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青歌赛见证中国原生态歌曲的新发展_第1页
央视青歌赛见证中国原生态歌曲的新发展_第2页
央视青歌赛见证中国原生态歌曲的新发展_第3页
央视青歌赛见证中国原生态歌曲的新发展_第4页
央视青歌赛见证中国原生态歌曲的新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媒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 业 论 文央视青歌赛见证中国原生态歌曲的新发展姓 名 卢玉婷 学 号 1103511233242 专 业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方向) 分院/函授站 指导教师/职称 中国传媒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年 月 日中文摘要青歌赛是由国家创立的第一个国家级音乐比赛,主要是利用电视进行传播,在经历了20年的发展后,逐步发展成为文艺事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利用中央电视台这一个比较重要的传播媒介,青歌赛充分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将信息传播给所有听众,使他们关注、支持和参与这项活动,并通过观众对央视的认可,使获奖选手同时也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从而使广大爱好歌唱的青年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途

2、径。青歌赛中包括原生态唱法和传统唱法,所以青歌赛也是原生态歌手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在青歌赛上所有原生态的作品都是评委比较中意的作品。原生态的作品也是青年创新力的展现。关键词: 央视青歌赛 原生态 传承目 录前言 04一、各界青歌赛特点及其发展05二、原生态唱法的概念06(一)原生态06(二)原生态唱法07(三)原生态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区别08三、原生态唱法与青歌赛09(一)保留青歌赛中的原生态09(二)青歌赛让原生态得到了传承10结论 12注释 14参考文献 15前 言创办于1984年的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电视声乐权威赛事,到今年已经举办了14届。经过26年的实践和不断改

3、革与创新,该赛事已经成为弘扬民族艺术、普及音乐知识、发现和推出声乐人才、引领和推动我国声乐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它是一个美丽的魔盒,一颗颗璀璨的音乐明星从这里飞出,点缀着中国的音乐星空。它是一个奇妙而又科学的摇篮,孕育出中国音乐人才选拔和培养的新机制、新思路。它也是一本普通的记录簿,记录着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自从2006年青歌赛加入原生态音乐唱法,是原生态音乐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原生态音乐凭借其质朴的感情及特有的音律征服评委的耳朵,使原生态音乐得到一个长足的发展。央视青歌赛见证中国原生态歌曲的新发展一 各界青歌赛特点及其发展1984年,为了选拔优秀歌手,推广中国流行音乐,中央电视台创办

4、了首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这次比赛不分唱法,选手分为业余组和专业组。赛场没有麦克,也没用音乐,参赛者只能凭借自己的歌喉来表达音乐。评委由音乐界和电视界专业人士组成,主要采用给不同唱法的选手打分。参赛选手主要是各市县推荐和各个院系的学生,比赛情况经过录制后在电视上播放。此次比赛中港台影视明星陈玉莲获得了此次比赛业余组特别奖。首次大赛并未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观众对此也不是很关注,经过尝试,央视还是决定把青歌赛作为一项常规赛事,每两年举行一届。1986年,第2届青歌赛的最大亮点在于设立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并现场直播。通俗唱法的地位得到确认后,使当时的内地流行音乐终于从“半地下”的状态开始正式与

5、观众见面,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给中国歌坛带来了很大的活力。第3届青歌赛最明显的特征是“西北风”劲吹乐坛,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等参赛歌曲在比赛后迅速传唱开来,获奖歌手杭天琪、付笛声、李杰、屠洪刚等声名鹊起。1988年第4届青歌赛,通俗唱法在继续传承“西北风”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当时的时代风格,感情含蓄而深沉的音乐成为内地流行音乐的主 流。青歌赛,好像一道风向标,是中国音乐发展的航向。1998年第8届青歌赛对比赛规则进行了改革,增加了团体比赛和综合素质考核。团体比赛使选手的团队意识更强,综合素质考核的加入,率先在我国艺术赛事中增加文化修养的考评,使歌手的文化素质得到提高,提升了节目的观看性。而这届比

6、赛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关于歌手李琼的“唱法之争”,李琼参加了业余通俗组的比赛,演唱了一首极具湖北民族风情的三峡,我的家乡,以其嘹亮的歌声和质朴的表演打动了在场的观众和评委,然而她的分数却排在一、二、三等奖项之外,因为评委们觉得她的唱法不属于民族、通俗和美声的任何一种唱法。但是最后李琼获得了青歌赛历史上的第一个特别大奖,并由此而登上了当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舞台,以一首山路十八弯唱红了大半个中国。她的唱法也由此引发了声乐界关于“三种唱法”的热烈讨论。有关唱法的分类问题、民族唱法的“千人一声”等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李琼事件使人们看到青歌赛的改革和创新精神,青歌赛的每一次变革都切合时代的步伐,是中国音

