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_第1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_第2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_第3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_第4页
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南省许昌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 单选题1.铅丹能直接杀灭细菌.寄生虫.并有制止粘液分泌的作用,铅丹的主要成分中铅元素以不同的化合价存在,其化学式应为()A. PbOB. PbQiC. PbCbD. PbO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彼(At)的氢化物稳立性差B.皱(Be)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原子弱C.硒(Sc)化氢比硫化氢稳左D.氢氧化總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3下列物质中,只存在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B. NaClC. KOHD. H?O4.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A. 次氯酸的分解B. 氢气和氯气的反应C.

2、氯气和甲烷的反应D. 氧气和甲烷的反应5.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静置,不出现分层的是()A.三氮甲烷B.乙醇C.苯D.已烷6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的是()A.金属钠:B.浓硫酸C. CuSOi - 5H:0D.无水硫酸铜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A. 最好同时改变两个或多个变量来研究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B.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它的焰变与其逆反应的焰变相同C. 可以根据重要化合物性质的递变规律,推出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D. HF、HCk HBr. HI四种溶液中,酸性最强的是HF8. 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3、A. v(D)=0.45inol-L niin 1B v(B)=0.01 mol-L !-s 1C. v(C)=0.40mol-L !-min 1D. v(A)=0.15mol-L !-min 19. 对于反应Fc+H2SO4(aq)=FeSO4(aq)+H2(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通过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判断该反应过程是否放热B. 改变Fc的表而积会改变反应的速率C. 通常用比体积的变化情况表示该反应的速率D.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正极材料应为铁10.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bA. 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 a和b用导线

4、连接后,溶液中的CQ+向铁电极移动C. 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D. 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II. 一立温度下,恒容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体系中H、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 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8765 43210质量Q1物的/m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 口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C. 口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S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12. lmol某气态坯最多可与2molHC 1发生加成反应,所得产物与C1:发生取代反应时,若将氢原子全部取代,需要8molCl2,由此可知该炷结构简式可能为(

5、)A. CHCHB. CHC=CHC. CH:二CHCH二CHCH,D. CHSC=CCH,13. 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 = B(g) + C(g),若反应物的浓度由 2mol 降到0.8molL°需要10s ,那么反应物浓度再由0&nolU1降到0.2molI71所需要的时间为()A. 5sB.小于5sC.大于5sD无法判断14. 下列变化中,元素价态变化与反应:3NO2+H2O=2HNO3+N0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 2FeCl3+H2S=2FeCl2+2HC1+S|B. 2NH4C1+6HC1+K2Cr2O7=2KCl + N2f+2CrCl34

6、-7H2OC. 3Br2+6NaOH=NaBrO3+5NaBr+3H2OD 5H2S+2KMnO44-3H2SO4=K2SO4+2MnSO4+5Sl + 8H2O15. 已知碳碳单键可以旋转,结构简式为o的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分子中最多有6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宜线上B. 该炷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C. 分子中至少有12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而上D. 该烧属于苯的同系物二. 填空题16. 任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髙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 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 度的能量叫活化能。请根据下图所示回答问题。(1)图中所示反

7、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E2-Ei是反应的(填“活化能'或“反应热",下同),E3E是反应的a已知拆开lmolHH、1 mol 1丄1 mol HI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 kJ、299kJ。则反应H2(g)+l2(g)=2HI(g)的焰变/=。该过程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17. 电子式的运用(1) 用电子式表示粒子:氢氧根离子:疑基:二氧化碳分子。(2) 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MgF:比0 三. 计算题18. 现有CH, C2H4、C2H6三种有机化合物:(1) 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O?的量最多的是(

8、2) 常温常压下,同体积的以上三种物质完全燃烧时消耗O的量最多的是(3) 等质量的以上三种物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最多的是,生成水的量最多的是。(4) 在120°C、1.01X105Pa下,以上三种物质中的两种和足量的氧气混合点燃,相同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这两种气体是O四. 有机推断题19. A、B、W、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39, B、W 同周期,A、D同主族,A、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W和A2W2, E元素的周期序 数与主族序数相等。(DE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将B过量的最髙价氧化物通入E的含氧酸盐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9、0(2) A2W2分子中存在的,不同于A?W中的化学键被称为。用A2W2和稀硫酸浸泡废印刷电路板可溶解其中的Cu ,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工。(3) 1 mol DA和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生成气体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五. 实验题20. 在实验室中可用下图装宜来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 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2) 实验中,先在大试管中加入乙醇、然后慢慢的滴加浓硫酸并不断振荡,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后续操作。这样做的原因是(3) 浓硫酸的作用是; 一般情况下右边试管中所用到的试剂是:将乙酸乙酯分离出来,所采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o21. 将浓度均为0.01 mol/L的H2O2、H

