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艺术平面设计语言探究(共3783字)_第1页
陶瓷艺术平面设计语言探究(共3783字)_第2页
陶瓷艺术平面设计语言探究(共3783字)_第3页
陶瓷艺术平面设计语言探究(共3783字)_第4页
陶瓷艺术平面设计语言探究(共3783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陶瓷艺术平面设计语言探究(共3783字)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开始,是我国在世 界文明史上留下的浓重一笔。陶瓷器的制作与使用距今已有 上万年的历史,我国陶瓷艺术相伴着陶瓷技术孕育而生,经 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璀璨的陶瓷艺术史,是我国古代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 通过对传统陶瓷艺术的深度探析,挖掘出能被平面设计所借 鉴的艺术语言,以增强现代平面设计语言的艺术表现力。一、传统陶瓷艺术特征传统陶瓷艺术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造物智慧,有着 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物。 我国传统陶瓷器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不同的时期有着 不同的审美观念,传

2、统陶瓷艺术史是一个秉承传统与发展变 革的过程。传统陶瓷艺术在造型方面,首先是满足使用功能 考虑,如彩陶文化的“双耳尖底水瓶”,其双耳系绳,尖底 进入水平面,依靠重力和浮力进行取水,在惊叹先人们智慧 的同时,我们发现器物的造型美来自于适当的比例和完美的 使用功能相结合。大部分的陶瓷制品都保持着“口、颈、腹、 底”等部位比例协调、轮廓线有韵律感等特征。而釉色方面 注重色彩的纯净与质感,黑釉如漆,白釉纯净优雅,青釉色 泽似冰似玉,彩釉讲究色彩的融合自然、绚丽等特征。装饰 纹样方面,多以吉祥寓意的动植物图案和生活元素为题材, 是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追求的写照,纹样的使用 讲究构图与器物造型的巧

3、妙结合,纹样表现手法具有统一性 特征,如磁州窑的黑白瓷器的纹样,随意、形象生动写意、 用笔流畅、手法洒脫,黑白对比与水墨晕染在陶瓷中体现得 淋漓尽致。唐代陶瓷艺术最有成就的当属釉色运用,出现了“釉下彩”、“三彩”等艺术形式。“唐三彩”使用黄绿、 褐色、蓝色、白为主要釉色,烧制后的色彩自然混合,鲜艳 夺目。造型方面追求体大、饱满和圆润,直接反映了唐朝盛 世时期的精神面貌。宋代是我国瓷器艺术发展的一个鼎盛时 期,以烧制单色白釉、青釉瓷为主,追求釉色纯净高雅、造 型简洁、秀丽挺拔的艺术特征。当时的黑釉刻花瓷也是当时 少数权贵之人的把玩器物,刻花工艺借鉴了以传统剪纸技艺 来丰富瓷器的表现形式。宋代无论

4、是瓷器还是山水画、书法 都表现出自然平淡、质朴含蓄的高雅审美情趣,看似简洁的 表象之下蕴含着博大的哲学思想,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经唐 代鼎盛之后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的体现。元代的陶瓷在很长 一段时间里被人们所忽视,当一件件精品陆续岀土以后,才 被人们重视起来。整体来看元代的陶瓷艺术带有明显的游牧 民族风格,釉色肥厚圆润,造型也较为粗壮,体现了蒙古族 彪悍的民风。明清时期以烧制青花瓷为主,这种白底青花的 装饰效果,白色的纯净与青色的悠远在笔墨的浓淡中表现出 了较为高雅的格调,似乎也为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画上了圆满 的句号。二、现代平面设计语言民族性的缺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月份牌”广告的出现,开启了

5、 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之路。在随后的平面设计道路上,我们不 断地学习外来文化,平面设计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国际 视野下,我国的平面设计相对其他国家的平面设计而言没有 明显的风格特征。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崇洋媚外”思潮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为了加快发展的脚步,国门开放,大 量的外来文化涌入,而国人似乎不分好坏就全盘接受,致使 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大力学习所谓的西方先进文 化的同时忽略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设计出的作品,缺 少本民族的精神追求,无法体现民族气质。(二)对数字技术表现形式的过度依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手绘、雕刻、模板印刷等形式 很快被计算机应用技术取代,

6、很多平面设计人员过度依赖计 算机的数字表现形式,而忽略掉真正的设计语言。设计人员 一度认为会使用数字图形、数字颜色就是掌握了设计语言, 甚至很多人拿电脑技术的高低来衡量设计水平,使设计作品 流于形式,缺乏文化内涵。(三)对传统文化理解的表面化传统艺术中的符号都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而凝结成的,代 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但这种独特的精神内涵却不 能在平面设计中被很好的表达出来。我国曾一度提倡要使设 计本土化,但随之而来的是对我国传统元素生搬硬套的现象出现,认为将“水q”、“汉字”、“印章”等中国元素运用上就是中国文化,使得设计面貌缺乏内涵。同属于东方的 日本,将外来文化的表象与本国精神内涵相结

