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91.140.90Q 78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 26452015电梯更新、改造、修理评价技术规范2015-02-04发布2015-03-05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 2645201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南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薛金明、周辉、孙景强、刘丽梅、王新宇、李秋生、周珊珊、陈刚、张锐、王静、郭新鹏、李娟、李磊、高鹏、刁维娜、刘磊、陶锡强、张璐、董霞。引言电梯是一种机电类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易因磨损
2、、老化、锈蚀、变形等失效原因造成电梯缺陷,影响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需要进行更新、改造、修理。本标准根据国家电梯施工类别划分表,建立规范化的更新、改造、修理评价规则,为电梯是否需要更新、改造、修理提供评价依据。16电梯更新、改造、修理评价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梯是否需要更新、改造、修理的评价规则,包括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实施、评价结论、评价报告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乘客电梯、载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3、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02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GB 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 10060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 16899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 20900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GB 24803.1电梯安全要求第1部分:电梯基本安全要求GB 24804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7024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更新update更换电梯整机的活动。3.2改造modification采用更换、调整、加装等作业方法,改变原电梯主要受力结构、机构(传动系统)或控制系统,致使电
4、梯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改变的活动。3.3修理repair用新的零部件替换原有的零部件,或者对原有零部件进行拆卸、加工、修配,但不改变电梯的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的活动。4 基本目标与原则4.1 基本目标开展评价应实现以下目标: 为电梯的更新、改造、修理提供判断依据; 查找、分析缺陷因素,提出改进缺陷、消除隐患的措施。4.2 基本原则参照GB/T 20900中第三章的基本原则,对电梯是否需要更新、改造、修理作出评价。5 评价程序5.1 签订协议用户可自主选择电梯相关单位作为评价单位,并与评价单位签订书面协议,明确评价范围以及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相关事宜。5.2 组成评价小组评价单位应具有满足
5、评价需要的技术人员、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条件;评价单位应组建评价小组开展评价工作,评价小组应至少由3名评价人员组成;评价人员应具有8年以上从事电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维保、检验等技术工作经历,并具有中级以上工程技术职称;评价小组设组长,组长应具有高级工程技术职称,并对评价工作负责。5.3 评价前准备评价小组在开展评价前,应根据评价范围,准备相关仪器设备,收集相关技术资料作为评价的参考。用于评价参考的技术资料的范畴见附录A。5.4 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评价小组根据评价对象和评价范围,确定评价内容及方法。5.5 开展评价评价小组按照确定的评价内容及方法开展评价,形成评价记录。5.6 形
6、成评价结论评价小组对评价记录进行综合分析,给出更新、改造或修理的具体建议,提出降低缺陷、消除隐患的相关措施,形成评价结论。5.7 出具评价报告评价小组依据评价记录、评价结论以及相关参考技术资料,出具评价报告。6 评价内容6.1 总则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电梯本体情况、电梯替换零部件适配性、电梯能耗情况。其中:电梯本体情况评价内容根据GB 7588、GB/T 10060、GB 16899、GB 24803.1确定。6.2 电梯本体情况评价内容6.2.1 乘客电梯、载货电梯本体情况评价内容6.2.1.1 曳引系统曳引系统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电动机的温升、振动、异响、绝缘、电气控制装置设置情况; 曳引轮
