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1页
教育硕士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2页
教育硕士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3页
教育硕士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4页
教育硕士心理学名词解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方面是心理过程,它探讨人的心理的共同性,另一方面是个性心理特征,它探讨人的心理的差异性。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是指在客观事物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待所认识的客观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意志过程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

2、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他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性。自变量是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景和实验情景,它是由实验者主动操纵籍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它是随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或变化结果,是实验者预定要观察、测量和记录的被试的各种反应的变化。无关变量指自变量以外的一切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神经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突触两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信息通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突触是控制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它决定着信息传递的方向、范围和

3、作用。不应期指神经细胞发生一次冲动之后,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对任何刺激不做反应了。膜的通透性在复原之前,它是不能再接受刺激的。因此,神经细胞冲动是脉冲式的,即使刺激是连续的,它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也是间断的。刺激过程客观事物或是以物理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或是以化学的性质影响人们的感受器,感受器受影响后发生变化,引起传人神经的变化,再引起中枢(脑)的变化,反应过程刺激过程到了中枢,还要引起效应器环节的变化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有机体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弧及其结构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中枢、传出

4、神经纤维和效应器。无条件反射: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条件反射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分成经典性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经典性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原来并不能引起某种本能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它总是伴随某个能引起该本能反射的刺激物出现。如此多次重复之后,这个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该本能反射。巴甫洛夫称这种反射为条件反射或条件作用。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反射或经典性条件作用。条件反射的泛化指任何一个刺激物一旦成为条件刺激物后,在初期不仅本身能引起条件反射,而且和它相近似的刺激物初次作用时,也会产生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泛化。分化条件反射

5、形成的后期,用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物不再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这种现象叫做分化。强化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就是无条件刺激物与中性刺激物在时间上的反复结合。动力定型本来是由一连串刺激形成的一连串反应,训练巩固以后,只要开头刺激出现,后面一连串反应就可以依次出现,巴甫洛夫把这种现象叫做动力定型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几率就会提高。第一信号又称现实信号,指的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具体条件刺激物第二信号指人类所特有的语言和文字。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它是人和动

6、物共有的。(吃梅子)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它是人类特有的。(谈梅生津)非条件性抑制(无条件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外抑制外抑制是指额外刺激物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超限抑制超限抑制是指当刺激物过强、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神经细胞不但不能引起兴奋,反而会发生抑制。它能使神经细胞免于因兴奋过度而耗尽,因而又叫保护性抑制条件抑制(内抑制)是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消退抑制消退抑制是指条件反射由于没有受到强化而发生的抑制。分化抑制只对条件刺激物加以强化,而对与其近似的刺激物不强化,经过若干次后,

7、只有条件刺激物才能引起条件反射性反应,近似刺激物引起的反应受到抑制,这种抑制称为分化抑制。扩散与集中在刺激物的作用下,兴奋或抑制过程起初虽然发生于大脑皮层一定部位的神经细胞之中,但它们不是停滞不动的,而是要向邻近部位的神经细胞传递,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以后,它们又逐渐向原来发生的部位集中,这就是兴奋或抑制的集中。相互诱导兴奋和抑制紧密联系着,其中一种神经过程可以引起或加强另一种神经过程,这种现象称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相互诱导分为正诱导和负诱导两种。负诱导由于兴奋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抑制过程称为负诱导。正诱导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周围的兴奋过程称为正诱导。同时性诱导 诱

8、导过程如果同时发生,称为同时性诱导(发生在不同部位上)继时性诱导如果相继发生称为继时性诱导(发生在同一部位上)。反映指一个物体受外界的影响,就以某种状态的改变来回答外界的影响。感应性是指生物以自己的活动状态的变化对外界的影响作出反应,以维持新陈代谢正常的能力。信号性反映信号性反映是指能够建立条件反射。同化是指把环境因素纳入有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指改变内部图式,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平衡是指同化作用服从于客体的性质。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另一种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把这两种水平指尖的差

9、异称为“最近发展区”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外受感觉: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的不同状态的反映。有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等。本受感觉:是对机体位置、运动状态的反映。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空间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即形状、深度、方位、大小等的知觉。形状知觉 :是个体对物体各部分排列组合的放映。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货立体知觉,是个体对同一物体的凹凸或对不同物体远近的反映。方位知觉:是个

10、体对自身或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的反映。大小知觉:是个体对事物的空间尺寸的反映。时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的反映。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似动知觉: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物体,即同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知觉。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感受性感受性是人的感觉器官都有其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就是人感觉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就是刚刚能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

11、最小差别量适应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暗适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化。对比是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对比分为同时对比与继时对比。同时对比是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继时对比是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比现象。知觉的选择性:是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的背景。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或现象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

12、方面对它加以理解。语词在知觉的理解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知觉的整体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是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知觉的恒常性:就是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观察客观性是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观察精细性是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观察敏锐性是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个基本环节。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13、。通常以表象形式存在,所以又称表象记忆。直观形象性是其显著的特点。语词记忆是以语词所概括的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的记忆。即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内容的记忆。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和逻辑性。情绪记忆是以体验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特点:鲜明、生动、深刻和情境性。动作记忆是以个体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它以形成运动性熟练技巧为基础。其特点是容易保持和恢复。瞬时记忆(感觉登记):凡进入人的感觉器官的信息,都得到暂时存贮,这种存贮形式叫感觉登记。特点是保持的信息量较大,但如不予注意,信息便很快消失,所以保持时间短,不超过一秒短时记忆: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1分钟以内的记忆。特点:意识性、