7、合,其设计面 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很值得我们学习。三、平面设计语言对传统陶瓷艺术的借鉴艺术的表现形式各异,但其最终给人美的享受是一致的。 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创作思 维与中国式的审美标准“。原发性视觉思维是现代专业艺术 家梦寐以求而又难以得到的”。平面设计领域如果从原发性 入手,结合传统陶瓷艺术来探寻中国平面设计表现的方法, 将大大丰富民族性设计语言。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形平面设计和传统陶瓷艺术都是造型艺术的一部分,都需要 依靠一定的形状来展现作品。在传统陶瓷艺术中,宋代瓷器 的造型可谓登峰造极、极具代表性。宋代的社会稳定,经济 繁荣,又受当时儒释道文化的

8、影响,上至贵族下至百姓在精 神层面都追求一种洒脱和素雅,提倡以简代繁、规范概括的 美学准则。瓷器器物以单色青釉为主,所以它的视觉变化更 多的表现在了造型上,其“清秀挺拔、气韵生动”都是通过“s”型轮廓线条的走势表现出来的。平面设计虽然是二维 图形,但其线条在构成上应注意神韵的表现,形状图形的比 例要适当,造型要少而精,要规范处理形状线条,在曲直、 粗细、长短方面来体现图形的精神内涵。就像宋瓷一样,蕴 含着我国传统儒释道文化中对艺术追求,不需要繁复的造型,一条线足以,正所谓“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o(二)色色彩对于平面设计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虽然色彩 有无数种组织的可能性,但在如何体现

9、民族性方面,总有一 些内在的规律可循。传统陶瓷艺术中的色彩使用与其材料特 性息息相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外向情感表达,整体可划 分为单色系和多色系。单色以“白、黑、青、褐”色为主, 较少出现其他浓艳的色彩,这与我国传统美学中遵循的“含 蓄美”有直接的关联。如宋瓷的青釉,其色泽淡雅莹润、意 境深远,正是我国传统美学的体现,这一点也是区别于西方 艺术的关键所在。黑白色的使用更是我国传统水墨绘画当中 的主要手段,笔墨的浓重清淡是对描绘物象的概括与写意, 其注重的是神韵的表现而非形的再现。褐色的体现源自于原 始陶器的色彩,原始陶器中的褐色是陶土未经任何装饰而烧 制出的效果,有着原始的质感与古朴的审美感

10、受。多色系中 最突出的莫过于“唐三彩” 了,它并非只使用三种颜色,而 是以“黄绿、褐色、蓝色、白”为主要釉色,彩釉通过高温 烧制,在陶瓷器的表面自然流动相互混合出色彩斑斓的视觉 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平面设计中的色彩应注重形与色 的协调统一,追求色彩精神层面上的表现,整体上遵循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三)纹我国传统陶瓷艺术中的装饰纹样绚丽多姿、题材丰富,充 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从原始陶器开始, 陶瓷艺术中的纹样大致分为“几何纹样“”动植物纹样“” 人物场景”''神话故事”等。纵观古代陶瓷艺术不难发现, 每一个时期、每一种器物类型,都有其相对固定的纹样装饰, 如

11、彩陶文化时期,装饰图案以较为直观的形式描绘在陶器上, 其形象生动概括,并带有几何纹样的审美表现,如“水纹尖 底陶瓶”上流动旋转的水波纹就是以线条的共用来组织成 连续图案。我们在进行标识设计时常常被线条所困扰,一味 的空想形式如何表现,而忽略了从实物本质上去找形的表象。 宋代刻花梅瓶上以“牡丹纹”为主,明清时期的陶瓷以“花 鸟纹”为主,磁州窑则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写意图形为主。众 多的装饰纹样题材都有平面设计取之不尽的宝贵资源。就陶 瓷艺术中的“牡丹纹”而言,虽然从唐代至清代经历了不同 风格的演变,但都有着“图形主次分明、纹样构图与器物适 形造型、注重黑白虚实空间分布、表意性强”等特征。现代 平面设计的图形运用方面,尤其是标志设计、包装设计等领 域,对图形纹样的适形要求更高,只有将图形元素合理地安 排在设计形状当中才是一个完整的设计。海报设计更注重的 是图形的“表意性”,在看似不相联的图形上找到两者的内 在联系,以“抛砖引玉”的方法表达创意。四、结语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外来文化将如潮水般 涌入,我国传统文化将又一次遭受着严重冲击,传统陶瓷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