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复习)_第1页
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复习)_第2页
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复习)_第3页
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复习)_第4页
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质勘探专业基础与实务(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地质学掌握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形成的作用。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起伏向单一化方向发展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组成、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 一 外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源所产生的地质作用。它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日月引力、地球重力能等。 1、风化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风化作用是地表环境中矿物和岩石因大气温度变化水分、氧、二氧化碳和生物的作用在原地分解、碎裂的作用。 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类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

2、生物风化作用。 2、剥蚀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将风化产物从岩石上剥离下来同时也对未风化的岩石进行破坏不断改变着岩石面貌的作用。 按力的作用方向分为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3、搬运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风化剥蚀的产物在地质应力作用下离开母岩区经过长距离搬运到达沉积区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 搬运作用的类型有拖拽搬运、悬浮搬运、溶解搬运。 4、沉积作用的概念及类型 被搬运的物质经过一定距离之后由于搬运介质搬运能力的减弱搬运介质受到物理化学条件变化或生物作用从风或流水等介质中分离出来形成沉积物的过程称为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的类型有机械沉积作用、化学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 二 内力地质作用 由地球转动能、重力能和

3、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产生的地质动力所引起的地质作用主要在地壳或地幔中进行故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1、岩浆岩作用 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成岩石的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2、变质岩作用 由于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使已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结构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称为变质作用。 3、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二、矿物学与岩石学 一掌握矿物 1、矿物的概念 矿物是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

4、部结构从而具有一定的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位。 2、矿物的物理性质 矿物物理性质有 颜色与条痕 透明度与光泽 硬度 解理与断口 密度 弹性、挠性、延展性等。 3、矿物的分类 成因分类法根据形成矿物的主要地质作用进行分类。 地球化学分类法根据矿物组成中的主要化学元素进行分类。 形态分类法根据矿物晶体类型进行分类。 一般将矿物分为自然矿物 硫化及其类似矿物 卤化矿物 氧化及氢氧化矿物 含氧类矿物。 二掌握岩石 岩石是地壳的基本组成物质是内、外力地质作用的产物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岩石按其形成方式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分别是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产物。 1、

5、岩浆岩及分类 岩浆岩是岩浆作用的产物。岩浆作用是指炽热的岩浆沿地壳软弱破裂地带上升造成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岩或是在地下深处冷凝形成侵入岩的过程。 岩浆岩分类通常是从岩浆的成分和冷凝固结成岩环境两方面考虑。 岩浆岩分类按岩浆岩SiO2的含量分成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及酸性岩。 岩浆岩分类按岩浆冷凝环境分成侵入岩和喷出岩。 2、变质岩及分类 原先生成的岩浆岩和沉积岩经高温高压及化学活动性很强的气体和液体作用后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或结构构造的改变形成新的岩石称为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按变质作用类型和成因把变质岩分为下列岩类 区域变质岩类 热接触变质岩类 接触交代变质岩类 动力变质岩类

6、气液变质岩类 冲击变质岩类。 3、沉积岩及分类 由沉积物固结变硬而形成的岩石称为沉积岩。 沉积岩按成因被分成碎屑岩和生物化学岩进一步划分成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岩、非蒸发岩、蒸发岩。 三、地层学 一地层 1、掌握地层定义 地层是指地壳表层的层状岩石是在某一地质年代因沉积作用以及岩浆喷出活动形成的地层总称。 2、熟悉地层划分 地层划分是指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中的岩层进行划分建立地层层序的工作。一般对一个地区的地层剖面首先根据岩性、岩相特征进行岩石地层划分然后根据系统采集的化石进行生物地层划分进而建立年代地层顺序。 按岩石地层划分岩石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按区域年代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单位有界、系、

7、统、阶二地质年代 1、掌握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的划分 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期 年代地层单位宇、界、系、统、阶 2、熟悉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四、构造地质 一岩层产状及接触关系 1、掌握产状的定义及描述要素 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他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础。 产状要素有走向、倾向、倾角 走向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 倾角层面与水平面的交角。 2、掌握地层的

