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问设情景促自主探究_第1页
巧问设情景促自主探究_第2页
巧问设情景促自主探究_第3页
巧问设情景促自主探究_第4页
巧问设情景促自主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巧设境妙设问,促进自主学习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教学片段与思考 保康县实验小学 万承巧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追求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设问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的设问,犹如投入心河的一块石头,能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释疑解惑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下面结合自己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内容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由学情分析引发的思考: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分数,并能比较同分母或同

2、分子分数的大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数对学生来说虽说并不陌生,但是“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对学生来说学习障碍却是很大的。这一教学内容主要一是去感知分数主要来源于分,了解古代的人们在分猎物等物品的时候,到现在进行测量、计算时,当得不到整数结果时,就常用分数来表示;二是进一步理解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意义,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并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准确指出单位“1”和分数单位。分数的产生没有切身的体验,感悟不深;单位“1”和分数单位相当抽象,难以理解,极容易混淆视听。怎样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探究活动更有效?学习热情更持久?学习更自主?必须了解学生的需要点,抓住切入点,创设体验点,落实学习点。动

3、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嘴说才能把抽象概念直观化、形象化。亦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前置性学习:1、想一想,对分数我知道了哪些?2、自学教材第6062页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分数,并举例说明。 (2)结合具体的例子说说分数表示的意义。(3)什么是单位“1”和分数单位,试指出分数的分数单位。课堂教学实施:一、问题引入,引人入胜师:昨天大家已经预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完成的很好。但这节课,我们只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1和 1/2一样吗?2、一粒芝麻的1/4和一个西瓜的1/4一样吗?3、一个西瓜的1/4和1/5一样吗?

4、4、一个西瓜的1/4和3/4一样吗?生1:我们不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了吗?生:是啊?师:不,这节课我们就是来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生:啊······(生一片怪异,怀疑!师板书课题,诡异泰之!)【思考】大教育家孔子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方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也提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而点燃学生思维火把的火星就是教师的设问。反差性较大的设问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引起辩论。因此,在学生已预习,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情况下,一改日常课堂引入常态。反常的问题抛出,实奔课题。是导入,更是探究

5、任务。出其不意,好奇心得以无限的扩张,兴趣自然无可比拟。学习欲望油然而生,后续探究会是积极地,更是自觉的需求。使平淡的教学变得新奇,能使沉闷的教学课堂变得活跃,让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好奇、愉快地探究知识。二、问题引领,提纲挈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提示:围绕以上四个问题讨论探究,并利用身边的物体举例说明。【思考】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是问号。”根据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遵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力求了解需要点,抓住切入点,创设体验点。数学探究围绕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问题引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纲挈领,一线穿珠。因此,在思维障碍处、能力提高处、情感升华处巧妙设

6、疑,使学生对具体的学习目标产生认知需要,在问题的意境中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去体验、去交流、去感悟,在冲突中识别、选择,从而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在体味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智慧的潜在力量,增强学习的信心。问题链成为创新精神的催化剂,使学生在自身主动活跃的思维过程中得到提高,促使探究活动自主的,有效的开展,妙激思,动中活。三、问题挖掘,新知构建师:哪个小组愿意愿意组织分享今天的研究成果?(各组踊跃举手)掌声欢迎阳光组。阳光组成员1:大家请看(展台上出示一张纸、一支粉笔)这是1张长方形纸,现在要平均分给两个人(对折),每人就只能分到

7、半张纸,用1/2张来表示;再如这是1根线绳,平均分给两个人(对折)每人只能分到1/2根,可见1和 1/2是不一样。在研究1和 1/2时,大家肯定有不少话说,谁还愿意来说说?生1:把一个苹果分给两个人,每人能分得1/2个。生2:应该是平均分才对。生1:对,平均分给两人,才能1÷2=1/2个。生3:一包饼干平均分给两人,每人能分得1/2包。生4:一块面包平均分给两人,每人能分得1/2包。······师:是的,当分物体的不到整数时,就有了分数。你还在哪里见过或用过分数?生5:做事做了一半,就说1/2。生6:(用手来量数学书的长,边

8、量边数)最后不够1拃,大概只有1/3拃。生7:这样测量,早在古时候在测量时也是这样,书本有介绍,只是那时候用打结的方法来表示的。师:对,只要认真观察做个有心的人,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分数。一般在生活或生产中,比如分物、测量,或是计算时得不到整数时,就用分数来表示。阳光组成员2:一粒芝麻的1/4和一个西瓜的1/4肯定不一样。虽然说都是1/4,可分得物体不一样,一个是一粒芝麻,一个是一个西瓜,怎么能一样。(全班大笑,连说就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大家再说说吧!生1:16支彩笔的1/4是4支,4支笔的1/4是1支,16支彩笔的1/4和4支笔的1/4显然不一样。生2:我是两次对折一张正方形纸和一张

