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如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_第1页
浅述如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_第2页
浅述如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_第3页
浅述如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_第4页
浅述如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写作提纲一、 动机1、 心里活动过程的内部动力2、 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的功能二、 动机形成的条件1、 需要2、 外在条件三、学习动机1、起因2、强化3、启发4、控制四、学习起因五、结论1、教学内容的目的2、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浅述如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体育学校吴峰 摘要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也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学习动机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

2、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键词动机 学习动机 激发 引导 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所取代。培养广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然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将学生的自主意识付诸实践中。学习动机是自主学习的必要因素和基础。一、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动机为名词,在作为动词时则多称作“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里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是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1、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

3、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2、动机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同时它还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而产生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二、动机形成的条件1、需要 含义: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

4、活动的源泉。 内驱力: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是需求状态存在的结果。 体内失衡而生匮乏状态 需求 驱力 行为 。 2.外在条件:诱因 :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正诱因:凡是个体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正诱因; 负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 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因此,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 实验表明,诱因引起的动机的力量依赖于个体达到目标的距离。距离太大,动机对活动的激发作用就很小了。人有理想、有抱负,他的动机不仅支配行为指向

5、近期的目标,而且能指向远期的目标。因此,空间上邻近的目标,不一定具有最大的激发作用。动机的社会意义与动机的力量也有直接的关系。成就理论告诉我们,除了目标的价值以外,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也有重要的意义。三、学习动机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四个方面,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容。1. 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关联。 2. 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高动机水平的学生,其成就也高;反之,高成就水平也能导致高的动机水平。 3. 有些学习既不靠动机给以

6、力量,也不靠内驱力的满足来加强。人类生活中的大量学习,也是可以在没有任何明确学习意向的情况下偶然发生的。但是,要有效地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 4. 一般说来,动机并不是直接地卷入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之中,也不是通过同化机制发生作用,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和对学习的立即准备去影响认知的相互作用过程。 5. 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一个最高点。超过这一点,动机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 6.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课题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课题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课题难度的增加

7、,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7. 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并且,在难度不同的任务中,动机的强度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8. 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四、学习起因除了上述分析学生学习动机以外,还有学校、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的问题。若学生处在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环境之中,受身边学生刻苦学习、学风浓郁的感染,给学生一种良好的导向作用和良好的学习暗示效应,从而产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的动因;与上进心强的学生同座位,学生内心有一种趣同的倾向,从而产生发奋学习、

8、自觉模仿的主观愿望;学生在正确回答老师的提问后,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肯定,增强了自信心而产生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势,进而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等。 1、指向作用在上述各种动机中,例如学生奋发学习,挑灯夜战,“闻鸡起舞”,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和始终处于亢奋的精神状态全身心投入学习的学生,这些学习行为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考取名牌大学的梦想;有些学生不思进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学习上被动应付,学习任务难以完成,这些学生学习行为折射出的原因的就是因为一次次在学习上受挫折、丧失了自信心后,放弃了上名校的愿望,学习处于放弃状态,家长或许对自己的孩子“听之任之”;有些学生严重偏科,特别喜欢某一学科,可能是

9、将来上大学时选择该专业等。 2、强化学习作为学生,为实现某一目标的初始动机,如果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能不断获得成功,品尝了学习成功的快乐,那么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更能自觉维持这一学习行为的持久与落实,甚至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导致信心不足,如果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及亲友或同学能及时做有针对性的工作,那么学生就能坚定学习信念、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反思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学习动机“矢志不移”,不会因学生不断“失败”轻易改变自己良好的学习动机,而使学习行为得以维持等。3、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

10、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那种潜在的学习愿望变成实际的主动学习的行为呢?4、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而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简言之,问题情境就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作业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它既可以用教师设问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业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从新旧教材的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例如,在讲解“蒸汽变水”时,教师问:“在寒

11、冷的冬天,我们在室外说话,空气里会出现什么东西?”学生答:“一团团的哈气。”教师又问:“那么,我们冬天在室内说话,为什么没有哈气呢?”学生一般答不上来,从而构成了问题。这是从学生的日常经验引进,以教师设问方式创设的一种问题情境。又如,在讲授“乘法运算”时,可以先让学生做一些加法题,如“两个5是几?”“三个5是几?”“10个5是几?”等,然后提出“100个5是几?”“1000个5是几?”等。这时,学生可能试图写出一百个或一千个“5”的连加算式。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这样列式会很长,并且算起来相当麻烦,有没有简便算法呢?学生一般找不到。这时教师告诉学生:“简便算法是有的,它叫乘法运算。从现在开

12、始,就来学习这种简便运算。”这是从新旧教材的联系引进,以作业方式来创设的一种问题情境。5、控制动机水平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6、给予恰当评定美国心理学家佩奇(E.B.Page)曾对74个班的2000多名学生的作文进行过研究。他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三种作文记分方式。第一组的作文只给甲、乙、丙、丁一类的等级,既无评语也不指

13、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组给予特殊评语,即不仅给予等级,而且给评语,但获得同一等级的作文的评语是一样的,不同等级的评语不一样。例如,对甲等成绩,评语为“好,坚持下去”;对乙等成绩,评语为“良好,继续前进”等。第三组除评定等级外,还给予顺应性评语,即按照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加以个别矫正。结果表明,三种不同的评语对学生后来的成绩有不同的影响。在开学时,学生作文水平差不多。但到期末时,发现作文水平的提高程度不一致。 可以看出,顺应性评语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效果最好;特殊评语虽有激励作用,但由于未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所以效果不如顺应性评语;而无评语的成绩则明显低于前两者。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发现,评定是必

14、要的,关键在于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定。通过评定等级可以表明学生进步的大小,即评定的分数或等级并非表明个体的能力而是其进步快慢的指标。让学生明白等级评定的作用,并且教师在评定等级后再加上适当的评语,两者相结合,就会有良好的结果。五、结论1 、明确教学内容的具体目的和意义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要生动具体地提出每堂课的目的和要求以及任务,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要结合教材的内容,阐明教材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的重要地位、作用和价值,引起学生的足够的重视,从而产生学习的意向,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5、。2、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把当前的学习与祖国的需要和未来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与个人的远大理想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正确、长远的学习动机。这样的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应采用生动具体的、易于学生接受的并且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的教学方式,要富有极强的感染号召力,从而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产生合理的学习目标。3、 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学

16、习兴趣是学生渴求知识和参与活动的积极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强有力的内部动力。兴趣产生动力,引起注意,促使感知清晰和思维活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教师应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要丰富有趣、逻辑性强、系统性强,不断以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同时教学方法要生动而有变化,不再照本宣科、死搬教条,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适当采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4、 创设“问题的情境”,采取启发式教学,激发学

17、生的认知好奇心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即创设一种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渴望得到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得到解决的学习情境。教师所创造的合理的“问题的情境”要符合两个条件即既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使学生有可能和条件去思考探索,又要有新的要求,使学生不能简单地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去解决问题。教师在这种情境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己概括出结论,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轻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自觉地探索问题的结果,从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5、 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强烈,因此能激励斗志,积极向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发学习的热情。教师可举办征文、读书、书法、小发明等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开展竞赛必须慎重、适量不宜过多、过滥,过多竞赛会失去激励作用,反而会造成学生紧张情绪,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