8、接触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在空间上的相互错叠关系。 地层接触关系有以下几种整合接触 平行不整合接触 角度不整合接触 侵入接触 断层接触 二褶皱 1、掌握褶皱的定义 岩层受力而发生弯曲变形称为褶皱。 2、掌握褶皱的要素 褶皱的要素有核部、翼部、枢纽、轴面。 3、掌握褶皱的基本形态 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向斜。 背斜背斜是两翼岩层以核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形态上岩层向上弯曲。背斜核部出露的岩层时代相对较老而翼部时代相对较新。 向斜向斜是两翼岩层向核部倾斜形态上岩层向下弯曲。向斜核部岩层时代较新翼部时代较老。 4、熟悉研究褶皱的意义 许多矿产在成因、产状、空间分布上都与褶皱有密切关系褶皱还不同

9、程度的影响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因此研究褶皱的形态、产状、分布和组合特点及形成方式和时代对揭示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的形成规律和发展史有重要意义。 三断裂构造 1、掌握断裂构造及断层定义 岩石在破裂变形阶段产生的构造称为断裂构造。 断层是一种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2、掌握断层的几何三要素 断层要素有断层面、断层线、断层盘。 断层面断层面是指相邻两岩块断开或沿其滑动的破裂面它的空间位置由其走向、倾向、倾角决定。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或其它面的交线称为断层线。 断层盘断层盘是指断层面两侧相对移动的岩块。 3、掌握断层的基本类型 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类正断层 逆断层 平移断层 按断层组合类型分类阶梯状

10、断层 地堑与地垒 叠瓦构造 按断层与所在岩层产状关系分类走向断层 倾向断层 斜向断层 顺层断层 4、了解同沉积断层及其特点 同沉积断层称为生长断层是在沉积盆地形成发育过程中控制盆地不断沉降、沉积盆地外侧不断隆起的断层。 同沉积断层特点 式正断层上陡下缓 上盘下降地层明显增厚 断距随深度增大地层愈老断距愈大 上盘常出现反牵引现象。 5、熟悉研究断层的方法和意义 区域性断层不仅控制和影响区域地质构造的结构和发展还控制和影响区域成矿作用并以此为背景形成区域成矿带。 某些中小型断层决定了矿体的产状和形态对石油、天燃气、地下水的分布、储藏和搬运都有重要影响。 活动性断层更直接影响水工建筑和地震活动。 四

11、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岩石圈板块像木头漂浮在水面一样在软流圈上漂移他们的运动是不同步的海洋岩石圈通过洋中脊扩张不断增长老的岩石圈则又通过俯冲带被削减并返回到软流圈中通过俯冲带的岛弧和大陆边缘火山作用产生新的地壳在弧后产生弧后引张和弧后盆地火山作用这种运动是通过软流圈的浅地幔对流所驱动。 我过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亚欧地震带是世界上地震较多的国家之一。第二部分 矿床学 一、掌握有关矿床学的基本概念 1矿床和矿产 矿床矿床是指在地壳中有成矿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含的有用矿物资源的质量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被开采和利用的地质体。 矿产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12、 2矿体和围岩 矿床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即矿体和围岩。 矿体是由矿石组成的具有一定形状、规模和产状的地质体。矿体是采矿的对象是矿床的主要组成部分。 围岩是矿体周围包围矿体的各种岩石它与矿体之间的界限有时明显有时不清一般用品位来确定矿体。 3矿物和矿石 矿物矿物是指地壳中的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 矿石当岩石中某一成份或某些成份的含量以目前生产技术在经济上可提取利用时该岩石便称为矿石。 4了解矿石的品位、品级和储量 矿石品位是指矿石中所含有用组分的含量。 矿石品级矿石的质量分级一般划分依据有矿石的品位、伴生组分、工艺性能。 储量是指经地质研究并利用地质勘探技术手段钻探、槽探、井

13、探、坑探等查明的矿产储藏量是衡量矿床规模的重要依据。 二、了解有关成矿作用的基本概念 一元素的富集和成矿 成矿作用在各种地质作用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和上地幔中的元素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称为成矿作用。 元素在地壳及上地幔中的分布量 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壳和上地幔因此了解元素在地壳及上地幔中的分布量对研究矿床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值称为克拉克值。其与矿床形成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元素分布量会影响各类元素成矿几率的高低。 元素分布量会影响到工业品位要求的高低。 元素分布量还影响到形成矿床时元素所需富集倍数的大小。 元素分布量还影响到划分矿床规模的标准。 元素分布量还影响到