7、、导向轮、反绳轮的表面硬度、磨损、振动、响声情况; 减速器中蜗轮蜗杆磨损与啮合情况; 钢丝绳等悬挂装置断丝、断股、磨损、变形、扭曲以及绳头组合张紧、固定情况; 制动器各零部件联接、磨损、老化、润滑情况; 联轴器联接情况; 曳引系统润滑、噪声情况。6.2.1.2 导向系统导向系统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导轨垂直度、变形、刚度情况; 导轨联接与固定情况; 导轨支架固定情况; 导靴磨损与固定情况; 导向系统润滑情况。6.2.1.3 轿厢系统轿厢系统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轿厢架、轿厢体的固定、锈蚀、变形、损坏情况; 轿厢面积、照明及通风情况; 轿厢内信号显示情况;控制按钮的固定、功能、标志情况; 轿厢内的紧
8、急报警装置畅通及使用情况; 轿顶防护栏的设置、完好情况; 轿顶旋转部件的防护情况; 轿厢护脚板的设置、完好情况; 轿厢质量变化情况。6.2.1.4 门系统门系统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层门、轿门的运行、变形、锈蚀、导向、固定情况; 门机运行及传动装置的变形、磨损、锈蚀情况; 层、轿门机电联锁保护情况; 门锁变形、磨损、氧化及锈蚀情况; 门刀、门锁滚轮、滑块变形、磨损、锈蚀情况; 门刀与滚轮、门刀与层门地坎、门扇与门扇间的间隙情况。6.2.1.5 重量平衡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对重块的固定、损坏情况; 对重架的变形、锈蚀、损坏情况; 反绳轮固定、润滑情况; 反绳轮防护装置的设置情况;
9、补偿装置固定、磨损、断丝、断股情况; 补偿装置的张紧装置的固定、完好情况。6.2.1.6 电力拖动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电动机运转情况,电动机轴承及润滑情况; 定子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情况; 停止驱动主机以及检查其停止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情况; 直接与主电源联接的电动机的短路、过载保护情况; 调速方式(变频、变压调速、交流双速)及装置工作情况; 速度反馈装置工作情况。6.2.1.7 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轿厢内与层站召唤、层楼指示装置可靠性情况; 门机的温升、振动、异响、噪声、绝缘情况; 制动器的电气控制装置设置情况; 控制柜内主要电气元器件氧化、粘连、磨损、烧
10、蚀情况; 电气控制线路的老化、破损、绝缘、连接、标记情况。6.2.1.8 安全保护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的评价内容应包括:a) 各机械安全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情况,包括:1) 限速器 限速器动作速度、封记、各零件的连接运转情况; 限速器钢丝绳的断丝、断股、磨损、变形情况; 限速器轮的硬度、磨损情况; 限速器的提拉力。2) 安全钳 安全钳与限速器的匹配情况; 安全钳与导轨的间隙情况; 安全钳及其传动机构的动作灵活性情况; 安全钳钳口的磨损情况。3) 缓冲器 缓冲器的配置、行程、固定情况; 聚胺脂缓冲器压实试验后的情况; 弹簧缓冲器的变形情况; 液压缓冲器的油位、柱塞的锈蚀卡阻、复位时间情况。b)
11、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及功能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情况; 限速器电气安全装置的设置及功能情况; 涨绳轮电气安全装置的设置及功能情况; 安全钳电气安全装置的设置及功能情况; 液压缓冲器电气安全装置的设置及功能情况; 极限开关电气安全装置的设置及功能情况; 上行超速保护装置的设置及功能情况; 各停止装置的设置及功能情况; 防止门夹人安全保护功能; 断、错相保护功能; 电气设备的接地保护功能; 轿厢再平层提前开门功能; 超载保护功能; 安全窗、安全门的电气安全开关保护功能。6.2.1.9 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紧急操作装置屏幕的位置、照明、通讯情况; 紧急操作装置是否
12、能观察轿厢的运动方向、速度以及是否位于开锁区的情况; 在停电或停梯故障造成人员被困时,相关人员能否按照紧急操作装置上的应急救援程序及时解救被困人员情况; 紧急操作装置上的停止装置情况。6.2.1.10 整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整机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电梯启动和运行振动情况; 曳引能力情况; 制动性能情况; 平衡系数情况; 机房、轿厢内以及开关门噪声情况; 运行速度、运行过程的异响情况; 开关门运行控制情况; 上行超速保护情况; 检修运行控制情况; 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情况; 应急照明、紧急报警装置情况; 消防返回功能情况。6.2.2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本体情况评价内容6.2.2.1 支撑结构
13、和围板支撑结构和围板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除使用者可踏上的梯级、踏板或胶带以及可接触的扶手带部分外,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所有机械运动部分在无孔的围板或墙内的封闭情况; 支撑结构的锈蚀、变形、裂纹情况; 外装饰板强度情况、破损情况或导致缝隙的变形情况。 6.2.2.2 驱动与转向站驱动与转向站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金属结构内的驱动和转向站、机房以及分离的机房内人员隔离情况; 检修盖板和上下盖板的磨损、破损及保护开关情况; 转动部件防护的有效性; 机房、驱动站以及转向站中的电气照明情况; 主开关、停止开关的设备及工作情况; 紧急停止装置的设置情况; 梯级踏板或胶带的驱动元件(如:链条或齿条)的断裂或