14、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容量约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指学习过的材料在人脑中保持1分钟以上乃至终生的记忆。特点:组织性、备用性。其容量几乎无限。工作记忆:指在对信息进行加工的同时将信息加以存储。具有加工与存储双重功能。组成部分:中央执行系统、视空间画面和语音回路。情景记忆是关于个人经历过的时间的记忆。语义记忆是关于世界各种知识的记忆。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均属于有意识记忆。程序记忆是关于“怎样做”的记忆,是通过熟练行为和认知程序来表达的,与意识相分离的。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内隐记忆是指不需要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

15、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记忆表象是人在知觉客观事物后,在人脑中所保持的形象。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特点:高度的自觉性。无意识记是指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没有有意采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特点:偶然性。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特点:按照材料的时间顺序。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意义及把握材料内容进行的识记。特点:全面、牢固、精确和迅速有效等特点。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贮存过程。它是记忆过

16、程的又一个环节。遗忘就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遗忘曲线 :19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作了系统的首创性研究,并揭示了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遗忘有先快后慢的规律。衰退理论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就会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干扰理论是指遗忘是由于多种痕迹之间相互引起抑制而产生的,抑制被解除,记忆还可恢复。干扰理论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证实。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复习:多次的识记称之为复习。编码在识记中起决定性作用。编码:就是用已储存的信息,对新输入的信息不断地加以

17、处理,使愈来愈与个人储存在长时记忆的心理格局合模,从而妥帖地加入到个人经验体系中去。回忆是指经历的事物不在眼前,在一定条件下能把它重新再现出来。再认是指曾经接触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联想是由一事物的映象、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象、观念的心理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概括的反映,即思维反映的不是某个事物的个别属性,而是反映一类事物共同具有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联系。间接的反映,就是思维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反映事物本质或规律。动作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它的特点是所

18、要解决的问题是直观的具体的,解决问题依赖实际动作。形象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它依靠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是依赖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聚合式思维(集中思维)它是把问题提供的种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发散式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对信息或条件加以重新组合,找出几种可能的答案、结论或假说。常规思维是运用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按照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思维是创造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创造思维能产生新的思维成果,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分析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将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综合

19、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的过程。比较是在思想上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常用的比较方式有:A、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比较。B、对事物发展进行纵向比较。C、对事物的各种关系进行比较。分类是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抽象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他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概括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没有从事物中抽取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也就不能进行思维的概括。抽象和概括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具体化是同抽象和概括相反的

20、思维过程,它是将抽象概括出来的一般知识运用到具体对象去。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过去经验:日常概念的影响。(举例选择)(05选择)变式:是事物变换样式。(01词释)(举例选择)词语的运用:掌握科学概念需要丰富的感性知识作基础。借助于词可以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与概括,揭露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定义: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来表达概念的内涵。定势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针对定势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定势的消极作用。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通过言语暗示,启发学生从定势中解脱出来;教育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和一些习惯倾向的消极影响

21、。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有意想象(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的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无意想象(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进行的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梦:是睡眠状态下所发生的想象活动。灵感是指创造者经过长时间酝酿,新假设产生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情绪与情感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产

22、生的根源在于客观现实本身。需要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体或群体对其生存与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心境是一种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第一,缓和而又微弱,第二,持续时间较长,第三,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风雨般的、激动而短促的情绪状态。特点:第一,有激动性和冲动性,力量强烈,第二,发作短促,冲动一过,迅速弱化或消化,第三,发作通常由专门对象引起,指向性较为明显。作用:激情有双重作用。积极的激情是人类行为的巨大动力,消极的激情可产生不良的后果。应激又称为应激状态,是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险情境所引起的情绪状

23、态。道德感道德感是人所持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待业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美感美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美的特征的情感体验。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属于高级情感,与人的认识成就的获得,需要、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索追求及思维任务的解决相联系激奋水平人或动物的神经系统在高度兴奋与高度抑制之间有不同的水平,谓之激奋水平。愈兴奋表明激奋水平愈高,愈抑制表明激奋水平愈低。激奋水平随需要和情绪的强弱而增减。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是指个体以体验方式表达出自已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识,并对他人施工加一定的影响。情绪、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绪或情感对行

24、为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已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也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客观世界与社会实践是意志力量的源泉,认识是意志的基础。人的情绪情感既可能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能成为也可能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第二信号系统在意志行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动机是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引起动机的两种条件: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本能是指有机体生而具有、程序化的行为模式或行为倾向。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

25、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的平衡。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活动的作用。归因当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都有对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探究的愿望。这种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知觉和推断,称为归因。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广度):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同样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注意的稳定性是

26、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愈长,注意就愈稳定。注意的分配却经常要求人们同时去注意更多的事物,即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就叫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就是人们的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势性和内在的选择性。兴趣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爱好是从事某种确定活动的倾向,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好奇心是人们探求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兴趣广度是指兴趣范围的广阔程度兴趣中心是指一个人在诸多兴趣中的主要兴趣,它形成一种核心,其他兴趣则围绕着它,并与其配合,共同支配着人的行动。语言是由词汇按一定语法所构成的复杂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表达思想的过程。内部言语是非交际性语言,是指借语言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特点:第一,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藏性,第二,言语结构具有不定型性,即言语高度简略。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智力技能(心智技能)、动作技能两种。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动作技能是指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和生产劳动中外部行为的操作方式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