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常用数字信号灯光控制协议发展_第1页
浅析常用数字信号灯光控制协议发展_第2页
浅析常用数字信号灯光控制协议发展_第3页
浅析常用数字信号灯光控制协议发展_第4页
浅析常用数字信号灯光控制协议发展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析常用数字信号灯光控制协议发展    郝煜【摘 要】 以dmx512、art-net灯光控制协议发展过程为主线,介绍不同发展阶段控制协议的基本功能、参数。【关键词】 灯光控制;协议;dmx512;art-net;信号传输: 10.3969/j.issn.1674-8239.2017.12.003如今的荧屏和舞台上,每天上演着各种节目,这些节目的形式、类型不断挑战业内技术和设备的创新水平。灯光信号控制系统就在这个适应过程中一次次地提升性能。本文通过笔者近些年节目制作和设备更新过程中的体会,介绍数字灯具信号控制方法的一些变化。1 dmx512到dm

2、x512-a協议灯光行业内最初的数字信号控制协议是大家熟知的dmx512协议。dmx512协议是由美国戏剧技术协会(usitt)于1987年发布,1990年修订的数字灯具信号传输之工业标准,全称为usitt dmx512/1990 digital data transmission standard for dimmers and controlers。通过英文对照可以看出,协议最初是用于控制台与调光器间的数据传输,后来才广泛用于数字灯具。下面简单介绍它的技术指标。其采用5芯卡侬接口,传输方式为单向异步串行传输,即数据只能以一个方向传送,发送端以数据帧(frame)为单位传送数据,并且数据帧之

3、间的间隔时间不定,具有不规则的数据传输特性。传输速度为250 kbps,每发送一个包括512个数据帧的信息包将对全部512个受控通道形成一次全面控制,每秒最多可完成44次这样的控制,即满载刷新频率为44 hz。每个信息包中有效的信号控制信息为8位二进制数字,即信息为0000000011111111。换算成十进制,就是我们在控台上熟悉的灯具每个通道控制范围0255,常说的8位256级精度也是从这而来。之后的设备为提高某些功能的控制精度,就需要占用另一个或几个数据帧(通道)。如,后来的电脑灯为了定位更准确,其pan/tile属性具有16位或32位精度,就是通过这个原理实现的。那么,信息是如何到达目

4、标设备并被接受的呢?每个设备无论占用多少通道都要有个起始的地址,这个dmx512地址(就是安装电脑灯时为其设置的地址码)与信号包中帧序号对应后就会接收相应数据,从而设备做出相应动作。由于dmx采用rs-485的接口,早期的硬件水平要求每个dmx512接口上所控制的设备在不超过512个通道情况下,限制受控负载数量为32个。后期有所改进,但为了方便,应用中一直沿用了32个设备这一限制数量。在实际操作中,安全连接超过32个负载的解决办法,就是加dmx信号分配放大器。这样的数字信号让用户摆脱了模拟传输的许多不便,但还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只能单向传输信号。用户知道信号被送出,但是否到达、灯具状态好坏、是

5、否按指令进行工作(如果用户看不到灯具)都不知道。支持半双工(即发送与接收交错进行)双向传输的增强版dmx512-a应运而生,典型应用就是rdm(remote device management),并且最长支持300 m传输距离。2 从art-net 1到art-net 4协议随着终端设备功能不断增强,对控制系统要求也更高。比如,电脑灯从以前的十几通道变为几十通道、上百通道;主流控台dmx512输出口增加到6个、8个,同时又新添了以太网口。借助于硬件的改变,更大的数据量、更高的传输速度、更灵活的双向传输、更简单现场布线、真正的多用户界面操作等都在实现。更多的基于以太网的协议不断提出,acn、ar

6、t-net、shownet、etcnet等等。功能大体相同,当初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实现一根网线控制更多的设备。这里重点介绍在我国使用更普及的由artistic licence公司开发的art-net协议。之所以其应用广泛,主要是利用广泛的以太网技术来传送业界普遍使用的dmx512数据,以满足用户最迫切、最普遍的应用需求。硬件上的实现方法很自由,考虑到要与现有大量只支持dmx512的设备连接,1998年定义art-net 1作为最初版本提供了最多约40路dmx512的编解码,到2006年art-net 2升级到256路。用户可通过各个认证厂家生产的art-net编解码设备(见图1)转换出dmx51