14、过分伸长情况; 驱动装置与转向装置之间的距离缩短保护情况。6.2.2.3 电气系统电气系统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电气元件、线路的老化情况; 继电器、接触器动作情况,触点烧蚀情况; 主板、变频器、接触器、继电器等电气元件工作可靠情况; 中断驱动主机电源的控制情况; 电气绝缘情况; 接地情况; 短路保护情况; 过载保护情况。6.2.2.4 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驱动装置的固定状况,以及各零部件的裂纹、磨损、锈蚀情况; 电动机的运转、轴承及润滑情况; 制动系统的制动,以及各部件的裂纹、磨损情况; 制动系统监控装置的有效性; 附加制动器的设置及运行情况; 手动盘车装置的操作方便性、安全可靠
15、性; 超速保护装置的有效性; 非操纵逆转保护的有效性。 6.2.2.5 相邻区域相邻区域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出入口空间的设置合理性、畅通性; 出入口防护措施; 防护挡板的设置情况; 扶手带外缘距离、相邻扶手带距离的合理性。6.2.2.6 扶手装置扶手装置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扶手带的磨损、龟裂情况; 扶手导轨、扶手带传动链、端部回转链、轴承等部件的磨损情况; 扶手带与导轨或扶手支架距离情况; 扶手装置防攀爬装置的设置情况; 扶手带入口保护的设置、运行情况; 扶手带速度监控装置运行情况; 扶手装置的设置情况; 护壁板之间的空隙; 围裙板接缝情况; 围裙板防夹装置的设置情况。6.2.2.7 梯级、踏
16、板、胶带、链条、梳齿板梯级、踏板、胶带、链条、梳齿板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梯级、踏板、胶带及其部件的破损、变形情况; 梯级链、踏板驱动链、传动链的磨损、润滑情况; 梳齿板或其支撑结构的正确啮合情况; 梳齿板梳齿或踏板面齿的缺损情况; 梳齿板的齿与梯级、踏板或胶带的齿槽啮合状况; 梳齿板夹入异物保护装置运行情况; 相邻梯级或踏板的间隙; 梯级、踏板或胶带与围裙板间隙情况; 梯级或踏板的下陷保护装置有效性; 梯级或踏板的缺失保护监测装置的有效性。 6.2.2.8 检修装置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设置检修控制装置,评价内容应包括: 检修控制装置的电缆长度; 检修插座的设置情况; 检修控制装置的停止开关配
17、置情况; 检修控制装置的操作情况。6.2.2.9 整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整机评价内容应包括: 运行振动和噪声情况; 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梯级、踏板或胶带沿运行方向空载时所测的速度与额定速度之间的速度偏差情况; 扶手带的运行速度相对于梯级、踏板或胶带的速度偏差情况; 制停距离情况; 自动启动、停止及运行时间情况。6.2.2.10 室外型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特殊要求 室外型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评价的特殊要求主要包括: 扶手带驱动装置情况; 防锈措施; 外壳防护等级; 防冻措施; 材料的选择; 防积水措施; 防油污染措施; 导线选择及布置; 重要部件的防水或密封措施; 漏电保护装置; 根据使用
18、环境条件采取的其它措施。6.3 电梯替换零部件适配性电梯替换零部件适配性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替换的零部件应满足现行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替换的零部件应能满足功能要求。6.4 电梯能耗情况评价内容电梯能耗情况的评价内容应包括: 运行能量消耗; 待机能量消耗; 休眠能量消耗; 轿厢照明及通风设备运行能量消耗。注: 轿厢照明及通风设备运行能量消耗情况仅适用于乘客电梯、载货电梯。7 评价方法7.1 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对第6章的内容开展评价,形成详细的电梯评价记录,作为评价结论的依据。7.2 在评价过程中,可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作为定性评价方法的补充。7.3 用户可与评价单位协商,采用其他适用的评价方法。8
19、 评价实施8.1 评价单位应针对本标准第6章所列的评价内容,评价电梯可能存在的缺陷及其缺陷类别,参照附录B,形成电梯评价记录表。8.2 附录B中与缺陷有关的内容,参照GB 24804第4.1 条表1进行评价;不在该表范围内的项目,参照GB/T 20900第4.4 条的要求进行评价。8.3 评价过程中形成详细评价记录,作为得出电梯评价结论的依据。8.4 评价可针对电梯整机,也可针对电梯的各个系统。9 评价结论9.1 评价结论包括:a) 建议继续使用;b) 建议修理;c) 建议改造;d) 建议更新。9.2 采用定性评价方法的评价结论按以下规则判定:a) 如电梯或电梯系统无类、类和类缺陷,评价结论为
20、:建议继续使用。b) 如电梯或电梯系统无类和类缺陷,但存在类缺陷,评价结论为:建议继续使用,但应当建议用户对类缺陷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改进。c) 如电梯经评价存在以下情况时,评价结论为:建议修理或建议改造:1) 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门系统或整机性能存在I类或类缺陷的;2)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驱动系统、电气系统、梯级、踏板、胶带、链条、梳齿板或整机性能存在I类或类缺陷的。d) 如电梯经评价存在以下情况的,评价结论为:建议更新。1) 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的曳引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门系统以及整机性能同时评价存在类缺陷的;2) 自动扶梯的驱动系统、电气系统、梯级、踏板、胶带、链条