10、2SO4、KI、Na2S2O3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 后溶液变为蓝色。该实验是一种“碘钟实验”。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对该“碘钟实验“的原 理进行探究。已知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为H2O2+2S2O32-+2H+=SQ+2H2O,反应分反应A. H2O2+2I+2HJI2+2H2O 和反应 B 两步进行。(1) 反应B的离子方程式为o对于总反应,I啲作用相当于。(2) 为证明反应A、B的存在,进行实验I:a. 向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试剂X的水溶液,溶液变为蓝色。b. 再向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Na2S2O3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则试剂X应该为(从题干所涉及试剂中选择)。(3) 为探究溶液变蓝快

11、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II、实验III。(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H2O2溶液h2so4溶液閒心溶液KI溶液(含淀粉)H20实验II54830实验III52XyZ结果为溶液从混合时的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实验II V实验川。 实验III中,x、y、z所对应的数值分别是。 对比实验II、实验III,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六、原理综合题22. 以苯为原料合成一些化工产品的转化关系如下:AC足bh2O CH,CH?BrAICIj.QBCH,CH】6-DFe:Otch=ch26E回答下列问题:(1) A的名称是: C的结构简式为c(2) B-D的反应类型是; E中所含官能团名称是。(3) B-A的

12、化学方程式为: E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方程式为(4) D到E多采用美国壳牌石油公司开发的以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催化剂,该催化剂质量组成为Fe2O3: K2O: Cr2O3=87: 10: 3。贝ij 100g该催化剂含FeQ?的物质的量为(5) 已知C6H5C2H5(g) = C6H5C2H3(g) + H2(g) aH=+125 kJ/moI2C6H5C2H5(g) = C6H5C2H3(g) + C6H5CH3(g) + CH4(g) H=+60.5 kJ/mol则 C6H5C2H5(g) + H2(g) = C6H5CH3(g) + CH4(g) =kJ/mol。参考答案1. B【详

13、解】A. PbO中Pb元素化合价只有+2价,A不符合题意:B. PbQ4可变形为2PbO PbO2, Pb元素有+2、+4两种不同的价态,B符合题意;C. PbC12中Pb元素化合价只有+2价,C不符合题意:D. PbO中Pb元素化合价只有+4价,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B。2. C【详解】A. 及(At)属于卤族元素,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相应的氢化物稳左性 也逐渐减弱,At的非金属性比较弱,所以HAt不稳左,A正确:B.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失去电子的能力就越 强,由于元素的金属性:Be<Mg,所以皱(Be)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原

14、子弱,B正确: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 泄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Se<S,所以硒(Sc)化氢比硫化氢稳泄性差,C错误;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由于元素的金属性:Ca<Sr,所以氢氧化锂SrQHh比氢氧化钙的碱 性强,D正确;答案选C。3. A【详解】A. N?是单质,N?分子中2个N原子通过非极性共价键NN结合,A符合题意:B. NaCl是离子化合物,Na+与C1-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无共价键,B不符合题意;C. KOH是离子化合物,K+

15、与0H-通过离子键结合,在0H-中H与O原子之间通极性共价 键结合,C不符合题意;D. HQ是由分子构成,在HQ分子中0原子与2个H原子通过极性共价键H-O结合,无 非极性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A。4. D【详解】A. 次氯酸的分解光照分解产生HC1、02, A不符合题意;B. 氢气和氯气光照化合生成HC1, B不符合题意;C. 氯气和甲烷在光照时发生取代反应,产生CHsCl、CH2CI2、CHCb、CCb及HC1, C不符 合题意;D. 氧气和甲烷在光照时不能发生反应,D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D。5. B【详解】三氯甲烷、苯、己烷均不与水互溶,所以与水混合后静置会分层,乙醇与水互

16、溶,与水混合 后静巻不会分层,故答案为B。6. D【详解】A、钠与乙醇、水都反应生成氢气,也不能鉴别,选项A错误:B、向洒精中加入浓硫酸与向水中加入浓硫酸的现象相似,不能鉴别,选项B错误:C、向洒精中加入胆矶,没有能够说明有水存在的现象发生,不能鉴别,选项C错误;D、水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五水硫酸铜晶体,可鉴别,选项D正确: 答案选D。7. C【详解】A. 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必须只有一个变量,不能同时改变两个变 量,A错误;B. 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焰变数值相同,但符号相反,B错误:C. 根据重要化介物性质的递变规律,可推出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如:同一周期