7、2的输入、输出,只要它的端口号是256中的一个。信号控制信息以一个个数据包的形式送到终端,其中每个数据包主要有以下信息:(1)512个属性通道的dmx值。(2)包括dmx数据链号在内的5个控制字段(数据链号用以区分网络上的其他数据包,告知终端是否接收)。(3)顺序号。可能会有一些数据包没能按时到达目的地,接收端通过读取顺序号便知道该包是否没按顺序到达,以丢弃超时作废的数据。基于以太网,将采用以下四种方式发送这些数据包:(1)广播(broadcast):从一个发送端向网络内的所有设备发送数据。(2)单播(unicast):类似一对一的关系,数据只发送到到指定的ip地址(在art-net 1中应用

8、的是broadcast,到art-net 2中才应用unicast)。(3)组播(multicast):是一对多的关系,比如有一组20台设备需要接受相同数据,如果用“广播”方式,不在这组中的设备也会得到这些数据,要是用“单播”同样数据就要发20次,都会占用过多的网络资源。组播是一种兼顾的方法,数据只发送一次,且只有组内设备才能接受到。(4)“自动”(auto):如用户对网络中节点情况不了解或直接忽略网络中节点的设置,就可选择此模式,让系统自己选择合适的数据发送方法。具体流程是:发送端第一次以广播方式发送数据,得到响应的节点返回“数据已收到”的信号后,发送端之后就会以单播方式只向该节点发送数据,

9、当超过40个节点做出响应时发送端将保持“广播模式”继续发送。这个网络中称为“握手”的过程是通过交换art-net 2中加入的artpoll巡查数据包实现的。实际使用中,一个产生art-net控制数据的控制器(如灯光控制台)是如何使用这些属性的呢?以ma2为例(见图2),可以直观地设置传输模式、dmx信号数量、dmx端口号等。其中,dmx信号数量是允许用户告知控制台要使用256路dmx信号中的多少路,以省去“广播模式”下不必要的传输数据量,节省网络带宽。笔者在实际使用中将其设置为256后,用“广播模式”明显感到信号延迟。故建议使用者要尽量了解设备使用量,精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可以带来更顺畅的

10、操作体验。endprint随着演出形态的改变,控制数据不断增加,2011年发布的art-net 3将之前的256路dmx解码提高到了32 768路。只是实际能支持的数量还要看传输方式(广播/单播)和网络的物理带宽(100 baset/1 000 baset)。可通过ma2控制台中的设置,来看具体是怎么实现的。控制台系统软件升级后的设置界面有所改变(见图3),将以前由externstart(0255)设置dmx512物理地址改为net(1128)+subnet(015)+universe(015)共同完成。可以解释为每个subnet包含16个universe,即16×16=256路dm

11、x512解码数据,这是之前版本art-net协议支持的数量。art-net 3增加了一个net允许设置的数值为1128,可以理解为每个net由16个连续的subnet或256个连续的dmx512解码数据组成,这样就产生了128×16×16=32 768路dmx512解码数据。其实,为网络指明数据发送地址的是一个15位的二进制字符串(见图4),相当于某人的家庭住址,邮递员就是按照这个地址将信件(数据)送达收信人(dmx512設备)。2016年9月,最新的art-net 4发布,在前版本基础上更新了一个用户关注的重要功能:一个使单个网关能处理更多dmx端口的方案。以前,使用超过4个dmx端口的网关就需要多个ip地址。art-net 4的新方案允许一个网关(或art-net产品)支持超过1 000个dmx端口。这样一来,用户和产品开发人员都会少了很多烦恼。由于该版本发布时间还不长,产品应用较少,还需要今后业内同行共同研究。3 小结总之,技术在不断地满足更大的数据量、提供更广泛的兼容性,最终目的是让在舞台前的设计者们更少地考虑到技术的限制,不制约他们的想象力。art-net 4甚至已经开始支持还没有处于真正应用阶段的vlc(可见光通信),他们把这叫向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