21、、梳齿板或整机性能同时存在类缺陷的;3) 修理或者改造的费用高于同类整机价值的70%的。9.3 电梯替换零部件适配性的评价结果用于电梯评价结论的支持性因素。9.4 电梯能耗情况的评价结果用于电梯评价结论的参考因素。9.5 若采用定量评价方法作为定性评价方法的补充,宜综合分析两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得出评价结论。10 评价报告10.1 评价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a) 电梯基本信息:1) 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的基本信息包括:使用单位、设备名称、注册登记代码、设备类型、设备型式、设备使用地点、使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使用单位设备编号、安全管理人员、制造日期、制造单位、型号、产品编号、维护保养单位、设备
22、技术参数(包括:额定载重量、额定速度、层站数、控制方式)。2)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基本信息包括:使用单位、设备名称、设备注册登记代码、设备类型、设备型式、使用地点、使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使用单位设备编号、安全管理人员、制造日期、制造单位、型号、产品编号、维护保养单位、设备技术参数(名义速度、名义宽度、倾斜角、输送能力、提升高度、使用区长度)。b) 评价依据,包括评价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技术规范等;c) 评价内容,包括第6章所列的全部或部分评价内容; d) 评价结论,即根据第9章的判定规则得出建议继续使用、建议修理或建议改造、建议更新的结论。10.2 评价报告应有评价、编制、审核、批准人员的签
23、字,并加盖评价机构公章。10.3 评价报告的格式可参考附录C。AA附录A (资料性附录)电梯评价参考技术资料A.1 开展电梯评价时,可搜集电梯相关技术资料作为评价工作的参考,主要包括电梯运行情况以及电梯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和使用环境情况等相关技术资料。A.2 电梯运行情况的技术资料可包括:a) 近一年内电梯事故或故障情况;b) 近一年内电梯事故或故障原因的汇总;c) 零部件更换、修理情况。d) 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的有关资料、报告;e) 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维保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f) 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A.3 电梯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和使用环境情况的
24、技术资料可包括:a) 安全管理制度,包括:1) 相关人员的职责;2) 安全操作规程;3) 日常检查制度;4) 维保制度;5) 定期报检制度;6) 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7) 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8) 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9) 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b) 日常维护保养记录;c) 环境温度、湿度、供电电源、电磁干扰、潮湿腐蚀因素等对电梯安全运行的影响;d) 电梯及其零部件、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技术文件、电梯维护保养说明、电梯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BB附录B (资料性附录)电梯评价记录表B.1 对第6章规定的内容进行评价,判断存在的缺陷,以及缺陷严重
25、程度、缺陷发生频率、缺陷类别,编写电梯评价记录表,具体示例见表B.1。其中,缺陷严重程度、缺陷发生频率、缺陷类别应符合表 B.2、B.3、B.4的规定。表B.1 电梯评价记录表示例序号类别项目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缺陷严重程度缺陷发生频率缺陷类别1乘客电梯本体情况轿厢系统轿厢架、轿厢体的固定、锈蚀、变形、损坏情况目测严重锈蚀、变形1DI2轿厢面积、照明及通风情况目测;必要时用卷尺测量轿箱面积及通风面积;用照度计测量照度照明不亮4AII3轿厢内信号显示情况;控制按钮的固定、功能、标志情况目测;手动操作试验按钮损坏3AI4轿厢内的紧急报警装置畅通及使用情况手动试验,紧急报警装置须进行通话质量检查
26、紧急报警装置失效1AI5轿顶防护栏的设置、完好情况目测;必要时测量相关数据轿顶防护栏不牢固3CII6轿顶旋转部件的防护情况检查轿架上固定的反绳轮是否设置了防护装置,以避免悬挂绳脱槽伤人和进入杂物无防护2BI7自动扶梯本体情况扶手带扶手带仪器检测扶手带速度偏差2CI8制停距离仪器检测制停距离偏大2DII注: 上表仅以电梯本体情况的部分评价内容为例,给出电梯评价记录表的参考。表B.2 缺陷严重程度严重程度说明1高死亡、设备严重损害2中严重损伤、主要设备损害3低较小损伤、次要设备损害4可忽略不会引起伤害和设备损害表B.3 缺陷发生频率发生概率说明A频繁很可能经常发生B很可能很可能会发生数次C偶尔很可能至少发生一次D极少未必发生,但可能发生E不大可能很不可能发生F不可能概率几乎为零表B.4 缺陷类别缺陷类别缺陷等级采取的措施1A、1B、1C、1D,2A、2B、2C,3A、3B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改进缺陷1E,2D、2E,3C、3D,4A、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