17、元 素从左向右,简单氢化物的稳泄性逐渐增强,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正确:D. 元素的非金属性:F>Cl>Br>I,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苴与H形成的化学键就越强, 越不容易断裂,电离产生H+的能力就越弱,所以相应的HF、HC1、HBr、HI四种溶液的酸 性逐渐增强,则酸性最强的是HI, 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8. A【详解】若以A的化学反应速率及单位为mol/(Lmin)为基准,则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A.(4)_ v(D) _ 045mol L» - min"1=0.225mol -LT1 min"1B.vW.OhnoL

18、L-.s-33=0.2mol U' - minc 小 v(C) 0.40mol-L_l min-1】 _】C. v(A)= 0.20mol L - min :2 2D. v(A)=0.15mol-L min *;故反应速率最快的为A;答案选A。9. D【详解】A. 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溶液的温度会升髙;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溶液的温度会降低, 因此可通过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判断该反应过程是否放热,A正确:B. Fc是固体物质,改变Fe的表而积,会改变Fc与硫酸的接触而积,因而会改变反应的速 率,B正确:C. 在相同时间内产生的氢气越多,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可通过吐体积的变化情况表示该 反

19、应的速率,C正确:D. 在该反应中Fe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负极材料应为铁, 正极材料是活动性比Fc弱的金属或能够导电的非金属,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o10. B【详解】A. a和b不连接时,铁与硫酸铜会发生置换反应,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A正确:B. 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原电池,由于金属活动性Fe>Cu,所以Fc为负极,Cu为正极,溶液中的CM+向负电荷较多的正极Cu电极移动,B错误;C. 无论a和b是否连接,都会发生Fe+Cu2+=Fe2+Cu,铁片均会溶解,C正确:D. 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了原电池,Fc为负极,Cii为正极,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

20、2+2e=Cu, D 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11. B【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进行D时N的物质的量减少8mol4mol=4mol,N是反应物。M的物质的戢增加4mol2mol=2mol, M是生成物,变化量之比是化学il量数之比,因此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M, A错误:B. t:时N、H的物质的量分别是6mol、3mol,因此N 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B正确:C. 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 C错误;D.t,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逆反应速率相等,D错误,答案选B。12. D【解析】【详解】气态炷lmol最多可与2molHCl加成,说明分子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或1个碳碳

21、三键,所得 产物与Cb发生取代反应时,若将氢原子全部取代,需要8mol C12,说明婭分子中加成产物 含有8个H原子,其中有2个H原子为与HC1加成生成,则原绘中含有H原子数目为6, 碳原子数目为(6+2)/2二4,因此符合条件的有机物是CH3CC一CH3。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査有机物的推断,本题注意根据有机物与HC1加成反应的性质判断分子中的官能团 的种类和个数,结合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的特点进行推断。13. C【详解】反应物的浓度由2mol/L降到0.8mol/L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匸竺=2m()l/L().8m()l/L “丄At10smoU(Ls),假设以0.12moV(L s)的反应速

22、率计算反应物A的浓度由0.8mol/L降到0.2mol/L所需反应时间t=v0.8mol/L-0.2inol/L0.12mol/(L s)=5s,实际上A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随着物质浓度的减小而减小,所以反应物的浓度由0.8mol/L降到0.2mol/L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12moV(L s),所用时间应大于5s,答案选C。【点睛】要注意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0s后A的浓度减小,以后的反应速率要小于10s内的反应 速率。14. C【分析】由3NO2+H2O=2HNO3-FNO中N元素价态变化可知此反应属于歧化反应。【详解】A. 2FeCh4-H2S=2FeCl2+2HC14-Sl属于氧化

23、还原反应,但不是歧化反应,故A错误;B.2NH4C1+6HC1 + K2Cr2O7=2KCl4-N2?+2CrCl3+7H2O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歧化反 应,故B错误;C.3Br2+6NaOH=NaBrO3+5NaBr+3H2O中Br元素既有升髙,又有降低, 属于歧化反应,故 C 正确:D. 5H2S+2KMnO4+3H2SO4=K2SO4+2MnSO4+5SX+8H2O 属于 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歧化反应,故D错误;答案:Co15. A【详解】.将该有机物与立直''为:可以看岀该分子中共直线的碳原子最多有6个,A正确;A.在苯中,处于对角位置上的4个原子共线,如图所示&