7、乐的导航。同时也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2000年第9届青歌赛增加了“观众最喜爱歌手奖”得到广大观众的积极参与;2002年第10届大赛,增加了歌唱技巧的考核,将大家熟悉的有难度又比较经典的曲目,按难度高低,划分为a、b、c三类,分别乘以1、0.95、0.9的难度系数折算分数,由参赛选手选择性演唱。这项举措,加强了大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第11届青歌赛以新歌加0.3分鼓励原创作品,希望以此促进优秀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推广,而且该次大赛首次在个人决赛中采用分轮淘汰制,开创了中国声乐赛事PK对决的先河。2006年第12届青歌赛对赛制又作了较大的调整。首先是在原有三种唱法的基础上增设了“原生态唱法”、“组合唱

8、法”,标志着“三种唱法”时代的结束,民族声乐领域内“民族唱法”进入多元化时代【1】。“原生态”唱法的加入极大地使民族音乐的内涵得打丰富,成为本次比赛最大的看点。蒙古族的“长调”、“呼麦”,侗族的“大歌”、彝族的“海菜腔”原汁原味的民间歌手的演唱犹如山间田野的清泉,成为青歌赛的一个亮点【2】。受青歌赛的影响,很多地方开始大力关注“原生态”音乐的发展,开始重视广大青年对“原生态”音乐的兴趣。2008年第13届大赛又给全国观众带来了新的惊喜,取消了“组合唱法”,新增了合唱比赛项目。嘹亮的歌声,磅礴的气势,多声部浑然一体,令所有关心青歌赛的人们为之一振。今年的第14届青歌赛团体赛,更是有着明显的革新,

9、取消了综合素质考核,增设了表演环节,即在不同环节分别进行“艺术素质考核”、“表演素质考核”和“音乐素质考核”。这一举措虽然尚存争议,但无论如何,使其更贴近演唱本身。将观赏性的表演转化为悬念迭出的激烈竞赛,这是中国电视艺术创新的历史性贡献,而青歌赛也在不断的变革中创新和进步。二、原生态唱法的概念(一)原生态原生态指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它包含着原生态唱法、原生态舞蹈、原生态歌手、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等。原生态还包括有原生态种植。 原生态,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最近广泛的流传在各种媒体之间。它可以定义为:没有被特殊雕琢,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形态,

10、它借用了生态学科之“生态概念”【3】。从“原生态”一词由发明到流行、乃至成为大众想象的非物质文化的代名词,这一生产过程可以发现,原生态实际上是一个大众文化的符号,它是一种逐渐被人们遗忘或者抛弃民俗文化。(二)原生态唱法“原生态唱法”这个名词通过青歌赛已被众多人所熟知,它包括我国丰富多彩、形式繁多的民间音乐的各种类型,除了民间歌曲外,还有民间戏曲演唱、民间曲艺(说唱)演唱等,总体上说是最接近民族、民间的没有经过太多修饰的一种唱法,它是民族唱法的初形和起源。每种唱法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并于其他唱法有区别,就如同两种文化不能相互替代,同时它也是随着地域、阶段的不同而改变。随着科学技术的

11、进步、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人们在社会中生存的状态、生活的方式、思想的观念、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在急速变化,因此声乐艺术的发展也应与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人民需求相结合,我们要提倡多种不同形态、不同层面和不同趣味、不同唱法的创新。原生态唱法出现在文化繁荣的今天,以其独特的形式,质朴的情感,天然的唱法独树一帜,也成为了一种时代的产物。有人质疑原生态唱法的科学性,在笔者看来如何理解“科学性”是问题的关键,人们往往用美声唱法的标准和固有的对某种唱法的要求看作是衡量某一唱法的“科学性”。原生态唱法有自己的一套发声技巧、发声理论。在我国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保持原生态、浑然天成、自然直观的表现各民族的风格、特点

12、、生活方式,这就是它作为一种唱法所特有的“科学性”【4】。试想一下,如果将原生态歌唱的方法也用美声的理论来演唱,那将失去它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诠释。也破坏了它的自然美感。无异于用国外的咖啡体会中国的茶道,结果肯定不是自己想要的滋味。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产物,原生态唱法多种多样。我国是世界上拥有人口最多、民族最多的国家,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拥有每个民族语言、风俗、服装等文化背景,他们都拥有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艺术和歌唱风格,也使得原生态唱法形式、内容多样,有多样的作品风格和演唱风格。这是其他唱法所不能替代的。并且原生态民歌具有很大的即兴性,歌词结构短小,通俗易懂。音乐语言凝练,往往是极为

