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买卖协议效力新_第1页
房屋买卖协议效力新_第2页
房屋买卖协议效力新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房屋买卖协议效力新(标准版)甲方:乙方:签订日期:签订地点:房屋属于不动产,其于不动产的特殊性,买卖房屋所有权应从产权过户手续办 理完毕之时起转移给买受人。依据物权变动原理,不动产所有权转移的时间界限 只适用法律规定,而不允许当事人另行约定。然而,我们应当知道,不动产权利 转移的时间界限,又因权利取得原因不同而有差异。 各国民事法律将不动产权利 取得原因区分为两种:以法律行为方式取得和以法律行为之外其他方式取得。以法律行为取得不动产权利的,须将移转权利的意思登记公示,否则不能产生取得 不动产权利变动的效力。之所以规定以法律行为方式变动不动产物权需要经过登 记公示才产生物权变动的效力,是为了保护

2、交易第三人利益,维护交易安全并鼓 励交易之实施。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现行居民住房由福利分房政策变为货 币化、商品化的住房政策,公民间买卖私房的现象也将日益增多。因此,以法律 手段规范、管理房屋买卖当事人的行为,确保房屋买卖的公平、公正、合法的进 行,已成为民事法律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此,依现行有关法律和法规就房屋 买卖协议效力谈谈认识。一、房屋买卖合同效力认定的法律根据房屋买卖合同属民事买卖合同的范畴, 其性质为民事法律行为,认定效力的目 的在于解决是否受法律保护的问题,其社会效益是维护交易的安全和信誉。目前, 房屋买卖合同效力认定的根据主要是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私房管理条例和

3、我国立法机关颁布的民法通则。其一、房屋买卖合同的形式要件问题,亦即买卖 房屋协议是口头或书面均可,还是必须采用书面形式。根据条例第6条第(二) 项规定,购买房屋办理过户登记时,须提交房屋所有权证、买卖合同和契证。显 然,买卖房屋协议是以书面合同为其成立的要件。 要求书面形式的要件关键是要 认定房屋买卖合同是诺成性合同,而非实践性合同。只要买卖房屋合同当事人以 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即为合同成立并是有效的条件之一, 不允许当事人一方随意翻 悔。这一规定为当事人因房价过高或过低等不合理、 不合法原因毁约起到了有效 的防范作用。其二、房屋买卖合同有效成立的实质法律依据问题, 亦即一项合法、 有效房屋买卖民

4、事法律行为成立须同时具备的条件。根据民法通则第 50条 之规定为:第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意思表示真实;第三、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由此可见,一项具体的房屋买卖合同只要符合上述 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就在特定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不可撤销的特定权利和义务关 系,任何一方不得随意翻悔,若不履行便会产生法律的后果(或按违约制裁或按 继续强制履行处理)。二、浅谈房屋买卖存在的几种类型1关于农村房屋买卖协议效力近年,农村的房地产市场逐渐活跃,农民往往将其在宅基地上所建房屋或者出 租、或者售与他人。购买者中有的是本村或外村村民,有的是外来打工者,还有 的则是城镇非农业户口居民,在类似的房屋

5、买卖中产生的纠纷也较多。 该类案件 诉至法院后,涉及的首要问题即是:合同是否有效。一种意见认为,如果购房者 能取得宅基地使用权,买卖合同不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则应认定合同有效。另一 种意见认为,村民对宅基地只享有使用权,而无处分的权利,而出售住房的行为, 实际上已处分了宅基地使用权,故合同应认定无效。更为严格。如果将这些规定适用于售房行为,购房者的资格待定,村民出售房屋将难上加难。通过前述提到的法律、法规规定,不难看出,国家对宅基地申请是严格控制的,而上述规定并不涉及村民已按规定申请到宅基地并按审批手续建造房屋,但关系到在出售房屋问题上发生争议如何认定。看待这一问题,究其实质是如何认定宅 基地的