14、形成矿床的过程。 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 元素富集成矿的可能性并不完全取决于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而主要是决定于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 成矿体系的物理化学条件 这是影响成矿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行为的外在因素。 二成矿作用的类型和特征 成矿作用按作用性质和能量来源可以分为内生成矿作用、外生成矿作用和变质成矿作用相应的形成内生矿床、外生矿床和变质矿床。 内生成矿作用主要由于地球内部能量包括热能、动能、化学能等作用导致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外生成矿作用主要在太阳能影响下地壳表层受岩石、水、空气和生物等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使成矿物质富集的各种地质作用。 变质成矿作用指在接触变质和区域变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矿作用或

15、使原有矿床发生变质改造的作用。 三、了解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一矿床成因分类 矿床成因分类是依据矿床所具有的成矿特征来确定它们的成因归属。 岩浆矿床 伟晶岩矿床 气化热液矿床 接触交代矿床 热液矿床 风化矿床 沉积矿床 油气矿床 变质矿床 二岩浆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岩浆矿床是指岩浆经分异作用使其中的有用组分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岩浆矿床一般特征 1绝大多数矿体产于岩浆岩中岩浆岩既是母岩也是围岩。 2矿床是在岩浆固结成岩的过程中形成的除个别贯入矿体外大多数岩浆矿床属同生矿床。 3由于岩浆分异不能完全彻底矿体与围岩多呈渐变过渡关系。 4矿体围岩蚀变一般不发育或蚀变较弱。 5成矿温度高。 三伟晶岩矿床的

16、概念及特点 概念在伟晶岩形成过程中有用组分富集达到工业要求而形成的矿床。 伟晶岩矿床一般特征1伟晶岩脉大多产在侵入体的顶部往往成群出现。 2伟晶岩脉中除长石、石英和白云母等主要矿物之外还可以找到很多种不常见的金属矿物和宝石矿物。 3很多伟晶岩岩体呈脉状或透镜状但也有巢状、筒状和不规则状的。 4伟晶岩脉有大有小以长数米到数十米最多。 5伟晶岩形成过程较长大多数伟晶岩在700950之间形成。 四气水热液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当含矿气水热液在一定的地质构造中移动时由于温度、压力和组分浓度等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平衡遭到破坏其中的成矿物质通过填充或交代作用发生沉淀、聚集形成矿床这类矿床称为气水热液矿床。 气水

17、热液矿床一般特征 1矿床与构造关系密切矿体常沿裂隙、断层、破碎带或层面生成 2一般是后生矿床矿体形成晚于围岩 3矿石以充填和交代的方式沉淀 4矿体形态多成脉状和网脉状 5矿脉四周的岩石明显遭受热液作用围岩周围出现很多新矿物 6矿脉有分带现象 7矿石中的矿物大多有气液包裹体。 五接触交代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在侵入岩与沉积岩、火山岩的接触带中由含矿气化热液发生复杂的交代作用而形成的矿床。 接触交代矿床一般特征 1矿床产出部位在岩浆岩与围岩的接触带上并受接触带的明显控制。 2矿石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成分复杂结构构造多种多样一般为粗粒结构。这为宝石矿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矿床常具明显分带性。六热液

18、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热液矿床是指含矿热水溶液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各种有利的构造和岩石中由充填和交代等方式形成的有用矿物堆积体。 热液矿床一般特征 1成矿物质来源多样性比较复杂 2形成温度多在50600度之间 3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 4成矿一般晚于围岩属后生矿床围岩蚀变明显。 七风化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地壳表面的岩石和矿石在大气、水、生物等影响下发生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化学变化使有用物质重新组合、调整、富集起来形成矿床的地质作用称为风化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风化矿床。 风化矿床一般特征 1大部分是第三、第四纪产物因此埋藏浅便于露天开采 2矿床分布范围与原生岩石或矿体出露范围一致往往沿现代丘陵地形呈覆