24、quot;炷的分子的苯环中含有2种等效氢,则该烧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B错误;C.甲基与苯环平而结构通过单键相连,甲基的c原子处于苯中H原子位巻,所以处于苯环 这个平而。两个苯环之间靠单键相连,单键可以旋转,两个苯环所处的平而不一泄共而,只 有处于对角线位置的C原子,因为共直线,所以一立共面。该炷中一左共平而的碳原子,如10CH3,至少有10个碳原子一宦共而,c错误:D. 同系物在分子构成上相差n个CH2,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i4H,4,和苯C6H6,相差CsHs,不是若干个CH2,不是苯的同系物,D错误:故合理选项为A。16. 放热 反应热 活化能 -llkJ/mol 化学 热【分析】(1

25、) 依据图象分析可知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反应放热:(2) 反应的焰变/=生成物的能量-反应物的能呈::反应物发生反应需要的最小能量叫活化能;(3) 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形成新化学键放出能量,根据方程式计算分别吸收 和放岀的能量,以此讣算反应热,发生化学反应时有热量变化,说明该过程为化学能转化为 热能的过程。【详解】(1) 依拯图象可知: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髙,因此发生反应时会放出热量,则该 反应为放热反应;(2) 由于E?表示生成物的总能量,E表示反应物的总能量,由于反应的焰变a/7=E2-Eh E2-E, 是生成物总能量与反应物总能量的差,英表示的是该反应的反应

26、热,即熔变:b是活化分子具有的最小能量,Ei表示反应物具有的能量,ErEi表示的是反应物发生反应 需要的最小能量,就是该反应的活化能:(3) 在反应H2(g)+I2(g)=2HI(g沖,发生反应需断裂1 mol H-H键和1 mol I-I键,共需吸收的 能量为:lx436kJ+lxl51kJ=587kJ,生成2mol HI中的HI键,放出的能量为:2x299kJ=598 kJ,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发生时的能量变化是化学 能转化为热能,该反应的反应热H=587 kJ/mol-598 kJ/mol= -11 kJ/mol。【点睛】本题考査焰变的求算,反应热生成物

27、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 能总和,学生应注重归纳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及判断方法,对于特殊过程中 的热量变化,要熟练记忆。17. :O: HJ- ,O:H 心心心” :F 个血/? * : : F : 'Mg2+: F : _ Hx + 0 + x H HxOxH 【详解】(1) ®氢氧根离子中o原子与H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且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故 氢氧根离子电子式为:H-; 疑基是9电子的,电子式为.O:H:«< co?是由极性键形成的直线型分子,分子式为;0::C;:0;:(2)氟离子和镁离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氟

28、化镁,MgF:的形成过程为:F .xMgF : A : F: F :比0为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存在两个H-0键,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Hx+64- x H- HxOxH. 18. CH4 C2H6 C2H4 CH4 CH4 和 C2H4【详解】(1)等质量的烧(GHJ完全燃烧时,丄的值越大,耗氧量越大。CH, C2H4. CH的丄的JX值一次为4、2、3,故等质量的CH4、C2H4、C2H6完全燃烧时消耗02的量最多的是CH. 故答案为:CH4;(2)等物质的量的炷(GHJ完全燃烧时,(兀+寸的值越大,耗氧疑越大。三种物质的 (x +寸的值依次为2、3、3.5,故常温常压下,同体积的以上三种

29、物质完全燃烧室消耗02 的量最多的是C2H6o故答案为:C2H6:(3)质量相同时,烧(GHJ的丄值越大,生成二氧化碳的量越多:上的值越大,生成水的XX量越多。故生成二氧化碳的量最多的是c2H4;生成水的量最多的是ch,故答案为:C2H4; CH4:(4)由题意可知,在120“C、1.01xl05Pa下,CxHy+(x+|)O2:xCO2+#H2(g)1x+yxy42由AV=0.贝ijl + x + # = x + #,的y=4,即该条件下,当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时,该烧完全燃烧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故符合要求的两种炷为CH, C2H4o故答案为:CFh和C2H4o19. 第三周期第IIIA族

