它们的所有对应角;(2)设的度数为x,的度数为,那么1,2的度数分别是多少?(用含有x或y的代数式表示)(3)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找出这个规律ADECB图16A21初二数学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例1. 如图,四点共线,。求证:。例2. 如图,在中,是ABC的平分线,垂足为。求证:。例3. 如图,在中,。为延长线上一点,点在上,连接和。求证:。例4. 如图,/,/,求证:。例5. 如图,分别是外角和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求证:为的平分

8、线。例6. 如图,是的边上的点,且,是的中线。求证:。例7. 如图,在中,为上任意一点。求证:。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B. 一锐角对应相等C. 两锐角对应相等D. 斜边相等2. 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的是( )A. ,B. ,C. ,D. ,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3. 如图,已知,增加下列条件:;。其中能使的条件有( )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4. 如图,交于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A. B. C. 不全等于D. 是等腰三角形5. 如图,已知,则等于( ) A. B. C. D. 无法确定二、

9、填空题: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6. 如图,在中,的平分线交于点,且,则点到的距离等于_;7. 如图,已知,是上的两点,且,若,则_;8.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为折痕,则的大小为_; 第9题图 第10题图9. 如图,在等腰中,平分交于,于,若,则的周长等于_;10. 如图,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若,则_;三、解答题:11. 如图,为等边三角形,点分别在上,且,与交于点。求的度数。12. 如图,为上一点,交延长线于点。求证:。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答案例1. 思路分析:从结论入手,全等条件只有;由两边同时减去得到,又得到一个全等条件。还缺少一个全等条件,可以是,也可以是。

10、由条件,可得,再加上,可以证明,从而得到。解答过程:,在与中(HL),即在与中(SAS)解题后的思考:本题的分析方法实际上是“两头凑”的思想方法:一方面从问题或结论入手,看还需要什么条件;另一方面从条件入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再对比“所需条件”和“得出结论”之间是否吻合或具有明显的联系,从而得出解题思路。小结:本题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去寻找全等三角形及其全等条件,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去分析一个题目,得出解题思路。例2. 思路分析:直接证明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间接证明,即找到,证明且。也可以看成将“转移”到。那么在哪里呢?角的对称性提示我们将延长交于,则构造了FBD,可以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2=DF

11、B,可以由三角形外角定理得DFB=1+C。解答过程:延长交于在与中(ASA 又 。解题后的思考:由于角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翻折来构造或发现全等三角形。例3. 思路分析: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这两条线段相等,关键是要找到这两个三角形。以线段为边的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而线段正好是的边,故只要证明它们全等即可。解答过程:,为延长线上一点在与中(SAS)。解题后的思考:利用旋转的观点,不但有利于寻找全等三角形,而且有利于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小结: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是重要的方法,但有时不容易找到需证明的三角形。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观点来寻找或利

12、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例4. 思路分析:关于四边形我们知之甚少,通过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原问题转化为全等三角形的问题。解答过程:连接/,/,在与中(ASA)。解题后的思考: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是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例5. 思路分析:要证明“为的平分线”,可以利用点到的距离相等来证明,故应过点向作垂线;另一方面,为了利用已知条件“分别是和的平分线”,也需要作出点到两外角两边的距离。解答过程:过作于,于,于平分,于,于平分,于,于,且于,于为的平分线。解题后的思考:题目已知中有角平分线的条件,或者有要证明角平分线的结论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或判定

13、来解答问题。例6. 思路分析:要证明“”,不妨构造出一条等于的线段,然后证其等于。因此,延长至,使。解答过程:延长至点,使,连接在与中(SAS),又,在与中(SAS)又。解题后的思考:三角形中倍长中线,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继而得出一些线段和角相等,甚至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例7. 思路分析:欲证,不难想到利用三角形中三边的不等关系来证明。由于结论中是差,故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证明,从而想到构造线段。而构造可以采用“截长”和“补短”两种方法。解答过程:法一:在上截取,连接在与中(SAS)在中,即ABAC>PBPC。法二:延长至,使,连接在与中(SAS)在中, 。解题后的思考:当已知或求证

14、中涉及线段的和或差时,一般采用“截长补短”法。具体作法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一条较短线段,再设法证明较长线段的剩余线段等于另外的较短线段,称为“截长”;或者将一条较短线段延长,使其等于另外的较短线段,然后证明这两条线段之和等于较长线段,称为“补短”。小结:本题组总结了本章中常用辅助线的作法,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还要继续总结。我们不光要总结辅助线的作法,还要知道辅助线为什么要这样作,这样作有什么用处。同步练习的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C5. C二、填空题:6. 47. 8. 9. 1010. 6三、解答题:11. 解:为等边三角形,在与中(SAS)。12. 证明:,在与中(AAS)。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参考答案一、1一定,一定不250°340°4HL5略(答案不惟一)6略(答案不惟一)758正确98二、1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