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中国法治发展的启示_第1页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中国法治发展的启示_第2页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中国法治发展的启示_第3页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中国法治发展的启示_第4页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中国法治发展的启示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中国法治发展的启示    王龙芝摘要: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于中国法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不断提高中国的法治化水平的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将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冲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二者既能够相互配合又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本文通过对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探索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中国法治发展的启示,为中国当代法治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关键词:法律;道德;法治;关系;启示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法律与道德的联系1、法律与道德从产生之日起就密切相关从起源上来看,法律从产生之日起就与道德密切相关。在

2、文明之初,人类法律的起源大致遵循着这样的轨迹:原始习惯法不成文的习惯法成文的习惯法国家法。 原始习惯在逐渐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蕴含着宗教因素,肩负着道德的职能,在古代,基于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崇拜,人们会自觉遵守这些习惯和风俗,久而久之,这些原始习惯不断演化,经过人为的筛选,逐渐成为国家制定和认可的法律。2、法律和道德都是社会调整方式法律与道德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社会秩序,都通过对义务的规定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行为指引,任何社会想要正常地运行,秩序是第一位的,没有稳定的秩序,一切都是空谈,自然也就无法实现法律所追求的善良公正,法治就无从谈起。要形成稳定的秩序,需要相应的行为规范

3、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法律和道德都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指引人们的行为,具体来说,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作后盾,而道德的实现主要依靠社会成员的内心确信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和道德潜移默化地规范着个体的行为,使人们按照既定“轨道”各行其是,促进社会秩序的形成和稳定。(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1、调整方式不同法律注重事后救济,往往对行为本身作出价值评判;而道德注重事前预防,强调人的自我约束。道德要求人们自律,道德的实现是依靠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认同和社会舆论来维护的,是一种自发的过程;法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利用外部力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2、调整范围不同道德的

4、调整范围比法律的调整范围广泛,道德对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有着其他行为规范无法比拟的渗透性和适用性;法律的调整范围有着明确的限定,有的社会行为并不被法律所调整;法律对人们思想的调整无法脱离行为人具体的外在行为而适用,道德通过观念或信仰的力量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可以引起行为人内心的羞耻感和愧疚感,从而促进行为人规范自己的外在行为。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中国法治发展的启示应当重视道德对法治发展的作用,道德对法治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没有道德的指引,法律就不能算作良法,法律在运行过程中应该重视和体现道德的作用。就像“泸州遗赠案”原本只是一起事实简单,适用法律也很明确的遗产继承纠纷案件,但由于原告的“第三者

5、”身份,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本案的核心争议点是遗赠人的遗赠行为是否有效,也就是公序良俗原则能不能否定遗嘱的效力,最终原告的诉求没有被支持。公序良俗原则体现了对社会秩序的维护,体现了对社会基本道德的承认,它强调个人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虽然意思自治原则是民法领域的一项重要原则,但并不代表个体行为不受道德约束,笔者认为,法院依据公序良俗原则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正是基于重视道德对法治发展的作用的考量,优先考虑了道德对法律的影响这一因素。应当理性看待道德入法现象,所谓道德入法就是指以立法的手段将一定的道德理念、道德规范通过法定程序使之以法律制度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时下,道德入法现象备受争议,

6、因此应当理性对待,要同时认识到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一)道德入法现象的积极方面首先,道德入法有利于实现“良法之治”,衡量法律是否为良法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法律的道德性,只有符合社会主流道德的法律才会被人们自觉遵守;其次,道德入法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从而使人们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道德本身不具有强制性,但道德一旦进入法律,被赋予了法律的权威,就可以用法律的强制力作为保障,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更有效地改善社会风气。(二)道德入法现象的消极方面首先,道德入法可能会弱化法律的权威性,法律的权威性在于实施,如果一部法律不能被有效实施,那么这部法律的权威性将被大大削弱,以中国新修订的老年

7、人权益保障法为例,该法第18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该法存在概念不明确、缺乏相应处罚措施以及缺乏相应制度保障的问题,因此实施起来的效果可想而知;其次,道德入法可能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道德入法意味着原本依靠内心和舆论等非强制力实施的道德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公权力将会不可避免地介入私权利的领域,法律也就介入了原本不属于其调整的社会生活领域,在这一过程中,他人的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侵犯,比如某地区曾经出台一项规定:如果乘客拒绝给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乘客让座,那么驾驶员和售票员可以拒绝为

8、其提供运输服务,这种类似的规定很容易产生道德绑架,通过法律强制乘客给他人让座,很容易被一些人利用,借道德的名义和法律的强制力来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一些地方的公交车上就出现过因为让座问题而引发的纠纷甚至为此引发肢体冲突。三、结语法律与道德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各有优势和不足,法律主要通过惩恶扬善的方式约束人的行为,道德注重对人的教育感化,正如孔子所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在法治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理性地看待和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将两者的冲突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作者单位:烟台大学法学院)参考文献:1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年。2胡旭晟:法的道德历程法律史的伦理解释(论纲)m.法律出版社,2005年。3潘吉星编:李约瑟文集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年。4老子第 25 章。5史记·周本纪6论语·颜渊7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