30、生成白色沉淀非极性键CU+2H+比二Cu“+2比O22.4L【分析】A、B、W、D、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W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A?W 和A2W2,该液态化合物分别为H?O和H2O2,则A为H元素,W为O元素:A、D同主族,D的原子序数大于0,则D为Na元素:E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且E的原子序 数大于Na,位于第三周期IIIA族,则E为A1元素,A、B、W、D、E五元素质子数之和为 39,设B的原子序数为X,则有1+X+8+11 + 13=39,解得:x=6,则B为C元素,A、B、W、 D、E分别为H、C、0、Na、Al,据此解答。【详解】(1) E元素是铝,有三层

31、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周期表中的位苣第三周期第IHA族; 将二氧化碳通入偏铝酸盐溶液中,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氢氧化铝不溶于碳酸溶液中,故 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生成白色沉淀;(2) H?O2分子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HQ中存在极性共价键,HO分子中有的, HQ中没有的是非极性共价键:Cu可以和酸性H2O2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Cu+2H+H、O,=Cu"+2H、O:(3) 根拯氢化钠中氢元素显-1价,具有还原性,ImolNaH和入足量的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 钠和氢气,NaH+H2O=NaOH+H2T. lmol NaH生成lmol气体,标况下lmol

32、气体的体积为 22.4L o【点睹】判断氢化钠与水的反应是难点,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更合适一些。20. CH3COOH+C2H5OH县喚3 CH3COOC2H5+H2O防止混合液的温度过髙催化剂和吸水剂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分析】在试管中先加入乙醇,然后缓慢加入浓硫酸,待混合溶液冷却后再加入乙酸,将混合物加热, 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和水,挥发的未反应的乙醇、乙酸及反应产生的乙酸乙酯通过导 气管进入到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 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可利用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的性质,用分液方 法分离得到乙酸乙酯。【详解】(1) 在试管中

33、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产生乙酸乙酯和水, 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CHQOOH+CHOH 兽卷CHQDOCH+HO(2) 实验中,先在大试管中加入乙醇、然后慢慢的滴加浓硫酸并不断振荡,一段时间后再进 行后续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混合液的温度过髙,导致酸滴飞溅,产生危险:(3) 在酯化反应中,浓硫酸作催化剂。由于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 以吸收反应产生的水,使反应正向进行,提髙乙酸乙酯的产率,因此在该反应中浓硫酸的作 用是催化剂、吸水剂:右边试管中所用到的试剂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作用是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降低乙酸 乙酯的溶解度:(4) 由于

34、乙酸乙酯是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的液体,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醇能够溶于饱和碳 酸钠溶液中,乙酸能够与碳酸钠发生反应,产生乙酸钠而溶于水中,所以将不溶于水、密度 比水小的乙酸乙酯与水层分离,所采用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分液。【点睛】本题考査了乙酸乙酯的制取、分离提纯。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取原理和实验方法,明确物质性 质与分离方法,可以使问题得以解决。21. I2+2S2O32=2I+S4O62-催化剂 淀粉、碘化钾 8、3、2其它条件不变,增大氢离子(或硫酸)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分析】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H2O2+2S2O32-+2H+=S4O62+2H2O,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 A: ®H2

35、O2+2r+2H+=I2+2H2O反应B:-得到,I-的作用是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2) a.向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试剂X的水溶液,溶液变为蓝色说明验证的是碘单质,需 要淀粉、KI溶液,过氧化氢酸溶液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b.再向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Na/SQ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证明碘单质氧化Na2S2O3 溶液,变为I :(3) ®采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由于H2O2的量相同,硫酸溶液体积不同,Na2S2Ch溶液、KI 溶液必须与前一个实验相同,且溶液总体积与前一个实验要相同;变色时间越长说明反应速率越慢。【详解】(1) 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H2O2+2S2O32-+2H+

36、=S4O62+2H2O,反应分两步进行:反应 A:H2O汁2r+2H+=l2+2H2O反应B: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l2+2S2O32-=2I+S4O62-:对于总反应,I-的作用相当 于催化剂;(2) 在酸性条件下,H2O2具有氧化性会将KI氧化为b 12遇到淀粉变蓝色;【2具有氧化性, 可以氧化Na2SO溶液,发生反应I2+2S2O32-=2I-+S4O62-, L被还原为1-,则试剂X为KI淀 粉溶液:(3) ®为了方便研究在反应中要采取控制变量方法进行研究,即只改变一个反应条件,其它 条件相同,依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川跟实验II比硫酸体积减少,所以其它条件都相同,而 且混合后总体积也要相同,故实验III中,x、y、z所对应的数值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