19、盖层状分布多为面形矿体 3矿体深度决定于自由氧化渗透到地下的深度一般几米到几十米 4组成矿体的是在风化条件下较稳定的元素或矿物 5矿石结构一般疏松多孔多为土状、多孔状、网状构造 6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个别也有大型或特大型。 八沉积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地表岩石在风化作用下被破碎分解的产物、有机残骸和火山喷发物等被水、风、生物等营力搬运到有利沉积的环境中经过沉积分异作用形成的各种沉积物当其中有用部分达到工业要求时即形成沉积矿床。 沉积矿床一般特征 1矿体常呈层状且与围岩产状一致整合接触 2矿体规模一般较大 3矿床常产于特定地层层位 4沉积矿床物质组成较复杂。 九油气矿床的概念及特点 油气矿床是指有

20、机成因的可供工业开采和利用的地下可燃有机液态和气态物质的自然聚集体。 十变质矿床的概念和特点 早期形成的矿床或岩石受到新的温度、压力、构造变动或热水溶液等因素的影响即遭受变质作用使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形态、产状发生剧烈变化形成的矿床称为变质矿床。 变质矿床一般特征 1矿床分布于混合岩化区 2成矿时代大致与混合岩时代相同 3矿化受构造裂隙控制围岩蚀变明显。 四、了解矿床的工业类型 一矿床工业类型的概念 概念一般把作为某种矿产的主要来源并且在工业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矿床类型称为矿床工业类型。即在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从工业利用的角度进行矿床分类。 二金属矿床的主要工业类型 金属矿床分为黑色金属 有色

21、金属 稀有金属 贵金属 放射性金属 分散元素及稀土元素矿床。五、了解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 一成矿规律的控制条件 控制成矿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区域地球化学 构造 岩浆 地层 岩相条件等。 二成矿预测的理论和方法 成矿预测的理论有3种相似-类比理论 求异理论 定量组合控矿理论。 相似-类比理论指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应该有相似的成矿系列和矿床产出相同的地区范围内应该有相似的矿产资源量。 求异理论矿床都产出于地质异常中因而通过发现异常就可以发现矿床。 定量组合控矿理论成矿不是靠单一因素也不是靠任意个因素的组合而是靠“必要和充分”因素的组合。 成矿预测常用的方法有4种地质类比法和就矿找矿法 统计分

22、析法 矿石建造分析 矿床模式研究。第三部分 矿产勘查学 一、矿产勘查概论 一熟悉矿产勘查的基本概念与原则 矿产勘查也称矿产资源或矿产地质勘查。他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勘查技术手段和方法对矿床地质和矿产资源所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原则5个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全面研究、综合评价、经济合理 二了解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 4个矿产预查、矿产普查、矿产详查、矿产勘探 三熟悉矿产勘查的基本工序 矿产勘查基本工序4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报告编审 二、矿产勘查技术 一熟悉矿产勘查技术手段矿产勘查方法 1、地质测量法 地质测量是根据地质观察研究将区域或矿区

23、的各种地质现象客观的反映到相应的平面图或剖面图上。 2、重砂测量法 重砂测量是以各种疏松沉积物中的自然重砂矿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解决与有用重砂矿物有关的矿产及地质问题以重砂取样为主要手段来寻找砂矿和原生矿的一种地质找矿方法。 3、地球化学测量法 地球化学测量法主要是研究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分散以及集中的规律。在矿体形成的同时在围岩中形成了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的原生晕以及在矿体受到破坏时发育了较晚期的次生晕。无论是原生晕或是次生晕其分布范围都较矿体大因此可通过发现这些原生晕及次生晕来达到找矿的目的。 4、地球物理测量法 地球物理测量法是利用地球物理的原理根据各种岩石之间的密度、磁性、电