13、简单的音乐素材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感情。同时原生态歌曲直接表达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加修饰地追求歌人合一。原生态唱法演唱语言是本地方言,歌唱嗓音圆润明亮,演唱的旋律优美动听。这就是原生态唱法的魅力所在。在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增设原生态唱法的比赛,通过比赛可以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使原生态的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其中,贵州选手侗族大歌“蝉之歌”组合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从初赛、复赛、决赛,一路走来,唱响了侗族大歌心中想郎、你像一兜好白菜、妹唱歌、蝉来合,装个憨人去上坡与大山真美好。她们声音如天籁般、感情质朴、与其特有的民族气质令全国观众眼前一亮,是青歌赛独有

14、的一道亮丽色彩。她们的表现征服全场的观众及评委,获得了原生态唱法银奖和“观众最喜爱歌手奖”,创造了贵州选手在“青歌赛”历史上的辉煌。在比赛中她们载歌载舞充分展现本民族歌曲的魅力,将原生态民歌的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不经过任何加工,没有任何其他修饰,这就是一种进步,一种对原生态民歌的真实反映。在比赛结束后,有记者就问“蝉之歌”组合今后的路怎么走?吴宇珍作为代表回答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以为,原生态唱法的根基就在它最质朴最本色的生活里,这种唱法只属于侗族,属于侗族的生活、侗族的文化,离开了这些,一切都不复存在。作为原生态歌手,我们可以走出去展示自己民族的风采,但是我们必须继续生活在养育我们的这片

15、神奇的土地上。”从这些话语中我们懂得,真正好的原生态歌手必须是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用本民族的水土浇灌属于自己的民族花朵,让它们快乐成长。还有云南选手李怀秀、李怀福两兄妹的海菜腔的表演,让人们聆听到海菜腔的那种高亢、婉转、激昂、富有感染力的旋律,他们富有生命力的歌唱让所有的评委为之倾倒,最终获得了原生态唱法的金奖。(三)原生态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区别原生态唱法语言的母语性,除了演唱用本民族特有的语言之外,还有,他们唱歌不是为了欣赏的,而是表达他们现实生活的一种意愿。 原生态唱法场景具有不可移植性,它具有千年文化的积淀及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追求,原生态所唱的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此人此心,原生态

16、唱法所唱的是天地人合一的,失去其一、换一个场景则会失去最本质的特点之一。原生态唱法具有功能的生活一体性,即歌唱与生活不可分离性。   原生态唱法表达的是以纯自我为主体的,很少有表达自我之外的其他,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是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唱。这不同于为他人而唱,唱他人之情的表演艺术;     所谓“民族唱法”,并不是哪一个民族的唱法,它之所以称“民族唱法”就是“中华民族的唱法”, “民族唱法”是以我国民歌、曲艺、戏曲唱法为基础,借鉴“美声唱法”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符合中国人声乐审美习惯的演唱

17、方法。中国民族唱法的确立与发展是我国民族声了工作者长期实践积累与理论探讨的结晶,它善于表现我过传统民歌更善于演绎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成为表现当代“新民歌”的优秀载体【5】。“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声乐界提出创立中国的声乐学派的理想开始,到以金铁霖老师的那些杰出学生为代表的主流声乐学派的盛行,可以说民族美声的唱法达到了一个高度,它是了不起的,甚至是五十年代歌唱家集体追求的一个目标。”二、原生态唱法与青歌赛(一)保留青歌赛中的原生态CCTV至今为止已经举办了十多届,它之所以成为全国电视观众每年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群众基础比较好,在于业余歌手的演唱几乎具有专业水平,在于它

18、是一种艺术人才全新的选拔比赛。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赛程设置了综合知识考试。前几年,往往因为余秋雨的“点评风波”引发观众更加关注青歌赛。每每比赛,特别多的歌手成功演唱的笑脸还没来得及收敛,却被一道“意外题”终止了笑意改变了容颜,歌手不知道国旗之类的低级错误,评委对歌手的意外表现无法预料,点评之中难免出手过重、难免自己也出错,反遭歌手“顶牛”和观众“炮轰”种种未知、偶然、失当,引发观众和网友除了欣赏歌曲之外,多了许多饶有兴趣的话题。在第12届青歌赛决赛场上,担任素质评委的余秋雨,让广东电视台选送的歌手张文巍当场给“顶”了,并遭遇到不依不饶的据理力争。一向纵横捭阖,让众人觉得高山仰止的余秋雨仓促

