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多层住宅楼纠偏测量的实例_第1页
某多层住宅楼纠偏测量的实例_第2页
某多层住宅楼纠偏测量的实例_第3页
某多层住宅楼纠偏测量的实例_第4页
某多层住宅楼纠偏测量的实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某多层住宅楼纠偏测量的实例云浮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房屋安全鉴定所527300摘要:木文以某地区一幢桩基础多层住宅楼纠偏工程测量为实例,阐述 了截桥和桥侧、桩端冲水法纠偏对不均匀沉降房屋的综合治理,在居民仍然居住 的情况下把大楼纠偏扶正,使其满足了国家规范,圆满地通过竣工验收。该纠偏 方法适用于处理软土地区因倾斜过大而导致病危的桩基础建筑物。1引言云浮地区广泛分布着厚度较大的软土土层,这种软土含水量大、有机质 含量多、压缩性高、强度低。在这种地基土上建造的多层民用建筑,较容易发不 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物发牛倾斜。有部分桩基础建筑物,也常因桩端未进入 良好的持力层或打入深度不足等原因而发牛倾斜。桩

2、基础建筑物纠偏难度较大, 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纠偏方法,进行综合治理、分段实施、动态管理,方能达到 理想的纠偏效果。2工程概况某小区1#楼系七层砖混结构,建筑物长52.8m、宽9.1m、高21.7m, 建筑面积3217m2o基础采用(2 377殓沉管灌注桩。工程于1994年1月竣工,建 成使用四年后发现该建筑有明显向南倾斜现象,1998年8月对该建筑物的测量 结果表明:该建筑物向南发牛严重倾斜,其西侧向南倾斜304mm(倾斜率14.01%), 东侧向南倾斜319mm (倾斜率14.7%)。相关部们通过1998年8月至1999年9 月期间对房屋的沉降监测结果说明:该房屋不均匀沉降己趋稳定。但由于倾

3、斜已 严重超出有关规范规定标准,且住户反映强烈,必须及时进行纪偏。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该楼在建造前未进行地质勘测,而是套用附近建筑物的勘测资料。该场 地地质条件为: a杂填土:平均厚度0.9m,由建筑垃圾组成。 b粘土:平均厚度2.20m,灰黄一黄褐色,可塑状态。 a淤泥:平均厚度2.93m,灰色,流塑状态。 c淤泥质粘土:平均厚度12.2m,呈灰色,流塑状态。 粉土:平均厚度1.63m呈灰色。 淤泥质粘土:平均厚度3.9m,呈灰色,流塑一软塑状态。 粉土夹淤泥质土。4倾斜原因分析该建筑桩基为c377栓沉管灌注桩,房屋建造吋,该楼未进行地质勘测, 地质资料取自其它楼的勘测资料。根据其它楼的触探孔

4、的统计资料,选择层为 桩尖持力层,桩基必须进入该层土 1.8m,即标高为-18.9m (地面平均假设高程 为4.3m)o而纠偏设计前在该楼周边布置的6个触探孔的资料表明,如桩端标高 为-18.9m,则部分桩尚未进入层粉土,部分桩只是刚刚达到该层层顶,打入深 度不足。因此,造成该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原因是:桩端未进入良好的持力 层,或打入深度不足。5纠偏施工该楼施工时,对原设计图纸作了较多修改,现无据可查。开始纠偏方案 为截桩方案,拟采用间隔一根截一根桩的方法促使桩下沉。但开挖后发现实际桩 位置作了改变,桩间距为3.0m,这与原设计图纸中的桩间距1.5m不符。鉴于此, 最后决定主要采用桩侧冲水

5、法对建筑物进行纠偏,纠偏过程中再根据房屋冋倾情 况进行方案调整并加以完善。5.1桩侧冲水前准备为防止在冲水过程中建筑工程物突然下沉,沿f轴布置了 10对(20根) 锚杆静压作为保护桩。在纠偏建筑物桩端深入持力层不足或未达持力层的情况下, 防止由于桩侧冲水产生的急剧下沉。纠偏完成后,封闭锚杆桩使建筑物沉降尽快 稳定。每根锚杆桩处设置了支架及千斤顶。锚杆静压桩尺寸为250×250mm2, 深度一般为达到粉土层。施工吋压桩力达到500kno每对锚杆桩均以垂 直于f轴的地梁相联。5.2桩侧、桩端冲水卸荷和截桩(1) e轴以北按原图纸共有54根桩。除靠近锚杆桩的10根外,其余 44根

6、桩全部进行冲水。向地下置入1寸水管并通以高压水,使水管下沉至6m、 10m并逐渐加深至16m左右。冲水是分批进行的。2000年9月下旬至11月一 直在进行冲水,但北侧基本不动,而南侧却出现下沉。(2) 为了制止南侧下沉,在南侧压入了 10根250×250mm2的锚 杆桩。桩长约18m,桩端达到粉土层上。压桩力达到500kn左右。此项工作于 2000年11月底完成。此后加大了冲水力度,但北侧仍无下沉现象。(3) 在北侧分四批截断桩头,共26根,并于2001年1月初在f轴6 个承台进行堆载。堆载重约120吨。至1月19日停工前,通过设置于f轴线上锚杆处的三个百分表测量出北侧已现