24、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选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探测仪器测量工程区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以了解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推断地质构造和能源矿产分布等勘探和测试方法。 5、遥感地质测量法 遥感地质测量法是综合应用现代遥感技术来研究地质规律进行地质调查和资源勘查的一种方法。它从宏观的角度着眼于从空中取得的地质信息即以各种地质体对电磁辐射的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结合其它各种地质资料及遥感资料的综合应用以分析、判断一定地区内的地质构造情况。 6、探矿工程法 目前国内外大量采用的对金属、非金属矿床勘探技术仍然是钻探和坑探工程一般称为探矿工程。 二了解矿产勘查方法的合理使用 勘查技术方法的合理选用和正确组合是矿产

25、勘查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勘查任务的重要步骤。影响勘查技术方法选择的因素有勘查工作阶段、地质条件及矿产特征、自然地理条件等。 1、勘查工作阶段 矿产普查阶段工作范围较大以查明成矿有利区段圈定成矿预测区优选找矿靶区为主要内容同时对已发现的矿点进行检查评价以确定其能否转入详查矿产详查阶段主要是对成矿有利地段及找矿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控矿因素进行详细研究对矿床进行地表及浅部研究揭露、追索、圈定矿体用较稀的工程对矿床深部变化情况进行适当控制查清矿床总体规模、产状对矿床矿石的技术加工性能及开采技术条件提供必要资料并作出初步工业评价经过详查对成矿有利地段及矿床基本上作出是否能转入勘探的结论。 矿床勘探阶

26、段的主要勘查研究对象是矿床要求对矿床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勘查研究查清矿床的控制因素查明矿床深部形态、规模、产状及其变化规律查清矿石质量变化查清矿石的开采技术条件及加工技术性能精确计算矿床储量最终进行矿床的详细工业评价。 2、地质条件和矿产特征 任何矿产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地质条件而任何一个矿体的就位空间又都受控于特定的控矿因素也可以说成矿地质条件如控矿地质因素对矿产的形成和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密切相关性。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地质因素具有间接指示找矿的作用。 3、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是指工作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水系发育程度、基岩的剥蚀发育程度、第四系覆盖层的发育程度等。这些因素在某些时候往

27、往是影响勘查方法选择的主要条件。 代表性的自然地理条件分区有高山区、高寒山区、林区、平原区、潮湿区、亚热带农作物区、干旱区 三、勘探系统工程 一了解勘探工程的总体布置 1、勘探线 一组勘探工程从地表到地下按一定间距布置在与矿体走向基本垂直的铅垂勘探剖面内并在不同深度揭露或追索矿体。这种勘探工程的总体布置形式称为勘探线。 2、勘探网 勘探工程布置在两组不同方向勘探线的交点上构成网状的工程总体布置方式称为勘探网。其特点是可以依据工程的资料编制二至四组不同方向的勘探剖面以便从各个方向了解矿体的特点和变化情况。 勘探网有以下几种网型正方形网、长方形网、菱形网及三角形网。 3、水平勘探 主要用水平勘探坑

28、道沿不同深度的平面揭露和圈定矿体构成若干层不同标高的水平勘探剖面。这种勘探工程的总体布置形式称为水平勘探。 二了解勘探类型 1、勘探类型的概念及划分依据 在矿体地质研究和总结以往矿床勘探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矿床的主要地质特点及其对勘探工作的影响将类似矿床加以理论综合与概括而划分的类型称为矿床勘探类型。 划分矿床勘探类型的主要依据是矿体规模的大小 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 矿体产状稳定性 矿体中主要有用组分的分布均匀程度 矿化的连续程度等。 2、勘探类型的划分及注意的问题 根据矿体规模、矿体形态复杂程度、构造复杂程度和矿石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将勘查类型划分为三个类型简单型、中等型、复杂型。 矿床勘探类型划

29、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7个 矿床勘探类型是反映前人在一定时期内对矿床勘探工作经验的总结他只能为类似矿床的勘探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不能生搬硬套。 矿床勘探分类的标志主要是矿体的变化性要分清主次矿体及其变化情况。 勘探类型的划分不能单纯采用定量的方法必须对各个工程、各个剖面详细研究与对比才能找到规律。划分勘探类型的各因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既要全面研究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化又要抓住主要因素才能正确的划分勘探类型。 确定一个矿床勘探类型的过程是对矿床认识逐渐加深的过程随着勘探工作不断深入认识的不断深化对初步划定的勘探类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验证从而修正初期的结论。 在划分一个具体矿床的勘探类型时还需考虑中间类

