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二册错例整理_第1页
一年级第二册错例整理_第2页
一年级第二册错例整理_第3页
一年级第二册错例整理_第4页
一年级第二册错例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年级第二册错例整理概念: 比较数的大小无锡市华庄庄中心小学 惠如芳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5页第3题。3、在里填上或。4774错例:47=74正解:4774分析:学生会填等于号,主要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一看到两个数中都有4和7,就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错觉,立刻觉得这两个数就是相等,也没再多加考虑两个数中的4和7分别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更忘了运用前面所学的比较大小的方法去进行比较。对策: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不能想当然,而应该正确运用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进行比较:如果两个数都是两位数,就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的大小;如果十

2、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的大小。47和74虽然都有4和7,可是一个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另一个4在个位上,表示4个一;7也是这样。47里面有4个十和7个一,而74里面则有7个十和4个一,它们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所以47应该小于74。乘和乘以无锡市华庄中心小学 惠如芳来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练习册一年级下册第42页。“认识乘法”第3题:5乘6写作( )×( ),6乘5写作( )×( )。正解:5乘6写作( 5 )×( 6 ),6乘5写作( 6 )×( 5 )。错例:5乘6写作( 6 )×( 5 ),6乘5写作( 5 )×( 6

3、 )。分析:我问学生:“为什么要将两个乘数的位置调一下?”大多数错误的学生的回答都一样:“是爸爸妈妈教我这么写的。”(这页练习我是作为回家作业布置的)我细细一分析,这些学生的家长跟我小时侯一样,学的是人教版的老教材,以前十分强调“乘”和“乘以”,凡是看到“乘”都要将两个乘数的位置交换一样。所以家长们发现孩子5乘6写了(5)乘(6)后,就让他们将5和6的位置调了一下。很多学生都委屈地跟我说:“惠老师,我原来写对的,都是爸爸(妈妈)教错了。”对策:我让学生回去转告家长:现在不再区分“乘”和“乘以”了,一律念“乘”。例如3个4既可以写作3×4,也可以写作4×3。另外,我还告诉学生

4、,不要爸爸妈妈讲是什么就写什么,要学会自己动脑筋。找规律填数无锡市华庄庄中心小学 惠如芳来源:小学数学练习册一年级(下册)第53页第2题。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4, 8,12,16,( ),( )。6,12,18,24,( ),( )。1, 4, 9,16,( ),( )。错例:1,4,9,16,( 23 ),( 30 )。正解:1,4,9,16,( 25 ),( 36 )。分析:由于以前做的找规律填数,大多都是找前后两个数之间相差几,就逐步增加相应的数,而且前面两组也是这一规律,所以学生做第三组时,也就按这种方法来找规律。当他们发现每次相差的数分别为3、5、7,都不同时,大多数学生就采用最

5、后的7作为间隔数,因此填了23和30。对策:我在讲解时,引导学生结合口诀表来考虑这三组题。第一组都跟“四”有关: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第二组都跟“六”有关:一六得六、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第三组则是: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没等我说完,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接下去说: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接着,我就告诉学生,找规律时,应该从多方面去发现规律,当一个途径行不通时,就要从其他途径去考虑。出错原因:1、学生年龄小,马虎、粗心。2、新教材中对部分知识做了修改,不了解的家长教错孩子。改进措施与策略:1、 教师要吃透教材,新授时就要讲清讲明。2、 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练习教师

6、要很好的指导学生解题。计算: 估计得数是几十多无锡市华庄庄中心小学 邵波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7页练习四第5题。下面每题的得数各是几十多?59-3错例:59-3(二十多)59-3(六十多)正解:59-3(五十多)分析:认为得数是“二十多”的学生,是用十位上的5减去3,5-3=2,所以是二十多。认为得数是“六十多”的学生,是用个位上的9减去3,9-3=6,所以是六十多。这两种学生都没有弄清估计得数是几十多,主要看十位。对策:我们要让学生明确:估计得数是几十多,主要是看十位。个位上9-3得到的6仍在个位,跟十位无关;更不能用十位上的数去减个位数3。59的十位是5