6、权利性质,以及宅基地上的权利与地上建筑物的权利关系。我国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分为国家和集体两种。宅基地所有权属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所有,其使用权由集体组织按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划拨给村民使用。作为宅基地使用权人,有权在取得的土地上享有占有、 使用的权利,可以在该土地上建 造住房以及其他附着物。作为使用权人无权单独转让宅基地,但如果使用权人在 宅基地上已建造了房屋,房屋的所有权的完整权能属于宅基地使用权人。此时, 房屋的所有权与土地的所有权分属不同的权利主体,双方在权利行使方面必然相 互牵制。而房屋与土地紧密结合的特点决定了二者必有一方要妥协,或者房随地走或者地随房走。如果只能允许房随地走,那么村民因

7、不享有土地的所有权将影响其房屋的所有 权的行使。他只能对其建筑物或其他附着物享有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而无 从行使最重要的处分的权能。如果宅基地使用权人欲走出农村、到处面的世界开创一番事业,其宅基地上的合法建筑只能通过出租来发挥物的效用。无疑,这使其权利的行使很不充分。如果允许地随房走,即村民有权出售住房,村民对房屋 所有权的行使将不存在任何障碍,那么此举是否有碍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享有的 所有权呢?笔者认为,并不影响。宅基地一旦划拨给村民使用,集体经济组织对 其所有的土地实际上并不能行使更多的权利。 当村民出售房屋时,仅仅是宅基地 的使用权人换了另外的主体,村民并不能通过出售房屋而从中获得宅

8、基地的收 益,他只能获得出售建筑物的利益。因此,对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利益并不存在 侵犯的问题。且允许农村房屋自由转让,将使农村的房屋发挥最大的效用。物权法草案第十五章规定了宅基地使用权,从草案规定可看出,草案允许农村 房屋出售。该草案第2 7 2条:建造在宅基地上的住房所有权转让的, 宅基地使 用权同时转让。第273条:建造在宅基地上的住房所有权抵押的, 在实现该抵 押权时,宅基地使用权同时转让。由此可见,草案对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 的关系采地随房走。应该说草案的规定是积极、合理并可行的。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城市居民的房屋 所有权与农村村民的房屋所有权。城市居民出售拥有所有权的住房,法律并未设

9、 置特别的规定。城市的房改房与农村的房屋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房改房的售价中 不含土地收益,因此建设部规定已售公房上市应当向国家或产权单位补交一部分 土地收益。国家对城市房地产二级市场持积极的开放政策。 农村村民享有的住房 所有权与城市居民的住房在所有权的权属方面并无二致,如果对村民售房采限制性政策,对村民来说是不公平的。为此,笔者建议,国家对村民售房也可考虑参 照城市房改房上市的有关做法,由集体土地所有权人收取一定的土地收益。作为 村民,其无偿使用宅基地是基于其特定的社员身份, 通过购房取得他人宅基地使 用权的人如果不具有社员身份,完全可以通过向土地的所有权人交纳一定的费用 取得宅基地使用权。如

10、果是具有社员身份的人,可分为两种情况:其已有宅基地 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可以购买他人的住房,但必须缴纳一定的土地费用。如 果是没有宅基地或达不到规定的标准, 可以经过报批后,无须缴纳一定的土地费 用。如此考虑与国家的土地政策并不矛盾,国家对耕地的保护是采取严格的政策, 而宅基地与耕地性质不同,经过合法报批,宅基地上已建造了建 筑物或附着物, 一般不会再恢复到耕地性质,允许农村村民出售房屋与国家对耕地的保护政策并 无抵触。因此,对宅基地上住房的出售应当采用放开的政策。 关于宅基地的控制 应当在宅基地的申请上从严把关。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建议改为一户只能申 请一处宅基地。总之,笔者认为,村民出