30、型与过渡类型的问题。 勘探类型划分的实质是要充分研究影响矿床勘探的各种因素为矿床勘查技术手段的正确选择和勘探工程的合理布置提供可靠依据。 三了解合理勘探网密度的确定合理确定勘探网密度 合理确定勘探网密度是矿床勘探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其确定的合理与否对勘探工作的速度质量或勘探成本都有重要影响。合理勘探工程间距的确定要求做到 1根据矿床或矿体地质特点并结合经济及自然条件要求采用的间距做到不漏掉一个有工业价值的矿体。 2选择的工程间距在地质上要求足以进行相邻剖面或相邻工程资料间可以相互联系和对比。 3主要矿体与次要矿体浅部与深部应当加以区别对待不能采用一成

31、不变的工程间距。 4工程间距要由稀到密在勘探中要不断检验间距是否合理及时进行调整。 目前所使用的确定勘探网密度的方法可分为两类验证法和分析法。 验证法有类比法 加密法 稀空法 探采资料对比法 分析法有根据变化系数及给定精度确定合理网度 根据参数的方差及给定精度要求确定勘探网密度 四、矿产资源/储量 一了解矿产资源/储量的概念与分类 矿产储量简称储量一般指矿产在地下的埋藏数量。 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二矿产储量估算 1、熟悉矿产储量工业指标 矿产工业指标简称工业指标。他是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矿产工业部门对矿产质量和开采条件所提出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它是

32、评定矿床工业价值、划分矿石类型和品级、计算储量应遵循的标准。 工业指标的种类边界品位 最低工业品位 最低可采厚度 最低工业米百分率 夹石剔除厚度、有害杂质最大允许含量 1边界品位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是区分矿与非矿的分界标准。 2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工业可采矿体、块段或单个工程中有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限亦即矿物原料回收价值与所付出费用平衡、利润率为零的有用组分平均含量。它是划分矿石品级区分工业矿体地段与非工业矿体地段的分界标准之一。 3最低可采厚度它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对具有开采价值矿体矿层、矿脉等的最小厚度真厚度要求是区分能利用储量与暂不能利用储量的标准之一。 4最低

33、工业米百分率它是工业部门对贵金属和稀有金属等工业利用价值较高的矿产提出的一项关于矿体厚度和矿产品位的综合指标。主要用于圈定厚度小于可采厚度但品位显著高于工业品位的矿体。 5夹石剔除厚度是指矿体内可以圈出并在开采时可以剔除的夹石非工业矿石的最低厚度标准。 6有害杂质最大允许含量它是指块段或单个工程中对矿产质量或加工过程起不良影响的有害组分的最大允许含量要求。2、熟悉储量边界线的圈定和储量估算 储量计算是在矿体的一定界线内进行的故在计算之前须在储量计算图纸上按工业指标圈出储量边界将储量计算的范围确定这项工作称为储量边界的圈定。 储量边界线有零点边界线 可采边界线 矿石品级和类型边界线 储量级别边界

34、线 内边界线与外边界线 暂不能开采边界线。 3、了解储量估算参数的测定与计算估算 储量计算参数主要有矿体面积 矿体平均厚度 矿石平均品位 平均体重等。 矿体块段面积测定方法有求积仪法、曲线仪法、方格纸法、几何法 矿体平均厚度测定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 4、熟悉储量估算方法 传统几何学法断面法、块段法、算术平均法、多角形法等 现代统计分析法距离加权法、相关分析法、统计学分析法、克里格法、SD法 5个 5、熟悉矿产储量误差与精度估计 储量误差分类地质误差、技术误差、方法误差 误差检查方法重复测量方法、检查测量方法、开采资料对比方法 储量计算的精度估计用计算参数的精度来评价储量精度 储量区间估

35、计 地质统计学方法 SD精度法第四部分 水文地质学 一、地下水 一了解地下水赋存空间的特征 包气带是指地下水面以上至地表面之间与大气相通含有气体的地带。饱水带是地下水面以下岩土空隙几乎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根据岩层渗透性强弱和透水能力大小 岩层通常可划分为含水层、隔水层和弱透水层。 所谓埋藏条件是指含水岩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限制情况。据此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二了解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 三熟悉地下水的埋藏类型 所谓埋藏条件是指含水岩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水层限制的情况。据此可将地下水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