7、,减去3个一,十位没有变,仍是5,因此得数是五十多。退位减无锡市华庄庄中心小学 陆丽芳来源: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4页“试一试”: 469正解:469=37错例:469=43分析:由于学生前面在口算不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时,已习惯于个位上的数相减够减了,所以当他们口算退位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发现69不够减,就很自然地将两个数对调一下位置,用96=3,再用40+3=43。对策:首先我启发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从操作学具的过程中明确算理:46就是4捆和6根,从6根中拿走9根不够,就要从4捆中拿出1捆拆开来,也就是把46分成3捆和16根,再从16根中拿走9根生剩7根,合起来就是3捆和7根,所以

8、得数是37。接着我告诉学生在算的时候要弄清楚谁是被减数、谁是减数,当发现被减数的个位不够减时,就要考虑从被减数的十位分出1个十来,把被减数分成几十和十几再去减,而不能用减数的个位去减被减数的个位。巧选算式排大小无锡市华庄庄中心小学 陆文清来源:一年级数学单元测试卷把下面的算式按得数从小到大排列30+29 74-50 58-40 77-70 9+30 72=40错例:7 18 24 32 39 59正解:77-70 58-40 74-50 72-40 9+30 30+29分析:1 学生没有听清楚题目的要求,按照以前做题目的惯例,都是把一个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所以学生没有把算式排列2 由于第

9、一次做这种题目,有些学生无所适从,尽管在做题目时老师特意提醒学生,把算式排一排,但学生还是有许多做错了对策:把结果算出来,并且得数应该写在算式上面,让学生看着算式上面的得数把算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巧填得数无锡市华庄庄中心小学 邵波来源: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测试卷。4042367865279374845922+2-20正解:40347663259172825742367865279374845922165845773546439+2-20错解:40388067299576866142367865279374845922165845773546439+2-20分析:1、学生没有理解题

10、目的意思,认为是42+2、36+2、78+2、2、由于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这样的题目又刚接触,所以错的比较多。对策:1、要让学生认真审题,弄清题意,看清例子后再做。2、做此类型的题目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引导学生倒过来想42-2、36-2、78-2也可以引导学生想()+2=42、()+2=36、()+2=783、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当填完后要再算一遍。数的估计无锡市华庄庄中心小学 惠如芳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页“想想做做”第1题。男孩:“一班共有38人。”女孩:“二班人数比一班少一些。”二班可能有多少人?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16人36人40人错例

11、:16人36人40人16人36人40人正解:16人36人40人分析:这一题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去理解“少一些”的含义,理解“少一些”与上面“试一试”中“少得多”的区别,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选了“40人”的学生显然连哪个数比38小都没有搞清楚,也就是说他们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都还没有掌握,根本没分清谁大谁小。选了“16人”的学生呢,他们已经知道16是比38小,但具体小多少,他们的体会还不深。对策:对于上面两类学生,我们都应该从最基本的知识抓起,首先,要让他们进一步熟悉百数表中数排列的基本规律,牢记数的顺序;其次,要让他们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在供选择的3个数中,先挑出比38小的有哪

12、些,有16和36;最后,要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思考中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如果学生分不清 16和36哪个比38小一些,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下百数表,看看哪个数离38只差了一点点。出错原因:1、 学生做题目时缺少方法。2、 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教差。3、 学习习惯不好。改进措施与策略:1、教学时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例如估算、口算教师要注重计算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优化算法。2、加强计算训练,从而熟能生巧。3、教师要多关注弱势群体。应用题: 一题两问无锡市华庄庄中心小学 惠如芳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9页第9题。桌子有40张,椅子才4把。有48人

13、来开会,还要再搬几张桌子和几把椅子?错例:40+4=4440-4=36正解:桌子:48-40=8椅子:48-4=44分析:学生会列出40+4和40-4,主要是受了前面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势影响。在此之前,他们所解决的问题都是两个条件一个问题,只要把那两个数相加或相减。于是一接触这道题,学生就没再多加考虑,把这题中的40和4相加或相减了。对策:一题两问的题目学生还是首先接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弄清题目的意思:有48人开会,就需要几张桌子?几把椅子?教师还可以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作一个简单的罗列:48人开会需要48张桌子 需要48把椅子有40张桌子 有4 把椅子还要 ?张桌子 还要 ?把椅子据此