11、售住房的合同,如果没有其他违法行为, 以认定有效为宜。2、关于城镇私有房屋买卖合同效力这个问题是处理和解决房屋买卖纠纷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私有房屋买卖是私有房屋所有权产生转移、变动的重要原因,然而房屋是重要的不动产,房屋的买 卖与一般动产的买卖有着不同的要求: 1房屋买卖合同为要件合同,根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条规定房地产转让,应当签订书面转让 合同由此可以看出房屋买卖合同应以书面形式, 从而排除了口头形式达成房屋买 卖合同。2、对房屋买卖合同主体的限制。根据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规定 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不得购买或变相购买城市私有房屋,如因特 殊需要必须购买,须经

12、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此条规定明确了机关、团体、部队、 企业、事业单位购买城市私有房屋尚需一定的程序。 私有房屋分为农村和城镇两 方面,其中农村私有房屋的买卖,国家并未明确规定需经有关部门批准和办理任 何手续,但国家对于宅基地的转让是有规定的,例如:1985年国务院关于制止农村建房侵占耕地的紧急通知 中规定:分配给社员的宅基地等,社员只有使 用权,即不准出租、买卖和擅自转让,也不准在承包地、自留地上建房。1982年2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中规定:由于买卖房屋转 让宅基地使用权的,必需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更换证书。土地管理法 中也规定:依法改变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必需

13、办理土地权属变更登记手续、 更换证书。这一方面不再多述。3、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在司法界对办理 产权登记手续是否为私有房屋买卖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呢?未办理登记手续的 买卖合同是否就无效呢?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未办理登记手续的 应认定为无效,因为这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笔者赞成下面一种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法 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的,依照其规定。由此可以看出,合同 生效有两种情形:一是须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才生效,这种批准、登记指的是 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将合同在规定的部门办理批准或登记才生效。 二是合同一

14、经签订,合同即具有法律效力,合同本身无需批准或登记。房屋买卖合同的效 力问题,属于第二种情形,他调整的是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债权债务关系,买卖后的产权登记不是合同生效的要求,而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应当履行的义务, 是物权 变动的要求,所以,是否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影响的是标的物的所有权是否依法 转移,而对买卖合同及其效力并无影响。另外从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第六 条房屋所有权转移或房屋现状变更时,须到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办理所有权转移 或房屋现状变更登记手续的规定中也可以看出, 所有权登记手续仅是房屋产权转 移的必经程序,而不是买卖合同的有效条件,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不能认定房 屋所有权发生转移,但不能以此

15、来认定买卖合同无效;另一方面,买卖合同是办 理所有权登记的必须证件之一,而无效合同是不能作为产权登记证件的。 所以最 高人民法院在有关的文件中所指的买卖无效应当理解为不发生所有权转移的效 力,在实践中,如果将登记要件绝对化,不区分具体情况,则不利于保护善意一 方当事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秩序和财产秩序。3、如何解决城镇私有房屋中双重买卖纠纷中存在的问题某商品房销售中心或公民个人将自己的房屋首先销售给了一方,之后又重复将该房卖给另一方,法律应当支持哪一方购房户,这类纠纷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 见,这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如果先购房一方已进行了产权登记,后购房 方未予登记,则可依法支持前者,认定后者

16、的购房合同有效,由卖方承担违约责 任。2、如前、后两方都进行产权登记,则应根据双方产权登记的合法性进行审 查或登记先后顺序来认定各自的效力问题。3、如果前、后两方均未办理产权登记,前方的购房合同意思表示真实,买卖合同依法有效成立,虽未进行登记,但 根据现实中分房、买卖房屋的交易惯例,交付了钥匙、产权证书等,即购方就可 对住房进行居住使用和控制,也并未有违反禁止性的法律规定,就应当认定为已 经交付,所有权已经转移。后者的购房合同也应认定为有效, 但由于卖方已经将 合同约定的标的物转移给他人,从而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卖方对其违约行为应承 担违约责任。4、如果前者未办理过户手续,后者却办理了过户手续,

