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入门教程_第1页
古筝入门教程_第2页
古筝入门教程_第3页
古筝入门教程_第4页
古筝入门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筝入门教程 青少系 1442 谢坤一、探寻本源:筝史古筝是一件伴随我国悠久文化、在这片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今的陕西)一带广泛流传,所以又叫秦筝。计算起来,它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民族乐器,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转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叩缶、击瓮而就症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秦筝“桑间

2、濮上”至迟于嬴政当政之时,秦国已用“韶箫”替代了筝,筝当时属于宫廷所用的乐器了,它理当比缶、瓮高雅一些。至于“搏髀”,于之想对举的乃是“武象”。这武,也就是大武,乃是乐舞,是周人歌颂武王伐纣的。由此可见,“搏髀”当是秦国的宫廷乐舞。李斯所举之例,证明秦国宫廷所用的歌、舞、乐都是别国的,为反驳政治上不用客卿张本。二、明其派别:筝派一、“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二、“中州古调” (或称“郑卫之音”)的河南筝 三、“齐鲁大板”的山东筝 四、“韩江丝竹”的潮州筝 五、“汉皋古韵”的客家筝 六、“武林逸韵”的杭州筝(即浙江筝)七、闽南地区的福建筝 八、内蒙草原“雅托葛”yatoke(蒙语)蒙古筝九、伽倻琴(朝

3、鲜筝) 三、明其构造古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古筝的头部有缓缓而落的古筝脚。在木制箱体的面板上张设古筝弦。在每条弦下面安置码子,码子可以左右移动,用来调整音高和音质。 古筝的品种不一,构造也不尽相同,下面介绍的是一种二十一弦古筝的构造。古筝主要由面板,底板、边板、古筝头、古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古筝弦等部位组成。古筝的优劣取决于各部分材料质地及制作工艺的高低。古筝构造图五、演奏指法古筝(Chinese zither)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

4、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基本指法:勾基本指法:抹基本指法:托六、演奏姿势坐姿:弹奏者需坐在靠近筝首的位置上,上身中线对着第二个高音琴码,身体距筝一拳距离。坐凳时,股部要不要满坐。肩松,两腿前后适当分开,双脚踩地,或一脚踩在筝架横档上,以免演奏时筝体晃动。身体要端正,自然放松,微向前倾。两大臂放松下垂与小臂夹角不小于90,小臂约平行于筝面,切忌抬肘或肘部紧夹腰间。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呈丁字步。两腿不要向前伸直,易使腰弯曲无力;也不要同时向后屈起,而造成膝部、腿部、腰部肌肉紧张。注意

5、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松而不驰),身体距筝体一拳距离,以便在演奏时身体的自然转动和前俯(如低音区的演奏)演奏时的动作不可过于摇头晃脑,但也要避免呆板僵硬。恰到好处的动作以更好的表达乐曲的内容。正确演奏姿势图七、校音学习古筝演奏,音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初学者一方面需要接受严格的听觉训练,能唱准、听准各种调的五声音阶及七声音阶,同时还需要努力学会古筝的调音方法,逐步做到能自己调音并且准确。(一)、依照弦序找出第八根有颜色的弦,运用标准发音器,小字一组a1音作为标准音,通过扳手和弦轴把音调准,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5音。也可通过筝码向前岳山方向移动使音升高,筝码向相反方向移动使音降低来调准弦音。但移位时,琴码要避免直接与面板磨擦,否则会造成码脚不稳,反而影响音准。(二)、依照弦序在十三根有颜色的弦上定出与a1同名的八度和音a音,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5音。(三)、从5音唱上行四度音1,依照弦序在第十一根弦上定出d1音,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1音。(四)、依照弦序在第十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五度音2,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2音。(五)、依照弦序在第十二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二度音6,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6音。(六)、依照弦序在第九根弦上定出6音的上行五度音3,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3音。(七)、反复唱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