14、,教师再引导学生分别解决上面两个问题:桌子:48-40=8椅子:48-4=44乘法和加法无锡市华庄庄中心小学 陆丽芳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9页第10题。小兰:我家栽了2行桃树,每行6棵。小芳:我家栽了2行桃树,一行6棵,一行4棵。哪一家栽的桃树多?多几棵?错例:小芳:6×4=24 或 2×4=8正解:小芳:6+4=10分析:对于小兰家栽的桃树棵数,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列式计算:6×2=12或是6+6=12。但对于小芳家栽的桃树棵数,学生就形成思维定势,往往也不自觉地要用乘法进行计算,再加上题目中给出了三个数,学生就更加搞不清了。对

15、策:首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楚加法和乘法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对乘法含义的认识,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但求不同加数的和就只能用加法计算。因此求小兰家栽的桃树棵数,既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而求小芳家栽的桃树棵数,则只能用加法。其次,要让学生弄清题目中小芳的话的意思,明白“栽了2行”是个多余条件,只要直接将两行的棵数相加就行了。“一半”是什么意思无锡市华庄庄中心小学 陆丽芳来源:一年级数学轻松15分P32第九题九:商店里运来一批电视机,第一天卖出去一半,第二天又卖出去8台,还剩12台。商店运来多少台电视机?二、正解:12+8=20 20+20=40三、错例:12+8=20四、分析:

16、通过老师读题目,学生能够理解“一半”,还知道要把卖出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但是在做题目时,大多数学生只会把题目中的两个数合起来。学生对于整个题目的理解能力不够。五、对策: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讨论题目的意思,更好地理解题目意思,并且明确12+8=20只是求出了第二天,只是这一批电视机的一半,所以还要加上20。多练习这样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更灵活地学习。怎么拿两人一样多?无锡市华庄庄中心小学 邵波来源:一年级下册轻松十五分p29页芳芳有32张邮票,如果拿4张给林林,他们两人就就一样多了。林林有( )张邮票。正解:芳芳有32张邮票,如果拿4张给林林,他们两人就就一样多了。林林有(24)张邮

17、票。错解:芳芳有32张邮票,如果拿4张给林林,他们两人就就一样多了。林林有(28)张邮票。分析:学生之所以会出错,是由于学生简单地认为:芳芳有32张邮票,如果拿4张给林林,他们两人就就一样多了,那林林的张数就是324=28张。学生没想到这是林林拿到4张后的张数。对策:1、根据芳芳有32张邮票,如果拿4张给林林,他们两人就就一样多了。就可以知道芳芳比林林多8张,所以328=24张。2、可以这样想:芳芳有32张邮票,如果拿4张给林林,芳芳就是28张。这时,两人一样多,林林便也是28张,可着28张里有4张是芳芳给的,所以,林林原来是24张。3、做好题后,要培养学生仔细检查验算的好习惯。可以这样想:芳

18、芳有32张邮票,如果拿4张给林林,芳芳现在的张数是324=28,林林拿到4张后的张数是24+4=28。他俩各带多少钱?无锡市华庄庄中心小学 邵波来源:一年级下册轻松十五分第五单元训练卷九、小强和小亮想买同一本书;小强缺1元5角,小亮缺1元1角。若用他俩的钱合买这本书,钱正好。这本书的价钱是多少?他俩各带了多少钱?正解:1元5角+1元1角=2元6角这本书的价钱是2元6角。小强带了1元1角。小亮带了1元5角。分析:因为两人带的钱合起来刚好买这本书,所以小强缺1元5角肯定是小亮补进来的,因此小强带的钱是1元5角。同样的道理,小亮缺1元1角。肯定是小强补进来的,因此小强带的钱是1元1角。把他们的钱加起来就是一本书的钱。对策:做题前要让学生认真审题,弄清:(1)、题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