17、那么就要 看后者是否具有侵害前者债权的恶意,或具有与销售方恶意串通的行为,或故意 采用违法的、违背善良风俗的方法侵害前者的利益,即所谓的善意取得。如具有 这些因素,也应认定后者的房屋买卖合同和产权登记有效, 由卖方承担违约责任。如不具备这些因素,则后者的产权变更登记的效力应当受到法律的维护,即不能否认已通过登记对房屋所享有的所有权,也只有这样才能确认并保护因登记取得 的权利,否则的话,产权登记的公信力难以维护。在司法实践中,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在保护后者对房屋的所有权时,会遇到一个矛盾,即前者可能对房屋进行装 修、修缮,这样当后者要求交付房款时,前者即使已交付,也不能恢复原状,或 恢复原状在经济

18、利益上是极不合理的,如不恢复原状,则前者对房屋所作的装修 不一定符合后者的需要,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后者一定要求前者必须搬出,这 里我们应当考虑到,前者也是有责任的,因为前者应当知道在自己办理房屋产权 登记前,自己还没有在法律上取得对房屋的所有权, 在此情况下,他冒然对房屋 进行装修,则应承担这种不利的风险后果,但又要考虑到在前者的购房合同未被 确认无效前,不能不说前者对房屋的占有是无法律依据, 笔者认为,除各方当事 人依法请求返还财产或支付各种损失及各种费用外,装修、修缮的相关费用前者 也应当有权获得补偿,在必要时前者还可获得搬出房屋的搬迁费用。四、如何解决未经权属登记的房屋转让纠纷的问题在

19、现实生活中,如a将其所有的房屋通过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卖与 b,并将房屋 实际交付,但双方未办理房屋转移登记,b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又通过签订房屋 买卖合同将该房屋卖给c,并交付给c。上述交易活动中,对a与b之间的房屋 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无什么岐义,但 bc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效力存在如下两种 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bc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应是无效合同,因为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下简称房地产法)第37条第(六)项规定未 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 虽然b与a签订了房屋协议,由于双 方未办理产权过户,a仍然是该房屋的真正所有权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 同法第五条无处分权处分他人

20、的财产以及第五十二条第 (五)项违反法律、 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无效,b与c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违反了上述规定, 故b与c之间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应是无效合同。另一种观点认为,b与c之间签订的合同应是有效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 于贯彻执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56条的规定:买卖双方自愿,并立 有契约,买方已交付了房款,并实际使用和管理了房屋,又没有其他违法行为, 只是买卖手续不完善的,应认为买卖关系有效,但应着其补办房屋买卖手续。由 此从a公司与b签订协议并交付房屋时起,b事实上已对该房屋享有物权的职能 即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双方只是欠缺房屋产权转移过户的形式要件。 b与

21、c之间签订的合同是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是双方当事人的真 实意思表示,双方的买卖行为应受法律的保护,双方所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应当 认定为合法、有效。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在房屋买卖案件中,常常认为未到房地产管 理部门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房屋买卖合同无效,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如前所述,买卖后的产权登记不是合同生效的要求, 而是合同一方当事人应当履行的 义务,是物权变动的要求,所以,是否办理房屋过户手续,影响的是标的物的所 有权是否依法转移,而买卖合同是一种债权,标的物是否转移对合同本身的效力 并无影响。当然,c为了标的物的产权有效转移,使标的物的产权无瑕疵,尚需 办理产权过户

22、,但是,c不能通过与b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办理产权过户。在实 际操作中,a要通过与b之间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将标的物过户给 b,b再通过 与c的房屋买卖合同将房屋转移给 c,通过这种程序,也避免了国家税收的流失。五、拆迁户对拆迁安置房屋进行买卖时其合同效力及相关问题法律分析拆迁安置房屋买卖时尚未领取权属证书,此类房屋就普通商品房而言有着特殊 性质,为此从物权理论出发,结合民法诚实信用原则和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对拆 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效力及履行中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普通的房屋买卖纠纷不同的是,拆迁安置房在进行交易时尚未领取权属证 书,土地使用权性质也有特殊性,因此在处理之际观点纷呈,做法不一。实例一,