9、圆片纸,请看涂色的这1份。一个是一张正方形纸的1/4,一个是一张圆片纸的1/4,很容易看出两个1/4是不一样的。生3:一杯水的1/4和一桶水的1/4不一样。生4:一堆棉花的1/4和一块铁的1/4不一样。(大笑)生5:中国人口的的1/4和美国人口的1/4不一样。生6:中国土地的的1/4和日本土地的1/4能一样吗?(大笑)······阳光组成员2:虽说都是1/4,由于所分物体不一样不能比。生7:所分的物体就是书本中61页中说的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因为单位“1”不一样,所以尽管都是1/4,还是不一样。(师板书单位“1”,生做记号。)阳

10、光组成员3:一个西瓜的1/4和1/5不一样。把一个西瓜的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西瓜的1/4,而把一个西瓜的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是这个西瓜的1/5。生1:是,平均分的总份数不一样,一个西瓜的1/4和1/5不一样。生2:大家看(出示两张一样的长方形纸,边说边折),将这一张4等分,其中的1份是这张纸的1/4;把另一张5等分,其中的1份是这张纸的1/5,明显不一样。生3:(手拿20颗糖果)我把这些糖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就是整个的1/4有5颗;那如果是1/5的话,就得这些糖果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1份就是4颗,显而易见这里的1/4和1/5是不一样的。生4:这样的例子很多,同样的道理一个整

11、体的2/4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份是它的2/4;而它的2/5则是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其中的2份,明显不一样。师:大家说非常好,其实就是不同分数的意义也就不一样。你能说说2/3、1/6、4/7、7/10的意义吗?生1:2/3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2份是它的2/3。生2:1/6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6。生3:4/7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生4:7/10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7份。生5:我明白了,分母是整体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是取的份数。阳光组成员3:这样一说,我们对分数的意义认识的就更清楚了。师:是啊,说的真到位,这就

12、是分数的意义。(板书整理)阳光组成员4:一个西瓜的1/4和3/4不一样。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它的1/4,这样的3份是它的3/4。谁还愿意和我交流?生1:我也同意你的说法,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1/4是取其中的1份,3/4是取其中的3份。生2:是的,一个西瓜的3/4里面有3个1/4,不一样。生3:把1/4看成一个单位,3/4里就有3个这样的单位。阳光组成员4:是这样,1/4是3/4的分数单位。每个分数都有分数单位,你还能举例说一说吗?生4:3/5里面有3个1/5,3/5的分数单位是1/5。生5:5/8里面有5个1/8,5/8的分数单位是1/8。生6:2/9的分数单位是1/9。生7

13、:11 /36的分数单位是1/36。······(生边说师边板书整理)阳光组成员4:看来大家对分数单位理解的很透彻,到底什么叫分数单位呢?怎样去找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呢?生8:我发现了,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与它的分母一样,而分子都是1。生9:是这样,分数单位就是其中的1份。阳光组成员4:请大家翻到书本第62页,这里有分数单位完整的说法。(生翻书,齐读。)师:老师还有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这里说的单位“1”和分数单位,怎样去区分呢?生10:单位“1”是所分的整体,分数单位是指这个分数的1份的分数。一个是整体,一个是1份的分数。生11:就比如说我

14、们男生占全班人数的21/53,女生占全班人数的22/53。我是其中的1份占全班人数的1/53,是分数21/53、22/53的分数单位。而全班53人看成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生12:我们小组是全班人数的5/53,单位“1”是全班人数,分数单位是1/53。我们组女生是小组人数的2/5,全组的5人为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 1/5是分数2/5的分数单位。【思考】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整堂课的问题链,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情境中体验知识获得、形成的过程,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成功及存在的价值,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一石激起千层浪,感染学生的情绪,焕发学生的斗志,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

15、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升华情感,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动力十足,活力四射。收到开其意、达其辞的效果,此时的课堂就是一个情场,极富感染力。【分析研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的设问,犹如投入心河的一块石头,能激起学生心中的涟漪,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释疑解惑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改革的主导性理念。“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因而设问不能凭空而生,必须要源于情景、源于案例、源于实际、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将生活实际与理论观点对接起来,力求实现学生现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的互动,书本知识与实践体验的互动,教学活动设计与提供基本价值标准的互动,学生发展需要与基本观点教育和价值取向引导的互动。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思考,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相机诱导,必令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