36、压水。 包气带是指地下水面以上至地表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包气带水是指以各种形式存在于包气带中的水。 潜水是指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含水层中的水即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承压水是指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 四了解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地下水的比重 温度 透明度 颜色 气味 导电性 放射性等特性。 地下水化学成分是地下水中各类化学物质的总称包括离子 气体 有机物 微生物 胶体 同位素成分等。 五熟悉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 地下水经常不断地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即地下水循环包括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过程。 补

37、给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 径流水由补给处向排泄处的运动过程 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 六熟悉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含水层经常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时刻处于变化中。在环境相互作用下含水层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称为地下水动态。 某一时间段某一地段地下水水量的收支状况称为地下水均衡。 七熟悉地下水资源与环境 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 地下水环境是地下水及其赋存空间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人为活动影响下所形成的状态及其变化的总称。 二、水文学原理 一了解水体的水文特征及其基本变化规律 1、水循环与水平衡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

38、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河流的补给、径流、地下水以及河口水文 二了解水资源开发与保护 1、我国水资源概况 2、水资源系统基本理论 3、地表水和地下水调查方法 4、水资源的质量评价和数量评价方法 5、水资源开发利用产生的环境及保护问题 第五部分 环境地质学 一、了解环境地质学 一环境地质学的概念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二环境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 地质作用引起的原生地质环境问题 人为活动改变地质环境引起

39、的环境问题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 三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 1区域地质环境问题 2地质灾害的环境地质问题 3地球化学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 4古气候的变化规律 5工程建设中可能引起的环境恶化问题 6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二、了解地球的生态环境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物多样性 任何一个生物群落及其周围非生物环境的综合体就是生态系统。按照现代生态学的观点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换言之生态系统就是指一定区域内生存的所有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并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 生物多样性包含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40、和功能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两部分组成。生物部分按照营养方式和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又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与转换者这三者构成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的功能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三生态系统主要类型 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三、了解地球的资源与环境 一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二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四、了解地质灾害及其防治 一地质灾害的概念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损失和破坏的地质作用和现象。二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土地退化地质灾害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水土

41、流失 地震与火山地质灾害 斜坡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 地面变形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 三地质灾害的防治 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第六部分 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 一、了解地球化学基础 一地球化学的概念 地球化学是根据原子和离子的性质研究化学元素在矿物、岩石、土壤、水及大气圈中的分布和含量以及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迁移。 二地球及地壳的元素丰度 地球元素丰度指地球中各个组成部分地壳、地幔、地核的化学元素平均含量。 地壳元素丰度

42、指地壳中各个组成部分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化学元素平均含量。 三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综合地质学、化学和物理学等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形成的一套较为完整和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地质观察、采样天然样品的元素、同位素组成分析和存在状态研究元素迁移、富集的地球化学过程实验模拟等。在思维方法上对大量自然现象的观察资料和岩石、矿物中元素含量分析数据的综合整理广泛采用归纳法得出规律建立各种模型用文字或图表来表达称为模式原则。随着研究资料的积累和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的成熟和完善特别是地球化学过程实验模拟方法的建立地球化学研究方法由定性转入定量化、参数化大大加深了对自然作用机制的理解。 四同位素地球化学 根据自然界的核衰变、裂变及其他核反应过程所引起的同位素变异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引起的同位素分馏研究天体、地球以及各种地质体的形成时间、物质来源与演化历史。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已建立了一整套同位素年龄测定方法为地球与天体的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坐标。二、了解地球物理基础 一地球物理的概念 地球物理是研究地球大气圈、水圈及固体部分物理性质和变化过程的科学。 二固体地球的主要物理特性 固体地球的物理特性有密度 磁性 弹性 电性 放射性 导热性 三地球物理的主要研究方法 重力法 磁法 地震法 电法 放射性测量 地热测量第七部分 知识产权相关知识 一、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 知识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