23、xx年9月8日,原告华某与被告应某签订卖房协议一份,约定被 告将其即将交付的拆迁安置房一套卖给原告, 房屋面积77.63平方米,总价款22.5 万元。协议签订后,原告按约支付了定金和预付款,被告于同年11月8日将房屋交付原告并由后者入住。xx年4月初,被告领取房产证和土地证后却拒绝履 行协议,至今未办理过户手续。原告要求被告继续履行协议,协助原告办理房屋 过户手续。庭审时,被告以双方签订协议时,转让的房屋尚未交付,也没有领取 任何权属证书,原、被告之间这一买卖行为违反了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 七条第六项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房地产不得转让这一强制性法律规定,要 求确认双方买卖协议无效。实例二

24、,原告陈某与被告汪某房屋买卖纠纷。与案例一情况相同,被告在双方 签订协议并收取原告预付款,原告也入住的情况下,却拒绝履行协议,办理房屋 过户手续,被告以该房屋为夫妻共同财产,被告未经共有权人同意擅自处分共有 财产的行为无效,要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未领取权属证书房屋(预购房屋)转让的效力问题要确认两个案例中房屋买卖协议的效力,必须正确理解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三十七条的规定。首先要澄明的一个问题是,房地产不得转让不等同于房地产 不得买卖。该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是指房地产权利人通过买卖、赠 予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将其房地产转移给他人的行为。因此,房地产转让应包括签 订合同、付款、房屋交付,过

25、户登记等一系列债权行为和物权行为,所谓不得转 让应理解为上述系列行为不能彻底完成,不能发生所有权转移的合同履行目的, 但不得据此认为法律禁止订立预购房(期房)转让合同或所签订的合同一律无效。此外,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商品房预售的,商品房预购人将购 买的未竣工的预售商品房再行转让的问题, 由国务院规定。从此条的立法含义可 以看出,预售商品房在取得权属证书之前再行转让是可行的, 否则应当明令禁止。 其实,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草案)中曾明文规定禁止预售房再转让,但该法正 式颁布时,却又改为上述45条的规定,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对预售房再转 让予以认可的基本精神。从上述两案来看,双方在签订协议

26、时,被告的拆迁安置 房尚未建成,但这并不影响该转让协议的效力,而且,以尚不存在或尚未实际取 得的物作为标的物订立合同,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合同法也持肯定态度,典 型的例子是融资租赁合同、期货交易等。当前理论界对于未办理过户手续的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已趋于统一,已认识到不动产登记只是物权变动的成立要件, 而非买卖合同的生效要件。最高人民 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也明确规定:当事人未 办理登记手续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的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能转移。 这 一做法的转变有力地制止了一些借口不动产买卖未登记就主张合同无效,以追求更大利益的不诚信行为。而正确认识并区分预售房

27、再转让合同的效力也有与之相 同的社会效果。就上述两案而言,双方在签订卖房协议时对房屋权属证书尚未领 取的状况是明知的,双方对买卖房屋约定明确,产权亦无其他争议,购买的房屋 已交付原告入住,并且诉讼发生前被告已领取权属证书的情况下如果仍然僵化地 理解适用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势必会助长一种随意悔约,违 背诚信的不良社会风气,也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一种践踏。诚然,当前造成一些地方房价飞涨有恶炒楼花的原因, 目前各地也都有相应的 禁止期房买卖的规定,这些地方性规定或其他部门规章也不能作为法院认定合同 无效的依据。另一方面,现实生活中预购房买卖的原因众多, 一味禁止预购房转 让的立法意图也难以

