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健康学科发展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_第1页
全球健康学科发展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_第2页
全球健康学科发展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_第3页
全球健康学科发展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_第4页
全球健康学科发展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全球健康学科发展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刘顺?黄开勇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健康问题逐渐全球化;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的健康议题和who呼吁各国采取全球性行动共同应对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使得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的理念和方法得以确立,并成为了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1,2。美国多所大学率先开设了全球健康相关课程并建立全球健康研究机构,形成了完整的从本科到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标志着全球健康学科的建立;国内武汉大学2011年获教育部批准开设全球健康专业并于2012年招收了我国首批全球健康专业本科学生,标志着全球健康学科

2、在我国的建立3,4。发展全球健康学科,培养全球健康专业人才成为了公共卫生发展的新的方向。在此背景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将如何应对?本文结合全球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素养,以及国内传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缺陷,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供同道们参考。一、全球健康的学科概念与内涵全球健康实际上是公共卫生与国际卫生两个概念的延伸与扩展。苏小游等2在综合了who健康促进部前主任kickbush、新西兰奧克兰大学的beaglehole和bonita教授、埃默里大学koplan教授等,以及全球健康概论教材编委会的意见后,提出了全球健康中文版的定义:全球健康是致力于改善全人类的健康水平,实现全

3、球人人公平享有健康的一个跨学科、兼具研究和实践的新兴领域。全球健康本质是一个跨学科兼具研究和实践的领域,以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健康”为主要目标,其关注的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健康问题及其决定因素,以及解决方案和全球治理”,参与的主体包括“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超越国界和政府的国际组织,动员并协调各方力量”,涉及的学科包括“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卫生领域其他各学科,以及卫生领域学科之外的政治、外交、社会、经济等学科,倡导跨学科参与和合作”。学科主要体现了全球化的思维和多学科交融的特点。二、全球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专业素养武汉大学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全球健康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研究,凝练出我国全球健康学专

4、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素养4-7。我国全球健康专业人才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结构,能够从全球视角识别全球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符合国际规则的全球健康治理策略、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具备跨文化、跨国界团队工作精神,善于沟通、协作,致力于改善全人类的健康公平性、提高全人类健康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专业素养体现在核心知识的掌握和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求掌握的核心知识包括:熟悉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全球健康学科目标、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主要全球健康问题治理的原理、策略和措施,了解其他相关学科如健康伦理学、文化人类学、国际政治与经济学、国际法学等基础知识。需要具备的

5、核心能力包括:具备预防医学学科基本能力,以及在全球化视角下识别、评估和解决全球重大健康问题的能力;具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团队工作,协调与合作、领导和管理,促进健康公平性的能力;具备多学科背景,善于运用多学科方法理论,分析和解决复杂健康问题。三、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2003年非典的出现,我国公共卫生预防医学领域第一次接受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暴露出国内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不足和缺陷。随着全球化不断推进,我国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暴露的问题不断呈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科教育体系落后。目前,我国已经有60多所院校开设了预防医学本科专业。但是,我国公共

6、卫生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仍沿用前苏联模式,毛宗福等8认为该模式的主要缺点为学科背景以“医学”为主,培养目标只定位于各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这种主要针对“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机构单一的培养模式和知识结构,最终造成预防医学人才思维视野狭窄、个性能力不足,难以胜任全球化带来的公共卫生新议题。二是专业素养中缺乏全球化思维。全球健康的理念的建立与发展已经历经最少20年的历程,代表着目前公共卫生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全球健康学科虽起步较晚,但继2012 年北京大学成立我国第一个全球卫生系之后,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陆续成立了多家全球健康研究机构。中国全球健康大学联盟(ccugh)于2013 年

7、成立,至今成员已经发展到23所高校。然而,仅有的几所高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全球化的思维,如复旦大学着力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以及深厚的科学素养和实践精神的品学兼优的预防医学领军人才,关注各类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探究成因和规律,研究保护整个人群安全的技术方法和对策”;武汉大学明确提出了“国际化-复合型公共卫生创新人才的培养”。四、全球健康学科发展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武汉大学虽然已经开始全球健康本科专业招生工作,一些院校也开始了硕士专业招生工作,但是,未来我国全球健康专业人才在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十分紧缺。纵观全球健康学科的概念与内涵、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素养,全

8、球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强调: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业背景;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多学科交叉应用的能力。国内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一向兼顾临床医学的专业背景,应该大胆创新改革,胜任全球健康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4.1 调整原有学科体系,做好顶层设计针对原有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知识单一,缺乏全球化思维的缺陷,应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科学引入全球健康的方法和理论,如可以精简原有预防、基础和临床课程,增设全球健康相关方法和理论,其他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健康伦理学、国际法学、国际政治与经济学等基础知识。4.2 培养或引进全球健康学科人才,改变原有知识结构综合性

9、院校可以通过整合原有相关学科骨干,如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拓展预防医学教师学科背景;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引进相关学科人才或派遣青年教师到海外全球健康相关院校进修,提升自身全球健康教学培训能力。endprint4.3 增加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展国际视野全球健康人才的培养,其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丰富国际经验,增强全球意识,最终能以开放性的思维,从全球的视角观察和解决健康问题9。可以通过加强与美国等全球健康学科发展较为先进的高校交流与合作,提升本校的全球健康学科水平。另外可以通过聘请国外教师给学生系统授课、国际学生交换、学生出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全球健康夏令营、远程培训课程学习和联合培

10、养等的方式,开阔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参与全球健康问题管理决策的能力。4.4 構建全球健康实践的案例,提升实践能力公共卫生预防医学人才一个重要的素养就是应对公共问题的实践能力。我们可以结合自身所处的地域特点,现有的国际交流合作等条件,构建全球健康实践的案例,鼓励学生、教师的参与,提升实践能力。综上所述,在全球健康学科发展的背景下,公共卫生预防医学学科应该根据全球健康学科内涵与人才培养目标,及时调整自身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体系,引入全球健康的理念和方法,提升全球化思维的能力,弥补自身的缺陷,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1 罗秀,李健.全球健康的内涵与学科发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6):

11、1070-1072.2 苏小游,梁晓晖,毛宗福,等.全球健康的历史演变及中文定义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5,49(3): 1-6.3 向浩,何启强,毕勇毅,等.对开设全球健康学本科专业必要性的几点认识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7): 649-651.4 秦欢,王全,毛宗福,等.中国全球健康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6): 395-397.5 肖海燕,王培刚,毛宗福,等.中国全球健康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3): 406-408.6 向浩,毛宗福,秦欢,等.我国全球健康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 382-384.7 王全,向浩,何启强,等.全球健康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2: 95-97.8 毛宗福,毕勇毅,陈华,等.国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