7、 现微小下沉现象。1月期间千斤顶全部顶住。(4) 2001年2月3日恢复施工,松开千斤顶,采用两台泵进行桩端冲 水,此吋冲水深度已加深至2324m,北侧下沉此吋可达0.20.3mm/日。(5) 在进行桩端冲水并加大冲水力度后,北侧下沉加快的同时,南侧 沉降速率也有增加,遂决定在南侧增加六根250×250mm2锚杆桩,桩长达 到下部持力层,约为23m,施工时压桩力一般达到600kn以上。至3月初北侧 下沉已加快至0.5mm/elo 4月初南北两侧在纠偏以后的附加下沉已基本持平, 北侧平均为45mm,南侧为43mm。(6) 在北侧沉降加大时,由于修改设计后f轴上的六个两桩承台支

8、撑 力较大,加之混凝土强度较底,承台与地梁连结处出现裂缝或断裂使沉降速率大 大加快,最大时日均可达2-3mmo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先将f轴上20个千斤 顶全部顶住;然后对六个承台与地梁连结处采用钢梁进行加固,加固工作于5 月初结束。加固后沉降速率冋落至0.5-1.0mm/ho(7) 5月以后继续桩端冲水,保持建筑物北侧的平稳下沉。南侧在冲 水过程中也产生了下沉,但其沉降速率低于北侧。因此,建筑物处于平稳纠偏过 程中。至10月6日,北侧10个观测点的平均下沉量为157mm,南侧为83mm, 累计平均纠偏量(高差)为74mm。5.3注浆和截断桩的补接在建筑物纠偏达到预定目的,停止冲水后开始在e轴及

9、f轴以北进行注 浆。注浆点深度约为26mm左右,每个点注入水泥1000kg,粉煤灰500kg,水灰 比0.7: 1,共进行了 13个点的注浆。注浆点位于冲水区均匀分布。注浆同吋对 于截断的桩进行补接。5.4沉降观测在注浆和补桩过程中及结束后继续进行了沉降观测。沉降观测资料说明, 从2001年11月18日至2002年1月2日共45天内北侧尚有约3.5mm沉降,南 侧下沉约4.4mm (均系10个观测点的平均值),南侧略大于北侧。为制止南侧 的继续下沉,在c轴上三个门的入口处增设了三根断面为300×300mm2长 度达到底部持力层的锚杆桩(桩长24m,压桩力达650-1000k

10、n)o此项工作于1 月21日结束。在经过一定期间的稳定期后,2月8日至3月11日的观测结果显 示,南侧平均沉降速率已降至0.024mm/ho6变形监测结果分析对该楼布置了 41个沉降观测点,按照国家精密水准测量规范中关于二 等水准测量的作业方法,所用测量仪器为s2精密水准仪;对住宅楼4个角进行 倾斜观测,采用托普康经纬仪在大楼四周设站进行投影。6.1纠偏过程各测点沉降量从f、e、c三个轴线(置于建筑物北、中、南侧)上各10个观测点所 作出的沉降曲线(如图2、3、4)上可以看出,在整个纠偏过程中各相邻点的沉 降量是成比例增长的,这是保证结构物在纠偏过程中不受破坏的关键。6.2北、南侧沉降速率根据

11、f轴、c轴上各10个观测点得出的建筑物北侧和南侧平均沉降量 绘制的沉降一吋间曲线图(图5)可以看出在整个纠偏过程中,纠偏量(高差) 是平稳均衡增加的,这对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也持力层,造成了南侧沉降不稳定, 也增加了纠偏难是重要的。从2002年2月8日至3月11日观测结果看,建筑物南北两侧的沉降均 已趋于稳定,沉降速率已很低并在收敛过程中,这样的沉降速率不会造成建筑物 的再度超倾。6.3房屋倾斜测量在施工过程中共进行了七次测斜,其结果见表2。表中2000年8月9 日测斜是由规划设计院完成的,并以此作为纠偏起始依据。2001年9月7日测 斜是由测绘院完成的,用来与我们所测结果进行对比。2001年12

12、月4日测斜也 是测绘院完成的,并以此作为验收依据。需要说明的是:房屋东南角倾斜为7.14%, 东北角为2.99%,相差较大;考虑到整个房屋倾斜指标均已达到要求,局部超标 可能与墙体施工有关,故对东南角不再作处理。7纠偏效果评价通过多次进行纠偏方案调整,纠偏工作历吋近一年,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纠偏结束后,建筑物各点同南倾斜的倾斜率为2.995.30%。整个纠偏过程中未对 建筑物主体及邻近建筑产生任何不利影响。桩基工程纠偏难度人,本工程采用截 断桩头,桩侧、桩端冲水等综合方法取得了成功。其中一个关键性的措施是采用 了保护桩及保护支架的作法。截断桩头易造成已有建筑物结构性破坏,桩端冲水 有可能造成建筑物突然下沉,都必须慎垂对待。设置足够数量的保护桩及支架是 确保安全的理要措施。本工程由于南侧桩基深入持力层深度不足或局部桩未达度。 在纠偏过程中随着桩端冲水的进行,南侧下沉加大,在打了 16根锚杆桩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