28、得到贯彻实现。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初期,禁止转让可能会在 一定范围内达到抑制房价的作用,但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秩序可能更需要的是市 场因素的自然调节。总之,上述案例一的房屋买卖合同中, 合同双方当事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意 思表示真实、标的物确定也未违反法律规定,并且被告在起诉前已经领取了房屋 权属证书,应当确认买卖合同的效力。夫妻一方擅自处分共有房产的效力处理第二类案件时首先要查明被告汪某在出卖他们共有的房屋时是否属于擅 自处分,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情况都是夫妻双方共同决定处分共有财产,具体由一人出面与买方商谈,当另一方对约定的价格不满意,这种情形则不构成无权处 分,不影响已签订合同的效力。最高人民

29、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 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9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 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 一般认定无效。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赔偿。因此,本案中即使被告汪 某出卖房屋没有经过其他共有人的同意, 属擅自处分不动产行为,原告也构成善 意第三人,其依据合同可获得的利益也应予以保护, 而房屋共有人之损失可以向 无权处分人主张侵权赔偿。理由在于:1善意取得制度作为各国普遍实行的一项维护交易安全的民事制度,其适用 对象不仅限于动产,也应包括

30、不动产。因为不动产交易也会因登记错误、疏漏、 未登记等原因发生无权处分问题,而第三人也同样存在是否知情即是否为善意的 问题。如果不动产交易中第三人取得不动产时出于善意,则从保护善意第三人、 维护交易秩序的目的出发,应当允许第三人获得不动产的所有权。 不动产善意取 得制度在瑞士、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立法上也有规定。 具体到本案中,因双方签 订房屋买卖合同时,被告房屋尚未领取权属证书,原告也无从审查不动产共有人 情况。原告取得房屋支付了当时合理的市场价格, 并且已经入住该房屋,虽然这 时原告尚未取得房屋的登记证明,但这也是由于被告违约,拒绝履行合同义务所 造成的局面,并不影响原告作为善意第三人的地位

31、,应当说原告在一系列过程中 是善意且无过失的。2、从利益衡量角度观之,如果以被告主张的未经共有人同意的理由确认合同 无效,则会使买受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彻底落空。 在合同有效的情况下,尚能取得 房屋所有权。若合同无效,则使这种可能性完全丧失。而我们知道,此时适用缔 约过失追究被告责任与正常的合同履行利益之间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如果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则交易中大量的合同会被认定为无效, 将极大地降低合同制度的可信赖程度, 损害市场信用。不利于市场信用机制的建 立,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对交易便捷的基本要求。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拆迁安置房屋的土地使用性质一般情况下是国有划拨土

32、地,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房地产时, 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许转 让的,应当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 并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土地使 用权出让金。基于这一规定,有观点认为,上述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订立后, 如未到有关部门办理报批手续,则买卖合同未生效。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 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九条第一款规定:依照合 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手续, 或 者办理批准手续才生效。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当事人仍未办理批准手续的, 或 者仍

33、未办理批准、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法律、行政法 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但未规定登记后生效的,当事人未办理登记手续 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合同标的物所有权及其他物权不得转移。 因城市房地产管 理法第三十九条并未规定合同必须在报批、登记后才生效(这与担保法规定抵 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有着显著区别),因此,上述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订 立后虽暂时没有履行报批、登记手续,但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只是交易房屋的 所有权不能发生转移,当事人订立合同之物权变动的目的无法实现。拆迁安置房屋买卖交易实例中,双方对买卖合同的报批、登记手续都是放在合 同履行过程的房屋过户阶段进行,而房管部门也是

34、将房地产交易、房屋所有权发 证审批同时进行,由受让方缴纳土地出让金后再由房管部门批准交易并着手核发 房产证。从实际操作的这一做法中,也可以看出拆迁安置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并 不受批准、登记手续的影响。三、正式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应具备哪些条件?根据我国房地产管理的有关法律规定,正式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应具备以下条件: 购房者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规 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 活动;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其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