19、应战,最终在主持人董卿的圆场下尴尬收场。现在想来,这不是青歌赛的瑕疵,而是一道特别养眼的独特风景【6】。这种综合知识考试设置与赛场偶发“不雅”现状虽然让有些惯于写“莺歌燕舞”报导之类的记者们为难,却是青歌赛这档节目最好的卖点之一。歌手、评委和观众们种种惊愕、茫然、失措、指责和争论,甚至掀起一阵阵文化生活的波澜,这就是青歌赛节目中可贵的“原生态”特征。如果综合知识考试像唱歌一样专业,象余秋雨一样内行,想必青歌赛一定乏味得多。如果再用一本教材、一次培训将素质测评一网打尽,也许歌手表情少了尴尬,评委点评将失去许多发挥的空间,观众也因吃上了“快餐”而无所期待,青歌赛的吸引力、影响力一定大打折扣。演唱形

20、式的“原生态”,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原始唱法。因为它没有被特殊雕琢,有着存在于民间原始的、散发着乡土气息的表演特点。综合知识考试的现状模式正是保持一种质朴自然、清新真实、少有程式化的风貌而备受观众关注。还有一点,它较好地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对于这种“原生态”,我们不是要破坏它、改变它,而要保护它、培育它。为了让歌手与观众通过青歌赛增长知识提高素养,我们可以将综合知识在每次大赛之后编印出版,有让兴趣的观众收藏和重温,在青少年中普及,这既使比赛中毫无修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得以保存,又给歌手多一次机会,让比赛景象更加生动有趣。(二)青歌赛让原生态得到了传承原生态唱法是央视青歌赛最大的亮点和热点

21、。电视机前的观众眼前一亮的有我们知道的蒙古族长调、侗族大歌、陕北山歌这些原生态音乐之外,还有更多不知道的璞玉,藏在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藏在能触摸到天空的高山村寨,静静等待我们去发掘、保护、传承和推广,比如四川黑水县阿尔麦藏族多声部、松潘县羌族多声部,以及贵州的苗族水歌、裕固族的婚嫁歌、云南民歌海菜腔正是一代代原生态歌者们对本民族文化的执著坚守,才让更多的人能有幸听到这些天籁之音。蒙古族长调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关注和妥善的保护;著名作曲家谭盾在地图多媒体大型实地景观音乐会上,以现代高科技多媒体与古典交响乐队相结合的手法,将湘西的原生态音乐一一记录,这也代表了一些文化界的有

22、识之士对原生态艺术的保护【7】。但这些力量远远不够,阿尔麦藏族多声部、羌族多声部的幕后推手、四川文艺音像出版社音乐总编室主任汪静泉认为:“让本民族的年轻人自觉地回归到传统中去,寻找、保护消失中的天籁歌声,才是当前原生态保护的最行之有效的模式。”结 论2013年第十五届青歌赛开赛在即,有一个消息让人大跌眼镜,伴随诸多革新,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取消原生态唱法,回归美声、民族、流行三种唱法。对此,一些普通观众感到遗憾,觉得“节目可看性降低了”,而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曾多次担任青歌赛评委的音乐学者田青,则直言不讳表达了个人观点:“这是一种观念上的退步!”西方的国家把自己的音乐总结

23、出了如此完善的体系在世界范围广泛流传。我国拥有悠悠五千年历史,被称为文明古国,音乐文化丰富多彩。但却任其自生自灭,致使现在很多原生态的音乐已经失传,还有很多后继无人。“现代社会发展飞速,就像一列风驰电掣的火车,而原生态民歌就像放在车窗边一个进一次性纸杯,窗户一开,纸杯就掉下去。而这就是目前我国原生态民歌所面临的形势。”中国艺术研究院田青研究员不无感慨地比喻到。我们的音乐工作者们是否应该反思:在欧美文化盛行的当代我们是不是该适时退出随波逐流,走入我国的原生态音乐当中,为发扬国乐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呢?单纯的东西是最有魅力的。原生态民歌朴实、真挚,带给我们最真实的感动,古往今来的艺术家没有不对原生态艺术保持尊敬的。世界闻名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第一次听到中心音乐学院二年级学生姜建华演奏二胡曲二泉映月时,以手掩面,涕泪横流,他说这样的来自民间的音乐要跪着听。所以,我们无论这是学习民族音乐的还是西洋音乐的,都应该去尊重民族艺术。民族声乐教学要以“洋为中用”为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